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真的下雪吗?
2016-11-28袁源薛城
袁源+薛城
于无法之中求得法,
有法之后求其化。
——郭沫若
[配套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是真的,是假的
师:同学们好!听说明天要下雪。大家猜猜,这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先写下你的看法,再写一两句理由哦。
(时值仲春,天气晴暖。听了我的话,同学们纷纷议论,然后动笔写)
师:我们开始发表意见,开火车,人人都得说。
(生一一发言,师做简单记录)
生:明天不会下雪,因为这两天的天气预报没说有雪。
生:骄阳似火,十分炎热,怎么可能下雪呢?
生:今天是愚人节,愚人节可以开玩笑的,所以这是个笑话,不可能下雪。
生:往年南京也有天气变化无常的现象,再说昼夜温差大,可能夜里会下雪。
生:现在是春天,马上就要进入夏天了,根本不会下雪。
生:我勒个去,现在都24度了,很热啦。气温只会越来越高,不会从高到低的好吗?(众生笑)
生:虽说春天的天气像小娃娃的脸,阴晴不定,但下雪应该不会的了。
……
师:同学们都说完了。除了程家秀和王梦奕同学相信会下雪,其他同学都认为是不可能的。是的,我也认为不可能。今天是愚人节,我跟大家开玩笑的。
(全班哄堂大笑)
师:慢着,大家别只顾笑!我们先来看程家秀同学的意见——“以往有过气温突变的现象,这个季节昼夜温差比较大,有可能下雪。”这句话说得怎么样?
生:这句话说得蛮好的。先说了两个理由,再得出可能下雪的结论。
师:我也是这么看的。她有自己的观点,而且观点言之有据,从原因到结果,顺理成章。虽然实际上不可能下雪,但她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我们再听听李嘉琦的意见——骄阳似火,十分炎热,怎么可能下雪?这个意见说得好不好?
生:这个意见也好,天气热了,不会下雪。
师:是的,也有道理,骄阳似火的天,怎么会下雪呢?但是有一年我去丽江的玉龙雪山玩,山下骄阳似火,山上可是白雪皑皑哦。李嘉琦的意见不一定是对的。她这意见与程家秀的相比,问题在哪里?
生:她没说清楚地点。
生:她说的骄阳似火之类是现象。
师:同学们看问题还蛮准的嘛。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说过的五种表达方式,哪五种?
生: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
师:好的,大家已经很熟悉了。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一般用哪种表达方式?
生(齐):议论。
师:不错。那么,“骄阳似火,十分炎热”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描写。
师:是的,这是描写。描写难免就只能表现现象了。我们再听听肖世威的——“现在24度,很热啦。气温不会从高到低的,好吗?”他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好像是抒情吧?
师:是的,他这段话里有很强烈的情绪。用这句话表达看法好不好呢?
生:我觉得不太好,不是议论。表达看法应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师:真的不好吗?刚才他说“我勒个去”,大家都笑了呢。
生:他这句话和别人的不一样,说得很干脆,他觉得完全不可能下雪。
师:对,我也觉得肖世威说得又够劲又搞笑,可见,议论与抒情常常分不开。议论里含有抒情,显得自己的态度更强烈。像李嘉琦说的“怎么可能下雪呢”,这是个反问句,语气也强烈,否定下雪的可能性很坚决,对吧?(生点头)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有哪些办法?
生:用反问句表达,有力。
生:直接说看法,就像“今天不会下雪”。
师:嗯,这种表达态度明确。注意“今天不会下雪”是个判断句,而且是个否定句,这样的句子听起来给人什么感觉?
生:很清楚,很简洁。
师:我同意。这种表达情绪平稳,让人觉得道理讲得心平气和。这种表达意见的方法,只要理由充分,未必比反问句逊色,有时还更有力呢。还有吗?
生:议论加抒情。
生:先说理由,再说结论。
师:很好,大家总结出了这几种方法,下面我们再来用一用。
二、听相声,说相声
师:这一说到下雪啊,我就想起听过的一段相声,大家想不想听听?
生(齐):想!
师:好,大家认真听,然后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段相声里的故事有何看法。
(播放相声苗阜、王声《赞雪诗》片段的音频)
一人附庸风雅,欲创作一首七绝《咏雪》,四句诗为:天上一阵黑咕隆咚,好似白面往下扔。坟头倒比馒头大,井口是个窟窿(啊)。
(生听后大笑)
师:来,把自己的想法用一句话写下来,试试用“我认为”三个字开头。(生写)
好,我们说说看吧。
生:我认为有本事的人才能骄傲,没本事的人骄傲了就会出丑。
生:我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谨慎,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生:我认为不懂装懂最可笑,自以为是只会让人看不起。
……
师: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也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了。接下来我们加大点难度。同学们听了相声,愿意说相声吗?男生愿意说吗?
(生激动起来,男生尤其兴奋,纷纷表示愿意)
师:好,我们就请几位同学说说相声。这相声叫《诗医》,作者是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我一段段地放相声的文字,每段请两位同学讲。我停下来的时候,同学们就要写下自己的看法。注意:这次不要“我认为”三个字了,只要接在相声停下来的地方就行,看谁接得好。哪两位同学先来?好,朱浩然,金宇轩。
(屏显相声第一个片段,两位学生对着屏幕有声有色地讲)
哥俩自称爱作诗。看见城墙就各说一句连成“诗”:“远看城墙锯锯齿,近看城墙齿锯锯。要把城墙倒过来?上面不锯锯,底下锯锯。”然后互相赞美,非常得意。
师:停!现在大家接下去发表看法。先写下来,一句话就可以了。
生:过于自我欣赏的人,其实很可笑。
生:互相吹捧,只会越变越笨。
生:诗写得太差了,前两句其实是一回事。
生:人要有真学问,不能追求假学问。
生:人有个爱好是好的,但即使是爱好,也不能胡闹。
生:作诗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平仄押韵,不是顺口溜。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现在看看,谁接得最好?我觉得“诗写得太差”接得好,就事论事。大家以为呢?
生:接的是很紧,但这句的看法没有“要有真学问”的那句好。
师:哦?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哥俩其实只想卖弄学问,但根本没有真才实学,所以是假学问。这个看法最符合这段的意思。而诗写得差,谁都看得出来。
师:嗯,有道理。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49页,默读《表达自己的看法》一课,体会一下,如何在叙述、描写中表达看法。
(生默读,圈画)
师:看完了吗?说说你的发现。
生:在叙述、描写的文章里表达看法,一要注意与叙述、描写融为一体,二要简明、凝练。
师:对,这是书上明说的。大家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在叙述、描写中穿插议论,可以像《春》一样,先引用一句俗语,或者一句诗,也可以像《安塞腰鼓》一样,与抒情相结合。
师:这个发现好!还有吗?
生:可以像《紫藤萝瀑布》一样作比较。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发现了,我们接着讲相声,好不好?哪两位同学讲?好,刘玄泽讲“甲”,汪超讲“乙”。大家注意听,我说“停”,你就得跟着发表议论,最好能用上我们刚才说的方法。
(屏显相声片段)
甲:哥俩进城门一看,有个大宅门,大宅门上挂着一个匾。
乙:什么匾?
甲:叫“诗医”。
乙:什么叫诗医啊?
甲:这你不明白吧?
乙:啊,你给解释解释。
甲:你到医院,医院就是给病人看病的地方。
乙:啊,对啊!
甲:这个“诗医”,是给诗词歌赋看病的地方。
乙:老学究的地方啊。
甲:了不起啊。在那个年代能挂“诗医”的牌子。
乙:这不容易。
甲:多少人上这儿看病呢。这哥俩一看,哇,口气大啊,没见过,把咱们的新诗给他瞧瞧,走,走,走,哥俩进来了。进来大堂,书案,没人。
乙:没人?
甲:哎,书案旁边站着个小书童。旁边一看,已经来两位看病的了。这书童一看:二位看病啊?先生还在那屋休息。叫个号吧。
乙:他们是什么号?
甲:他们是1号,2号,您二位是3号,4号。
乙:哦,排队。
甲:“我们哥俩有首诗,我们哥俩3号的。”一进门就大声嚷。这一嚷,里面老学究听见了,被吵醒了。“书童,有看病的吗?”
乙:有啊。
甲:先生,来了四位。哦,待我看来。
乙:这先生要出来。
甲:先生出来,往书案前一坐:书童,叫号!叫号了,1号。过来一个学子,非常年轻。
乙:哦?
甲:对老先生打躬作揖。先生,不才最近作了首诗,不知当否,请先生赐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老先生赐教!老先生把脉:你这个诗是七言,气血过旺,浪费了中华文字。
乙:哦?
甲:“清明”就是“时节”,“时节”不可用,“清明雨纷纷”;凡属在路上走的,都是行人,“行人欲断魂”;第三句加个问号就可以了,“酒家何处有?”谁都可以告诉你,“遥指杏花村。”怎么样?
乙:好!
(众生笑)
师:停!现在请发表自己的看法。先写下来,再说。(生写)好,说说吧。
生:诗医实在是不学无术的人,是根本不懂诗的人。
生:“没文化,真可怕。”装文化,更可怕。(众笑)
师:你这句有意思,仿写我们的习惯语。
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要学会辨别,不要上当受骗。
生:自己愚蠢,才会轻信他人;只有自己聪明,才不会被别人的虚张声势吓唬住。
师:好!大家说得都不错。我的看法是,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什么时代都有,做人还是要做实在人。
三、讲故事,谈看法
师:相声我们就讲到这里吧。其实,生活中引发我们思考的事情多着呢,只不过相声夸张地表现出来而已。我们不妨自己写写生活里的故事,不用很长,一两百字就行,记得当中穿插议论,并将议论的句子画出来哦。
(生开始写,师巡视)
师:写好啦?我选了一份,读给大家听听。
开心的愚人节
今天是愚人节,我打算捉弄一下小朱同学,因为他平时总吹牛,说他多么精通三国。我午休时对他说:“老师让你参加戏剧节表演,演个三国时的人物。”他一听果然来劲,瞪大眼睛问:“演谁?”我得意地说:“你猜!”他手一摊说:“这怎么猜得到啊,三国人物那么多,不会是诸葛亮吧?”我想着说:“当然不是,是五虎上将之一,用一杆亮银枪。”“啊?演赵云?太好了!”他激动起来。我哈哈大笑:“什么?赵云?赵云用的是梨花枪,马超才用亮银枪。”他脸红起来,急着说:“不带这样的,我还没想好呢。”我笑着说:“骗你的。老师没要你演戏,今天是愚人节。”“你……”他有点生气,但很快也笑了。学无止境,凡事不能吹牛,要真正精通才不会被人捉弄。
师:怎么样?他写的这个小故事和发表的观点,好不好?
生:这个议论蛮好的,告诉我们不能瞎吹,符合这个故事内容。
生:这个看法好像高了点吧?
师:哦,你不同意他的看法?那么,你的议论是?
生:善意的玩笑给人快乐,恶意的就会伤害别人,即使愚人节也不行。
师:哦,你从作者的角度发表看法,那么,你认为他的玩笑是善意,还是恶意?
生:我觉得是善意的,给小朱同学吹牛提个醒。
师:是的,愚人节开心要有度,不能伤害他人的自尊。你这个议论更自然。还有吗?
生:好朋友就是这样,就算你捉弄他,他也不会真的生气,还是会跟你要好的。
师:好,这个议论有特色,好像与这个故事融合得也更好。还有同学要表达看法,可惜时间不够了。今天我很高兴,同学们都能就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了,都能初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了,这就很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这节课是引领学生初识表达方式的最后一站——议论,也是比较难的一课,因为学生接触议论文不多。教材直接提出在叙述、描写中表达看法,我担心学生不适应,便开始穿插了一个学习发表观点的环节,让学生先感知体会议论的语言特征,再用听相声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接下来以分段讲相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叙述中穿插议论。尽管学生议论的水平不同,但我以为这不是评判的重点,学生能分辨议论,运用议论,就可以了。不过,这节课有一个问题,就是我所选用的相声材料都是讽刺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现象的(这是我自己的个人偏好),不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到自主练笔时,学生多数还沉浸在嘲讽此类现象中。我要吸取这个教训。
这是我代的最后一节课。回顾一年的代课生活,我总想,我究竟给了学生什么?当然有具体的写作技巧,但主要的不在此。我想,我给予他们的首先是亲近写作的情感吧,因为每次上课都在玩,玩各种游戏,在游戏中练笔,所以写作不应再是他们烦恼的事儿了。其次就是自改文字的习惯。从起初多数学生很难达到文从字顺是一段漫长的路。我们每篇文章都要求学生先默读,再修改,必须修改了之后再上交。直到最后一个练笔,不少学生都用红笔改后交稿,文字表达的准确通畅度提高了不少。当然,这可能也跟读书有关,因为班级漂书活动,学生多多少少还是读了一些书的,这对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我这一年的课还能给学生什么呢?这可就多了。每节课都有诸多遗憾。假如构思更精细一点,更完备一些,实施更耐心一点,不足就会少一些,这是我深感不安的。但是,这近一年的代课倒是让我坚信一点,那就是我已经知道怎么帮助这群孩子提高写作水平了。假以时日,我会让他们学得更好,写得更好。
(袁源 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210000)
袁老师的作文课给我的总体印象就是举重若轻,好像每一节课都是带领学生“玩”,在“玩”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写作文。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人人会讲,其中的道理人人都懂,但落实起来很难。写作是“情动而辞发”,文章都是作者有了某种感受、意愿和目的之后的产物,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我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感,就严重违背了文章“诞生”的规律,如果再逼着学生写那种“中考作文”,岂不是缘木求鱼!学生怎么能乐意写作文?
袁老师的作文课直接来自学生的生活,从“天气预报”到“愚人节”,从“听相声”到“讲故事”,学生一直兴趣盎然。这些教学环节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够保证学生积极主动且最真实地写作文。
袁老师没有把写作知识强塞给学生,而是很巧妙地把写作知识置于写作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获取信息”(泰勒)。特别是对“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练习,“穿插了一个学习发表观点的环节,让学生先感知体会议论的语言特征,再用听相声帮助学生巩固。”设置学习情境,让学生对这次作文的话题比较熟、有兴趣、有话说,学生自然能够比较自如地写好。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如作文的修改,袁老师频繁地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使用,学生自然就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袁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提到了让学生读书,写作的奥秘潜藏于阅读之中。有人说“写作是阅读下的蛋”,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平时便要好好“喂”阅读这只“鸡”。
袁老师的课告诉我们写作课没有什么难上的,只要你用心;作文没什么神秘的,只要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有一种强烈的想写好的欲望,他们就会把作文写好。
(薛城 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