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武术入奥的几点反思

2016-11-28李毅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人间 2016年4期
关键词:反思武术

李毅(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关于武术入奥的几点反思

李毅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武术国际化、全球化的过程也是武术文化中蕴含的普世价值观被世界各族人民接纳、认可的过程。在挖掘、提炼武术文化中普世的人文价值时,标新立异、挖掘、提炼出一种不同于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的普世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寻找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契合与相融,合理地利用武术文化中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一致的、已经被体育文化全球化实践检验过的普世价值来发展武术亦同样重要。

关键词:武术;入奥;反思

一、前言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一直存在着竞争主流话语权的问题。从现实结果来看,竞技武术得到了武术的主流发展地位并迅速发展壮大,而传统武术逐渐被边缘化,发展一度停滞,甚至濒临失传。应该说,2012 年度的中国武术发展经历了一种由低迷、分化到激荡、交响的不平静历程。成功进入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显然并非中国武术自身发展的远景追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梦想则又决定了当代武术发展必然要体现出更为自主从容的战略姿态和更具远见卓识的国际视野。“武术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武术”.,竞技武术入围 2020 年奥运会比赛备选项目成为 2012 年度中国体坛的一个热点话题。“武术入奥”的理性认知象征着武术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客观反思与战略转折。

参与或举行国际大型武术赛事促进了武术竞技化特性的发展并实现武术国际化。可以说武术的竞技化是促进武术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并不是武术的竞技化就等同于武术的国际化。过度的竞技化将减弱甚至阻碍武术本身所具备的文化特性的传播,比如武术中所包含的儒佛道等哲学思想以及医家、养生等传统文化就很难通过竞技武术得到体现。基于此,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的中国武术而言,需要思考更多“原点”问题,而不仅仅是当下喧哗不已的表层现象,当代中国武术亟须正视的问题。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武术申奥异域传播中的文化自觉失范。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老先生于1997年首次提出。先生认为,“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以及所具的特色和未来发展的趋向”。他在多种场合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上述看出先生既不主张完全复旧也不主张全盘西化。必须要认识、反思、批判自己的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传统文化的不足,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确定文化的发展走向。武术在申奥传播中也要遵循文化自觉原则,但现实却充满了传统武术文化的自觉失范。

(二)竞技武术已经不是武术,只是一种异化的武术。

竞技套路是先发展起来比较成型的现代竞技武术形式,对竞技武术的质疑和批评也从竞技套路开始。以“长拳.为核心的-竞技武术.体系,实际上是用某一两种民间通俗拳法的风格一统中华武坛,使武术进一步体操化、舞蹈化,以至杂耍化”。

(三)武术不用进奥运,失去传统武术特色的竞技武术也不能代表武术推向世界。

发展传统武术还是竞技武术之争论的另一个焦点是,武术用不用进奥运失去传统武术特色的竞技武术能不能代表武术推向世界。竞技武术作为现代武术代表,应该以进入奥运这一现代体育的成功典范为目标,积极走进奥运。武术走向奥运的国策是明智的、是正确的,武术发展的重点不只是要进入奥运会。我们更应该关注竞技武术进了奥运会以后,具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以及整个武术体系的完善性重建。它的最终目的是推广一种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

(四)进入奥运会并不是竞技武术的惟一目标。

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果能实现这一目标,是对世界体育的一大贡献。从竞技体育来看,武术作为奥运会的一个体育项目,它为运动员实现个人价值、超越自我、为国争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和途径。从文化交流来看,武术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构成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与西方文化具有同等的地位。外国人从竞技的角度接触武术,又从文化的渊源来理解和探究武术。从一般逻辑分析,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更利于武术的普及和传播,因为它用世界通用的奥运会语言把中国化的武术进一步诠释、解读和传播。

(五)武术的产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中国武术协会与有现代经营理念、经济实力雄厚的部分企业集团组建了几个公司,构建了武术产业发展的板块结构。与新疆德隆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国武体育交流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推出了“散打王”赛事活动;与中服集团、北大招商等方面合作成立了中武奥体武术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体育用品品牌的开发和经营;与中体产业所属航服公司等合作成立了中鼎国际武术发展公司,主要从事国际武术演艺市场的开发和特种健身旅游的推广。目前,正在筹备成立太极拳发展公司。这些公司在业务上相互补充,互相支持,初步构成了武术产业发展的崭新格局,为武术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奥运与中华武术结合的最重要之处在于中西文化的交融,在于具有更高审美要求、技击要求和内在修养要求的武术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接受和认可。因此,武术的发展不可离开其哲学、文化基础,我们应当重视大众健身武术和武术技击功能的推广和发展,不断挖掘与武术相关的医学、运动学、人文学等相关知识,丰富、充实武术的内涵,进一步推动中华武术的世界化。

参考文献:

[1]陆小黑.精神的消解:当代武术亟须正视的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9):35-37.

[2]陈保磊.要理智看待"武术入奥"为竞技体育“减负减压”[J].博武国际武术网,2012-01-19.

[3]慈鑫.武术“入奥”很难不失本质[N].中国青年报,2012 -10 -29: 08 .

[4]陈保磊.武术深奥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12(8):117-120.

[5]景宇.李建钢.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武术保护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 9): 34 -37.

[6]罗时铭.试论近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抗争与融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3-5.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92-01

作者简介:李毅,男,汉,四川遂宁,助教,大学本科,四川职业技术,体育教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猜你喜欢

反思武术
中华武术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武术的社会意义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