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心理学学科建设路径创新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心理学为例

2016-11-30祝大鹏漆昌柱

体育教育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重点学科心理学学科

祝大鹏,漆昌柱,徐 霞

(武汉体育学院 健康科学学院,武汉 湖北 430079)



体育院校心理学学科建设路径创新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心理学为例

祝大鹏,漆昌柱,徐 霞

(武汉体育学院 健康科学学院,武汉 湖北 430079)

2012年,武汉体育学院心理学学科被立项为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以心理学学科建设周期(2013-2015)的发展任务为研究对象,探索体育专业院校心理学学科建设发展在学科条件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路径创新。通过对心理学重点学科创新建设经验和成果的总结,为同类院校的心理学学科建设提供实践指导和路径借鉴。

重点学科;心理学;建设路径;体育院校

重点学科是指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对能够适应当今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以及科研创新等基础条件的有效开展,在普通高校进行优先评选并进行重点建设的学科。

武汉体育学院心理学专业1984年开始招收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9年在国内首次招收应用(运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该学科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10月,被湖北省教育厅立项为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每年获得400万专项建设经费(其中湖北省专项经费200万,学校匹配经费200万)。其建设总体目标是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全国,进一步坚持贯彻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和改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条件,巩固和提高优势研究领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学科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排名第1,并有2-3个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经过3年建设,心理学学科建设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

基于此,本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心理学重点学科建设为例,从学科条件、学科团队、创新水平和教育质量等4个方面分析总结心理学重点学科建设路径创新经验,为其他体育院校心理学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也为专业性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学科条件提升与心理学重点学科建设路径创新

1.1 重点学科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

重点学科管理机制是重点学科建设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的规范,也是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重点学科管理与创新机制,是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覃希仲(2010)研究指出,创新重点学科管理机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与时俱进、求实、精细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为基本原则,确保机制的先导性、组织协调性、运行科学性、激励的有效性以及约束的可控性。曹叔亮(2009)认为,高效、统一、规范的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首先要确立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建立一个全面的管理制度矩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建设重点学科管理制度。在心理学被湖北省教育厅立项为重点特色学科之后,对于如何在管理制度上保障学科建设的通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改革。

1.1.1 规章制度创新

根据《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学校实际和心理学学科建设目标,制定了《心理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心理学学科奖励办法》、《武汉体育学院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为心理学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1.1.2 项目组织管理创新

参照《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在学校层面成立以主管校领导牵头的武汉体育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学术机构的咨询与评价;在学院层面成立心理学重点学科领导工作小组,领导工作小组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和执行机构,组长由副校长即重点学科的首席专家担任,成员由学校发展规划处、科研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健康科学学院、图书馆、科研实验中心、后勤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和重点学科学术骨干组成,全面负责学科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执行事务。建立以首席学科带头人负责制为主的责任制度,做到管理体制层次清晰、科学规范、运转高效、责任明确和沟通顺畅。

1.1.3 项目资金管理创新

参照《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项目资金由学校财经处和发展规划处共同负责监管和审批。经费使用由使用单位(个人)提出申请报告,学科首席负责人审核签字,发展规划处审批,报由财经处拨款。

1.1.4 建设成效

经过3年的建设周期,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机制的创新取得不错的成效。首先,在科研平台上整合了学校优势资源,建成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心、心理学实验室和心理学专业图书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在学校图书馆的支持下购置PsycINFO、EBSCO心理学、SpecialSciDBS心理学专题和MeTel教学资源平台心理学课程等心理学数据库。其次,在科技服务上每年定期承担完成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科学化训练培训班、湖北省年轻教练员培训班和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师培训班等多项培训任务。另外,学科教师为湖北省体育代表团参加第12届全国运动会(射击、摔跤、拳击项目)提供心理科技攻关服务;为国家高尔夫队备战巴西里约奥运会提供心理科技服务,显著扩大了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第三,在心理学重点学科专项经费的支持下,购置了包括脑电、生物反馈仪、经颅磁刺激器、近红外成像系统等在内的一批心理学研究仪器和软件,为心理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第四,经过本周期重点学科建设,2014年获批“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2015年获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显著提升了学科综合实力和水平。

1.2 重点学科建设激励机制的创新

重点学科建设效益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重点学科建设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李爱彬、张庆春(2003)从项目管理理论出发分析研究了目前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中学校法人(委托人)和学科带头人(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认为重点学科建设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必须遵循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两个原则,在重点学科建设激励机制的运行模式上,重点学科建设的效益或成果完全取决于学科带头人的努力水平,因此需要设计出符合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重点学科建设激励机制的模式,使重点学科效益与报酬进行挂钩。

首先,学校制定了《重点学科建设奖励办法》,对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责任单位和个人在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做出的贡献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将重点学科建设成果与单位和个人年终考核挂钩。对于心理学重点学科建设中出现的标志性成果和个人重大贡献,经学科领导小组讨论后给予专项奖励。其次,在人才引进方面实施“人才特区”政策,提供优厚科研和生活条件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为学科建设在人才梯队建设、科学研究上提供支持。第三,在学术研究上,实施智力引进计划,每年面向国内外学者设立15项左右的开放课题,提供充足经费和良好科研条件,创造高层次研究成果。

2 学科团队提升与心理学重点学科建设路径创新

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决定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是推动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要培养高质量的学生,首先要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梯队。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诸多内涵密不可分,调整学科结构需要队伍基础,开展科学研究需要学科骨干,建设学科基地需要研究团队。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有利于营造学科环境、建立学科制度、确立学科方向、完善学科组织,而且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重点学科建设成效、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唐仁华(2009)认为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充分重视队伍的结构优化,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其次要进行机制创新,实行开放、聘用、考核、流动的建设模式;第三,要高度重视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发挥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为了提升整个学科团队综合实力,首先利用重点学科建设的政策支撑和经费资助,聘任国内知名心理学家罗跃嘉教授为学校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并聘任国外知名心理学家Hillyard和Bream 为我校兼职教授。国内外心理学家给心理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国际上心理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方法和技术,拓宽了专业师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了专业学术研究层次。其次,在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送年轻教师参加国内外交流学习活动,先后派出教师到美国、台湾和国内高校交流学习。第三,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组织活动,提高心理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目前,学科成员分别担任了国际运动心理学会主席、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会主任委员等国内外专业学术组织重要职务。多人入选“国家体育总局百人计划”、“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计划”等。

孙彭利(2011)和赵海利(2010)等人研究指出,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心理学学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依托学校体育资源,在为各级运动队提供心理科技服务过程中,采取“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有经验的专家教师在为运动员提供心理训练和咨询的过程中在技术、方法和实践操作上为年轻教师提供指导,提高了年轻教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学校的心理学资源优势,承担了学校新生心理健康测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综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根据学院要求,采取了青年教师导师负责制制度,每一名新进青年教师均分配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担任导师,在撰写教案、教学准备、教学技术和学生指导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定期随堂听课、检查教学文件,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监督和指导。另外,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种教学比赛,以比赛促教学。通过灵活的手段,采用多样化措施,显著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术。

3 科研水平提升与心理学重点学科建设路径创新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教师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而重点学科在高校的科研创新中具有先导地位,肩负着高校科研创新突破的艰巨任务。姚建萍(2013)指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需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一流的学术大师或学科带头人、不同层次的科研骨干、大批科研辅助人员、先进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充实的科研经费等要素。赵丽梅(2013)研究认为,知识创新是科研创新的关键,而科研人员创新的内在动机和充足的经费支持是知识创新的核心和必要保障。

在心理学重点学科科研水平提升上,首先,加强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革新。先后派出教师参加结构方程模型、ERP等技术培训以及中国心理学会组织的青年学者研究能力建设培训班。通过系列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学科教师科研能力和热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申报中均出现了利用近红外和ERP技术进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项目。徐培老师的博士论文“武术冠军队教练员执教体验的现象学研究”采用现象学的方法对这一竞技体育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其次,紧跟当前国际心理学研究热点和趋势,结合学校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传统优势,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深入系列研究。近三年心理学重点学科购置了一大批先进科研仪器,成立了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心,并依托运动训练与监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第三,制定激励措施,通过经费支持、专家论证等灵活形式鼓励教师申报高层次研究课题和科研奖项。在本建设周期内,共申报国家级课题8项,立项省部级课题15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52篇,出版专著7部,各项成果均创历史新高。此外,基于专业院校科研平台和大型仪器建设的薄弱现实,积极鼓励学科教师利用校内外、国内外科研平台和实验仪器,与各级运动队实施联合科研攻关,共享科研成果。

4 教育质量提升与心理学重点学科建设路径创新

人才培养是衡量高等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提高心理学重点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在本建设周期内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4.1 根据社会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应用型心理学专业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根据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将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人文素养,较强的终身自主学习、创新的意识与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心理学人才。具备从事心理学及相关社会实践工作的知识与技能和从事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工作的基本素养。”并在课程设置中将实践课程的比例提高到25%,重点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4.2 加强对学生思想与学习的监控和引导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心理学重点学科具有的师资优势和实验室条件,对新生在入学后即进行心理测评,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由辅导员和心理辅导老师全程跟踪监控,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关心学生成长。其次,从二年级开始,将学生分配给心理专业教师,实施本科导师制,由导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并结合教师科研项目,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序和实践操作,实现“从做中学”的人才培养理念。针对大四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心理辅导。另外,制定“教研室开放日”制度,由教研室教师轮流定期解答学生关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困惑、意见与建议,加强学教沟通,融洽师生关系。

4.3 加强大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通过科研见习、实验设计与操作、数据处理等灵活方式,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动手运用能力。其次,制定《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鼓励学生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活动,由重点学科给予经费资助。本学科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大学生科创竞赛”、“大学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活动。第三,由心理学学科教师开展相关课程,介绍心理学各领域研究进展,或者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开拓学生学术视野。第四,派出学生参加各级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加强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第五,组织相关专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走进社区、学校进行心理咨询和教育活动。另外,针对本校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特色,组织学生深入运动队进行专业实习,为运动员提供心理支持。

5 结束语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功能的重要手段。而高校学科条件提升是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科研创新是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标志,学科团队提升是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是重点学科建设的评估杠杆。

对于专业性高等院校心理学重点学科建设,首先需要校级领导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和科学规划,在运行体制机制上做出创新改革,打破传统的“大锅饭”分配制度,充分激励学科成员的积极性。其次,要围绕建设目标,协调各职能部门机构建立专门建设小组,权责明确,协同创新,以实现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为核心开展工作。第三,在制度创新的保障下,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思想,实施“人才特区”政策,善于借助外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带动学科建设。作为一所专业性体育院校,心理学重点学科的发展受到所处环境的一定影响,其发展一方面需要与相关体育学科进行结合,突出体育特色。但作为具有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的学科,更需要与社会学、生物学等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结合,在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以实现心理学学科的跨越式发展。这需要学校、学科和教师自身多方面采取措施、提供条件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资源,借助外力促进学科内涵发展。

[1] 覃希仲.论重点学科管理机制的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4):102-104.

[2] 漆昌柱.我国体育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1):1-3.

[3] 曹叔亮.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制度设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1):61-66.

[4] 李爱彬,张庆春.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体制探讨[J].高教探索,2003(4):35-38.

[5] 唐仁华.国家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3):64-66.

[6] 徐京朝,赵壮壮.多学科观照下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5):88-91.

Cre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Psychology Discipline in Sports Universities

ZHU Dapeng, QI Changzhu, XU Xia

(Health Science Dept., Wuhan Sports Univ., Wuhan 430079, China)

The discipline of psychology of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has become the key discipline in Hubei province in 2012.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path in condition enhancement, teacher’s cultivation,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talent development of the psychology discipline in sports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eriod (2013-2015). The paper provid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y discipline of other schools.

key discipline; psychology; construction path; sports university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13A112)。

G807.01

A

1672-268X(2016)05-0091-04

2016-06-16)

* 通讯作者:漆昌柱,1966年生,男,湖北长阳人,博士,教授。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心理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超学科”来啦
加强内涵建设,推动泌尿外科重点学科发展
基于引文分析的科研人员文献需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