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处理对棉籽饼粕脱毒作用试验
2016-11-29曲连发王定杰王生民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局628000
曲连发 王定杰 王生民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局 628000)
湿热处理对棉籽饼粕脱毒作用试验
曲连发 王定杰 王生民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局 628000)
研究湿热法对棉籽饼粕脱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湿度下,棉粕游离棉酚脱毒率随着温度的提高呈显著线性上升 (<0.05),随着湿度的提高,游离棉酚脱毒率未呈现显著的互作作用 (>0.05)。结果提示,在湿度为50%,温度为120℃的条件下,棉籽饼粕脱毒效果最好。
湿热法;棉籽饼粕;游离棉酚;试验
棉籽粕 (Cottonseed meal,CSM)是棉籽经脱壳、加热、压扁成薄片用溶剂浸出油后,所剩余的副产品。棉籽粕中含粗蛋白40%以上,还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蛋氨酸,由于饲料蛋白质资源的紧缺,使得棉籽饼粕成为畜禽饲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原料。我国是一个产棉大国,每年有800万t以上的棉籽,年可产棉籽饼粕300万t以上,资源量全球第一。棉籽饼粕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植物蛋白饲料资源,但棉籽饼粕中含有棉酚,按其存在形式可将其分为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结合棉酚不具有活性,不溶于油脂,也难以被动物消化吸收,故没有毒性;而游离棉酚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会对动物的生产、发育和繁殖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限制了棉籽饼粕安全而有效地用作动物蛋白饲料,部分地区将其作肥料,造成饲料资源的严重浪费。
棉籽饼粕的主要脱毒方法有物理法 (热处理、机械压榨、有机溶剂浸提)、化学法 (硫酸亚铁、氢氧化钙)以及微生物发酵法。本试验尝试从简单入手,深入研究热处理的脱毒方法,旨在解决农户个人棉籽饼粕脱毒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棉籽饼粕采自中纺粮油广元公司。
1.2 方法
将棉籽饼粕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处理30min,温度分别为75、85、100、110和120℃,湿度分别为40%、50%和60%。
2 结果与分析
2.1 未处理棉粕营养成分及棉酚含量
未处理棉粕干物质含量为89.12%,粗蛋白质含量39.27%。
2.2 湿热处理对棉粕棉酚脱毒的影响
处理时间30min,研究不同湿度和温度对棉粕脱毒效果的互作效应。从附表可见,在同一湿度下,棉粕脱毒率随着温度的提高呈显著线性上升 (<0.05),随着湿度的提高,棉粕脱毒率未呈现显著的互作作用 (>0.05)。湿热处理对于脱毒率具有极显著的互作作用 (<0.01)。湿热处理对棉粕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均未产生显著影响 (>0.05),湿热处理对棉粕营养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 (>0.05)。
附表 湿热法对棉粕脱毒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湿热处理法是传统的处理工艺,一般采用蒸煮或蒸汽等加热加压方法脱毒。其原理是根据棉籽饼粕在水中可破坏棉籽色素腺体,使游离棉酚释放出来,在高温下蛋白质和氨基酸结合形成结合棉酚脱毒。本试验表明,棉粕脱毒率随着温度的提高而提高,湿度对其脱毒率影响不显著 (>0.05),这可能是由于测定差异导致的。试验表明,湿度为50%,温度为120℃为棉粕的最适脱毒条件。
曲连发 (1988-),男,回族,河南省平顶山市人,硕士,主要从事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