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健身协调发展研究
2016-11-30马波
马 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我国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健身协调发展研究
马 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得到了改善,人们在物质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前提之下,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提升,而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人们享受精神生活的基础条件,因此,人们加强了对健康问题的关注,这促进了大众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当前,大众体育健身的发展水平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所以,在大力发展社会、科学、经济的前提之下,不可忽略了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学校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努力适应大众体育的发展需求,要充分发挥出学校体育的职能,以此来推动我国大众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
1 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关系
毋庸置疑,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的重要环节。但是学校,它作为一个教学研究机构,所包含的学校体育,自然也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的特殊性,因而在其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式方面与大众体育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总体来讲,二者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同时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从事物辩证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大众体育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大众体育则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大众体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学校体育的实施同时也影响着大众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之间存在的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学校体育的成功开展,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而且也有助于我国体育事业后备人才的培养,以促进我国体育强国的实现。大众体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不但能够有效增强国民身心健康水平,而且也可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使学校体育的发展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顺应大众体育发展的需求。总而言之,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及共同参与3大方面。
2 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协调发展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转变
2.1学校体育在目标定位上作出的重要转变
在全民健身大力推广的背景之下,大众体育健身运动得到了较好的开展,在此背景之下要求学校体育在教学目标定位上作出一定的调整,如今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已经由培养应试型人才向素质型人才转变,学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状况、发展学生运动技术,更主要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精神,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为其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进行大众健身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既要注重近期目标的实现,又要重视远期教育目标的达成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通常是教师制订出一套标准达标的标准,学生在期末的时候进行测试,如果运动成绩达到标准便成绩合格,如果运动成绩没有达到标准便成绩不合格。这种评价方式,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也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以及接受水平本身便存在的差异性,不但难以准确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烦心理,学生在学期开始的时候便奔着测试达标标准进行练习,成为了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在大众体育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应将近期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同远期的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目标相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教学提高身体状况、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运动兴趣,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2.3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包括:(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来制订,让学生能够在适当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具有学习、钻研、创新的精神,要做到与时俱进,要能够学习当前的多种新型教学方式,然后进行钻研创新,并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去。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合适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可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在教学评价的制订上,必须要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一刀切”的评价方式,要制订多种评价标准,要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水平,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对于运动能力制订出不同的达标标准,从而提高运动水平较差学生的积极性。
2.4学校体育应立足大众健身的目标,实施“终身体育”教育
当前,在学校体育教学当中,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上,越来越注重于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已经成为了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并且优化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3 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对策
3.1应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代表队获得了金牌榜的首位,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运动健身热情。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尽管中国失去了上一届奥运会所拥有的主场优势,但是仍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在此成绩之下,仍然难以改变我国只是体育大国而非体育强国的地位,并且在外媒的眼中,中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与大众体育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出现了竞技水平发展较好而大众体育发展缓慢的不协调现象。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发展,主要是因为在“举国奥运”的体制之下,学校体育尤其是高校体育,过份地注意对奥运冠军、优秀运动人才的培养,而没有将全校师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作为目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种运动员培养机制,反映出来的也正是应试教育的影子,只是这种应试是各类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使得许多运动员往往只是一心扑在其专项运动训练上,而忽视了综合文化水平的提升。而对于一些普通学生来讲,学校体育的开展也更多的是教学的组成部分,由于各级领导缺乏重视,没有起到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要真正地实现全民健身、发展大众体育,就应该从整个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出发,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真正树立起“素质教育”的理念。
3.2努力拓宽发展渠道,以解决学校体育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之下,学生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主要方式,也得到了各级院校的重视,在重视程度得到提高的前提下,自然会加大对其教学活动开展的资金投入。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由于资金投入的增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再加之尽管学校体育教学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各级院校仍然是以提高学生文化成绩以及工作技能为主,并没有将体育教育的投入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要想增强学校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不可一味地依靠学校财政的支出,而应该要借助社会各界力量的投入来改善这种资金不足的现状。
具体来讲,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努力加强学校体育与社会的合作:(1)应该争取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强同地方政府的合作,使得地方政府在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上做到同学校设施的相互融合,从而实现一种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在体育设施方面的资源共享,这样对于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健身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2)需要加强同学校周边企业的合作。众所周知,许多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他们为了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往往都愿意在运动场地器材的建设上加大投入,因此,学校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寻求合适的企业单位进行合作,以吸引外部企业的投资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条件。(3)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社区体育也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因而学校应该加强同周边社区的合作,可通过一种双方共同投资的方式,以实现体育设施资源的共享。(4)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学校也应该加强同校外运动场馆以及运动训练队的合作,通过一种校际合作的方式来实现运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也能够促进学校师生同校外师生的交流。
3.3不断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建设一个科学的体育教育管理体系
要促进学校体育与大众健身的协调发展,主要还需要学校的努力。在这个过程当中,管理活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前,在实现学校体育与大众健身协调发展的目标上,首先需要对学校体育管理目标进行改革。就其管理来讲,尽管制订了一些目标与管理方式,但是对于体育教学来讲,最重要的仍是教学考核方法,不管是对学生的考核还是对教师的考核,都对整个管理有着关键的引导意义。因此,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体育教育管理体系,首先便需对学校体育教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具体来讲,应该要加大考核力度,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考评。同时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的评价方式,要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相结合,最后综合评价结果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与此同时,还必须明确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奖惩。除此之外,还必须重视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积极支持校园体育社团、校园体育俱乐部的建设,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俱乐部活动来发展自身素质、拓宽交际面,同时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4 结 语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促进学校体育同大众健身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大必然趋势,这就需要学校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红盈.学校体育、城市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J].贵州体育科技,2007(2):27-29.
[2]顾秋萍.关于我国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06):61-62.
[3]王晓飞.高等学校的大众体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67-69.
[4]金国文.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脱节现象的分析[J].科技信息,2008 (15):183-184.
[5]郑延峰.全民健身背景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9):65-66.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7-121-03
收稿日期:2016-05-22
作者简介:马波(1979~),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