APP下载

“互联网+”河南科技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2016-11-30魏以朝李淑红孙文英史玉梅

创新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服务业科技

魏以朝 李淑红 孙文英 史玉梅

(焦作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河南 焦作 454002)

“互联网+”河南科技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魏以朝 李淑红 孙文英 史玉梅

(焦作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河南 焦作 454002)

凡益之道,与时皆行。在“互联网+”的时代,随着技术上的发力,社会群体共同面临着重构核心竞争力的挑战,使得科技文化服务体系在社会上的角色也发生着改变,体系结构也应有所调整。业务创新的需求驱动科技文化服务业采用更加敏捷高效的IT基础设施保障,通过技术的力量,把科技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势和转出释放出来。

科技文化;服务;互联网+;创新

2015年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应用高科技已经是一股潮流,更考验如何用好高科技,使之真正便民惠民,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才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科技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需要环境、条件和综合作用力,缺少哪一个方面都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政府和市场应该是托举科技文化服务体系的两只大手,他们代表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可混淆,也不可偏颇。

1 河南科技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科技文化服务体系主要负责把科学文化技术上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运用的服务体制、系统或部门。但是在科技文化服务体系的不少领域依然存在着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急切呼唤更多更好科技文化服务体系的蓬勃涌现,我省科技文化服务体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河南省的科技文化服务中介机构数量不多,未形成产业规模,实力相对较弱,在同行中处于领先的机构更寥寥无几,成功的项目屈指可数,该行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我省的科技文化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竞争能力整体较弱、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门类分布不均衡,综合科技服务的机构比较少,甚至在一些行业领域还是空白,比如在技术交易和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服务等初具雏形,导致科技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和支撑服务能力明显不足。虽然在我省不断涌现出各类科技文化服务机构,但是并未形成具有品牌的特色业务,在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第二,科技文化服务业的科技含量过低,都是停留在一些字面水平上,没有切实做到把文化艺术和生活的有机结合,没有充分挖掘优势的多功能的服务资源,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政策环境也亟待改善。我省的科技文化服务知识管理和理论探索不足阻碍了其发展,呈现知识不完备、规律把握不足、知识创新意识薄弱与能力明显缺乏,甚至盲目实践的特点。在虚实结合方面,我国的科技服务领域尚存在着知识管理不够、科技服务规律研究和掌握明显不足等问题。科技文化服务业与我省的科技、文化、旅游互动不足,有的还停留在“小打小闹”的阶段,科技服务科学研究工作亟待加强与深化,只有虚实结合才能使科技服务事业协调前行、可持续的发展[1]。科技文化服务业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应在合理定位政府和市场功能的前提下,结合“互联网+”把这项事业做实,做活、做好,避免假创新、伪创新和功利性的创新。应让“互联网+”科技文化服务的理念与生活深度融合,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以提升大众对此理念的素养,产生联动效应,注重优化政府供给、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最大限度的释放社会的创新活力,让科技文化服务业在科学理性精神的沃土中得以厚植。

第三,河南缺乏完备的科技文化服务体系,该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欠缺。现阶段我省科技服务业集聚效应不够突出,没有形成相互扶持产业链条,产业链有待完善,这些都将导致科技服务业关联带动能力差,服务效率不高,产业集群发展受限等问题。现有服务从业人员大多缺乏基本执业经验和专业素养,多数只能扮演中间人角色,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升,各类高端运营人才更是极度匮乏。同时科技中介服务业因为一些并不具备条件的组织和个人的进入,造成良莠不齐甚至鱼目混珠的局面。由于该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比较高,需要兼备理解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相关的服务经验,以及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技中介服务人员大多是从研究所、设计院、大学、信息分析部门转化而来的,中介人员的学历、技术职称层次较高,但专门的咨询知识、经验、技能及创造性十分缺乏,市场观念、系统观念和实战能力不强。许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专业及年龄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其承接大型、跨学科、综合性项目的能力,尤其是科技中介服务水平满足不了客户需求[2]。

2 现形势利用“互联网+”河南科技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人民群众福祉需要在科技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增进的实效来检验。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将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同时将“创新增长方式”作为一项重要议题,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科技文化服务体系应以此理念为指导,在“创新”二字上下功夫,灵活运用,摆脱束缚其发展的禁锢,为科技服务业更好的推进注入活力源泉,从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寻求根本性转变。

“互联网+”与我省科技文化服务体系结合的模式,无疑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举措,有利于稳增长、保态势,有利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业态,有利于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对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体制增效升级,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具有地域优势、市场优势等有利条件,推进“互联网+”科技文化服务体系,既是战略机遇也是严峻挑战,既是长远大计也是当务之急,更是全局性任务。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能力、转变职能,抢抓机遇、加快行动,跟上互联网应用时代步伐,推动互联网与科技文化服务行业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真正使“互联网+”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导力量,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3]。

3 促使其发展的建议和途径。

我省正处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转型期,各行各业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结合市场和客户需求,助力科技创新不断扩大服务体系,推动成果转化,并围绕服务体系建立相应的生态系统。

3.1 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增加科技文化服务供给

广大科技文化工作者应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矢志增强创新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在对科技文化服务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组织性质和功能,进行组织体系设计,以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等为导向,对科技文化体系制定更高的要求。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逐步完善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科技文化服务体系,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科技之光照亮亿万国民的幸福之路。

3.2 开拓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

科技文化服务中介利用信息网络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文化服务业产业链,借助于互联网的基因,进一步开拓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科技文化服务业壮大与文化市场体系的繁荣是息息相关的,相辅相成,科技文化服务业对繁荣的文化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而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保障了科技文化服务产业的顺利开展。同时结合互联网平台,收集科技文化服务的战略资源,挖掘该领域发展的创新点,推动传统科技文化服务业改造升级,培育其发展的新引擎和竞争的新优势。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现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新一轮信息化的浪潮,现在信息技术在科技文化服务发展和进步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们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文化消费的习惯。在“互联网+”的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我们应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提升科技文化的服务效能,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多样性的需求,构建现代科技文化服务体系。

3.3 加强人才智力基础的支撑

引进高端人才,加快复合人才的培养,加强应用能力培训。懂数据、会分析”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是当下国内外面临的共同困难。在这种情形下,我省应发挥体制优势,迅速动员各高校、研究机构快速设立一批适应各层次需求的大数据人才培养项目,加快形成支撑大数据战略实施的强大科学研究与应用人才队伍[4]。加强相关的专业人才培训,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科技文化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按照文化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实施积极开放的政策,搭建与国际文化服务业发展接轨的文化服务业继续教育平台,顺应对从事此行业人才的要求,引入知名专业培训机构,着重培养一批优秀的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

3.4 政府进行有力引导,完善支持政策,建立配套设施,强化创新驱动基础支撑

政府应鼓励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服务模式,加大在新兴科技文化服务上的扶持力度,针对中小型科技服务企业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完善相关信息化平台。2015年,经焦作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科技局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联合共建的焦作科技大市场作为统筹各类科技资源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就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举措。其立足于焦作、协同中原、面前全国,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科技资源集聚转化中心和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基地,促进科技信息共享化、科技资源商品化、科技服务集成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提升我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将科技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和美丽焦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产业支撑。在焦作科技大市场这个新平台、新阵地上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构建流动、高效、协作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知识产权、科技中介、科技金融等全方位专业化的优质服务,促进创新点子产品化,科技产品专利化、商品化、产业化;通过科技服务平台、孵化器、仪器设备、科技文献、专家人才等资源的共享,实现科技文化资源的开放整合与高效利用;通过线上线下、网内网外的有机融合,汇集技术、成果、资金、产权、人才等各类科技资源供需信息,通过政策激励引导,活跃市场交易,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活动和各种专业论坛,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宣传、咨询、培训等活动,促进技术创新主体间的交流和合作,丰富创新思路、提高创新能力,拓展创新门路、思想创业梦想,实现了“服务、共享、交易、交流”的服务功能模式,同时市政府实施“创新券”制度用于鼓励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了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的合作。为焦作市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高效、科研院所以及个人等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综合性科技服务。这无愧是一项顺应科技服务和文化完美融合的举措,也是队科技文化服务体系新发展的探索,必将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展示与传播、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打开新的局面。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努力营造“互联网+”河南科技文化服务体系联动式发展氛围,集众智、聚合力,破除阻碍科技文化服务发展的藩篱,实现科技文化资源流动,促进河南科技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

[1]康大臣.破解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四大瓶颈问题[N].学习时报,2015-01-27.

[2]刘新茹.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

[3]郭海方.对话互联网大咖开展全方位合作[N].河南日报,2015-11-17.

[4]徐宗本.用好大数据须有大智慧—准确把握、科学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科技奖励,2016(4).

Study on"Internet Plus"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Service System in Henan

Wei Yizhao Li Shuhong Sun Wenying Shi Yumei
(Jiaozuo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Jiaozuo,Henan 454002)

All the good ways keep the pace with the time.In the"Internet plus"era,with technical force, social groups are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which changes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service system in the society,and the system structure should also be adjusted.The demand of business innovation driv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ulture service industry to takemore agile and efficient IT infrastructure for security,through the power of technology,the advantag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service system are released.

cul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ervice;Internet plus;innovation.

G315

A

1671-0037(2016)09-58-3

2016-7-30

魏以朝(1963-),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情报;通讯作者:李淑红(1986-),女,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情报。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服务业科技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