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2016-11-29段宁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人间 2016年14期
关键词:浮力中学物理海绵

段宁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段宁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417000)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是中学物理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师生为共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和学的活动方式系统。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很多,但却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1]本文从学校师生关系、学校教学模式和学校学生创造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对各个学校的物理教学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师生关系;教学模式;创造性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中学物理教育中,老师占着主导的地位。所以学生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和老师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老师才能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才能在两者之间形成默契,配合游刃有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使学习变得愉快、轻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有爱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在探求知识、探求真理道路上的伙伴。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有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才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求学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当年喜欢某一位教师时,特别喜欢上他(她)所教的学科,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让人觉得很短暂,课堂气氛是那么轻松和放松,学习效率很高。这样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轨迹,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爱心感染学生,用爱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点燃热爱该学科的火花,从而感染身边其他学生。

二、中学物理教学基本模式

(一)启发引导模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形成强烈的内部动机,以引起兴趣。因此,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的物理现象,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而是十分有趣的。

(二)探究模式。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的强制性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得的。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教学“浮力的大小”一节时,我让同学们进行造“船”比赛,给他们同样大小的橡皮泥造一艘小船,看谁的船“载”的货物最多。这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各式各样的船在同学们的妙手中“诞生”了,大家都在为能让船多载货物而绞尽脑汁,这既为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做好了准备,又给学生创造发挥的空间,整个课堂十分活跃。接下来我让学生猜测,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物体本身的困难:与物体的密度、体积、形状、质量等有关,还有的学生认为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然后,我再让学生设计实验,以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并把自己的验证过程向全班同学展示,大家共同进行充分的分析、讨论,去伪存真,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使自己的思维过程更趋合理。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使他们原来以为的“越深,浮力越大”、“体积越小、浮力越大”、“密度越大,浮力越大”等观点自然被推翻,让他们在认识冲突的体验中努力探究,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三)相互讨论模式。

学习中,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不同的,每个同学也有着各自的想法,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们先阅读课程,上课后,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这些观点中,一一进行讨论,看同学的观点与书本知识的差别在哪,再由老师一一分析,加深学生知识点的掌握。

(四)合作学习模式。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主要接触的两个主体就是老师和学生,所以学生之间学会合作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实施创新的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习惯于只用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给予学生学习的乐趣。

在物理教学中,笔者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开放性问题法。

给学生提供变化的事例,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多角度、多层次、多答案的习题让学生练习,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充分表现选择、变通的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提高他们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我让学生完成以下实验:给你一个圆柱体玻璃杯,一块厚海绵和一杯水,就可以做不少实验,请你写出其中两个,并说明实验方法。实验一:手压海绵,海绵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实验二:将玻璃杯放在海绵上,向玻璃杯中倒入水越多,海绵变形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实验三:将手指插入玻璃杯内的水中,观察到手指变形,说明光的折射现象。

(二)类比法。

指导学生比较类似的情况,发现事物间的相似处,做适当的比较,使学生获得的知识鲜明、深刻、准确,使他们的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能得到提高。例如:让学生每人尽可能写出与速度有关的词语,并写出有关的速度。如慢得像蜗牛(1.5mm/s),敏捷如兔(18m/s),雄鹰展翅(24m/s),电闪(3×108m/s),雷鸣(340m/s)等,还可以让学生写出具有与这些速度相近的其它事物。

通过本文对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对各学校物理教学有一点借鉴作用。

[1]张志鹏. 浅谈中学物理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

[2]梁高发. 浅谈中学物理方法[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G633.7

A

1671-864X(2016)05-0228-01

猜你喜欢

浮力中学物理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海绵是植物吗?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