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让科技博物馆更有“力量”
——读《维度》杂志专栏“故事的力量”有感

2016-11-29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文版讲故事维度

朱幼文①



“故事”让科技博物馆更有“力量”
——读《维度》杂志专栏“故事的力量”有感

朱幼文①

博物馆的展览和教育活动是否要讲故事?讲什么样的故事?如何讲故事?在北美科学中心协会的2014年第4期《维度》杂志专栏“故事的力量”中,从多方面论述了科技博物馆如何充分利用讲故事在激发科学兴趣、促进科学理解、启迪科学观念、形成展教活动的开发者与受众共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案例介绍讲故事的技巧。本文通过阅读《维度》杂志专栏“故事的力量”所受到的启发、联想和思考,提出一系列有待科技博物馆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博物馆;展览;教育活动;讲故事

讲故事是我国博物馆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方法,而在展览中讲故事却并不普遍,特别是在科技馆(国际上称为“科学中心”)展览中讲故事的案例更为罕见。近十几年来,作者先后主持和参与设计了20多个展览,在大部分展览中进行了讲故事的尝试,并认为科技馆的展览应当讲故事。但是在以参与体验和动态演示型展品来传播科技知识的科技馆中,主张展览讲故事反而显得很“另类”,并且“底气”不足。国内博物馆、科技馆界关于在展览和教育活动中讲故事的论文不多,且未能系统而深入地解答下列关键问题:在博物馆中为什么要讲故事?应该讲什么样的故事?以什么样的叙事结构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讲故事?如何评估讲故事的效果?这些问题在作者心中萦绕了十几年。

2014年,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得到北美科学中心协会(ASTC)的授权,在中国翻译和发行该协会的会刊《维度(Dimensions)》。该杂志每期设置一个专栏,中文版第1期(英文版2014年第4期)的专栏是“故事的力量”,发表了8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在博物馆、科学中心展览和教育活动中讲故事的问题。这些文章不仅给作者以很大启发,解答了部分困惑,而且增强了对于在科技馆中讲故事的自信,同时对于讲故事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在这里将其中最给人以启发的部分精彩论述及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 科技博物馆为什么要讲故事——讲故事的作用和意义

《维度》杂志编辑部为专栏“故事的力量”写的“按语”如是说:

讲故事这种教学形式似乎和科学中心的本质特征不太切合,而更符合历史、艺术类博物馆的特质。但是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都在用讲故事的形式去解析我们的自然世界,讲故事是教与学最古老的形式之一。在当今的科技中心或科技博物馆,①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克服科学知识传播过程中的一些障碍,使通常复杂难懂的科学内容变得相互关联和易于理解。②而且,故事中的情节能够很好地吸引注意力、加深印象、激发好奇心、调动我们的才智和情感,③同时也在故事讲述者与听众之间形成一种更强有力的联系[1]。

上述按语中①②③是笔者加的,是为了读者更清楚地看清按语所归纳的科技博物馆中讲故事三个方面作用。这使作者联想到2014年10月在大连召开的“科普场馆主题展览高峰论坛”上浙江大学文博系主任严建强教授在题为《构建有意义的叙述》的学术报告中有一段精彩论述:

从“珍宝匣”到“讲故事的大教室”——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物到事”:将孤独和片断式的“物”用一个主题和故事线串联成“有意义的叙述”,用文化遗产讲述一片土地和人民的故事[2]。

国际博物馆界在20世纪中后期完成由“以物(展品/藏品)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之后,展览也发生了“从物到事”的重要变化,其代表就是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主题展览”,要通过“有意义的叙述”“讲故事”。这一变化首先发生在文史类博物馆,而科学中心在这一进程中稍显滞后。并且许多科学中心长期强调“(参与体验型、动态演示型)展品是科学中心的灵魂”,这实际是“以物为中心”理念在科学中心的另一种体现形式。但《维度》杂志“故事的力量”专栏里则表明如今科学中心也开始摒弃“以物为中心”的理念,正在进行“从物到人”“从物到事”的转变,开始有意识地“讲故事”了。

《通过讲述故事去探索文物背后的科学》一文引用了美国发展心理学家豪尔特·加德纳的论述:

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但我们都喜欢同一种信息传递的方法:听讲故事[3]。

美国三家科技博物馆联合研发的“宇宙撒旦”项目首席执行官南希·玛丽博伊等人在《故事:运用跨文化的理解提升博物馆科学教育效果》一文中指出:

故事能够激发公众的兴趣,并把复杂的概念变得活灵活现,因此可以作为科学中心和科学博物馆的一种重要工具而加以利用[4]。

而《在一个以故事为驱动的历史博物馆中做科学》一文中则引用了美国苏玛尔·亚德凡蒂奇公司创始人CEO厄尔·马丁·菲伦的一段话:

许多儿童和成人一样经常被科学吓跑。而当他们在以故事为背景的条件下学习科学,就会入脑入心……如果你纵观整个历史,大多数文明都是通过口述的方法记住历史的。如果我们给孩子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孩子们就会充分发挥想象力,这会使学习更令人兴奋[5]。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自由记者和NOVA公司数字助理制作人艾里·丹尼尔在回答“为什么用讲故事的方法传播科学很有效”这一问题时指出:

故事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引起共鸣,开动脑筋,触及心灵[6]。

在“故事,让科学入脑”一文中,PGAV Destination展览设计公司副总裁汤姆·欧文指出:

即便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世界里,讲故事仍是科学中心最锐利的工具。当观众沉浸在故事之中,他们就能掌握深奥的道理,理解一大堆芜杂的事实,或想象出他们未曾有过的经历。故事,能穿越杂音。我们记住故事,我们热爱故事[7]。

当科学中心意欲传授从预防接种到可持续资源管理在内的包罗万象的知识时,通过多样化的故事讲述去传播好这些内容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尼克兰特认为:“人们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但从故事中学习,这一点是共性的。一旦用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故事,其效果对每一个人而言必然更加广泛。”无论是通过电影、剧场演出、交互式展品、讲解员、图示或是文本,讲故事都是我们最古老的教学工具,而且是“改变思维”的不二之选[8]。

在《将科学的戏剧效果与戏剧的科学性冶于一炉》一文中,布列德·麦克雷恩指出:

叙事(故事)是人们建构复杂知识的首选方式,也是我们分享文化及个人信息的方式。现在人们依然对叙述的方式很着迷——例如电视、博客、书本、电台、电影、话剧及电子游戏[9]。

上述论述主要从激发科学兴趣、促进科学理解方面分析了讲故事的意义,特别是提示了我们:讲故事可以帮助受众理解科学概念和深奥的道理,完成复杂知识的建构。

而汤姆·欧文在《故事,让科学入脑》一文中则从脑科学的角度分析了讲故事的特殊作用:

人际神经生物学的新领域研究了当我们彼此之间讲述生活中的点滴故事时大脑是如何变化的。结果表明,大脑基本无法区分某种经历到底是我们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研究者指出,在倾听故事的时候,我们大脑所做出的反应要远远大于我们在执行大多数任务的反应。重点事实仅能激活大脑中的某一部分,而一个故事则会唤醒整个大脑。关于一件事看起来或尝起来究竟如何的那些细节,激活的是大脑感官皮层;动作激活的是大脑运动皮层。这是因为,我们理解故事靠的是调动大脑的岛叶以模拟头脑中发生的事。

教育界有一条常见的规律——触动心灵,方能启迪心智。对于我们而言,令人动情的故事之所以能深深打动我们,是因为当我们对其中的情形产生移情作用时,大脑释放出昵称为“温柔分子”的后叶催产素。普林斯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尤里·哈森2010年参与主持的一项研究表明,当讲述故事时,倾听者和讲述者的大脑实际上趋于同步。如果故事讲述者产生某种情感的时候,倾听者大脑的同一部位也会活跃起来;某种意义上,二者的大脑相互融合了——这是一种深度联系[10]。

布列德·麦克雷恩进一步指出:

故事可以在情和智两个层面上触动观众并使其与剧中主题产生一种个人关联感。故事具有将知识转化为理解的强大潜力。这正是博物馆和科学中心学习体验的特点……也许故事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认同感的促进方面……故事不仅可以让科学变得更可及,更有亲和力,而且更难忘,同时也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通过它们与我们身份认同的联系——无论是藉由以新的、出人意料之外的方式与科学邂逅,抑或是藉由为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而创造的各种新机会、新角色和新路径——故事可以改变个人的轨迹。当学习改变“我们是谁”“我们希望成为谁”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灵感”。灵感正是非正式科学教育的过人之处[11]。

布列德·麦克雷恩的后一段话实际上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科学教育目标上分析了讲故事的特殊作用。至此,科技博物馆为什么要讲故事的意义和必要性已十分清晰,布列德·麦克雷恩同时也指出:

现代的教育当中并没有充分利用故事。往最好的方面说,这是机会错失;往最坏的方面说,这是我们教育制度的一个极大误会……我们的教育系统并未接受,更遑论重视运用故事去传递信息,去建立个人与教育内容的相关性,并以全新的、非常规的方法去看待世界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然而根据我们观察,运用故事作为学习当中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尚未成为任何标准、测试或教师培训的一部分,对于科技教育更是如此,盖因科技教育目光短浅地专注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内容以及技能开发。[12]

遗憾的是,我国科技博物馆也存在着布列德·麦克雷恩所指出的“误会”和遗憾,甚至更为普遍。正如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在19年前批评我国中小学教学的某些做法时所说:一些科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给科学知识裹上“糖衣”[13]。我们科技博物馆许多从事展览设计和教育活动开发的人员并未真正认识到讲故事在帮助受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层面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往往只是把讲故事当作一种手段,为展览和教育活动中的科学知识包裹一层趣味性的“糖衣”。

二、 科技博物馆要讲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内容

科技博物馆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普及性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但并非任何故事都可以产生帮助人们热爱科学、理解科学的力量。对此,艾里·丹尼尔指出:

如果你能够将一个科学概念融入一个故事里,就能很好地让人们理解这个概念,以及人生经历的背景[14]。

南希·玛丽博伊等人在谈到为博物馆开发“原始宇宙”项目时指出:

故事,我们在此定义为“嵌入了大量知识、价值观和信仰的叙述体”……这些故事的内容大多与某个具体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并且通常包含对自然现象的理解[15]。

当艾里·丹尼尔在被问到“你如何决定讲哪些故事”时,他回答:

我愿意讲的科学故事惊心动魄,有人物角色。角色经历的旅程有一定意义,或者可能有一些强烈的情感经历。这些故事都是广义人类的故事,并且把科学也包含进去了[16]。

布列德·麦克雷恩指出:

对于每一个故事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其中的主人公,这已被证明甚至比科学内容本身都更为重要,而很多博物馆的戏剧表演节目往往就是、恰好在这方面搞错。观众需要与剧中的人物产生某种关联,否则内容全无意义[17]。

这一期《维度》杂志中直接论述“科技博物馆要讲什么样的故事”的内容并不多,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故事应承载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概念、科学的价值观、科学的信仰等内容,并且要有人物。也就是说:故事应成为科学内涵的载体,科学内涵并不局限于科学知识,其内容是与前面所提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教育目标是对应的。

这令人联想起我国中央电视台近年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人们评价这部电视片时往往提到其表达的强烈情感、思想、文化和价值观,而这恰恰是通过人物的故事表现出来的。这使作者进一步想到:科学技术是人类探索的产物,人类在科技探索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更表现出了科学的精神、思想、价值观。如果说科技博物馆中的展品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载体,而科学的精神、思想、价值观则要以人的故事为载体。因此,在进行展览设计和对展览、展品进行辅导讲解时,不能“见物不见人”,要挖掘展品背后人的故事,以便向公众揭示并使其理解更深刻的科学文化内涵。这也是博物馆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和博物馆展览“从物到人”“从物到事”的理念转变在展示内容上的具体体现。

显然,这与仅仅是“糖衣”和趣味性手段的故事在内容和性质上有根本的区别。这对于我们选择和设计故事很有启发。

三、 科技博物馆应该怎么讲故事——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比奇沃斯镇伯克博物馆暨历史围地经理、国际博物馆影院联盟亚太地区主席帕特里克·瓦特在谈到“讲述科学故事的技巧”时指出:

故事必须是真实的,故事讲述者必须告诉观众真的东西。观众每次都可以看穿任何虚构的故事。“事实比小说更离奇”这句谚语不无道理。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何要向观众撒谎呢……

故事讲述者必须试图拥有故事本身……拥有故事本身这一想法,无非是向观众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故事讲述者自己了解、相信、并且可能自身亲历过这个故事。这种拥有感会增添故事的可信度和真实性,从而使得故事讲述者更有亲和力,并使观众对故事深信不疑。

故事不单纯是关于日期、事实和原理。故事是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去讲述某些事件[18]。

印第安纳州康纳草原互动历史公园的公共关系专家梅兰尼·海斯根据设计《创造·关联:印第安纳的创新精神》展览的经验,特别强调要“通过角色创造关联”:

展览的每个区域都是从一个历史人物的视角来设计的,其目的是让观众展开对话、巩固学习、加强历史思维,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活动的开展与有关背景情况一并考虑[19]。

明尼苏达科学博物馆“科学现场直播剧场”主任、国际博物馆剧场联盟美洲区主席史蒂芬·朗在谈到“通过对话讲述故事的一些小技巧”时,则强调要:

理解你要讲的故事与展品本身意义的关联性;

提前准备一个灵活的故事提纲;

明确观众的兴趣点、故事的冲突点、剧情高潮和可能的解决方法……[20]

PGAV Destination展览设计公司副总裁汤姆·欧文结合为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设计“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展览”的经验,在“故事,让科学入脑”一文中提出:

每个故事都要具备5个关键要素:观众、跌宕、人物、节奏、情感。当科学中心的展品设计者开始考虑未来的设计时,这5个要素应该构成有益的路线图[21](见表1):

表1 故事的5个关键要素

上述论述中的“真实”、“关联”、“观众”、“跌宕”、“人物”、“节奏”、“情感”(可能还有其它),均是构成一个好故事的重要条件,是我们设计和运用故事时必须考虑的关键要素。

四、 “故事的力量”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维度》并非一本纯学术的刊物,本期中8篇关于博物馆讲故事的文章也未能从教育学、传播学、戏剧和文学理论层面进行深入的学术论述,关于“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讲故事”、“如何评估讲故事的效果”几乎没有论述。

2013年美国博物馆联盟(AAM)年会的主题也是“故事的力量”。这决非巧合,而是表明了一种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年会上,美国国家科学院主席、巴尔的摩理工大学校长弗莱曼以自己的故事为例做了《教育、故事和博物馆:转变我们的生活》的主旨报告。他指出:

故事建立在人类经验基础之上,它的发生与传播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相比最具特色的部分……博物馆是这些可回忆故事的最伟大的储藏库,这些故事藏在我们收藏的物件及其创造者中……但是大多数的博物馆,其故事资源仍停留在一个尚未释放出的状态……故事的叙述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22]。

为此,AAM年会向美国博物馆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故事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与本文开头作者提出的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见表2):

表2 博物馆讲故事应探讨的问题

上述问题,目前还有许多待解之谜。看来关于讲故事的探讨还须继续深入进行,还须继续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理念、理论、方法和经验。借“他山”之“玉”以攻本土更美之“玉”,这对于我国科技博物馆提升展览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作者将粗浅读后感和不成熟思考呈现给广大科技博物馆同行的初衷。

[1]《维度》杂志编辑部. 故事的力量[J]. 维度(中文版),2014(1):23.

[2]严建强. 构建有意义的叙述:信息定位展览的特色及其实现[PPT]. 大连:科普场馆主题展览高峰论坛,2014(10).

[3]帕特里克·瓦特. 通过讲述故事去探索文物背后的科学[J]. 维度(中文版),2014(1):37.

[4]南希·玛丽博伊等. 故事:运用跨文化的理解提升博物馆科学教育效果[J]. 维度(中文版),2014(1):56.

[5]梅兰尼·海斯. 在一个以故事为驱动的历史博物馆中做科学[J]. 维度(中文版),2014(1):46.

[6]艾里·丹尼尔,乔尔·赛利格森. 问与答[J]. 维度(中文版),2014(1):58.

[7]汤姆·欧文. 故事,让科学入脑[J]. 维度(中文版),2014(1):25.

[8]汤姆·欧文. 故事,让科学入脑[J]. 维度(中文版),2014(1):27.

[9]布列德·麦克雷恩. 将科学的戏剧效果与戏剧的科学性冶于一炉[J]. 维度(中文版),2014(1),30.

[10]汤姆·欧文. 故事,让科学入脑[J]. 维度(中文版),2014(1):25.

[11]布列德·麦克雷恩. 将科学的戏剧效果与戏剧的科学性冶于一炉[J]. 维度(中文版),2014(1):30.

[12]布列德·麦克雷恩. 将科学的戏剧效果与戏剧的科学性冶于一炉[J]. 维度(中文版),2014(1):28.

[13]刘兵. 基础科学教育改革与科学史[J]. 哈尔滨师专学报,1997(4):10.

[14]艾里·丹尼尔,乔尔·赛利格森. 问与答[J]. 维度(中文版),2014(1):58.

[15]南希·玛丽博伊等. 故事:运用跨文化的理解提升博物馆科学教育效果[J]. 维度(中文版),2014(1):54.

[16]艾里·丹尼尔,乔尔·赛利格森. 问与答[J]. 维度(中文版),2014(1):58.

[17]布列德·麦克雷恩. 将科学的戏剧效果与戏剧的科学性冶于一炉[J]. 维度(中文版),2014(1):29.

[18]帕特里克·瓦特. 通过讲述故事去探索文物背后的科学[J]. 维度(中文版),2014(1):37.

[19]梅兰尼·海斯. 在一个以故事为驱动的历史博物馆中做科学[J]. 维度(中文版),2014(1):46.

[20]史蒂芬·朗. “居中做媒”:和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与社会的故事[J]. 维度(中文版),2014(1):37.

[21]汤姆·欧文. 故事,让科学入脑[J]. 维度(中文版),2014(1):27.

[22]王芳. 活力与故事的力量——美国博物馆联盟2013年年会纪实[J]. 中国博物馆,2013(3):122.

“Stories” Endow Science Museums with “Power”——Thoughts on“the Power of Stories” of “Dimensions”

Zhu Youwen

Whether science museums should use storytelling in exhibits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Which kind of stories we could tell? How could we tell the stories? On July August 2014 issue of “Dimensions” from ASTC, it set a special column named “The Power of Stories, which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role storytelling played in inspiring curiosity of science, promoting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enlightening science concept as well as reach a consensus between museums staff and audiences. The column introduced the way of storytelling by means of case studies.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oughts, inspiration on “The Power of Stories” and brings up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and research programs.

museum, exhibit, education activity, storytelling

①朱幼文:中国科学技术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教育活动;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邮编:100012;Email:zhuyouwen2020@sina.com。

猜你喜欢

中文版讲故事维度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听冬神讲故事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