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体育文化研究

2016-11-29万德权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发展规律体育文化小城镇

万德权

(阿坝师范学院 体育系,四川 汶川 623002)



小城镇体育文化研究

万德权

(阿坝师范学院 体育系,四川 汶川623002)

摘要: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和个案研究法对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从自发性走向群体性、有组织性;小城镇体育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品味不断提高。但是存在资金匮乏、缺少专业的社会体育辅导员和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低下的问题。建议:用市场手段缓解资金问题、实现社会体育辅导员本土化、提高小城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最后对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规律

1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发展规律

1.1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我国小城镇是联系城市与农村的重要枢纽。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运动,逐渐改变了小城镇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小城镇被赋予更多全新的职能,其中发展体育文化逐渐成为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方面。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之前的小城镇建设相对发展缓慢,体育文化一直受到忽视。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随着我国提出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之后,小城镇体育文化才有了有利的历史发展机遇[1]。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一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一时期属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阶段,小城镇各项建设获得蓬勃发展,尤其是大量乡镇企业的出现为小城镇发展体育文化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但是这一时期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还是以民间自我组织形式为主,如很多城镇体育文化活动均是由城镇居民自己筹资进行。二是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小城镇居民随着收入的逐步提高,他们开始渴望更高层次的体育文化生活。政府对小城镇体育文化的重视度与以往相比有所提高,开始出现政府兴建的部分公共体育文化设施。但是这一时期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主体还是以城镇居民自我组织为主,不少企业开始在自己企业员工居住区建设一些公共体育场地,这是这一时期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显著特点[2]。三是本世纪初到2008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开始引起政府、企业和社区居民重视的时期。不少城镇在规划发展中重视新型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不少新开发城镇社区普遍建立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区域。四是2008年至今,随着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开始在全民发起一股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风潮。以当前国内最流行的“广场舞”为例,大规模发展就是起源于2008年后。这种全民“跳广场舞”的体育锻炼潮流很快由大城市向基层城镇,甚至广大农村地区蔓延。小城镇体育文化也随着获得巨大发展机遇。尤其是2014年我国中央政府把全民健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为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2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规律分析

1.2.1小城镇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小城镇体育文化是小城镇体育文化自身演进发展的规律之一。从地域角度看,我国很多地方小城镇体育文化都富有地域性特色。以北方地区的陕西省为例,溱潼地区流行的溱潼会船,陕北地区传统的花鼓等充分展现三秦地区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地域特色。其他北方省份小城镇体育文化也具有或多或少的地域性特点,如鲁北地区部分城镇一直盛行“打落子”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南方地区省份小城镇体育文化也具有当地特色,如众人熟知的长江以南地区端午节“划龙舟比赛”等[3]。从民族角度看,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在发展中也富有民族特色。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各种民族体育项目一直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如传统蒙古摔跤等民族体育项目在当地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中长盛不衰,广西壮族地区毽球运动逐渐演变为当地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等。

1.2.2从自发性走向群体性、有组织性

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最初多以民间自发组织方式为主,很少受到官方政府的重视。早期小城镇体育文化是一种民众自发的、偶尔进行的体育现象,如前文鲁北地区“打落子”体育竞技活动多是由当地的爱好者自我组织为主。而今天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由自发性向群众性、更加有组织性转变,政府对小城镇体育文化的重视度也有所增加。以当前国人最热衷的广场舞为例,各个地区小城镇参加广场舞运动的人群呈现快速增长趋势[4]。随着广场舞的快速发展,在小城镇地区也出现各种较为专业广场舞体育俱乐部。2014年,山东省德州、莱芜、潍坊等地县区开展民间广场舞竞技比赛活动,很多小城镇的广场舞俱乐部参与积极,成绩突出。随着各种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很多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参与者日益增多,组织性也得到明显加强。

1.2.3伴随经济的发展,小城镇体育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

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为小城镇居民参加各种体育文化提供物质条件的支撑。现代小城镇居民和大城市居民一样,已经不满足于基本的吃穿住用行等生活必需品消费的需要,健康消费理念开始深入城镇居民内心。虽然与大城市居民体育文化消费相比,小城镇居民体育文化消费仍然具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小城镇体育文化硬件和软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未来小城镇体育文化消费将会呈现加速上行的趋势。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消费达到24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一数字比上一年度增幅明显[5]。我国当前小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以往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元素被不断的积累、不断升华,必然会带来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1.2.4小城镇体育的品味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小城镇居民体育文化消费的理念在不断更新,小城镇体育的品味在不断提升。小城镇居民对体育文化产品的消费种类和消费层次与以往相比都有明显提升。一些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小城镇体育文化被添加很多全新的时代体育文化元素,如前文所述陕西溱潼会船民间体育竞技文化已经开始引入国际赛船运动的竞赛机制,进一步推进该传统地方体育文化获得全新的发展。同时,不少国内外流行的体育文化也开始逐渐进入小城镇体育文化视野,为很多小城镇居民所喜爱,如国外流行的“跑酷”运动在我国北方部分小城镇青年中逐渐流行。我国小城镇体育已经逐渐向更加高端的体育形式转变,创新与引进共同推进小城镇体育文化在今天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2当前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资金相对匮乏

体育文化建设本身多属于公益性事业范畴,因此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中经常出现建设资金匮乏的现象。大型城市体育文化建设多是由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同时大城市已经借助市场手段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体育文化产业,如一些大城市的瑜伽馆、跆拳道馆、网球馆等已经实现了商业化操作[6]。而小城镇政府财政资金本就有限,有限的资金还要重点发展城镇经济,因此不可能挤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城市体育文化建设之中。小城镇自身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开展体育文化商业化运营也有一定困难。这就造成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由于资金不足经常出现发展缓慢的现象,很多小城镇甚至缺乏基本的用于居民体育锻炼的公益体育设施。

2.2缺乏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虽然我国早在1993就推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并且为了配合全民健身运动,提出了到2015年底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150万人的目标,但是距离发达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总人口千分之二的比例还相差很远,同时由于大中型城市对体育人才更具有吸引力,加剧了小城镇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口的扩大。

专业体育人才是做好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的保障。但是我国目前很多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事业多是由当地居民在政府主导下自发进行,如不少小城镇流行的“广场舞”多是城镇居民根据相关视频自己学习,很少有专业体育人员的指导。这就造成当前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虽然群众参与度有明显提高,但是整体体育文化建设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非常强体育文化项目中,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小城镇居民不可能真正掌握该体育项目锻炼的技巧。分析体育专业人士之所以不积极参与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的原因,本质上是由于小城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不可能为他们带来大城市那样丰厚的个人经济收益。我国当前体育文化人才扎堆大城市的现象比较突出,基层小城镇体育人才短缺现象在未来一段很长时间内还会长期存在。

2.3部分小城镇居民缺乏体育锻炼意识

2014年网络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一线城市居民平均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已经达到1.5h,而小城镇居民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仅为0.8h。这显示我国当前部分小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相对不足。当前小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老年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而青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却相对较少,如我们在小城镇广场、社区发现参加“广场舞”的人群基本上都是老年群体,很少看到青年人的身影。虽然大城市也出现这种特点,但是不如小城镇体现的明显。经过对比发现,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还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关系。经济越发达的城镇居民体育文化锻炼的意识相对较高。

3提升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3.1用市场手段缓解资金匮乏的现状

发展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首先要解决体育文化建设资金短缺的现状。具体做法:在继续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扶持的背景下,应当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进入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事业之中。其中,采用市场运作模式,是解决当前和未来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方式。小城镇可以借鉴大城市发展体育文化的做法,也开展体育文化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尝试。小城镇地方政府可以把一些公益性体育文化场馆承包给相关人员予以经营,大型公益体育文化场地建设可以引入市场资金参与。由于体育文化设施与场地建设很少给相关参与者带来直接的收益,政府可以从税收、发展政策等方面给予这些人员发展其他经济产业的优惠。

3.2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逐步实现社会体育辅导员本土化

从人才引进方面看,应当制定体育文化人才进入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如为他们提供更优厚的福利待遇等。建立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与国内体育高校人才对接机制,让更多体育高校主动积极向体育专业毕业生进行宣传,让他们主动积极地进入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之中,如山东东阿县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做的比较突出,这与当地政府采用各种措施挽留当地体育院校毕业人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小城镇地方政府可以聘请相关体育专业人士对小城镇原有体育人才进行积极的培养,也可以把相关体育人才送入国内体育高校进行短期的体育文化培训,最终建立自己的体育文化人才队伍。总之,从体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两个方面着手,扎实努力去做,才能够为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足够人力资源的保障。

3.3加大宣传,进一步提高小城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小城镇体育文化应当成为居民的共识,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可并积极参与当地体育文化建设事业。要改变部分城镇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不足的现状,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参加城镇体育文化建设,不但能够提高自己的体制,让自己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推动所在城镇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城镇青年群体,要通过积极的宣传让他们重新爱好体育锻炼。小城镇青年群体所在企事业单位也要重视员工体育锻炼,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因为,青年员工参加体育锻炼,也会让他们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从事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未来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预测

4.1热爱体育健身将成为小城镇居民文化生活的潮流

随着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的不断重视与发展,未来热爱体育健身将会成为小城镇居民文化生活新的潮流。小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文化建设的热情将会获得明显提升,各个年龄段的城镇居民会逐渐把体育锻炼当做自己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未来我们漫步我国任何一座小城镇,会发现更多跳“广场舞”的老年人,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年轻人。随着城镇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城镇之间体育竞技比赛将会不断出现,也许未来会出现各种城镇之间的体育联赛。未来小城镇居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小城镇各项事业的建设之中,让小城镇在2020年之前圆满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4.2小城镇体育文化的硬件与软件建设水平将会获得极大提高

随着政府对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政府财政扶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各种发展小城镇体育文化市场手段的不断应用,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的硬件与软件建设水平将会获得极大提高[7]。未来我国小城镇将会在城镇规划中更加重视公共体育锻炼场馆的建设,各个居民社区体育锻炼设施也会不断完善。随着商业运作模式进入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事业,相信在未来小城镇也会出现很多大城市才具有的瑜伽馆、跆拳道馆、高龄球馆和网球馆等私人经营场所。小城镇居民也会和大城市居民一样成为上述体育场所的会员。同时,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理念会更加深入小城镇居民心中,各种体育文化知识将会获得更快的普及。

4.3各级地方政府会出台一些促进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政策

未来随着国家制定各种全民健身战略的后续指导政策,小城镇地方政府也会不断出台一些促进体育文化发展的政策。立足当地体育特点,与时俱进制定个性化体育发展政策将会成为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的强大助力。我们可以预见,在各级地方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将会更加快速健康。未来小城镇之间各种体育文化发展经验的交流也会成为一种趋势,相互学习借鉴对方在发展小城镇体育文化中的成功之处,快速推进本地体育文化的发展会成为各地小城镇政府体育文化主管人员的共识。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甚至会引领我国体育文化建设新的潮流,成为推进国家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基石。

4.4小城镇体育文化将会走向广大农村地区,引领城乡体育文化协调发展

未来随着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体育文化建设理念将会逐渐走出小城镇范围,进而走向更加宽广的农村地区。小城镇体育文化将会成为链接国家体育文化战略与广大农村地区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在所处农村地区将会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成为推动城乡体育文化发展一体化的强大引擎。在我国不断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中,小城镇所起到的基础引领作用将会体现得更加明显。未来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将会逐步赶上大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水平。由于小城镇与广大农村地区接触更加紧密,因此小城镇体育文化将会比大城市体育文化建设在未来国家体育战略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敏,李晋萍.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其建议[J].大家, 2011(14):178-179

[2] 蒋炳宪.小城镇体育生态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132-133

[3] 宋昱,邹玉玲,邱飞云,陈林会.统筹城乡体育发展视域下的“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J].田径体育学院报, 2010(3):2

[4] 李佳川,孙洁.我国小城镇体育生态系统的发育现状与自驱动动力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报,2012(2):2-3

[5] 位可娜.河南省小城镇体育发展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59-60

[6] 谭新莉,戴志鹏.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军事体育学报,2014(3):83-84

[7] 金涛,让永钢,李天珍.小城镇居民体育状况调研 [J], 体育文化导刊,2009(8):39-42

Research on Sports Culture in Small Towns

WAN De-quan

(Fasten aba teachers college, wenchuan 62300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historical method,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study method to analyze and summary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 sports culture in our country. The small town sports culture in our country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form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of a distinctiv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features; from spontaneity to mass, organized; growing demand of small town sports culture,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aste. But there exists the problems of lack of funding, lack of professional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and the residents' awareness of physical exercise is low. Suggestions: use market localization means to ease the funding problems, realize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and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mall town residents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 Finally, it aims to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ports culture of small towns in China, to help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

Key words:small towns; Sports culture; Law of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2-0024-03

作者简介:万德权(1973- ),男,重庆奉节人,副教授,硕士

收稿日期:2015-12-28

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

猜你喜欢

发展规律体育文化小城镇
发挥小城镇纽带作用 推动河南城乡融合发展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幼儿美术活动的优化策略研究
国际与国内城市安全体系对比与发展规律研究
东家人传统服饰艺术发展的规律性及制约因素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与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