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的视角重构体育课堂①
——基于体育教师“学情分析”的个案研究

2016-11-30王建奔王超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6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学情体育教师

王建奔 王超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 321004)

以学的视角重构体育课堂①
——基于体育教师“学情分析”的个案研究

王建奔 王超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 321004)

文章基于体育课堂,从“学”的视点进行建构,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就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从体育教师自认为非常有效的学情分析,发现很多应用于实践课堂中往往被现实印证为无效。为突破这一困境,唯有体育教师以“学情分析”为着力点,从分析方法、分析内容、分析结果3个维度分析建构,以便为高效的体育课堂互动建立起一种思维途径。

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学习结果

笔者力图以“学情分析”为出发点,以“学”的视点为着力点,建构高效的体育课堂,以此为出发点对体育课堂进行观察与分析,力图为高效的体育课堂互动建立起一种较为有力的解释。

1 体育教师“学情分析”的状态诊断

众所周知,体育教师的备课模式趋于一致,主要是从学生情况,教材分析,教学方法3个方面入手,俗称“三备”模式。而所谓的“学生情况”就是充分了解学生对有关体育运动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学会(学懂)程度,简称“会能度”;所谓“备教材”指对该教学单元的运动知识、技术与技能的熟悉与喜爱程度,对教学过程中学习可能产生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措施;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所使用的教与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征)有了充分认识,是作为体育教师上课的前提,这便是“学情分析”。为了了解体育教师备课时“学情分析”的现实状况,笔者从中国知网和超星阅读器以文献搜索和问卷调查两种途径,对体育教师备课前对“学情分析”进行了调查研究,基本呈现以下情况:从知网文献上看,2005—2015年体育教师“学情分析”的态势基本趋于上升,在备课中体育教师关注学情分析的人逐年增长,最有代表意义的是江西省某高校学生体育锻炼项目调查表:如精教类,简教类,介绍类,体验类和锻炼类等教材,根据学生喜爱的教材类型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季节性、年度进行学习评价,以便对学校的年度工作安排进行合理的分配,为课程与学情两方面建构适宜的体育教学安排,是科学的、人文的互动。

2 学情分析的之一——学习内容的出现

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所有学情分析必须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读与分析。那么体育教师在针对学情分析中到底应该涉及到哪些内容,主要研究分析学情内容哪些方面。通过查找与调查分析,近10年以来体育教师的学情分析主要关注两大问题:一是学生对“学习需要”的分析,这里主要包括学生与体育教材距离的分析,学生认为所需要学习的体育教材学习有难度、并且对其缺乏兴趣爱好诸如此类的分析研究;二是学生对学习预备的探讨,主要有体育教材内容是否简单易学的探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分析,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特点进行把控,对学生现实掌握的体育基础进行探讨,对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习惯进行分析,以及对学生所在的学校和班级情况进行了解等。

3 学情分析之二——学习方法的应用

关于一线的体育教师对学情分析,从学习方法着手的调查结果为:只有5.6%的教师讲明了自己在学情分析过程中关注了体育教学方法,从另一个方面讲,就是94.4%的体育教师没有在学情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构想。那么在为数不多的体育教师中又可以分为两类情况。其一是经验丰富的教师,简称资深教师,正如此类教师所说:“首先是凭借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经验,以及通过观察其他任课老师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得知学生在学习该项运动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此类运动时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此类资深教师的做法是依据自我为中心和同事交流、观察而进行判断得出的教学方法。其二是体育教师通过第一节体育课堂的测试与观察或者是通过分析该班级历年体育测试的成绩分析得出,如对篮球运动的“喜欢”“态度一般”“不喜欢”的同学现场调查得出百分比。

除了以上情况外体育教师还依据以下几个方式方法判断:其一是在课前布置相应的预习思考问题,在上课过程中对该疑问进行检验与解疑,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在课前关注该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与本课要上的相关联的运动技术,明析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或者可以让学生进行提问,或请学生通过书写预习的心得与体会,谈谈学生初次了解该运动项目的喜好与感觉。其二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示范、交谈、提问等方式了结学生对该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水平、兴趣热度,在实际情况下把握学生情况的变化。其三是通过练习的实际情况,如提问,交谈等手段,就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完成的实际情况,与体育委员和体育能手进行交流并征求意见。其四是依据学生体育单元测试的成绩与表现进行诊断,对每一次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当然有部分体育教师会定期对学生进行调查与交流,有的体育教师会根据每次教学单元测试对学生进行调查,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意见。有的则是学期之初对学生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需要。

与此同时,研究发现体育教师对学情分析方法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体育教师这样说:“要想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就必须和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想说、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还有一些教师是这样讲:“结合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原有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使他们对所掌握的技术难度和相关练习方法上有选择,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他们学习运动技术的学习状态,要时常激励鼓舞学生,与学生交流谈心”,还有些体育教师说:“依据班级学生水平,确定学习技术动作的重点与难点,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帮助学习”等一系列的方法。那么基于以上的分析,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要以因生、为生、爱生的原则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4 学情分析之三——学习结果的达成

要想实现体育教学学习结果的完满,就必须对学情分析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中学习结果的达成必须明析怎样的学习结果才是完美的,这主要从学情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正如日本山本贞美教师在教学:《8秒钟跑的成功案例》时的分析:作为一个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他在教授高中女生50m跑的过程中,他发现学生基本以一副疲于应付的心态完成教学要求,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参加,基于这个原因山本贞美老师重新构造50 m跑的教学方法,以8 s跑为时限,不管你跑得快慢,首先你必须尽自己所能在8 s时限内跑到你自己所要求的终点,然后根据第二次、第三次所跑的距离进行打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比赛的过程,抛开了跑得慢与跑的快的学生之间的对比,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枯燥乏味50m跑运动的兴趣,而且也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奠定基石。这不仅是激发了学生运动参与热情,更惊醒了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数字时代下的学生。

更多的研究表明,数字时代下的体育教师应该意识到要想实现高效、完美的体育课堂就应该结合体育教材和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进行学情分析,而有些体育教师则针对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学校的性质和班级学生的状况进行探讨,有些只是依据少数或个别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5 学情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从学情分析的角度看:分析的手段途径过于单一。从教学设计与教案分析表明,其学情分析主要是经验判断下的产物,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未免缺乏科学性,仅有少数的体育教师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教材内容与学习结果基础,通过实际调查、交流、观察、前测、后测、作业比对分析进行较成熟、科学地学情分析后进行教学设计,可见要想设计出高效的、完美的体育教学设计方案是今后体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二是学情分析过程比较粗疏。从实际调查可知,学情分析主要是粗线条的,三言两语的简单评判分析,多数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结合教学环境和学习状况展开探讨,对教材内容分析不分层次,往往形成趋于一同的学情分析,往往想把教学内容通过短短45 min的体育课堂给呈现出来,这就会导致“只见判断,不见分析”或是“只见结论,不见过程”的现象;其三是对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以往的学情分析过于拘泥于形式,蜻蜓点水的分析较多,对学情与教学内容之间关联性缺乏具体分析,大部分体育教师只是着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运动技术难度有差距”或是“学生学习单个动作没有问题”等粗浅的判断,根本没有去思考学情与体育教材运动技术教学的具体内容的临界点,只是一种表面粗浅的判断,很难深入到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具体层面。这就会导致“体育技术动作学习的低水平重复”,难以把对学情分析的实际情况转化到体育教学设计中,致使体育教学设计对学情分析的应用只是流于形式的课堂现场。

6 从“学”的视角重构体育课堂的基本方向

(1)构建一套适合学情分析的框架,可以把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作为学情分析的模式。

(2)依据学生需要确定教学内容,针对学生需要进行解构教学,以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运动基础分析进行教学设计。

(3)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从而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

(4)将学习的最终评估作为结果,评估主要以学情分析、教学进程、教学内容作为重点进行考量。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20.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吴也显.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21.

G807

A

2095-2813(2016)09(b)-000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6.001

王建奔(1989,9—),男,汉,江西上饶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学情体育教师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