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体育事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以宣汉县为例

2016-11-30杨建鹏唐泽民西藏大学西藏拉萨850000宣汉县体育局四川达州63650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4期
关键词:宣汉县体育事业体育产业

杨建鹏,唐泽民(.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宣汉县体育局,四川 达州 63650)



基层体育事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以宣汉县为例

杨建鹏1,唐泽民2
(1.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2.宣汉县体育局,四川 达州 636150)

体育是中华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国体育系统的重要政治任务,肩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十二五”期间,宣汉县经济社会明显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体育事业发展良好。“十三五”即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体育工作者,应根据宣汉“扶贫攻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深入贯彻党和政府关于体育工作的路线方针,从宣汉体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跳出体育看体育、立足全局抓体育、围绕文化搞体育,制定新时期宣汉体育事业发展总体思路,以发展体育事业,促进全民健康、和谐体育和文化体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繁荣美丽新宣汉。

1 宣汉县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体育经济价值、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地位越发明显,加强加快基层体育事业发展和建设已是全面发展小康的一把利剑,是区域城镇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宣汉县体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辛勤劳动,全民健身体育蓬勃发展,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体育赛事丰富多彩,体育旅游初步发展,基层体育欣欣向荣。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全面健身项目少、娱乐性不强、体育基础设施不足、竞技体育发展缓慢以及体育产业落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2 发展体育事业的优势

2.1政策机遇

中共十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强国梦”“体育强国梦”“四川梦”等一系列“中国梦”,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明确把“体育强国梦”“四川梦”提到了国家发展层面,高度重视整个四川体育事业的发展,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一五”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推行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极大地促进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四川省认真贯彻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指出打造地方特色、民间特色、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和群众活动,通过发展体育旅游、完善体育设施、丰富赛事等若干手段来加速体育产业发展,有效指导四川各个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

宣汉“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绿色、低碳、生态、文化的经济型产业,是宣汉县体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有效地指导宣汉县体育事业的开发和发展。兴工强县、扶贫开发和城乡统筹“三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宣汉县新型化城镇建设的进程,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宣汉体育发展,制定并实施的与体育相关政策文件是宣汉县发展体育事业的依据和指导,为宣汉县体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2人文资源优势

宣汉是从东汉和帝永远至今,历史悠久,巴人文化底蕴丰厚,遗留丰富,是“巴人文化”非物质文化保护区。全县经济发展良好,享有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四川省全光网信息化建设试点县等荣誉,闻名遐迩。辖54个乡镇、491个村、76个社区,体育人口众多,体育文化氛围浓烈,是传统民族运动项目武术大县,1992年宣汉被评为了“武术之乡”。有土家族、彝族、藏族等15个少数民族之多,民俗民族体育文化丰富多彩,尤以土家族文化为最,于2015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土家族少数民族运动会。

2.3生态环境优势

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幅员4271km2,地理环境优越,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60%以上,水系发达,可通航里程2 887km,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水城市,具有百里峡、洋烈水乡4A级风景区、峰城白岩滩、神龙洞等著名景点,生态环境优美。

3 体育事业发展的思路

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按照“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的总战略,宣汉县“三大战略”“双核双区”发展战略思路,积极发展宣汉 “NCI”体育事业,即全民健身体育(National Fitness Sports)、竞技体育(Competitive Sports)和体育产业(Sports Industry),努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完善以体育旅游为主体的体育产业体系,把宣汉体育做实、做牢、做强,不断提高宣汉体育事业实力和知名度。到“脱贫攻坚”结束之际,使全县体育人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体育产业增值、体育文化等指标在省内位居前列,创建省级体育文化县,突出体育在建设繁荣美丽新宣汉中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全民健身、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中的综合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贡献。

4 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4.1突出群众体育工作重点,努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4.1.1全面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条例》 人民的身心健康是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条例》,加强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努力提高人民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认识以及锻炼意识,加强对人民参与体育锻炼、健身的引导、督促和监管,形成全民健身热潮,通过体育锻炼改善人民的体质状况。

4.1.2认真落实全民健身场、所、路径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未来5年时间内,完成以笔架山为主的户外健身步道(10条以上)、骑游线路(5条以上)、划船、滑翔和主题公园建设,完成西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网球馆、舞蹈馆以及武术馆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群建设。早日完善各乡镇、村、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争覆盖率达到100%,逐步实现体育场地设施服务体系的公共化和普及化,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锻炼平台,至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达到70万人以上。

4.1.3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在原有健身和赛事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水体项目:继赛龙舟、漂流,发展垂钓、皮划艇、潜水及划船;空中项目:Zip-line项目、空中滑翔、热气球;团体项目:(五人制)足球、(气)排球;趣味性项目:无敌风火轮、毛毛虫、同舟共济、五人六足跑、袋鼠跳、踢毽子、快乐铅笔;传统武术和健身气功的普及和推广,使健身和赛事活动更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群众性,更加精彩,更具有吸引力。

4.2扎实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

4.2.1积极申报运动训练基地 加强学校、业余体育以及大型运动场馆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完善其承载大型赛事和训练任务能力,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的运动训练基地4~6个,争取在3~5年时间内,申报1个以上省级运动训练基地和2~3个市级运动训练基地,承担冬奥、全运、城运、省运、少数名族运动会、市运等大型赛事活动的某项或几项单项训练任务。

4.2.2培养优秀运动人才,狠抓人才输送 按照“省队市办县抓”模式,加强宣汉县高尖运动人才建设,重视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立后备人才遴选机制,狠抓后备人才输送工作,拓宽输送渠道和面,力争向体院、高等院校、省训队、市训队等输送人才,扩大夺金面,打响宣汉体育人才多的招牌,形成集团优势,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4.2.3加强训练科研工作 加强体育训练科研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实时掌握体育发展动态、科学训练方法以及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加强知识、信息、经验和方法的交流、学习,不断提升体育教育、科学选材、训练和管理等综合能力,更好地完成竞技体育训练工作,培养出更多的运动尖子。

4.3开发体育旅游,引领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4.3.1百里峡体育旅游区 百里峡300里有余,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百兽聚会,仙女岩、观音洞

等奇景层出不穷,是开发体育旅游的绝佳地段。宣汉县体育局高度重视百里峡的旅游价值,推进百里峡体育旅游开发,打造山地自行车或摩托车、山地越野、户外CS、攀岩、狩猎场、露营、高空滑翔无线电定位侧向、Zip-line等山地休闲体育运动基地和漂流、皮划艇、划船、垂钓和赛龙舟等水上运动基地,以承办大型赛事和旅游推广为手段,开发4A级体育旅游区,力争2020年建设完成,2025年体育旅游经济收入突破年5 000万元人民币。

4.3.2洋烈水上体育旅游区 推进洋烈新村水上运动基地的建设,开发集休闲、娱乐、健身和旅游为一体的休闲运动基地,完善皮划艇、摩托艇、龙舟等基地建设以及休闲、娱乐、餐饮、水上产品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水上体育旅游之乡,开发水体AAAA级体育旅游,力争2019年投产,年收入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4.3.3赛事体育旅游周(月) 宣汉有职工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土家族民俗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赛龙舟、市运会以及表演性体育活动等大大小小赛事活动20余项,赛事多,内容丰富多彩,是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亮点,是潜在的体育旅游发展资源,以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武术之乡为背景,从时间上对体育赛事活动资源绝对浓缩和相对延长,将体育赛事集中在某一个周或某一个月,打造宣汉体育赛事活动周(月),集“锻炼”“表演”和“比赛”为一起,同时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周(月)的包装、宣传和促销,带动内需,促进产业消费,开发体育赛事旅游。

5 结 语

全民体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休闲、娱乐、健身、竞技、旅游和体育产业以及地方的城市规划、交通等方方面面,关系到人民的福祉,是一场持久战,若要漂亮地打赢这场硬仗,将宣汉体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需要整个体育系统和政府的鼎力支持,需要不断努力和实践。

参考文献:

[ 1 ] 左琨.西藏体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D ].咸阳:西藏民族学院,2011.

[ 2 ] 乔晶.我国政府旅游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D ].太原:山西大学,2009.

[ 3 ] 缪祥如.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模式研究[ D ].济南:山东大学,2013.

[ 4 ] 林银娟.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研究[ D ].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

通讯作者:唐泽民(1988~)。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学。

作者简介:杨建鹏(1975~),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收稿日期:2016-02-20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137-03

猜你喜欢

宣汉县体育事业体育产业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年宣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宣汉县宣汉脆李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四川省宣汉县招商引资对策思考
宣汉县油菜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