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浦手狮舞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6-11-28杨世东
杨世东
(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71)
南京江浦手狮舞传承与发展研究*
杨世东
(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71)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江浦手狮舞的特征、价值以及在传承中所遇见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江浦手狮舞在我国狮舞文化中独树一帜,具有明显的地方文化特色,极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价值。江浦手狮在传承和发展中遇到了生态环境的改变、生产结构的改变以及缺乏专业人员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民俗传统体育;江浦手狮;传承与发展
狮舞活动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过,狮舞活动在融入西方的竞赛制度之后,逐渐成为标准化的竞技体育项目,这难免会让人们忽视了狮舞独具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而民间的狮舞动并非以竞赛为目的,特别是在村落中的狮舞活动。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民间狮舞表演在保护、传承和发展方面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如果这些问题与困难仍得不到重视和解决,我国民间的狮舞活动可能面临着再次没落的危险。
手狮舞的表演主要集中在南京和上海等南方地区。位于南京浦口的江浦手狮舞距今已有 400多年的历史。1868年编撰的《江浦埤乘》记载“小店乡民春节手狮舞、龙舞庆之,其俗已久[1]”。浦口地区在文化上受到南京文化辐射的同时,也受到了安徽周边文化的影响。江浦手狮舞就是受到了“南京夫子庙狮子灯的影响,并结合了乡村龙灯、河蚌灯等民间文艺演化而来[2]”。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江浦手狮舞在太平天国将士和民间极为盛行。1858年洪秀全派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合击浦口的清军“江北大营”。在南下攻打清军“江北大营”的途中,太平天国将士将手狮舞传给了驻军所在地永宁镇的村民。江浦手狮是“江浦县永宁地区老百姓与太平军官兵在生产战斗之余的一种文娱活动形式[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以后,手狮舞成为当地百姓趋吉避凶、祈求祥瑞以及节日庆祝的传统表演形式。
上世纪80年代末浦口区文艺工作者在采风时发现在永宁镇大营村村民在春节时有一两个老人手擎狮子进行表演,虽然动作笨拙,但极具特色,与其他地区的狮舞表演截然不同。经过挖掘、整理1989年江苏省“迎八五庆丰收”的农家乐春晚中首次在全省亮相。此后,多次在省内及国内外参加表演,1999年改编而成的女子手狮队,走出国门参加了匈牙利国际民间舞蹈节。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手狮舞在保护、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遇见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南京浦口区永宁镇江浦手狮舞为案例,探究江浦手狮舞所独具艺术形式及价值,分析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南京市浦口区永宁镇的手狮舞为研究对象,对传承人、村民、表演者、政府管理人员等进行走访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查阅与手狮舞、舞龙舞狮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我国传统的狮舞文化进行整理分析,为接下来的田野调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查阅了浦口地方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等官方资料。
1.2.2 田野调查法
课题组成员根据预定的研究方案和调查目标,先后 3次深入浦口区永宁镇进行实地调查,并拍摄了照片、视频等资料。对永宁镇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状况、管理状况等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2 江浦手狮的原生态特征
手狮既可独舞,也可群舞。独舞可强身健体,群舞可排兵布阵、气势恢弘。在天平天国运动期间,手狮舞是军民同乐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春节时手狮舞的表演让春节的气氛达到顶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也摇摇欲坠,社会民不聊生。当时大营村一带的村民借助手狮的威武与雄健,嬉乐可掬的形象来祈求祥瑞,趋吉避凶。江浦手狮在道具制作和舞法上与其他狮舞表演很不相同。 “南狮”以活泼灵动见长,“北狮”具有威猛刚烈的特点。无论南狮还是北狮都是表演者身披狮衣进行表演。而江浦手狮用竹片扎制骨架,长约1.5米,重约5斤,用麻布和彩丝来装饰成狮子模样,并在胸前和小腹下撑以竹棍,即为舞者手柄。表演者手持手柄,头戴黄巾,身披马甲,腰扎红带,穿着黄色灯笼裤,脚凳黄布靴,俨然是太平天国军士的摸样,配以鼓、锣、镲、钹、唢呐、笙等乐器的指引下进行进退有序的表演,或进行阵型套路的表演。
江浦手狮舞主要是在春节期间进行表演。一般是由村中有名望的长者为狮头召集表演,先烧香拜烛礼,然后在狮头的带领下来共同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家平安。祈祷结束后在狮头的带领下,舞者手持手狮,鞭炮齐鸣,锣鼓开道,进村挨家挨户的进行表演。在当地有一种说法叫“宁卯一村,不卯一家”,意思是说只要手狮队进村表演,无论村中百姓是贫穷还是富裕,都要挨家挨户的进行表演,村民也会自觉对狮队进行答谢,答谢多少无关紧要。手狮舞的表演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即可独舞又可群舞,还可边走边舞。在表演套路上包括二狮抢球、八狮串井、蛟狮盘柱等内容,特别是蛟狮盘柱的群为最为精彩与震撼。“舞者首尾相接,呈圆形跑动,随着圆圈越跑越紧,处于圆心的舞者快速叠起罗汉,直至三层,手狮仍首尾相连,宛如盘龙[4]”。这样的表演虽然壮观,但更需要技巧与配合,难度很大,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配合,需要相互信任。
3 江浦手狮在传承中遇见的问题
3.1 生态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
生活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在对江浦手狮舞生态环境的调查中发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大量的土地被当地村民作为宅基地或公共土地使用,导致手狮舞表演的场地减少。目前手狮舞的训练主要是在学校,部队以及或其他公共健身场所进行,但是这些地方的场地有限,很难满足对技术和配合要求难度高的群舞表演。群舞是江浦手狮舞表演中最为精彩的一种表演形式,这对场地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在进行群舞排练或表演时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不得不对表演套路的编排、人员等方面都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这些改变很容易导致原生态江浦手狮群舞韵味的改变。
3.2 生产结构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南京浦口区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均GDP逐年大幅升高,加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对当地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对传统的江浦手狮舞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参与手狮舞表演的村民大量减少。由于机械化生产在农业的广泛应用,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富余的农村劳动力纷纷走出农村涌向城市寻求新的发展。他们只有在节假日的时候才会偶尔回家,致使参与手狮舞表演的农村青壮年大量减少
第二,南京浦口区的城镇化发展使得当地村民在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生活结构等都发生了改变。城镇化进程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移;非农业向城镇聚集以及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5]”。江浦手狮舞原本是在农村文化中依靠长辈的言传身授进行传承与发展,而城镇化的发展改变了这种原有的自然传承方式。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参与到手狮舞表演的人数大量减少,手狮舞的排练和表演的周期也会减少。虽然,地方政府积极的在中小学、事业单位、企业、部队中建立了表演队。但是,部队两年复员制度和学校稍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家长不愿意学生继续参与表演。企业单位忙于生产,在训练时间和训练质量方面得不到保障。
第三,青少年参与手狮舞的积极性不高。在对永宁地区青少年娱乐方式的调查中发现,电脑游戏和手机游戏是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其次是体育活动中的篮球、足球、游泳及羽毛球等项目。在对是否喜欢手狮舞的调查中发现,有超过65%的学生表示对无兴趣或兴趣不大。在对校园参加手狮舞表演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超过73%的学生表示喜欢手狮舞表演,但到了高年级,学生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就不再想参与到手狮舞的表演。手狮舞具有吸引青少年的特质,但是这些特质并没有在青少年中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宣传,这才导致青少年参与手狮舞表演的积极性不高。
3.3 过度依赖政府缺乏社会力量的支持
20世纪 80年代末被发现后经过地方政府进行挖掘整理才得以继续传承与发展,在九十年代组织队伍参加国内外的艺术节表演,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2005年浦口区文化局和财政局联合成立了“浦口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手狮舞的专项保护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但是民间的手狮舞队伍保护经费十分紧缺,手狮舞过度的依赖政府资金,而村民自发的表演意愿随之降低。江浦手狮舞在开展时呈现官方化的特点,而非民间性的特点。政府应当与民间力量合作来解决江浦手狮舞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非过度的依赖政府。
3.4 缺乏专业业务人员
江浦手狮舞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属于自然传承,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套路等都是由民间老人回忆而得。手狮舞表演的音乐、舞蹈、套路等方面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很难进行传承与发展。由于本区缺乏专业的业务人员,每次进行大型的排练时都需要从省里或者市里要求专家老师进行指导排练。所以,政府仅投入资金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更应当在本区培养专业的业务人员来指导排练,特别是要在村民中培养专业的人员,这样才能够在民间得到推广和传承。
4 江浦手狮舞发展的策略
4.1 积极参与外出展演以求发展
江浦手狮舞过分的依赖政府资金的投入,这致使民间参与手狮舞表演的积极性不够。这需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到江浦手狮舞的传承和发展当中。社会资源的流入首先需要解决民间发展手狮舞的资金短缺问题。资金是江浦手狮舞发展的先决条件,而浦口区候冲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解决资金问题的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才会有更好生产所需器材、培养人才、保护生态环境及宣传发展,最终实现手狮舞回归当地村民的发展,继续成为村民的传统民俗项目。
4.2 建立民间保护传承机制
当前手狮舞在民间缺乏保护制度和传承机制,是造成江浦手狮舞发展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永宁地区的农耕文明逐渐没落,孕育在农耕文化中的手狮舞的保护和发展成为难题。虽然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给予保护,但是如何将民间的“原汁原味”的手狮舞进行保护和发展才是关键。手狮舞源自民间,更应回归民间。第一,应当保存手狮舞原有的道具、音乐、内容、套路动作及制作技艺等内容,这是手狮舞区别于其他狮舞表演的最重要特点。第二,建立从机构到个人的保护责任制。需要建立从机构到个人的责任制。从机构设置上来看,浦口区文化局是江浦手狮舞保护的最主要机构,永宁文化站应当负责具体保护工作的开展。在个人保护责任至上,应当由候冲村委会来负责,包括制作工艺、技术培训、道具安排等都应责任到个人,并由永兴文化站和浦口区文化局负责监督与指导。在保护原生态手狮舞风格特点的同时,还应当保护手狮舞的传承人。
4.3 加强手狮舞的理论研究与创新
江浦手狮舞是一种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体育。目前,有关江浦手狮舞的文字记载资料不多,而且音乐记载更是难以寻得。因此,应当对有关江浦手狮舞的文字、图书、音乐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对江浦手狮舞的传承老人进行访谈,通过回忆、口头陈述等方式把江浦手狮舞的资料进行整理。充分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把老的舞者、传人等的动作、套路等进行编辑,加上文字资料,声文并茂的进行剪辑成册。可以制作成手狮舞教学片等形式,让更多的人进行学习。通过民俗专家、音乐专家等相关专家对手狮舞的编曲、套路等进行重新编排,以适应不同场合表演的需求,同时还可以简化或者降低难度,创编更多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人群的休闲健身的手狮舞动作和套路。
4.4 加强在手狮舞在校园中的开展
江浦手狮舞的推广与普及应当从娃娃抓起,让学生从小了解和接受手狮舞的文化。目前已经在浦口区新世纪小学和顶山中心小学等小学成立了手狮表演队。在初中和高中并没有建立手狮舞表演队,这不利于手狮舞在青少年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开展。本地的教育部门和文化局应当密切的合作,在中小学中广泛开展以手狮舞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并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学与指导,让青少年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江浦手狮舞所具有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要让青少年以能够参加手狮舞表演为荣。这样既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又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还培养了手狮舞表演所需的后备人才。
[1] (清)侯宗海,夏锡宝. 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徐宁.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浦手狮[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4:2-3.
[3]雷进宝,刘青.艺苑奇葩—江浦手狮舞[J].南京史志,1999,(1):12.
[4] 潘家华,魏后凯.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NO.5——迈向城市时代的绿色繁荣[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5-10.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Jiangpu Hand Lion Dance in Nanjing
YANG Shi-dong
(PE college of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NanJing 211171, Jiangsu, China )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values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heritage of hand lion dance. It is thought that hand lion dance is unique in our culture. It has obvious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historic and art values. However it also confronts problems such as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and producing structure and deficiency of professionals, etc. At this essay put forward strategic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folk traditional sports; Jiangpu hand lion d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南京晓庄学院青年基金(2013NXY49)。
杨世东(1983-),山东潍坊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