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L·R·詹姆斯的《超越界限》与后殖民主义体育研究

2016-11-30

体育教育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板球殖民主义界限

魏 伟

(成都体育学院 新闻系,四川 成都 610041)



C·L·R·詹姆斯的《超越界限》与后殖民主义体育研究

魏 伟

(成都体育学院 新闻系,四川 成都 610041)

通过对詹姆斯的经典著作《超越界限》一书的细读,分别从体育社会学、体育史学、体育文化和修辞学方面分析这一著作的价值和意义,梳理有关特立尼达/西印度群岛的思想家詹姆斯的板球(体育)思想,并由此引申到詹姆斯的体育思想对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影响,梳理后殖民主义体育及其研究的发展脉络,延伸出后殖民主义体育思想对中国体育研究的影响和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体育理论;詹姆斯;《超越界限》;后殖民主义

20世纪中后期,反殖民主义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尤其是亚非拉地区。即使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这种声浪也不绝于耳。但这些声音大都发自欧美白人学者,类似詹姆斯这样有着浓郁西方学术和社会背景的有色人种发出的声音并不多,因而詹姆斯的发声显得更加振聋发聩。詹姆斯对于体育,尤其是板球运动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超越界限》中。在这本书中,他以板球为介质,梳理了当代体育史和社会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分析系统。英国学者马尔科姆·麦克里恩认为,《超越界限》一书是颠覆性的,它挑战了殖民主义的底线,即赋予黑人以展演的权力。时至今日,这本最初出版于1963年的作品仍被认为是理解板球运动历史和社会结构最为深刻的著作之一。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带动了体育的后殖民主义研究,提供了后殖民主义语境下体育与社会关系研究的范本。在这之后的相关研究几乎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本书的影响。加拿大学者阿伦·梅特卡尔夫认为,詹姆斯的《超越界限》“将历史与文学、叙事学、传记和分析连接在一起,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科学,把板球置于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语境中,进而提供了一个通过对生物力学、游戏理论和艺术本质的考察来深入理解体育本身的框架结构。”因此,詹姆斯不仅是一个社会学家,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历史学家。由于詹姆斯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在他去世后曾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黑人柏拉图”。

1 《超越界限》的价值

1.1 体育社会学方面的价值

如果要溯源体育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研究,那么《超越界限》毫无疑问是较早的一本著述。如同美国社会学家道格拉斯·哈特曼所言,这本书告诉人们“体育不仅只是种族刻板成见和等级制度再现和加强之处,也是可以有效地质疑、挑战和变革的场所。”提及《超越界限》的体育社会学意义,就不得不引述麦克里恩对这本书价值的洞见。他指出:“《超越界限》建构和再现了一个知情人的历史和西印度群岛/特立尼达人的板球政治(尽管按照斯皮瓦克的分析,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附属叙述),故事透过十足的民族志视角来提供狡猾且礼貌的调查”。由此可见,《超越界限》在方法论上尽管与由霍米·巴巴、爱德华·萨义德和加亚特里·斯皮瓦克等主宰的经典后殖民主义研究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仍然不失为民族志视角研究的经典案例。就这一点而言,《超越界限》的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詹姆斯在《超越界限》中明确地指出了体育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他在英国和美国期间“越来越意识到我的历史观和我的政治观看上去无法覆盖人类存在的广阔阈限。”他运用了一系列设问句来突出问题:“人类靠什么活着?他们需要什么?历史展现出了他们需要什么吗?那时候的他们需要他们现在需要的吗?艺术和文化大体上是什么……”詹姆斯给出的答案是——体育。根据他的观点,体育是生活的核心。尽管可能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但在詹姆斯生活的时代和地域,体育,尤其是板球,占据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相当比例,对此,詹姆斯认为,板球是一项高难度的运动。詹姆斯对于体育在社会中重要地位的梳理让人不禁想起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名言:“体育能够达到任何政治影响都无法企及的领域……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我们甚至可以逆推,曾经在狱中仔细研读过《超越界限》的曼德拉,他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詹姆斯的影响。

《超越界限》一书突出了詹姆斯为推动黑人在西印度群岛的权力所做出的努力。在这之前,西印度群岛板球队的队长都是由白人来担任,但在《超越界限》的结尾,詹姆斯提到,弗兰克·沃瑞尔成为了西印度群岛板球队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队长,“西印度群岛人在那一刻找到了进入国民社群的公众路径。”这就实现了詹姆斯一直期望板球达成的社会功能——为西印度群岛人民带来一个表达社会团结、集体身份认同和群体骄傲的平台,扭转黑人在社会中被日益边缘化和权力消解的现实。因此,西印度群岛板球队和明星球员成为了整个社会的符号。

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詹姆斯拒绝把体育人为地进行分类。他甚至提出,“分类和专业化,是对人的个性进行区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诅咒。”只要存在分类就难免流于主观,詹姆斯规避体育分类的方式就是将整个运动项目置于一个更大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加以考察,在这里“体育被视为一种戏剧式的奇观”。詹姆斯坚持认为社会不是一个同质的、自我繁殖的系统,而是一个存在社会差异和不公平的场所,其中种族问题是关键。

综上所述,《超越界限》在西印度群岛黑人反抗殖民主义统治层面上做了许多社会学意义上的尝试,但詹姆斯的分析无非是想告诉我们,在社会学层面,体育并非独特的品种,它与其他殖民主义文化在形式上没有本质的差别,即使是在阶级涵义很明确的前提下。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超越界限》虽然被誉为了解板球运动最理想的入门书目之一,但该书本身并非没有缺陷。囿于时代背景的缘由,詹姆斯在此书的撰写中显然带有比较明显的性别主义色彩。女性在这本书中几乎没有被提及,在篇幅极小的阐释中提到的都是一些极具权力的女性。因此,斯托达特认为该书“是对板球是男人世界的深刻解构”。事实上,板球运动在英联邦地区日益兴盛,但始终与女性缺乏关联。无论在女性参与还是作为观众欣赏方面,都跟男性的狂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2 体育史学方面的价值

《超越界限》被不少体育史学家认为是研究20世纪大英帝国衰落和非洲及拉美国家独立运动时期体育发展的重要篇章。詹姆斯在书中梳理了英国对于西印度群岛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统治性的和无处不在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詹姆斯的历史观源自于他的亲身经历,尤其是他对西印度群岛、英国和美国工人阶级社会的考察,这种亲身体验带来的历史观是直接有力的。

《超越界限》一书记录了西印度群岛人们面对英国人长期殖民统治后的自我觉醒。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西印度群岛与来访的英格兰、澳大利亚或是印度队的测试赛中,在场边观赛的黑人观众已经无法容忍一支主要由黑人组成的球队长期让白人来担任队长。詹姆斯认为这支球队不能够代表西印度群岛人民的“黑人性”,他们表达的是当时蛰伏的社会阶层的权力诉求。他们时常向场内投掷石块和瓶子,致使比赛不时中断,这也是西印度群岛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重要导火索。甚至可以说,西印度群岛的当代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本地区的板球发展史同步的,这在近现代体育史上也并非绝无仅有。因此,如同詹姆斯所言,体育在融入国民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詹姆斯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板球(和足球)在英国主流社会中不受重视的地位,这才有了他在《超越界限》中对别人提出问题的回答:“如果你问我板球在我总的社会活动中的地位,我会毫不犹豫地将它置于榜单的底部。我相信并且希望证实板球和足球在19世纪的英国具有最大的文化影响力,远远超过滕尼逊的诗歌、贝尔兹利的画作和爱乐乐团的交响乐。这些只占据了印刷品的空间而没有占据我的心灵。”这一反讽式的表述阐述了詹姆斯重要的体育史观。综上所述,詹姆斯在《超越界限》中对于板球(体育)的论述是体育史发展中的重要题材,因此,他也被认为是当代体育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

梅特卡尔夫认为,詹姆斯在《超越界限》中有关历史的全部观点,超越了传统的界限,你几乎很难对这种写作方式进行分类。作为一个具有古希腊经典理论和出众写作能力的作家、记者,这部作品带来的部分“超文学”感是不令人感到惊讶的。

1.3 体育文化方面的价值

《超越界限》一书的价值还体现在体育文化层面。梅特卡尔夫认为,“《超越界限》是一个真正的文艺复兴者的作品”。詹姆斯提出体育、艺术、文学、政治、经济和生活本身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是所谓的“全域”思想。詹姆斯在书中的“全域”思想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体育文化领域中的艺术部分。在《超越界限》中,詹姆斯用了一章的篇幅来探讨“体育只是单纯的娱乐还是一种艺术”。根据詹姆斯的观点,体育就是一种艺术。“板球首先是一种戏剧性的奇观,它与剧院、芭蕾舞、格局和舞蹈相伴。”

詹姆斯进而谈到,“表面上看所有的竞赛都是戏剧性的。两个人拳击或者赛跑能够呈现出技巧、勇气、耐力和运气的急剧转换,能够激起希望和恐惧,能够用欢笑和泪水、遗憾和恐惧来震撼心灵。”凡此种种都表明体育与艺术的同源性。正如詹姆斯提出的类比:“希腊的流行民主是坐在太阳下数天来欣赏《奥瑞斯提亚》;时下的流行民主同样也是端坐,欣赏激烈的板球赛事——都是在各自的道路上抓住更完整的人类存在感。”

1.4 修辞学方面的价值

由于詹姆斯长时间的记者生涯,《超越界限》在文字上相当考究,无论在言语逻辑还是反讽和悖论等修辞学层面都有建树。书中充斥着辩证逻辑的言语:如詹姆斯曾提到,“有两个人住在我这里:一个是反抗所有家庭和学校纪律和秩序的;另一个是清教徒式的,如果违背了游戏的道德规范,那么我宁肯切掉自己的手指。”这一方面展示出他受到马克思主义和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影响之下的革命观念;但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他对体育竞赛规则和秩序的尊重。

其次,《超越界限》中体现了詹姆斯的反讽性格。根据克莱尔·科尔布鲁克对反讽的定义,反讽包含了话语反讽和性格反讽两层涵义。按照爱德华·萨义德的观点,詹姆斯这个集黑人、被殖民者、马克思主义者、古典派和经典教育出身并自身定义为不列颠人的复杂身份认同者也许高效运用了苏格拉底视角来阅读,这便成为了一种性格反讽。因此,詹姆斯的传记作者保罗·布赫勒提出,“詹姆斯通过大量阅读西方文明、《圣经》、莎士比亚经典和19世纪经典小说将自己认知为艺术家。但他从加勒比的环境中也直观地感受到,围绕着伴随‘宗主种族’自恋展现出的无力回天的人性的片面性。”由此不难理解,詹姆斯的反讽性格也影响到他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无奈,当然这也影响到他的文字创作。因此,在《超越界限》中出现的不少反讽话语就不难理解了。

再有,《超越界限》体现出詹姆斯悖论式的体育思想。用哈特曼的话来说,就是“体育倾向于跳出有关人类生活意义的历史书、政治小册子和哲学论文的范畴……作为一种社会形式,体育既严肃又非严肃地存在;有时呈现为琐碎小事、无关紧要但有时又具有沉重和深刻的意义。”这种悖论在有关体育的论述中也时有出现。例如,人们经常会同时听到“体育应该远离政治”和“体育就是政治”的论调。这种悖论式的观点并不诉诸同层元语言,因此在逻辑上都是成立的。

综上所述,《超越界限》一书在体育社会学、体育史学、体育文化和修辞学等领域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值得中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者认真学习和借鉴。

2 詹姆斯的体育观对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影响

在詹姆斯的《超越界限》一书问世之后,西方体育社会学者便开始长达50多年的研究,这部经典被置于不同的语境下反复解读。当然,詹姆斯对于体育的贡献并不只限于《超越界限》一书,他在其他作品中也不乏对体育尤其是板球的论述。例如在《板球》一书中,他提出“作为书写形态的历史部分的板球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他的另一部力作《黑色雅各宾人:杜桑·卢沃图雷与圣多明戈革命》叙述了一位共和革命者在18世纪90年代带领圣多明戈人民推翻法国殖民统治建立海地政权的故事。《西印度群岛人民自治事件》几乎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叙述西印度群岛人民尝试颠覆英国统治者的故事。《黑人起义史》则梳理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黑人反殖民统治的抗争。这些论著对于理解非洲和拉丁美洲黑人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统治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

詹姆斯为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带来了一个理想模板和经典范式,后续的研究可以沿着詹姆斯构建的框架向前推进。南非学者古拉姆·瓦赫德在分析1990-2000年南非板球的演变时就以詹姆斯的研究作为起点,勾勒了后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板球的发展。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南非裔学者格兰特·法理德在探讨印度电影的后殖民主义时也引用了詹姆斯有关板球的论述,在他看来,詹姆斯的这一经典范式在后殖民文化研究中几乎是无法绕过的。英国学者杰拉德·格里格斯在研究西印度群岛板球队由盛及衰的演进时也不出意外地从詹姆斯构建的框架开始,他的研究提供了理解詹姆斯范式的另一种角度。英国学者约瑟夫·马奎尔和大卫·斯梯德在论述板球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时把詹姆斯范式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这在体育文化霸权研究中是比较经典的。台湾学者Sumei Wang在论述日本棒球在殖民时期对台湾的影响时,将詹姆斯在《超越界限》中谈及的英国板球对西印度群岛的影响进行了类比。也就是说,詹姆斯的理论体系是该研究的起点。英国学者托马斯·弗莱彻在探讨英籍亚裔人混杂的身份认同与板球的关联时,也将詹姆斯提出的“英国人”与大英帝国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结合起来,他指出“板球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反殖民斗争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尽管詹姆斯的《超越界限》赢得了广泛的认同,但西方主流学界却刻意与之保持距离。英国体育文化学者阿伦·汤姆林森指出,不少作者认识到了詹姆斯有关板球在文化政治方面的重要性,但主流的历史和政治研究却少有问津。作为一种文化政治形式的体育仍然是肤浅的,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学者对詹姆斯的研究提出了批判。在《历史观I》中,采访者在对詹姆斯进行了两次采访后得出的结论是,詹姆斯与对他的理论影响很大的葛兰西的命运雷同,他们都受到抽离于社会背景的束缚。哈特曼对该书既有褒扬之声,也不乏批判之笔。他指出,《超越界限》是一部密集但很个体化的叙述,只有第12章和第16章是明确的理论,其中一章还只有令人着急的7页……想找到可以引用的独特视角和深度的语句都是困难的。而且,他还指出詹姆斯“漏掉了体育是如何与自身陈述的理念相关,能够成为一个种族排斥和偏见的场所;他没有关注能够加强而不是抵抗统治性的种族差异文化观念,能够神秘化甚至使更深层的种族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资源合法化的体育的媒介化和商品化形式……”这可能是西方主流思想对于詹姆斯等前殖民地区思想家和社会革命家“共识性”的认知。

3 后殖民主义体育和相关研究的发展

《超越界限》问世之后,后殖民主义体育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该书建构起的批判分析理论框架成为之后大量研究的理论起点。正如英国体育文化学者理查德·朱里亚诺蒂的观点:“在体育领域,亚非拉人民的身份认同在击败了板球界的老牌殖民主义统治者英格兰以后都会得到重大的提升。”

有意思的是,詹姆斯的《超越界限》发表以后,西印度群岛板球队就逐渐开始了称霸世界板球的征程。自从西印度群岛于1962年独立之后,板球就成为后殖民文化授权的符号。西印度群岛队在20世纪70~80年代横扫板球传统强豪,尤其是在与英格兰队的所有测试赛中保持全胜。维弗·理查兹等球员更成为后殖民斗争中黑人的英雄符号。

虽然西印度群岛板球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英格兰板球界和媒体却持续贬低西印度群岛队取得的成绩,他们总在暗示西印度群岛队使用了4名快速的投球手,这背离了板球运动的传统。他们甚至还禁止非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球迷在英格兰土地上的嘉年华文化,这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英格兰板球界根深蒂固的殖民主义思想。

后殖民主义研究中的几位资深学者的理论也不乏与体育相关的题材。霍米·巴巴从自己复杂的身份认同出发,提出了“混杂性”(hybridization)的问题,这个问题出现在殖民国家和被殖民国家在权力的博弈上。印度的断裂性殖民地和后殖民地经验创造了一种新式的生命,它没有消除文化差异,而是容许许多不同的文化群体和族群共居一个混杂的多民族空间。在今天的欧洲顶级足球联赛和NBA等职业联赛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球员共同作战已经成为常态。在中超和CBA等国内赛场上,混杂性的问题也司空见惯,尤其是在还有“亚洲外援”这一问题上,因此这种混杂性的问题在体育社会学中很具现实意义。此外,巴巴提出的“模拟”(mimicry)的概念,“用一种合金的形式使用殖民者的语言,目的是使外来强加的主导性意识形态偏转改道。”这是后殖民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因为被殖民主体在“模仿”殖民者时,从来不是完全复制或简单再现,而是对殖民者“面目全非的拷贝”。

萨义德在著名的《东方学》中指出,可以将东方学描述为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的陈述,对有关东方的观点进行权威裁断,对东方进行描述、教授、殖民、统治等方式来处理东方的一种机制。简言之,将东方学视为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在这里,东方泛指曾经被殖民统治的区域,包括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萨义德还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指出了前殖民地“抵抗文化”的概念,这些都可以用作后殖民体育研究的方法。

英国学者约翰·贝尔和麦克·克罗宁编纂了第一本有关后殖民主义体育研究的论文集《体育与后殖民主义》。在这本书的序言部分,他们提出后殖民体育研究领域应当包含:(1)强调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殖民关系;(2)提供传统殖民智慧和主导性意义的替代阅读;(3)展示带有重写殖民文本的“后殖民主义理论”;(4)大体上在殖民主义时期和之后在文本中展示对殖民统治的抵抗意识;(5)在找寻“殖民主义话语的自尊、矛盾和模糊中”体现一种意愿。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后殖民体育划分为7种类型:(1)殖民之前就有的身体文化却从来没有被体育化的项目,例如卢旺达“跳高”;(2)转型为现代体育的土著身体文化,如长曲棍球;(3)早期殖民者“发明”的身体文化,如美国的棒球、篮球;(4)早期殖民者改造为独特“民族运动”的殖民体育项目,如盖尔式足球和澳式橄榄球;(5)帝国传播的体育,规则在殖民地没有变化,如足球、板球;(6)早期被殖民者引入,但同时拥有当地地域特点的体育项目,如巴西足球、肯尼亚长跑;(7)混杂的体育项目,如特立尼达板球。这实际上为后续的后殖民主义体育研究提供了较为清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自此,后殖民主义体育研究成为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体育人文社会学者加入到后殖民主义体育研究的行列中来。毋庸置疑,这一系列后续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观照着詹姆斯和他的《超越极限》中提及的理论。

4 结束语

詹姆斯的《超越界限》在体育社会学、体育史学、体育文化和修辞学等领域都做出了不小的努力,更揭开了体育后殖民主义研究的序幕,这对于中国体育学研究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从事体育后殖民主义研究的学者寥寥无几,期刊和学术会议论文的相关研究屈指可数。张道荣、沈雪峰的《后殖民语境下中国乒乓球运动开展的殖民现代性研究》是为数不多的研究之一,但研究浅尝辄止,没有对中国的后殖民主义体育进行深入的论述。旅澳学者凡红和旅欧学者吕周翔在《中国的体育与民族主义》和《当代中国体育的政治化:共产主义与冠军》等著述中谈到了中国体育的后殖民主义。更为直接的论述则来自台湾学者Dong-Jhy Hwang和英国学者格兰特·贾维。他们对中国体育的后殖民主义有过较为深入的思考,他们对美籍中国体育问题研究专家苏珊·布朗内尔的研究提出批判,认为布朗内尔虽然熟谙中国国情和中国体育事务,但她的研究仍然是典型的西方视角,运用的是西方研究主导的话语分析方式,仍然带有一定的后殖民主义色彩。他们后来还对北京奥运会的民族主义和后殖民主义问题有过著述。颇具反讽意味的是,他们的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视角,部分观点值得商榷。

事实上,国内具有从事后殖民主义体育研究的肥沃土壤和学术积淀,不少城市和地区的体育发展都曾受到外国殖民者的影响。譬如,英国对于香港赛马和诸多运动项目的影响,日本对于台湾棒球的影响,德国对于青岛足球的影响,天津、上海、广州等近代国内早期通商城市对于英美等西方国家体育运动的植入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今天NBA、欧洲足球联赛、职业网球等舶来体育文化对于本土体育文化的席卷之势,都可以运用后殖民主义体育理论加以剖析。因此,国内有关后殖民主义体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詹姆斯和他的《超越界限》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1] Dave Renton.C.L.R.James:Cricket Philosopher King[M].London:HopeRoad Publishing,2013:2.

[2] Brian Stoddart.C.L.R.James:A Remembrance[J].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1990(1):105.

[3] 魏伟.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18-22.

[4] Jervis Anderson.Cricket and beyond:The Career of C.L.R.James[J].The American Scholar,1985(3):349,351.

[5] 魏伟.马克思主义体育观对体育学研究的影响[M].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6):493-498.

[6] 梁晓龙,鲍明晓,张林.举国体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Beyond Limits by C.L.R. James and Post-colonialism Sports Research

WEI Wei

(Journalism Dept., Chengdu Ins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engdu Ins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engdu)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Beyond Limits written by J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ports sociology, sports history, sports culture and rhetoric and discusses James’ idea about cricket, who comes from Trinidad / West Ind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his idea on western sports sociolog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ost-colonialism sport and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post-colonialism sports ideology on Chinese sports researches. The post-colonialism sports ide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adigm of the sports theory development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sports theory; James; Beyond Limits; post-colonialism

G80-05

A

1672-268X(2016)05-0044-05

2016-07-16)

猜你喜欢

板球殖民主义界限
界限
关于我国板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的初步研究
间隙
过去
破次元
板球
Quora:What Is the Saddest Truth about Life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