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现状及策略分析*
2016-11-28葛聪颖郭旭霞梁
葛聪颖郭旭霞梁 然
(1.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2.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广西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现状及策略分析*
葛聪颖1郭旭霞2梁 然1
(1.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2.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对广西开设体育专业硕士的院校进行调查,对广西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育目标、课程设置、导师培养模式、实践方式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为提高广西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综合素质,完善培养模式提出可行建议。
体育硕士;培养;现状;
现代体育日益社会化对体育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应用型、复合型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调整和转变体育学学科结构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必然,将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发展,是我国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现实要求。教育部自2009年起即决定扩大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体育学硕士招生中的一种新的形式。经调查广西开设全日制体育类专业学位教育的学校目前有三所,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和广西民族大学,其中广西师范大学开设的专业学位是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生。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对该院校开设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育目标、课程设置、导师培养模式、实践方式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为提高广西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综合素质,完善培养模式提出可行建议。
1 广西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现状分析
1.1 培养目标尚未形成鲜明的专业培育特色
培养目标是科学合理安排培养内容即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的直接向导。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单位、培养过程及措施情况,深入调查院校内对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式,经跟踪调查发现,现有的培养目标大多是依据2009年发布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来制定,并对其稍微进行调整,尚未对指导性目标进行具体化、细化、或根据院校培养的优势进行特色调整。
1.2 课程设置
根据我国《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中的要求,体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课程结构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三个模块。调查得知,广西师大招收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分别有三个专业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目前近几届专业学位仅开设了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两个专业,两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一致,并没有特意区分开两个专业开设的集体课程。该院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开设的专业领域核心课程分别是: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专业实践课程占4个学分;公共课开设四门课共8个学分,加上选修课及教学实践的学分,学生需要完成32个学分方可毕业。在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教师授课方式存在异议。主要呈现在:实践类教学课相对偏少,课程设置更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开展。
1.3 导师培养模式及教育实践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该校的培养年限为两年,导师培养一般采用一名校内导师带多名硕士生的模式,入校时按所擅长的运动专项进行相对应项目的导师分配,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的完成、教学实习、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要求有一名具有相关资历的指导教师进行学生的实习指导。由于近年来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扩招,导师在同一年招生中,出现同时指导学术型的体育硕士和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的情况,学生间互相学习与交流,导师一般会以同一标准要求他们。专业学位学生于入学第三学期进行教育教学实习,学生教育实习大部分都选择了体育教育领域,即在高校担任本科生的课程,在本校担任公共体育课程或体育专业相关课程作为教学实习,较少学生选择去学校和社会开展的体育活动中做组织裁判工作或进入培训公司与俱乐部,从事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竞赛组织领域等的工作,且学校对学生实习的安排和考核方式都较为单一。
1.4 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综合的反映了体育硕士运用实践及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授予体育硕士学位的主要依据之一。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受访院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开题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由于该学期学生同时还要完成教育实习,因此有部分学生认为准备论文的时间不够充分。另外,在论文的选题上并没有要求专业学位学生必须选择实践性较强的题目或偏向实践性选题。通过查阅知网和访谈得知大部分学生的选题更趋向于理论化及学术性。
2 为促进广西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的发展提出对策
2.1 成立专门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专家组,完善学位培养方案,突出培养特色
培养单位应专门设立专家组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制定和改善,重点研究如何突出培养方案的特色。利用办学单位特色教学资源的优势进行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自身条件出发,突出培养特色。同时,应结合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专业领域特点,充分体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职业性,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接轨,针对培养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培养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2.2 课程设置应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及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
专业学位强调应用性与职业背景、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紧密结合,使受教育者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其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要求学生设计好案例,设置合理比例的实践操作性课程。解决措施可以从增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类课程为主,还可以加大研究生实践类课程所占学时、学分比例。只有把实践类知识掌握透彻才能使研究生在专业实践中对知识的应用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做到游刃有余,才能胜任实践中的工作。
2.3 设置多元化且更贴合专业需求的实习模式及考核方式
高校应建立固定的校内实习基地,并加大校外实习点的联系和监管。采取多种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性质和未来就业需求选择实践环节,以利于提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例如,校内可通过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活动让学生参与策划和裁判工作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校外可通过院校毗邻的社区街道,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关系,为每一年社区街道举办的体育活动上提供专门体育人才的指导和场地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期的流水式的实习机会。在实习的考核方面,应该对专业实践能力有所侧重,实践课的考核不仅要检测学生达标的成绩,还要重视评定其掌握这项运动的技术水平以及教学训练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实习考核制度,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4 加强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选题趋向多元化实践性
紧密结合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同时结合本职工作,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论文选题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并提出详细的解决方案。论文形式一般可为专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体育教学与训练和重大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等,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作为对论文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3 结论
目前广西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已积累一定的经验,但对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论文指导方面等还需进一步完善,在目前日益发展的体育产业而言人才的需求会逐渐趋向“专门化、应用型”的趋势。因此,认真思考广西体育市场发展的需求,并结合院校本身的师资力量和硬件水平,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专门性体育人才。
[1]李静.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75-78.
[2]赵君.首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研究[D].郑州: 郑州大学,2012.
[3]马光,张云龙,陆燕.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3(3):108-110.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PE Specialty Master Degree in Guangxi and the Strategy to It
GE Cong-ying, etal.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Guangxi, China)
This article 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and other methods for the master of professional sports colleges a n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the Guangxi sports master specialized degree of cultivating goal, the curriculum, teacher training mode an d practice analysis, sum up experience,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mfa in Guangxi perfect education mode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master of PE; training; current situation
2014年度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课题,《广西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研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项目编号:JGY2014018。
葛聪颖(1985-),广西南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