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永女书叙事作品中女子体育文化考证*

2016-11-28建何胜保欧阳金花

体育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江永女书体育

雷 建何胜保欧阳金花

(1.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 永州 425199; 2.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 河北 唐山 063000)

江永女书叙事作品中女子体育文化考证*

雷 建1何胜保2欧阳金花1

(1.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 永州 425199; 2.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 河北 唐山 063000)

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遵循社会学研究的一般原理,在了解江永女书形成与演化的逻辑进程,阐述江永女书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基础上,对江永女子体育文化展开了多元的考证与思辨工作。江永女书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女子体育文化主要表现在节日习俗、日常生活、民间武术和宗教祭祀活动之中。

江永女书;女子体育文化;叙事

1 前言

女书是流行在江永县地区及其毗邻的道县、大瑶山地区用于记录当地“土话”在女性之间流传和使用,主要用于描述当代女性生活的一种特殊文字符号系统,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属文字。[1]江永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汉语书写系统,彰显着该地域女性的性别意识、群体意识、生活意识和社会意识,表达了对该地域女性形象的特殊文化关照。通过对现存的女书档案的整理,不乏有较多的叙事作品,如:谢志民在《江永“女书”之谜》一书中,搜集的168篇女书文学作品中,叙事诗就有25篇。[2]江永女性以叙事直白的呈现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女书叙事作品描述了江永节日习俗活动、祭祀歌舞、赶圩、斗牛、跳长鼓舞、打花带、农耕劳作等,记载了江永地区特色的女子传统体育项目。但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女书文字的研究多是从女书档案的整理、传承与保护的视角来具体实证性考察,而通过女书叙事文学作品来挖掘江永女子体育文化元素的具体考证工作尚未展开。因此,从江永女书中所诠释的女性形象出发,通过对叙事作品的整理,结合实地的田野调查工作,来认识江永女子体育文化思想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野。

2 江永女书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女子体育文化考释

江永地势险要,是南征北战的重要通道,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上古越文化、荆楚文化的影响,瑶、汉文化的相互融合,也缔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文化谱系。但是,闭塞的闺阁生活压制了女性活动的空间,有史料可考的江永女子体育文化记载较少,这也是本基于女书考察的初衷。江永女书文化的世代传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生存状态,传承场域的转换也是引发女书文化基因变异的根本动因。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改变了女书传承的场域与传承范式,而被现代文化所取代,江永女性也不再是传统的“楼阁”生活,而走向对外开放式交流的对话空间。传统的对传统伦理观的反叛与修正的女性形象、生命自由和精神自由的女性形象和重视友情、渴望爱情的女性形象也被现代女性形象所取代,加上,江永节日习俗活动的减少,以节日庆典为传播媒介的传统体育文化也走向消亡的尴尬境地,具有江永地域特色的女子体育亦是难窥一见,这也是江永女书消亡的根本动因。因此,只有在全面认识江永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整理江永女书叙事文学作品档案信息,才能形成对江永女子体育文化赋予全面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还原其本来的面目。

2.1 节日习俗活动中的女子体育文化

江永女性借助女书演绎的叙事方式来记载节日习俗活动和民俗表演,其间也蕴含着丰富的女子体育文化基调,通过女书来了解江永独具特色的女子体育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书民俗坐歌堂、贺三朝、结拜姊妹、斗牛节、过庙节、乞巧节等活动,为江永女书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叙事女书《十二月看娘歌》中所提到每年正月初一的节日习俗——“舞春牛”,男女老幼一起迎春牛、看春牛、送春牛,“春牛”由两名健壮男子扮演,扎黑绑腿,一人装作牛头,一人装作牛身,两人一起配合表演牛走路、过桥、喝水、滚水、撒欢、吃草等动作,同时,在“耍春牛”节日习俗活动中,还有农耕队、歌舞队、鼓乐队配合表演,活动场面可谓热闹非凡;在每年四月初八的“斗牛节”中,未婚女子约好相好的女友一起去野外“打平秋”,带着女书去吟唱来宣泄内心的压抑情绪,男人都赶着牛牯到野外去斗牛,斗牛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斗输赢抢名次、议定相斗时间比输赢和配对放斗;另如:女书民俗乞巧节是江永女子的特殊节日,也是最为感兴趣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乞巧节活动形式包括:乞情、乞巧、乞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穿针乞巧,即:以穿针引线的速度定输赢,快者称为“得巧”,慢者称为“输巧”,“输巧”者要准备好礼物赠送给“得巧”者;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江永县兰溪瑶族乡黄家村勾蓝瑶寨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洗泥节”,又为“苦瓜节”,是以歌舞、崇祀活动为载体的农耕庆典活动。女书叙事文学作品也描绘了“洗泥节”期间,勾蓝瑶人跳走大鼓舞,吹响芦笙,长鼓敲起,集体欢庆,或耍龙舞狮,男女一起欢庆的场面,第一天迎宾接客、组织族人开展各项联欢活动,第二天,青年男女一起载歌载舞一片欢腾,表达了勾蓝瑶寨群众以娱神、娱人的歌舞形式为内容的民俗体育文化形态,承载着当地女子体育的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

2.2 日常生活中的女子体育文化

日常生活为江永女书文学作品的创造提供了重要的叙事题材,女性生活中所表现的体育文化也自然在女书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这也诠释着江永女书文化叙事方式源自生活,又回归生活的艺术表现,并获得生活体验、情感交流和文化创造的可能性。在解放以前,江永地域一直存留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习惯,在江永女书叙事文学作品中记载了在闲暇之余,相好的姐妹一边做女红,一边“读纸”、“读帕”、“读扇”等女书活动。如在江永民间有“男不打三朝”之说,参加“打三朝”的人员均为女性。这种日常生活习俗是指妇女在生下孩子的第三天到第七天中的吉祥日子举行“打三朝”仪式,在仪式上,妇女们喜欢手拿女书字写的“三朝书”,以坐歌堂的形式吟唱女书,唱歌跳舞,场面异常热闹。姑娘在出嫁第三天则要举行“贺三朝”,也成为“三朝回门”,把新娘回到娘家后,女友书写“女书”前来祝贺,按女书吟唱歌舞;女书为女性提供了专属她们自己的叙事话语,并把生活作为女书文化表现的主体,并体现在日常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如:女书叙事诗《虎殃》:“田中割禾忙不了,张氏娘女也来帮……两担新谷收拾好,夫妻挑起便还乡。”描绘了农忙时节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场景,其中也蕴含着“潜体育”的性质。

2.3 民间武术中的女子体育文化

民间武术也是江永女子体育文化的一大特色。长期战乱纷争的历史遗留,男人去镇守城门关隘,女人在家学习拳术,表现出既柔情似水又坚韧如刚的性格特征。一旦有敌来犯,她们就会拿起铲、耙等劳动农具,演绎成的攻防套路,成为拼杀的武器,表现出江永女子武术质朴、悍猛的技击风格,形成了江永特色的女子习武传统,尤以瑶家女子拳为最。江永女子拳术如今已成为一项娱乐活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推广。对于江永民间武术的记载具体表现在女书《李仙娘瑶家女子拳》、《调龙武狮》、《上刀山》、《下火海》、《装故事》等叙事作品中。对于李仙娘瑶家女子拳起源的记载在女书叙事文学作品中并无可考资料,在此本文只是做一个大胆的推测。通过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大兴村的老虎庙(原名水龙祠)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战争壁画,反映出当地民间农民起义战争传奇故事,古代兰溪瑶民每逢佳节都要在这座祠中举行习俗仪式,在仪式活动中,当地女性有书写、焚烧女书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六月二十四,当地人们在祠中踏花鼓、演戏剧,踏长鼓舞、演戏剧、调龙武狮、开寿筵会席,祭祀“关帝”,祈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身体健康。每年的十月十六当地瑶民祭祀祖神李仙娘,举行踏花鼓、演戏剧等活动。另外,在当地民间里流传有“李仙娘”的故事,她从小就喜欢跟随父亲学医炼武,医术和武术高超,从此相传下了李仙娘的兰溪瑶家女子拳,她多年来救活了成千上万的病人,寿终后,尸体在神竹弯山间的岩洞里解仙而去。对李仙娘的纪念体现在水龙祠组织调龙、舞狮、习拳、练武等活动方面,这些信息在解放后表演并译写的叙事女书作品如:《白毛女》、《智取威虎山》、《沙家浜》中均有所体现。

2.4 宗教祭祀活动中的女子体育文化

江永县在上古时期为古越辖地,战国初并为楚,江永民间文化的形成也自然受百越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具有典型的图腾崇拜意识,每年也组织较多的宗教祭祀活动,如:祭盘王、祭婆神、祭民族英雄、祭祖先、祭山神、水神。在祭祀中的歌舞表演作为江永女性生活化语境中的一场神圣化的仪式活动,也是女书传承人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寄托,为他们提供一个心理状态得以满足的实体空间和交流载体。据《永明县志》载:“江永县上江玗一带妇女信奉婆神,相传唐时谭姓二女采花仙去,香火极盛。”《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对祭婆神也有这样的描述:“每年五月,各乡妇女,焚香膜拜,持歌扇同声歌舞以追悼之。”女书叙事诗歌《祭姑婆神歌》中:“……修书奉到姑婆神,又有一儿两朵花,奉请姑婆来保佑……”

江永千家峒瑶族歌舞祭颂“盘王”表现出对盘王的崇拜心理,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最为隆重的“盘王节”歌会,这也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女子拿着在纸、帕、扇上写好的女书在这一天歌唱演绎。江永祭盘王的歌舞习俗在唐代刘禹锡的《蛮子歌》、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和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均有史料记载,“瑶人每岁十月,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瑶。”在祭盘王活动习俗中,女书叙事诗歌歌唱的形式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如:《彭祖歌》、《石崇富贵》、《梁山伯》、《夜黄昏》、《雷落地》、《葫芦歌》、《桃源洞歌》、《千家洞歌》等。据《过山榜》记载:“秋冬祭拜盘王……摇动长鼓,吹笛笙歌……托手把肩……惊天动地唱不绝。”江永祭祀舞蹈形式以长鼓舞为主,有单人舞、双人舞和四人舞等表演形式,舞蹈动作包括程式性的动作(走路、走角)、祭祀性动作(拜鼓、承鼓、单作揖、双作揖、拜神、伏林、伏平、伏江、林州)、游戏性动作(山羊反臂、大小莲花、画眉跳笼、前后翻鼓、抛鼓、十八响、金鸡跳杆、金鸡展翅、金鸡独立、跳山棋等)。这表现出江永民族崇拜供奉的原始信仰,是瑶族独特文化身份与文化个性的标识,诠释着信仰对象和信仰内容的神圣空间。

3 结束语

江永女书诗歌主要是以口头流传的方式实现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口头流传多借助叙事性的表现手法来反映江永女性意识、女性形象。江永女书叙事文学作品在表现女性形象的同时,透过节日习俗活动、日常生活、民间武术和宗教祭祀活动也不难发现其间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女子传统体育文化,并表现出强烈的民俗性、生活性和宗教性文化色彩。只有把江永女书根植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和现实语境下来加以解读,了解女性群体的现实境遇和生活状态,才能赋予江永体育文化以全面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实现对江永女子体育文化原生态的传承与保护。

[1]贺夏蓉.多重视角下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3-4.

[2]谢志民.江永“女书”之谜(上、中、下三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105-107.

[3]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田李隽.江永女书及女性文化色彩[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4):23-27.

[5](日)远藤织枝,黄雪贞.女书的历史与现状——解析女书的新视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30-131.

[6]纪军.女书叙事诗的叙事特点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2(1):18-22.

[7]胡小明,陈华.体育人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6.

On Female Sports Culture in Narrative Literature of Jiangyong Nvshu

LEI Jian, et al.
(PE Colleg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ongzhou 425199, Hunan, China)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 follow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sociology,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Jiangyong Nvshu logical process Paper, Jiangyong women's script in the narrative literature works of female image based, on Jiangyong female sports culture launched a pluralistic research and critical research.Research thinks, Jiangyong women's script in the narrative literature works of female sports cultur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estival, daily life folk martial arts and religion fete among.

Jiangyong nvshu; female sports culture; narrative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女书文化与体育人类学价值研究(编号:12YBB104)、女书文化与民族体育文化融合研究(编号:13YBA157)阶段性成果

雷建(1979-),湖南永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江永女书体育
例外之外
女书
鬼面镜
歌册,独特的“女书”
女书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守得云开望月圆
女书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江永女书的生存现状以及未来传承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