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低迷的我国港口业路在何方?
2016-11-28梁雪平
梁雪平
港口业是物流产业的细分行业之一,其发展具有一定周期性。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港口业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有数据统计,港口景气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高达0.93,因此,港口业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晴雨表”。近年来,我国港口业陷入持续低迷的困境,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本文在分析我国港口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就我国港口业未来发展路径提出若干思路,以期为港口企业摆脱困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启发。
1 我国港口业发展概况
1.1 产业规模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全球海运贸易总量由 2002 年的 61.20 亿t增长到2014年的99.76 亿t。2003―2014 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从 33.00 亿t增长到 124.52 亿t,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83%;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从 19.49 亿t增长到 76.58 亿t,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25%;沿海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从 8.59 亿t增长到 31.77 亿t,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63%。按照基本的装卸、仓储和综合物流费用收益测算,我国港口业的产业规模至少在5 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1.2 产业结构
港口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其发展为腹地经济发展所驱动,并受腹地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经济增长水平、综合交通条件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港口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港口所依附的经济腹地之间的竞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港口作为物流节点与上下游产业的联系和互动日益密切,从而推动一种新的产业结构即多式联运模式逐步发展,并促使在港口上游和下游产业拥有强大市场话语权的大宗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和航运企业布局港口。
1.3 商业模式
当前我国港口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2种:一是以腹地经济为支撑的门户港,主要服务于当地临港产业和腹地物流,通过提供港口装卸、腹地配送等服务获取区域综合服务优势,如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天津港等;二是以始发港和目的港为依托的基于航运的港口运营商和综合物流运营商,主要服务于航运、物流的一体化和国际化,挖掘物流供应链产业黄金,如中远太平洋、招商局港口等。
1.4 资源分布
港口的核心资源是岸线,优质岸线资源具有稀缺性。岸线资源一般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低成本运输所需的深水岸线大多分布在海湾地带。从目前我国深水泊位的建设情况来看,截至2014 年末,我国港口1万t级及以上泊位数量达到 2 110 个,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我国港口资源主要分布在五大区域,并形成五大港口群,即环渤海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见图1)。
1.5 行业规则和惯例
港口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主要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港口发展受腹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具有很强的地方性。根据行业惯例,一般一城只发展一港,且港口多与地方临港产业互动。港口开发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一般会形成独立的海域开发平台,进而成为地方招商平台。港口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对外贸易的重要职能,因此,港口所在地一般会发展为对外开放口岸,逐步配套一关三检等口岸执法部门。过去,港口主要发挥货物中转的节点功能;未来,在物流成本倒逼和市场化强化的压力下,各种运输方式的边界将逐步被打破,从而形成新的行业规则。
1.6 法律监管
我国港口业发展历史悠久,并已经历多次改革。目前我国适用于港口业或与港口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港口经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收费规则(内贸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收费规则(外贸部分)》《港口建设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港口道路交通管理办法》《港口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和《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等。
1.7 技术创新
港口业技术壁垒主要表现为岸线资源稀缺、建设资金投入大且回收期长、对腹地经济依赖性强等。技术创新在现代港口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首先,港口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货物、船舶、车辆等信息,对信息处理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且要求越来越高;其次,客户对港口装卸组织的自动化水平、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再次,船舶大型化、泊位深水化趋势日趋明显;最后,港口园区化、临港产业融合化成为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及提升港口作业效率的关键路径。
2 我国港口业未来发展路径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8 000美元。根据产业发展规律,未来10年我国医疗保健、科技、艺术和收藏、环保和社会保障、物流、旅游和休闲农业、金融保险、投资理财等行业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物流产业下的港口业本应属于快速整合的朝阳产业,目前却面临产能相对过剩、相邻港口同质化竞争加剧、来自国际港口运营商的挑战加大等问题,加之受经济周期影响,我国港口业举步维艰。尽管如此,未来我国港口业发展仍然有很多看点。笔者认为,港口业作为物流产业下的细分行业,不能仅局限于自身所处的细分领域,而应当突破自我,通过引领物流产业发展实现自我升华。
2.1 产融结合
借助商业银行贷款、信托、产业基金、政策性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贷款、银团合作、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债券、股票、一揽子贷款等多种融资手段,增强资本实力。我国港口界利用资本平台促进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是日照港。2006年10月17日,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此后5年内,该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由16.0亿元人民币和7.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04.3亿元人民币和66.8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5.5倍和7.8倍;同期,日照港利用上市公司平台累计募集资金46.8亿元人民币,不仅为港口发展注入必需的资本和资金,而且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品牌价值,率先走出一条把握产融结合规律、利用上市裂变效应实现跨越发展的创新之路,形成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2.2 产政结合
在制定和执行国家和地方政策、区域发展计划、行业标准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例如,京津冀港口可以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多式联运发展规划等,参与多式联运平台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建设和港口行业标准建设,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唐山港在参与多式联运平台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不俗表现:与天津港集团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发展集装箱业务,实现区域港口协同发展;打造“东部沿海―京津冀―西北”通道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该项目被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为首批多式联运示范项目之一。
2.3 产学结合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品牌、人才和专业等资源,通过委托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设立奖学金、包班培养人才、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手段,推动港口企业在经营战略、服务链路、成本战略、品牌战略等方面实现领先优势。例如,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海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唐山港发展研究院”,以进一步提升京唐港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京唐港区建设国际化大港提供支持。
2.4 产地结合
依托产业园、创业孵化园、产业集群、工业园、科技园等实现扩规模、上项目、聚人才、拉资源的目的,具体形式包括组建铁矿石加工产业园、钢材加工产业园、木材加工产业园、港口配送产业园、物联网孵化园、多式联运产业集群等。例如,青岛港在董家口港区40万t大型散货接卸泊位的基础上建设矿石分销中心,打造国内最大的“矿石超市”, 除提供传统的接卸、堆存服务外,还提供船代货代、保税仓储、期货交割、混配加工、运输配送等综合物流服务,从而加快“门到门”全程综合物流体系建设;此外,该港还布局木材产业,在董家口港区规划建设总投资逾100亿元人民币、占地逾500 hm2、年进口原木400万m3、年产基础材料80万m3和实木家具500万件的青岛国际木材交易产业园,力图将其打造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重要的木材贸易和加工基地、林业生物质能供应基地、木材加工企业总部及木材创意生产基地。
2.5 产信结合
推动港口运营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努力建设智慧港口,充分发挥港口作为水路、铁路、公路、管路多式联运节点的天然优势,综合多渠道物流链路,提供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实现物流产业中的“物联网+”。在产信结合方面,大连港走在同业前列:从“壹港通”的“指尖业务”到“无人值守”的集装箱码头智能闸口,从检验检疫的“移动快检”到“一站式”智能海运中转服务,“智慧应用”已经嵌入整条物流链,全面覆盖港口运营的各个板块,并在港口、企业、政府间搭建起“智慧口岸”平台。港口智慧化不仅触发港口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大连港加速迈向国际强港的目标,而且在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有力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2.6 产媒结合
举办并参与媒体活动、行业峰会等,从而广结行业人脉,提升业界地位,并利用港口企业自身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推动多式联运和物联网平台建设。上海港作为我国港口业的龙头,在组织和参与中国港口协会及主要行业媒体的活动方面有突出表现。
2.7 产产结合
纵向产产结合表现为行业一体化或供应链联盟,通过组建港货联盟、港航联盟、港铁联盟、港公联盟等实现物流一体化;横向产产结合表现为产业生态化或产业联盟,通过组建港口联盟实现协同发展。在产产结合方面,青岛港走在同业前列:一是组建青岛港航产业联盟;二是协同大连港、日照港、连云港港、南京港、威海港等国内港口与马来西亚巴生港、阿联酋迪拜港、韩国釜山港、巴基斯塔卡西姆港等国外港口组建东亚港口联盟,旨在共享航线、技术等资源,解决港口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实现联盟内港口间资源和功能互补,变竞争关系为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提升港口整体优势,实现多赢和共赢。
(编辑:张敏 收稿日期:201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