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下高职院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体系构建研究
2016-11-28庄丽
庄 丽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体教结合”下高职院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体系构建研究
庄 丽1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能有效地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增加青少年体育活动时间,解决我国现阶段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同时加强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体教结合”要求青少年在进行文化课教育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同时,对于专业型的体育运动员,也必须要加强文化课教育。在教学中坚持体育教育竞技化、体育项目组织节日化、运动观念家庭化、体育培训职业化、体育竞技项目特色化。完善“体教结合”模式是解决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路径。构建“体教结合”下的高职院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体系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知识储备和运动技能都有重要的意义。
体教结合;高职院校;高水平运动;训练体系;构建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对于如何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国内外高职院校进行了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体教结合”是一种适用于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教学方法。体育专业本身就是比较偏门的专业,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本身的文化知识积累较少。一味追求体育方面的突破,而忽视文化知识的教育,往往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因此,结合“体教结合”的教学策略,构建“体教结合”下的高职院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体系对提高运动员的知识储备和运动技能都有重要意义。
1 高水平运动训练管理的概念
高水平运动队是指在学习、训练、比赛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竞技体育领域内具备较普通运动员更强的学习和领悟能力、更高的竞技水平,具有在各类重大赛事上“争金夺银”的实力和攀登世界竞技体育高峰任务的运动队伍。
高水平运动训练的目的是实现运动训练工作目标,使竞技能力转化为竞技成绩。高水平运动训练的本质是体育管理者对运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的综合活动。高水平运动训练要求学校、体育教师、文化课教师三方面的协调,必须遵循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来管理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和体育技能训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体育教师、文化课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在现有的我国社会的客观性实践发展条件下,在社会性就业竞争压力日渐加大的客观发展条件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专业只有走“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性路径,才有可能实现最佳状态下的事业发展目标。确定高职院校“体教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目标。高等职业院校的“体教结合”式的人才培养实践工作模式,就是高职院校按照相关行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客观需求来实施具体的学生个体的培养实践工作,换句话说,所谓的“体教结合”教育实践模式,就是切实按照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素质需求状况,来切实地实施有关的高职学校在校生的培养工作的路径设计工作。在现有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实践场域中,一个独立的毕业生个体在进入用工市场以后,想要获取理想的工作岗位,那么必然要求他本身所具备的综合性自身素质状况能够切实满足相应的用工单位对有关员工的自身素质状况的现实性约制要求。我国每年都会发生的所谓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求职困境状况,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毕业生个体具备的素质以及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客观状况无法切实满足有关用工单位的客观需求。
2 体教结合的出现与发展
体教结合是随着现代体育职业化而出现的。现代职业体育也是现代奥运项目的缔造者。现代职业体育伴随着各种赛事背后的商业运作模式成熟而发展。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成了各级体育院校和专业的目的。“体教结合”的教育策略应运而生。“体教结合”最早由英国政府提出。上世纪80年代英国面临着青少年体质下降、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减少、学校运动部一度陷入运转危机的问题,这与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十分相似。为了扭转青少年的体质下降,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同时加本国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9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提出重振青少年学校体育计划。提出了“体育、学校竞赛运动与俱乐部联合国家战略”行动,加强学校竞赛性运动的开展,提高每周能参加高质量体育活动学生的比例。“体教结合”要求青少年在进行文化课教育的同时加强了体育锻炼,同时,对于专业型的体育运动员,也必须要加强文化课教育。英国的体育教育模式坚持“五化”。即体育教育竞技化、体育项目组织节日化、运动观念家庭化、体育培训职业化、体育竞技项目特色化。其中,运动教育竞技化强调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体育比赛,在体育过程中只学习基本技能教育、练为战的运动教育观和大教育观,突出运动竞技教育核心精神。
3 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体系构建策略
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体系是指采用适合本院校、本团队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运动员的知识水平、训练水平、竞赛成绩为目标,优化运动队资源配置、保证运动队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实施模式。“体教结合”的教育实践工作开展理念是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办学实践工作目标与有关体育竞技目标需求共同作用之下的有机结合体,要在竞技和学校两个独立主体的共同作用之下实现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客观培养目标。现有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性发展生态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工作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而企业实体开展日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性实践目标则是最求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客观性工作实际价值目标方面的现实差异,成为现阶段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实体之间探索建立“体教结合”的教育实践工作模式获得了相对充分的社会支持条件背景。
3.1 体育课程建设
在课程设置上,体育课时呈现增加的趋势,而且年级越高,体育课的课时越多。课程设置上必修和选修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实践性和可持续性;重视课程内容选择的统一性、指导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重视运动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今后一个历史发展时期区间内,我国各个级别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实施教学实践工作具体安排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而充分地关注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实用性以及实践性特征,在现阶段,我们还要切实加强教材建构工作的实践力度,力争将最新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相关的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相关知识引入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编写实践教育体系之中,切实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性学习机会,在充分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的现实条件下实现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个体的良好而科学的教育培养实践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微课教学”是目前“体教结合”常常选用的一个教学策略。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用时短,一般为5—8分钟左右,教学内容少,一般讲授一至二个知识点,相对于较宽泛的45分钟的传统课堂,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主题更突出,更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更适合教师的需要。
3.2 多元组织形式
对于体育课要采取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以竞赛活动为突破口。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逐步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区体育俱乐部活动。200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提倡和鼓励大学生体育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学校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参与体育社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促进大学生生长发育;②有利于不同性别、专业和年级大学生相互交流,有利于大学生尤其大学新生融入集体获得归属感;③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课余生活、发展业余爱好;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增强学生的组织、管理、宣传能力与集体协作意识。因此,参与体育社团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此外,还要广泛开展区域内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并以各种竞赛活动来推动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英国在这方面有着先进的经验,政府设立奖项来鼓励青少年在体育方面的的进步。针对9—13岁少年,国家设立的有初级奖项。对于14—25岁的青年人,设立的有爱丁堡公爵奖。选拔的优秀运动员学生,一般是到特殊学校进行免费或者是仅需要少量费用的高水平培训。
3.3 坚持教师指导作用
构建“体教结合”下的高职院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体系强调运动教育功效,即少讲多练,少训多赛。要坚持教师(教练)的指导作用。英国的体育教练对每个动作要求不严,动作技术讲得也不是很细,要求每个学生都练起来。学生们都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都很认真。他们不是把这些动作要学得有多标准,而是体验乐趣。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基本的运动技能的掌握,强化运动教育,在课外体育中不断完善“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来训练竞技人才,参与竞赛培训与开发,重视学生向社会的拓展与延伸。
3.4 创新高水平运动管理制度
建议成立一支具有一定体育教育理论知识和一线实践经验的专业研究队伍,积极开展有关高职院校高水平运动队伍训练体系建设的课题研究。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训练学、文化学、管理学、组织学等多种理论与多种研究方法,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关于高职院校高水平运动队伍训练体系构建的研究,从而把握“体教结合”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建设方法,进而为高职院校高水平运动队伍训练体系向高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高职院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支持, 除了必要的物质支持和奖励以外,还应将高职院校学生纳入“体教结合”的培养计划中, 尝试创新和试行新的管理措施,实行学分化。比如,体育项目可以和学校的选修课相联系,可以让学生拿到相应的选修分数,以利于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型的体育社团,为体育社团补充新鲜的血液。比如参加社团活动次数转化为课外活动积分、体育社团参加比赛获相应级别的奖励或参与地方大型活动表演可以得到学分。体育社团活动学分化,可以从制度上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积极性, 这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保持身心健康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加强体育社团的人员队伍建设,优化指导员的作用。加强对体育的指导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要充分调动现有资源,比如充分发动体育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选派有管理专长和负责任的体育教师指导学生体育发展和建设。择优录取能力强的指导员参与社团的管理工作,纳入到“体教结合”的培养体系中,在择优奖励和综合考评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为“体教结合”的培养体系发展所付出的努力,依托他们吸引更多的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自身体育兴趣与支持学生体育社团结合起来。体育老师可以将学生体育社团实践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平台和检验载体,非体育老师可以将自身体育兴趣通过社团平台与学生形成互动,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和管理实践,实现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促进师生关系,增强教书育人的实效。
[1]胡剑波,汪珞琪.高校“体教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4(4):76-78.
[2]王凯珍,潘志琛等.深化“体教结合”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新体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2(11):177-179.
[3]陈林会,王宏江.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制度审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04):321-324.
[4]翟锋.体教结合下陕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体系和训练原则构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06.
[5]唐智明,闫运运.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现代审视与目标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02):108-111.
[6]李忠义,史兵.教育的疏离与回归——竞技体冇价值的诉求缺失与补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5(11):35-39.
[7]胡小明.从“体教结合”到“分享运动”——探索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体育科学,2011,31(6):5-9.
[8]郑婕,杨桦.“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新体系构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2): 229-231.
Construction of High Level Sports Team Train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
ZHUANG Li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The teaching m ode of com 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 tion c an e ffectively cultivate h igh lev el athletes, can increase the phy sical activity ti me of the y outh, ef fectively s olve the phy sical deteriorati on proble ms of the youth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im prove the internati onal com petitiveness of dom estic com petitive sports. Com bination of sports a nd educat ion re quest the y outh s trengthen phy sical trai ning as well a s acade mic education, profe ssional at hletes al so must strengthen the academic education. The com petition in P E, f estival of sport s or ganization, dom estication of sport s concepts, professionalization of sports t raining, ch aracteristic of sport competiti on eve nts must be insisted on. Perfec ting the model of com 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s the path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current Chinese com petitive sports devel op -ment. Building high level sports team training s 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 versities base d on the com bina -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 ficance to improve the knowl edge reserves an d sports skills of the athletes.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 levels of exercise;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庄丽(1978-),天津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