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性别视角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2016-11-28张金娥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人间 2016年4期
关键词:就业难女大学生对策

张金娥(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从性别视角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张金娥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学生找工作难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女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本文从性别视角下分析了目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性别;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从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式教育以来,毕业的大学生年年递增,就业越来越困难。其中,女大学就业难问题更为严重。2015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突破74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家长的忧心忡忡,毕业生的迷茫,让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尤其一条“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的新闻让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本文试图从性别视角来分析这一现实问题。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6月全国高校的问卷调查,男性初次就业率为77.3%,女性初次就业率为65.9%,前者高于后者11.4个百分点,男性初次就业率明显高于女性。考虑到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女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更加凸显。由于性别角色的影响,女大学生毕业后,不仅要工作,还要面临着生育和哺乳,用人单位考虑到预期成本和效益,除了前台接待、空姐、模特等要求女性的行业外,基本上很少聘用女性。一条“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的新闻,是对性别歧视最好的阐释,虽然国家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对女性进行歧视,社会、学校、大众媒体都在呼吁性别平等,但是显性和隐性的性别歧视可以说到处都有。如在一些企业,许多女大学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合同中竟然有“3年或5年内不得生育”的苛刻条件。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男女就业机会的不均等,使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这样使她们就业压力增大,难度加大。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方面造成的,笔者主要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一)个人因素。

1.女性的生理因素。我国提倡男女平等,可事实上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女性具有生育和哺乳的责任,这让用人单位考虑到他们的预期成本和效益就打消了他们录用女大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女生天生温柔的性格,让人们认为她们没有气魄,不能撑起半边天,只适合做办公室行政性的工作。

2.个人的能力不足。随着高等教育形式的转变,现在的女性和男性有同等入学的权利,女性的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在许多高校,我们可以看到拿奖学金的女性不在少数,而绝大多数的女性认为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多拿奖学金、证书,毕业后,就能找到好工作。忽视了其它能力方面的发展,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度不够,开展活动和组织项目的机会较少,这样在组织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

3.传统观念的影响。虽然我国宪法规定男女平等,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大众还是普遍地认为“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使得人们对女大学生的评价发生改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男女大学生就业机会不均等。如今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要进入社会同男性竞争,而一些女大学生依然受传统思想影响存在“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的错误想法,使她们的事业心低于男性。在择业上,她们把角色定位在家庭上,这都使她们就业处于不利的地位。

4.女性的依赖性强。传统的婚姻制度已经被打破,男女自主的婚姻制度成为主流,但这真的是社会的进步吗?其实不然,现在的男女大学生自由恋爱是社会所许可的,可是大学毕业了,许多女大学生常说“我对象在哪儿,我就在哪儿工作,要不然我们就不能在一起了”。她们甘愿为了感情,牺牲自己找工作的机会,这充分体现了女大学生的依赖性很强,女性很依赖男性。另外,还有一些女大学生呆在家里等待家里人给她们介绍工作,不去人才市场或交流中心、缺乏独立意识、依赖性强,这是现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5.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在大一时期就写了职业规划,但这个职业规划只是写写而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女大学生更是如此,当问及她们找什么工作时,基本上都说考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然后问她们考什么职位时,说不知道的人占一大部分。她们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不知道将来究竟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所以找工作时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正因为没有明确的就业观念,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会往这方面努力,到真正想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时,却发现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能力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明确的规划也是影响她们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社会因素。

1.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我国立法者处于保护女性权益的初衷,想给女性更多的保护,然而夸大了女性生理上的特征,使女性处于弱势地位,而忽视了性别平等的权利。我国《劳动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规定了男女平等,但大多都是原则上的规定,缺乏事实上的、具体可执行的条款或者执法监督的力度不够,导致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合法权益遭到侵犯。

2.用人单位的限制。用人单位无可厚非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们想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由于家庭的压力,男性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来获得报酬;而女性则不然,她们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则是孩子和家庭。所以当他们招聘时,考虑到在生育和哺乳期间,为单位创造的利益及其有限,工资还照常发放,而男性则可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利益。因此,用人单位处于自己本身的经济利益和女性的生理特点考虑,他们更倾向于录用男性,在招聘时“只限男性”或“男性优先”的事例较多。

3.学校就业指导渠道不畅。对大多数毕业生而言,网站和招聘会是最主要的招聘渠道,但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缺乏常规性的就业沟通渠道,使人才的需求信息无法及时充分的到达高校,能发布的就业信息也普遍较少,不能满足毕业生的要求。

三、改善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性别观念。

首先是提高性别意识,消除性别歧视,转变性别观念,消除“女不如男”的传统观念。要充分利用社会、学校、大众传媒来呼吁性别平等,营造男女平等的一种氛围。尤其是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无疑是个很好的传播工具,应该发挥它应有的正功能,不要无意的去贬低或忽视女性,应该多增加一些新时代女性自立自强的形象。女性自身更应该转变错误的观念,消除“干得好不如嫁的好”、“美女经济”等之类的错误想法,自身应去努力,获得就业机会。

(二)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现在的社会,光有好成绩和高学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所以女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不要一头扎进书本里,要敢于跳出课本,结合实践,学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此外,还要广泛浏览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前沿信息,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利用假期到社会上做兼职,更多的熟悉和融入社会,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女性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她们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社会保障体系。

女大学生顺利就业,避免用人单位性别歧视,需要国家和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实施,同时也要对招聘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考虑可操作性,如对就业中有性别歧视的企业或单位进行直接的经济或其他惩罚,以充分保障女性的就业权利。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主要表现在女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生育和哺乳的阶段,不能为单位或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但是女性生育也是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将来的发展补充新鲜血液,所以女性在生育和哺乳时期的工资补助可以由单位或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政府可以向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或政策支持,这样就能减低用人单位的损失,从而增加女大学生被用人单位录用的机会。

(四)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女大学生要树立自己的职业意识和长远意识,把自己的理想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要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女性就应该在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工作,这是种错误的想法,新时代的女性不仅仅局限在这些工作,应该自立自强,敢于挑战。虽然说女性比较适合行政之类的服务工作,但如果在这些方面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时,也应该向销售类等强度大的工作进行挑战。要做好角色的转变,有自己的独立意识,用新知识、新理念丰富自己,用工作能力和实力取胜,不要随波逐流。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尤其在这个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更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充满信心,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敏智.以社会性别理论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

[3]王树岩.高校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观念与举措[J].现代教育管理,2009(3).

[4]陈雁.女大学生中的“性别歧视”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4 (1).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33-02

作者简介:张金娥(1989—)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

猜你喜欢

就业难女大学生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走,找对策去!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