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改善分析

2016-11-30李晓云李海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心病

李晓云+李海东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改善作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功能指标情况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与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且Ⅲ~Ⅳ级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额左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3.0.02

冠心病即所谓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血管出现粥样硬化表现,从而诱发心肌缺血。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逐渐成为该疾病的一项主要的治疗手段[1]。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2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所有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0%,冠状动脉狭窄>70%,排除合并心脏瓣膜病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患者。其中男63例,女39例;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58.2±5.2)岁;合并疾病高血压7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地高辛、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抗血小板等;研究组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口服,术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Judkins法),然后选择适合病变血管的导丝和支架进入右桡动脉或股动脉,如果Judkins法力度无法达到,则需要辅助引导[2]。等到导丝通过病变血管后,在扩张病变部位中探入球囊,待空间足够大之后再将支架置入,一般病变血管血流至少达到TIMI3级可视作介入手术成功。一些患者手术过程中经右侧锁骨下静脉将临时起搏器植入,以发挥保护的作用。在手术完成之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行抗凝治疗,连续治疗6天左右[3]。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均1次/d。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功能指标情况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与对比,具体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左心功能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F(50.27±5.33)%、FS(28.56±4.36)%、LVDs(27.43±0.75)mm、LVDd(44.12±10.23)mm;对照组患者治疗后LVEF(46.55±5.68)%、FS(23.87±4.15)%、LVDs(31.67±0.82)mm、LVDd(48.63±11.22)mm。研究组各项左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NYHA分级Ⅰ~Ⅱ级20例,Ⅲ~Ⅳ级31例,治疗后Ⅰ~Ⅱ级46例,Ⅲ~Ⅳ级5例;对照组治疗前NYHA分级Ⅰ~Ⅱ级21例,Ⅲ~Ⅳ级30例,治疗后Ⅰ~Ⅱ级37例,Ⅲ~Ⅳ级14例。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且Ⅲ~Ⅳ级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的风险发病率较高,常规药物治疗难以使梗死部位中依然存活的组织与心肌细胞得到恢复,然而通过介入治疗则能够将阻塞或狭窄的病变血管疏通,从而使得已经濒临死亡或陷入休眠的心肌细胞得到挽救,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有效避免了心肌重构的现象,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预后[4]。

大量研究发现,一些依然处于存活状态的心肌雪云,如果及时重构,则能够使部分心肌细胞或完全心肌细胞的收缩力逐渐获得恢复。除此之外,一些出现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实施介入治疗之后往往也能取得显著的效果[5]。冠心病患者如果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接受介入治疗,则可以进行心脏血运重建,从而对左心各项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并且对心力衰竭进行有效预防,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且Ⅲ~Ⅳ级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额左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 可,董平栓,杨旭明,张辉峰.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1:4642-4644.

[2] 李 丹,林海龙,顾 宇,颜培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附30例)[J].航空航天医药,2010,09:1571-1573.

[3] 石全宝.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01:56-57.

[4] 赵明虎,王浩坤,王 勇.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9:31-32.

[5] 万冬宇.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4,01:28+31.

[6] 刘程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6,04:854-855.

本文编辑:孙春宇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