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表象”
2016-11-29张靖雅
吴 斌,张靖雅,潘 毅
(1.沈阳工业大学 体育教研室,辽宁 辽阳 111003;2.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体育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12)
重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表象”
吴 斌1,张靖雅2,潘 毅2
(1.沈阳工业大学 体育教研室,辽宁 辽阳 111003;2.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体育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1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等理论,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投篮臂和下肢动力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的整体模式,从而简化“表象”,使表象训练法在实际教学中更具效率。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表象;重构
当前,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理论分析众说纷纭,理论的不统一导致运动员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良莠不齐。从国际大赛可以看出,我国优秀投手凤毛麟角,而欧洲篮球强国则盛产投手,且对优秀投手的培养呈现多样化趋势。这种多样化体现在篮球比赛中各位置队员都能稳定运用三分投篮技术。分析比赛录像可以看出,欧洲篮球强队运动员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都经过严格、规范的练习,其技术动作的关键过程可以相互“复制”。反观我国篮球队员,投篮技术动作体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原因是个人对投篮技术动作整体模式理解不同。对于投篮技术动作来说,多样化应体现在个人习惯与风格(如投篮出手速度、出手高度等),不应该体现在投篮技术上,投篮出手瞬间运动员身体协调发力并通过手指作用于球的方式是相同的。只有投篮出手一瞬间的正确性才能保证准确率。表象训练法是纠正错误动作的有效训练方法。
国内关于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研究多运用几何分析法,使其在理论上能满足点、线、面的几何原理,从而对投篮手型进行固定。其中,对2个方面的分析较多:投篮手臂分析和下肢、腰腹动力源分析。以投篮手臂的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为依据,得出手指、手腕、肘关节与篮筐中心处于同一矢状面内,并得出普遍认同的“3个90°”理论。以右手投篮为例,两脚前后站立,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使右脚跟与左脚前脚掌在同一条线上,两腿微屈,稍屈髋,微收腹含胸,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右脚尖、右膝朝向篮圈。本文采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录像法等对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传统理论模式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并尝试性地重构新的练习模式,以期抛砖引玉。
1 对已有技术动作“表象”的质疑
1.1 投篮手臂理论模式的有效性
以右手投篮为例,运动员腕关节与小臂呈90°、小臂与上臂呈90°、上臂与上体呈90°,是普通认为正确的3个90°投篮手臂理论。也有学者通过分析投篮手臂生理解剖结构认为,各关节自由度可以满足3个90°理论。然而,尽管理论上可以满足这一几何分析结果,但运动员的实际反馈信息却被忽略,因为实践中腕关节很难做到90°,为了保证腕关节90°需克服极大的肌肉拉力方能完成,而投篮时手腕应适度紧张,过分紧张会破坏投篮动作的连贯性。从国外优秀“投手”训练与比赛录像可知,几乎所有人投篮瞬间的腕关节角度都小于90°。
可见,3个90°理论只是几何分析法的一部分。对投篮手臂的生理解剖结构分析得出,各关节自由度在理论上能满足在同一个矢状面内,但这仅停留在理论分析上。如果保证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在同一个矢状面内的前提是腕关节与肘关节几乎达到内旋的最大值,也即腕关节与肘关节达到关节自由度的极限才能使食指、中指对正篮筐方向,此动作会造成极大的肌肉紧张,势必造成投篮动作僵硬。而僵硬投篮动作下的命中率根本无法保证。
1.2 双脚站位方式
根据解剖学和力学原理分析,篮球运动员的基本站立姿势是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约与肩同宽,投篮臂的同侧脚前出,两膝微屈。以右手投篮为例,比较流行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下肢站位的方式是:运动员两脚前后站立,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使右脚跟与左脚前脚掌在同一条线上,两腿微屈,稍屈髋,微收腹含胸,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右脚尖、右膝朝向篮圈。运用大量力学分析原理可证明如此站位能使运动员更流畅地发挥下肢力量,此种站位方式能保证发力的流畅性,但没有考虑发力的服务性。发力的服务性是指发力为了什么,这里的发力是为了投篮,为了使球从手上带着速度飞出去。第1种站位方式(即两脚左右站立)可以运用到立定跳远项目上,服务性几乎没有涉及。第2种站位方式(即两脚前后站立)以右膝和右脚尖为基点对投篮方向进行定位,对投篮技术有一定的“服务性”,但篮球运动员下肢帮助定位投篮方向的理论能否成立还存在疑问。可见,常用的2种篮球运动员投篮站位方式都偏离了下肢为上肢提供力量的服务性和目的性,不能保证力量从下肢传递至投篮手臂的过程中不发生损耗或力量方向的集中,即不能保证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完全作用到球上。
1.3 投篮出手角度
对于篮球运动员投篮时的出手角度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普遍认为较高的出手角度能提高投篮的命中率,其中较为著名的是“黄金弧线”理论。提高出手角度为的是增大篮球进入篮筐的角度,但入篮筐角度的大小不能决定命中率的高低,只要保证球过弧线最高点之后能 “落”到篮筐内就是个人的好弧线。如此,在球与篮筐不变的条件下,投篮命中率完全取决于运动员发力的大小。个人身高是影响投篮出手角度的因素,高个子队员和矮个子队员不可能都按“黄金弧线”进行练习。运动员的身体条件不同决定其选择的出手角度也不同。通过比赛录像发现,欧美篮球强队中不乏有 “低弧线”投篮高手。此外,篮球规则对于三分线距离的修改也使比赛中进行“高弧线”投篮更加困难,准确率很难保证。无论是“高弧线球”还是“低弧线球”,关键在于运动员能否 “控制性”地投篮,如果为了达到“高弧线”迫使队员投篮时下蹲太多,必然会影响其出手速度,命中率则难以保证。所以,投篮命中率是篮球运动员对力量、爆发力、出手速度等多种因素准确拿捏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准确控制至关重要。
2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模式重构
逻辑起点的不同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的差异,抓住问题的关键才是解决问题的逻辑起点。就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而言,决定球进篮筐的关键是球飞行的方向及运动员的出手速度,这也是分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逻辑起点。立体几何分析法使人在理论上满足理论模式,但实际操作中与理论上有很大误差,导致训练效果不明显。下面以球的飞行方向和出手速度为逻辑起点,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进行分析并重构其“表象”。
2.1 手指、手腕的确立
以篮筐中心向地面作投影圆点,以圆点为圆心向外假想一条5 cm射线,球的重心落于射线上,这一点确定了投篮距离。以右手投篮为例,右手5指指根以上部分均匀触球,手掌空出,食指、中指指向与射线方向相反并指向篮筐,拇指和小手指控制方向。左手扶球的左前侧,在保证右手手指指向方向不变的前提下辅助右手将球持住,左手指指向与假想射线方向相反。双手将球持于右肩上,右手腕后仰使手掌处于水平状,因为手腕很难做到与小臂成90°,只能保证在放松状态下最大限度地接近90°,手掌处于水平状态后,球的重心才能压到手指上,便于投篮时力量更集中地通过球的重心作用于球上,此时,食指和中指方向与射线一致。
2.2 小臂、肘关节的确立
手指、手腕确立之后,由于手腕处很难达到理想的90°,只有小臂与肘关节处小于90°,才能保证手指、手腕的确立得以实现。小臂与肘关节自然下垂不能外展,外展会破坏手指、手腕与假想射线方向的一致性,此时肘关节很难做到与地面垂直。
2.3 上臂的确立
上臂此时保证与身体纵轴方向夹角为90°,上臂保证90°后,右手的高度约在前额靠上一些。上臂保证90°或大于90°能更好地利用下肢和腰腹力量,并能将其有效传递至手腕、手指。若小于90°,上臂过多地参与发力过程,会影响运动员腰腹力量的输出和传递,甚至造成投篮出手点过低。
2.4 左、右肩关节的确立
以右肩关节为圆点身体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左、右肩关节和人体横轴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且右肩高于左肩,这样能避免投篮手臂向前上方用力时带动肩关节的转动,从而影响投篮时身体的稳定和力量向上传递的“集中性”。投篮时假想的地面射线与人体以眉心为一点的矢状轴在地面上的投影是2条平行线,转动后2条平行线几乎重合,有利于投篮时视觉发挥出射击或射箭时的瞄准作用。
2.5 髋关节、膝关节的确立
在肩关节确立的基础上,髋关节“顺势”也做逆时针转动。膝关节弯曲同时也做“顺势”转动。
2.6 脚站位的确立
双脚也做“顺势”转动,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两脚距离略宽于髋关节。两腿微屈,稍屈髋,微收腹含胸,球通过右手食指、中指指根到指尖均匀滚动产生向后旋转。旋转中的球在介质空气中运行,必须遵守流体力学原理,此现象可用马格努斯效应解释,最后完成投篮动作。
以上建立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是以2个逻辑分析为依据:决定投篮命中与否的两大要素是球的飞行方向和出手速度。球飞行的方向确定后,提高投篮命中率就是不断通过重复练习让肌肉记忆这种命中的感觉。首先,确立投篮方向,投篮手的拇指、小手指控制方向,食指、中指将最后力量作用于球上。其次,手指、手腕确立方向,依次向下确立肘、上臂、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脚的方向和位置,这就好像“皮影戏”的那条线,以手腕一点向下调整身体为手腕方向服务,这样腿、腰、腹发力向上传递效果集中、有效,且服务目的明确。这样的“表象”能确定投篮技术的身体连续性,去掉已有投篮动作多余“表象”的影响,从而确定新的“表象”。
3 结 论
重新确立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逻辑起点,即球飞行的方向和出手速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立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并构建新的动作模式。此模式具有实际操作性,使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输出及输出后的服务性更强,解决了以往分析中运动员动作力量与球飞行方向割裂的问题,对训练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张树安.单手肩上投篮肘的生物力学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24(4)
[2]任晓静.单手肩上投篮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2,23(3)
[3]朱浩,包云.篮球的旋转与投篮命中率之间的关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