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数字人文研究在博物馆中的发展及应用

2016-11-30原野

创新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藏品人文博物馆

原野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科技与文化融合·

我国数字人文研究在博物馆中的发展及应用

原野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本文通过探讨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从数字化的概念出发,阐述数字认为研究和博物馆融合的种种优点,并对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数字人文研究;博物馆;结合;展望

1 数字人文发展进入新阶段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在人文资料的存储、处理、展示及搜集上引进了很多数字技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及学术信息交流环境渐渐形成。信息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跨组织、跨学科研究将越来越明显。博物馆、档案馆等人文资料保存与科学研究机构和人文教学及利用机构的互惠互利,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数字化传播在新型学术合作机制和新型学术交流模式的共同支撑下倍受瞩目,同时引来更多的投资。

2 数字人文逐渐走进博物馆领域

数字人文建设不是单一的数字保存项目,数字化保存不但提高了博物馆数字资源的内容及种类的丰富性,而且为人文成果传播提供了人文数据库[1]。博物馆建设研究性馆藏,使特定领域资料保存完整,通过加强数字信息技术及增强博物馆的教育普及和知识传播能力,并且通过提供信息服务,特别是提供知识管理的特定范围信息资源的服务。将数字人文研究带入博物馆领域的是美国人,“拯救我们的收藏”是美国国会博物馆在2015年保存周所公布开展一项新的在线资源服务[2],为人们保存及共享书籍、照片、个人论文以及一些资料,并提供相应的存储、处理等信息服务,在其中不可避免的应用到了数字人文研究对数字信息的处理整合;欧洲也借鉴了这一做法,数字人文研究把欧洲文化遗产传播至全世界及整个欧洲,欧盟数字博物馆将这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数字环境下大学博物馆上百年的“信息保存和获取”将由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来传承这一历史使命[3],并将继续发扬光大,并保存、组织、交流和共同分享知识成果。数字人文带来了相关领域研究方式的变革及研究方法,同时也使人文学者应用交流和技术创新研究模式。

例如,中国数字博物馆的数字化文化资源整合就做得十分出色,集合了十多年来在数字人文方面丰富的数字音频和视频以及互动多媒体的内容,题材包括文化纪录片和故事片等多个领域。在现代化的博物馆中,人文语言学,文学,历史,艺术等领域都会应用到数字人文的一种研究手段:GIS手段(地理信息系统)来研究历史和历史事件,如静态和动态可视显示器[4];计算机通过对传统舞蹈进行视频捕捉和动作分析技术来创建一个虚拟剧场,这种展示方法能够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我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构建虚拟场景废墟,给参观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了考古学对参观者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计算机技术也起到了显著重要的作用;利用先进的投影技术,安全,环保,在减少资金的同时给予参观者更好的体验。利用这种技术,虚拟或重现传统历史轮廓,渲染成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形式,不仅能够为国家更好地保存珍贵的易损文物,而且知识和信息更容易够被参观者接受[5]。博物馆是文化知识传播和教育普及的重要机构,数字人文研究解决了科研数据和数字博物馆的融合这一个具有挑战的问题。使两者真正能够做到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和发展。

3 数字人文对数字化博物馆的影响

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以来,各大博物馆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而在这时,数字人文研究就自然地进入了数字博物馆的领域。

3.1 数字人文研究实现了展品的“非本体”展览

一些珍贵的文物因其历史久远或者质地原因,十分的脆弱难以保存,在展览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气候一旦出现微小的疏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博物馆则只能将文物放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供参观者参观。但是,这样往往参观体验就会降低许多。而将这些展品信息数字化,则加强了对于珍贵文物的保护。通过减少文物“真身”的出现来降低文物被损坏和偷盗的可能,有效地缓解了博物馆“既想让文物获得展览[6],同时又想文物得到充分保护”的矛盾,使得参观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从任意的角度参观他们想要参观的文物。另一方面,实体博物馆常年展出的藏品只占博物馆总藏品的一小部分,因为环境和天气的原因有些珍贵而又质地脆弱的藏品不能展出,造成了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数字人文介入博物馆以后,为“藏品”变为“展品”创造了可能。

3.2 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应用

使用虚拟技术提前显示受损文物修复后的状况,以此测试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检查修复过程各个环节的必要性和修复之后的耐久性。同时也可以扩大藏品的辐射范围,扩大博物馆的收益面。传统的博物馆往往存在固定的参观时间和固定的参观路线,在参观过程中很难得到真正的自由,往往都是被控制的。而数字化博物馆则消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观众可以随时随地的参观藏品,为提高我国的科学文化水平做出了一定贡献。

3.3 利用数据库优势寻找文物背景

博物馆藏品的展览往往是把藏品和藏品所处的文化环境,历史人文分离开的。这样的藏品在展示的过程中,就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但是,在展出的过程中,还原藏品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历史人文就显得异常困难,而这一切问题都在数字人文研究介入后迎刃而解,依靠着庞大的数据系统,任何一个藏品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

4 数字人文的研究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

4.1 数字人文研究提升加强博物馆的宣传效果

使用数字人文研究进行博物馆的宣传,并获得有关部门的认可并获得持续的经济来源,在国外已有先例。数字人文中心已经在国外蓬勃的发展,截止到2015年,全世界已经建立起了1 000个数字人文中心,美国就占有了其中的一半。这1 000个数字人文中心都与博物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获得社会各界的资助[7]。如耶鲁大学博物馆在2014年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陆续收到Goi⁃zueta基金会300万美元奖金,在耶鲁大学新建的斯特林纪念博物馆开设数字人文学科实验室,用于扩大和发展耶鲁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方面的STEAM教育[8]。

4.2 数字人文研究使博物馆的展示渠道多样化

数字人文研究是一种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手段,博物馆通过数字化的信息整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形的文化遗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同时,数字人文研究的介入也拓宽了博物馆展示文化的渠道。博物馆以互联网为媒介,联合更多的文化相关部门,比如档案,美术,历史等部门,联合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传播体系。这样一来,参观一个藏品的同时就能够有效的联合其他机构的数据库,一起对其提供数据支持。“互联网+”就是利用数字人文研究产生的。它的职能就是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能力,加强各个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协作,把各行各业相关的地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结构和模式。目前,这种模式把发展重点定在了传统的机构上,这也是博物馆和数字人文研究结合的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4.3 数字人文研究使提供数据管理服务,信息服务层次深化

数字人文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对现有的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其本质就是一种方法上的革命,就是利用对数据的整理说明一个人文问题,即“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首先它能够探索出一个全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又能利用数据在人文方面认识问题,并找到通向研究结论的途径”,因而,数字人文促使人文研究借鉴和采纳技术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从客观实际出发,注重客观的事实证据和客观对象的表述。伴随着数字技术在当代的飞速发展进步,对于数据的统计已经进入了第四范式,即多数据的整合统计阶段,不仅仅是将已经研究成功的研究成果数据统计出来,许多在进行中的研究也有所涉及。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核心竞争。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杰弗里・纳普(J.Knapp)教授指出,因为知识和文化越来越复杂难懂,所以,加强有关数据的关联就越来越重要[9]。博物馆利用这一点可以推出多个形态的知识分类以满足参观者的需求。现在,我国的博物馆也在不断地开拓和发展这一领域。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就在使用由北京大学研究出的《全家诗》《全唐诗》分析系统,这款系统内有庞大的数据库关联唐诗的研究,深入到各个方面;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董慧教授主持开发的《中华基本史籍分析系统》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具深度的数据支持[10]。通过利用数字人文研究,建立数据库系统,发现、检索、浏览、分析、重用、可视化等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服务,以数字化为基础呈现给需要的个体,真正地实现跨越多个空间行业领域的完善服务。

数字人文在介入博物馆的同时,实现了和数字博物馆的完美契合。但是,在建设现代化博物馆,促进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以同质化最为突出。因为每个博物馆都有其文化特色和藏品特点,一旦同质化,就会造成博物馆的大面积毁灭。要克服这个困难必须要进一步挖掘每个博物馆自身的特色和特点,找到自己博物馆的特色和标签。在数字人文利用率极高的今天,博物馆依旧应该持续每个城市每个博物馆的特色,并深度挖掘,才能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数字人文环境中有一席之地。

5 对未来数字人文研究深入博物馆的展望

5.1 建立完善的博物馆藏品数据库

拥有完善的博物馆藏品数据库是进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尤其针对我国一些还未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博物馆而言,势在必行,具体的实施措施如下:一是应该选择高效、先进的数据库软件,对博物馆数据进行可靠、安全地收藏;二是对于藏品进行信息加工,利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设备对藏品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并进行加工和储藏,随之建立一系列完备的藏品数据库,藏品数据库不仅可以减少对藏品进行管理的工作量,还可以高度完整地保存各藏品的信息,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

5.2 采用数字化的展览方式

在博物馆陈列产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展品的辅助展览,例如可以通过投影仪、触摸屏和LED显示屏等方式进行辅助展示。当然,博物馆也可依据自身情况来采用展览方式,丰富观众多方面的浏览感受。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数字化展览只能看成是一种辅助展览,博物馆在运用的同时还是要坚持以实物展览为主线,这种辅助性的展览方式适用于在弥补实物展览方式上的不足,用其来增强藏品的展览效果。

5.3 构建数字化的博物馆

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互联网、多媒体等方面技术,逐渐融入博物馆,使传统博物馆实现一场惊人的转变。在这种新型的数字化博物馆中,不仅可以达到操作智能化,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加强知识传播力,也能大大提高藏品的利用效率。然而,建立完善的藏品数据库是构建数字化博物馆的前提。根据以上说明来看,建设数字化博物馆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程,操作复杂且工作量极大,必须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后才能在有计划地建设中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数字化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中比较有难度的系统建设,并且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产生变化和发展。

6 结语

当代参观者对博物馆的要求日益提升的今天,数字人文研究和现代化博物馆的结合给之前一直是文化传播机构的博物馆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博物馆须积极的使用数字人文研究的技术,发展其优秀的数据整合,宣传,科技化程度高等优点,让参观者多方面,多层次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实现博物馆在新时代下的跨越式发展。

[1]赵生辉,朱学芳.我国高校数字人文中心建设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4(6).

[2]熊莉君,张福阳,张灿.图书馆在数字人文领域的传播功能与服务研究[J].图书馆,2016(2).

[3]Michael A.Keller,王宁.数字人文和计算化社会科学及其对图书馆的挑战[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10).

[4]周茜.面向数字人文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图书馆学刊,2015(6).

[5]赵生辉,朱学芳.数字人文仓储的构建与实现[J].情报资料工作,2015(4).

[6]董政娥,陈惠兰.数字人文资源调查与发展对策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15(5).

[7]冯晴,陈惠兰.国外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研究述评[J].图书馆杂志,2016(2).

[8]曾小莹.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作用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4(4).

[9]张诗博.“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J].晋图学刊,2013(5).

[10]周琼,胡礼忠.图书馆员在“数字人文”中的作为——“2011数字人文国际大会”后的感想[J].图书馆建设,2012(3).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in Museums

Yuan Ye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450001)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construction of digital mu⁃seum,startsfrom the concept of digitalization,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of integration of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and museum,and makes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museum.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museum;integration;prospect

G265

A

1671-0037(2016)09-45-3

2016-7-10

原野(1987-),女,硕士,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

猜你喜欢

藏品人文博物馆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人文社科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