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韦伯命题”的思考
2016-11-28杨萃萃
杨萃萃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对“韦伯命题”的思考
杨萃萃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社会学家韦伯,从形式与内容的角度,把经济行动分为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种,并指出现代社会是形式合理性和实质不合理性的社会,并提出了“理性化困境”的命题。本文通过对当下热点事件的反思来具体阐释这一命题,并试图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之道。
关键词:形式合理性;实质不合理性;传统文化
一、对韦伯命题的解读
在乔治·瑞泽尔的《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中归纳了麦当劳化的4个基本维度,即高效性、可预测性、可计算性、控制性。这可以被看作是对韦伯的形式合理性命题的具体解读。而实质不合理性所指的是理性化带来的种种弊端,即非人性、缺乏创新、丧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等。
早在韦伯提出理性化的学术思想之前,理性化就已经开始蔓延于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中。泰勒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发明了科学管理,福特提出了汽车生产流水线的一套原则。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理性化逐渐渗入到家庭和消费领域。笔者认为理性化的迅速扩张是因为它适应了我们对生活节奏的需要;同时为人们带来了在风险社会中的安全感。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它的弊端在日益凸显。
二、反思社会的热点事件
1.暴力伤医事件。
据最高法院介绍,2014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暴力杀医、伤医案件达155件。2015年6月和7月暴力伤医事件一共30起,几乎是两天一起。在央视新闻记者做调查的时候,很多病人表示:“医生看病的时候不抬头,直接问病情,三言两语草草了事。检查开药很多,到头来病没好全,钱还花了不少。”
由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出,形式合理性与实质不合理性充斥着医患关系的全过程。医生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没有花时间与病人进行沟通,病人的合理诉求没有得到医生的关注和理解,使得双方在相互误解中出现矛盾和怨恨。现在很多医院都实行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希望借助社工的专业知识,来构建双方沟通的桥梁。在这里,笔者要指出,仅仅对病人的心理疏导和病情关注还不够;还要适时的对医生、护士进行辅导,将业务培训和心理关爱看得同等重要。
2.富士康企业的跳楼事件。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现代社会形式合理性最具代表性的实例。它的工作方式是让工人和机器保持一致,强调速度和时间的重要性;其对时间的合理划分,使它的组织行为变得简单而具体,我们发现即使学历很低的人也可以做。毫无疑问,这种工作方式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宏观上说,它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的生产率。微观上看,它让人们的生活变得高效而有序;但同时也使人们不能自主决定工作和休息时间,越来越机械化、非人化。后者的日益凸显,使得当企业出现了“14连跳”时,公众在震惊之时也可以理解自杀者的心理。
其实,早在20世纪初期,西方很多学者看到了理性化的工作方式会导致工人的焦虑不安,社会上也因此建立了大量的康复中心。近年来,美国劳工组织提出建议:“企业应该有一个后勤设施,建立一个健康热线;要对工人进行培训,在他人有自杀征兆时,周围的人应该及时注意到。” 国外的企业经营理念可以给我们一些建议。笔者认为企业只有真正的关心员工,关注员工的生存状态,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进而改革内部的企业管理和提升企业文化,才能从根本上真正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减 少自杀现象的发生。
3.家常便饭的食品安全问题。
《2005-2014年间中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分析报告》指出,全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达到227386起,平均全国每天发生约62.3起。 面对如此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能将全部责任归咎于社会的道德滑坡。作为消费者,我们没有时间去判断食物是否健康,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迅速让自己吃饱,然后开始一天的忙碌。站在餐饮业的角度,只有理性化操作才能节省时间、拥有大量的顾客;当食物供应不足时,便开始想一些其它的方法。比如开始使用化学药品来使家畜快速成长、使蔬菜保鲜等等。
由此可见,我们的消费观和时间观使得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反过来,不断快速的生活也使我们更没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这就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提供了空间。笔者认为,与其苛责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家,不如反思我们自己,反思社会的理性化。我们应该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多留点时间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去消费那些劣质的食品,不去关顾那些不卫生的摊位;只有我们先将劣质食品边缘化,才有可能减小他们在市场上的空间,从而为自己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三、理性化困境的解决渠道
韦伯对于这种理性化的结局是悲观的,后来有很多社会学家提出了与之相似的命题;如卢卡奇的“劳动异化”、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等。反观中国现状,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另一方面,人们变得越来越迷失了,社会上各种频频出现负面现象。试问,我们该如何走出理性化的困境?
众所周知,儒家、道家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经典。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中寻找答案。儒家要求人们关注自己的言行和生命价值。道家主张尊重和珍惜生命;面对困境,要有乐观的态度。了解并内化这些经典文化中的生命智慧对于我们在这个理性社会下更好的生活是有重要意义的。笔者认为解决现代性的诸多问题,思想的教化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
中国的文化强调实践性,中国人也是最擅长去领悟和实践的。就上述所提到的现象,笔者认为让哲学老师去对富士康的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可能效果会比心理咨询师更好。如果在企业内部和医院定期开设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员工和医务人员换一种生活和服务态度,可能效果更好。再如,引导一些曾经造假和受处罚的企业家参与一些慈善、公益活动,让他们在追名逐利中停下来去看看周围人的生活,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或许比法律的惩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三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乔治·瑞泽尔.汉堡统治世界?!社会的麦当劳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乌尔里希·贝克.何博闻译.风险社会.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4.
[4]春秋老子.道德经.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5]彼得·博夏德,佟文斌译.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杨萃萃(1991-),女,河南洛阳人,单位:西北大学南校区,学位: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B08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