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手球比赛中的攻击性接球技术与运用

2016-11-30程丽洁付银鹰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7期
关键词:无球手球持球

程丽洁,付银鹰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论手球比赛中的攻击性接球技术与运用

程丽洁,付银鹰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1 攻击性接球技术动作结构分析

攻击性接球技术,是指无球进攻队员比赛中有目的地运用移动技术,到有效攻击区内抢位摆脱接球,给防守队员施加压力的行为和意向。它是一项在对抗中完成的难度较大的进攻组合技术。手球比赛中运动员为了达到攻防目的,在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中,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技术动作,总称为一个组合技术,分为有球组合技术和无球组合技术。而攻击性接球技术动作的结构由接球时机、抢位与摆脱、接球动作和接球攻击组成。前2个环节属于无球组合技术,后2个环节属于有球组合技术。

1.1接球时机

攻击性接球时机是指无球进攻队员在激烈地比赛中,根据本队战术方案和自身的临场经验,有目的地观察判断、果断行动,到达有效攻击区内抢位接球,直接威胁对方球门的接球机会。无球进攻队员应从3个方面把握好接球时机:(1)抢位摆脱接球的突然性。无球进攻队员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攻击性接球时机,在抢位摆脱接球的过程中,力争抢先防守队员一肩距离、一步距离,提前抓住瞬间的1秒之差,接住同伴的传球。(2)抢位摆脱接球的隐蔽性。无球进攻队员在抢位摆脱接球过程中,要运用快速、多变的脚步移动和身体假动作迷惑防守队员,诱骗其作出错误判断,出其不意接住同伴的传球。(3)抢位摆脱接球的多变性。无球进攻队员根据防守队员的移动规律和行动意图,在抢位摆脱接球过程中,合理运用移动组合技术,改变其动作的方向、节奏和速度,抢占不利于对手防守一侧的位置空间,接住同伴的传球。

从进攻的位置技术和战术角度而言,无球进攻队员要想摆脱防守,在自己有效攻击点或射门区域内抢位接住无防守干扰或防守干扰较小的传球,抢位摆脱的动作必须突然、隐蔽、多变,出乎防守队员的意料,接住同伴的传球。

1.2抢位与摆脱

1.2.1 抢位 无球进攻队员在比赛中及时抢占对方球门区正面、7m线一带的内线位置,或者外线的习惯攻击点是攻击性接球的前提条件,常见的抢位接球方法有2种:(1)攻击点抢位。落位在内线的无球进攻队员在攻击点抢位接球时,要与外线队员保持联系,运用前、后转身动作抢占不利于防守队员防守其投掷臂的一侧位置空间,用身体挡住他,用双手或单手接球射门;当防守队员抢占了有利的防守位置,并切断自己与球的联系时,他要突然移动诱骗对手偏离正确的防守位置,迅速抢占球门区前有利的接球位置,接球的同时注意用腰、肩和手臂的合力保护好球。(2)移动中抢位。底线(中锋)队员运用绕前步、绕后步,前、后转身等脚步移动抢占球门区前有利的位置空间,与同伴进行掩护配合,打乱对方的对位盯人防守;卫线队员运用快速、多变的脚步移动和身体假动作及时抢占中、远距离射门的攻击点,两翼边锋队员抢占小角度射门的攻击点,制造无防守干扰或防守干扰较小的接球攻击机会。

移动抢位接球效果,取决于无球进攻队员准确的抢位时机、正确的脚步移动和抢位移动路线,并确保与控球队员的默契配合,如外线与内线队员之间的“挡拆配合”,内线队员必须及时抢位“挡住”持球同伴的防守者,视其对方是否及时换防,选择移动路线和接球时机,与同伴进行“2打1”的配合。

上述2种抢位接球方法,要求无球进攻队员的抢位行动要符合本队的战术原则,并与控球队员保持密切联系,以构成有威胁的攻击性抢位接球配合。

1.2.2 摆脱 摆脱是无球进攻队员在比赛中利用个人脚步移动,或者与同伴进行有目的地掩护配合暂时甩掉防守队员的动作方法。无球进攻队员常用的摆脱方法有:突然起动摆脱、移动变向摆脱、利用同伴掩护摆脱和假动作摆脱。无球进攻队员掌握摆脱时机,是摆脱的关键。当防守队员的注意力集中到有球区时,无球进攻队员应根据自己与防守队员所处的位置、距离球和球门的远近等关系,按照本队的战术原则,选择正确的摆脱时机和移动路线摆脱防守,并要让控球队员明白自己的行动意图和摆脱方向,用眼神和手势引导控球队员的传球方向和落点。譬如,外线队员摆脱防守向对方防线空切、背切、沿球门区线“溜底”接球攻击。现代手球比赛中,无球队员之间的攻防对抗越来越激烈,无球进攻队员在摆脱过程中要主动与同伴默契配合,做到动、静结合,快、慢结合,内、外结合,真、假结合,才能成功的摆脱防守,创造出无防守干扰或防守干扰较小的接球攻击机会。

1.3接球动作

1.3.1 锋线、卫线队员接球动作的共同点 无球进攻队员面对、侧对或背对球门接胸部高度的来球时,都应用眼睛注视来球,上体向前或向侧转伸臂接球,两手手指向上,呈现“W”形状;接腹部以下来球时,两手小拇指靠拢呈现倒“W”形状。手指触球的瞬间,手臂屈肘收球至胸前保护好球,同时降低身体重心,维持身体平衡。此外,无论是锋线队员,还是卫线队员都必须具备快速移动中的接球能力,面对对方贴身防守和快速追防,具有熟练接住不同方向来球的接球能力。

1.3.2 底线队员接球特点 手球门前的半椭圆形球门区,是守门员的活动范围,攻防双方队员只能在球门区外活动。否则,将受到违例处罚。无球进攻队员抢占的位置距离对方球门近、射门角度大,接球射门容易得分,或者造对手防守犯规获得罚球机会。守方也会在球门区正面的7m线一带派重兵把守,因为后无退路,只得与进攻者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攻防双方在球门区前的抢位与反抢位、穿插与堵截对抗十分激烈。战机的出现,稍纵即逝。

“底线队员”通常背对或侧对球门,既要抢位挡人,又要伸臂迎接球,无法有效地观察防守队员和守门员的站位。因此,接球时身体重心要平稳,两腿和躯干用力与防守队员抗衡,充分利用肩、背部感觉来判断防守队员的位置,用眼神和手臂动作示意“控球”同伴传球的方向和落点。“底线队员”到达攻击点抢位接球射门,多采用跨步、撤步、转身等脚步移动,不论采用哪种脚步移动抢位接球,接到球时都应根据自己处于球门的位置和防守队员的位置,选择转身的角度、方向和节奏。底线队员在对方球门区外,背对球门接球的同时已经摆脱防守,应果断地转身面向球门观察守门员的站位寻找其空隙射门;如果防守队员在“底线队员”的体侧或身后防守,可采用上步接挤或上步接撤动作抢占位置空间,摆脱防守队员,观察守门员的站位,寻找其空隙射门。底线队员在移动中抢位接球,大致有以下几种:① 向外线有球方向移动抢位接球—转身射门。② 策应外线队员抢位接球,回传给同伴空切射门。③ 利用外线持球队员的进攻威胁,向邻近的“空区”移动抢位接球射门。④ 向球门方向移动,跳到球门区上空抢位接球射门。⑤ 向持球或不持球同伴的防守队员移动,与同伴进行“挡拆配合”抢位接球射门。

1.3.3 外线队员接球特点 外线队员包括边锋和卫线队员,他们与防守队员的攻防对抗具有面对面的特点。无球进攻队员应根据全队战术原则,防守队员、球和球门之间的位置关系,灵活运用移动技术摆脱防守,把握住中、远距离射门和小角度射门的接球机会。(1)外线的无球进攻队员在移动中,应避免盲目乱跑,自己摆脱抢位接球的时候,既要充分利用底线队员的掩护与策应在外线攻击点上抢位接球射门,又要根据本队的战术安排,观察防守队员注意力的转移,及时地空切、背切、溜底线(沿6m线横切),创造无防守干扰或防守干扰较小的接球射门机会,或者带动防守队员跟防为底线同伴创造必要的接球时空条件。(2)外线队员应尽量在其射门命中率高的位置接球→射门、接球→持球突破、接球→助攻传球。(3)外线队员面对防守队员积极移动的对位联防防守,应大胆运用跳步接球、跨步接球或接球跳步衔接运球突破等快速移动技术,突破对方防线之间的结合部,为同伴或自己创造最佳的攻击机会。

1.4接球攻击

无球进攻队员在有效攻击区内接到球,要果断选择适宜的射门方式,并利用射门、快速脚步移动、传球假动作摆脱防守,创造“时间差”“位置差”进行攻击。此时,邻近位置的同伴抢占了更有威胁的攻击点,应及时准确地传球给同伴射门。如上述机会均丧失,应快速回传球给其他同伴,重新寻找攻击机会。进攻队员一定要充分利用持球“前三步和后三步”的手球规则,进行移动进攻和配合,避免接球—盲目运球—再持球进攻。因为持球队员攻击程序上的延误会失去战机,并容易被防守队员围抢。因此,无球进攻队员在有效攻击区内接到球,一定要按本队战术要求行动,紧密衔接射门、持球突破或助攻传球等攻击动作。

2 攻击性接球技术运用分析

接球与防接球是现代手球比赛中一对尖锐的攻防矛盾,制约无球进攻员攻击性接球的因素很多。他们如何在强对抗中,创造最佳的接球机会,提高接球的攻击性呢?研究表明,运动员在熟练掌握攻击性接球技术的基础上,把握好下述3个方面,是获得良好攻击性接球机会的重要条件。

2.1战术条件

战术条件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战术观点去观察、思考问题:(1)场上队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集体观念、时间观念、场地观念和规则观念,根据本队作战方案,洞察对方的防守部署,认真观察场上球、球门与攻防双方队员之间位置空间与时间关系上的变化,判断其发展态势,果断行动,寻找有威胁的攻击性接球机会。(2)场上队员要遵循手球比赛中的人、球移动规律,判断防守队员的行动意图,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譬如,采取移动或抢位、摆脱或牵制、主攻或助攻、突破或分球等进攻行动,为自己或同伴创造出有威胁的攻击性接球机会。

2.2时空条件

时空条件是指无球进攻队员寻找接球时机、抢占位置空间,能否出现在防守队员干扰之前或干扰较小的时候。如果无球进攻队员要想在对方防守队形中,伺机寻找无防守干扰或防守干扰较小的接球时空条件,可采用下述3种方法:(1)无球进攻队员趁防守队员注意力转移的瞬间,迅速抢位与摆脱防守,并与控球队员保持联系。(2)无球进攻队员利用时间差、位置差和假动作摆脱防守接球,提高接球→持球突破→射门,接球→转身→射门,接球→跳起射门的衔接速度。(3)加强无球队员之间、无球队员与控球队员之间的相互掩护,无球队员主动为控球队员掩护,帮助同伴创造摆脱接球射门或者持球突破的机会,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二次接球攻击的机会。

2.3稳定性条件

稳定性条件,是指无球进攻队员在激烈地对抗中接球时,是否能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和心理稳定。如果一个底线队员的心理稳定性好,面对贴身防守的压力,会从容地接球,甚至与防守者在对抗中接球时失去重心的平衡,也会随机应变,理智地处理好接球与射门、传球和突破动作间的衔接。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攻击性接球技术是手球基本技术中一项难度较大的进攻组合技术,包括接球时机、抢位与摆脱、接球动作和接球攻击等4个环节。良好的攻击性接球技术机会受到战术条件、时空条件和稳定性条件制约。运动员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该项技术是提高自身射门能力、突破能力和传球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其良好进攻能力的综合体现。

3.2建议

教练员在指导青少年手球运动员的技术教学与训练中,要高度重视培养他们的攻击性接球能力,日常训练中要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员专门进行2~3人,3~4人的攻击性接球技术训练,包括提高各位置运动员的攻击性接球与射门、与持球突破、与持球突破传球、与运球突破射门等技术衔接训练,同时要注意培养运动员的观察判断能力、抢位与摆脱接球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明治.乒乓球、手球、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付银鹰,唐华玉.手球基本技术中腕指动作的作用及训练[J].中国手球,1991(3).

中图分类号:G8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7-058-03

收稿日期:2016-05-16

作者简介:程丽洁(1994~),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手球教学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无球手球持球
篮球比赛无球队员移动摆脱接球方法和配合行动
浅析手球运动训练中的问题及对策
“严防死守”
我国高校手球运动发展策略研究
论足球比赛中的无球跑动
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案例分析
手球进攻技术的探讨
篮球教学中持球突破易犯的预防建议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篮强队无球掩护配合运用研究①
基于动态分析技术的手球比赛表现指标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