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研究①——以山西省为例
2016-11-28杨园园
杨园园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研究①——以山西省为例
杨园园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体育文化作为小城镇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战略模式,彰显出了我国各地小城镇的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与此同时,小城镇体育文化在改革过程中,转向群体性明显的活动需求。然而随着广大群众对体育运动方式、体育文化要求的增加,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模式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该文以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背景为出发点,深入研究了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内在发展规律及特点,探讨资金匮乏、专业人员缺失、居民体育意识落后等对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提出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引导市场经济改善小城镇体育文化的资金现状,并通过吸引专业性体育人才的方式,提升居民参与体育文化运动的热情,从而实现在体育文化软件、硬件兼备的基础上,带领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迈入一个新台阶,并逐渐将其文化影响力向我国农村地区延伸。
城镇化 小城镇体育文化 发展研究 发展背景
在我国,小城镇源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共同发展,因此,小城镇处于农村与城镇之间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城市周边水平略低的卫星城市,以及县城级别以下经济发展良好的乡镇,因此,小城镇是连接乡镇与城市的枢纽,发挥着凝聚与辐射的双重功能[1]。此外,体育文化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小城镇体育文化在城镇领域内,将当地自然环境与体育设施作为发展基础,以引导当地居民加入体育运动中作为初级目标,以提升全社会的体育需求、增强居民的身体素质、维护社会的稳定、团结作为终极目标。
1 城镇化发展背景
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一个小康社会得到全面提升的时代,这就表明,推进现代化产业进程日益成为了各级组织面临的迫切问题[2]。相关调查表明,在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影响下,由群众或专业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属于自发性组织活动,即体育项目的进行能够带动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自身日常生活中的闲暇时间,这就说明,广大居民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决定所参加的体育项目,其中,较为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包括:登山、跑步、骑自行车、赛龙舟、划船、扭秧歌等,该类体育活动项目具有明显的乡情文化与民族特色,因此,小城镇体育运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传播我国远近闻名的体育文化,让国内其他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领略我国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但是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体育产值已经接近4000多亿美元,且每年在以20%的速度增长,发达国家其体育产值接近于总产值的3%左右,而我国体育产值所占总产值比例还不足0.5%,可见其差距显著[3]。我国大城市无论是体育设置,还是体育人才均显著高于小城镇,因此强化小城镇体育发展对提升我国体育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中涌现的问题
2.1 资金缺乏
小城镇体育文化运动的组织与发展属于公益性活动,并不产生明显经济效益,而对于本就发展资金有限的小城镇来说,政府部门趋向于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投资当地经济建设。与此同时,由于小城镇经济水平较低,无力开展具有一定文化、精神引导作用的体育文化运动,因此,我国小城镇始终面临资金匮乏引起的体育文化发展迟缓的问题。如:山西,由于开展小城镇体育活动的主体多为村组,因此,投入仅仅为村办文化活动中心,开展的活动内容也主要局限于简单传统民间体育,例如:踩高跷、篮球、秧歌、广场舞、舞龙舞狮等,村组支持资金十分有限,具笔者调研发现,甚至部分村组连基本的高跷、篮球等都无法给予支持,都要参与活动的个人出资购买。
2.2 专业人员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城镇普遍存在由当地普通居民组织体育运动的现状,例如:流行于小城镇的广场舞运动多为当地居民通过网络等平台自行学习,很少会受到专业舞蹈者或是体育人员的专业指导。由于资金的匮乏,以及山西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滞后,山西小城镇体育参与者中几乎见不到专业人员,笔者调研发现,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绝大多数为自我组织、自我发展,没有任何专业性指导,如:洪洞县政府所在的大槐树镇人口近15万,但是体育活动方面的专业人士仅为学校体育教师,以及各种舞蹈班的教师,具洪洞县教育局数据显示,大槐树镇仅有各类体育教师27人,即便所有体育教师日常均参与校外的体育活动,这样每5500人才有一位专业人士指导。
2.3 居民意识落后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居民用于参加体育项目的时间为1.5小时/天,而小城镇居民用于参加体育项目的时间却只有0.8小时/天。这充分说明我国小城镇居民普遍存在体育文化参与意识不足、落后的现象。此外,我国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小城镇居民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参加体育运动的老年人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而青年人的比重却出现逐年降低现象。由于居民没有积极性,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普遍较低,甚至将参与体育活动视为浪费时间。
3 提升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水平的策略
3.1 市场手段解决资金问题
为了改善小城镇体育文化面临的资金匮乏现象,当地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财政扶持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作用,积极参与建设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具体项目之中。例如:政府部门可在实施市场运作手段的基础上,有效解决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此外,小城镇可以通过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方式,将带有显著公益性质的体育运动商业承包给个人来进行组织,从而拓宽体育文化建设的资金获取渠道。
3.2 引进高水平人才
为吸引高水平体育人才,我国小城镇需制定引进体育专业人才的优惠、友好政策,例如:为体育文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同时,小城镇政府部门可通过与国内体育院校进行合作的方式,委托体育院校在毕业生中宣传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前景,从而引导体育专业人才主动加入到建设小城镇体育文化的伟大行列之中,将促进小城镇体育文化全面、科学、健康发展,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此外,小城镇还可为当地具有体育素质的居民提供专业化培训机会,以便壮大体育专业人才的队伍。
3.3 提升居民热情
为达成居民共同参与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的共识,小城镇政府部门应将居民对体育运动的实际需求作为主要参考,优化体育文化发展机制的中心指导理论,从而让当地居民充分认识组织、参加体育运动的优势,提升居民的体育精神与体育参与热情。此外,小城镇企事业单位也应加大对自身员工体育参与热情的培养力度,为青年群体提供完善的锻炼场所与时间,充分发挥青年群体体育精神在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笔者曾在山西寿阳县做调研,发现在重大赛事期间,小城镇局面观看体育节目的收视率普遍提升,尤其是中国获得了多少金牌、排名第几都成为了小城镇居民茶语饭后的谈资。因此,借助体育赛事发挥体育媒体对体育文化的加速功能,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途径,让小城镇居民参与到体育赛事之中,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小城镇居民爱好,提升小城镇居民对体育的热情。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全方面实现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我国需着重促进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出台相关政策引领小城镇体育文化走向健康、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我国不断加大扶持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力度,能够充分展现小城镇体育文化与管理制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此外,小城镇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优化,能够带动当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完善,同时,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将依托当地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财政扶持的重要作用,为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延伸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与物质平台。
[1]罗敏,李晋萍.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其建议[J].大家,2011(14):178-179.
[2]宋昱,邹玉玲,邱飞云,等.统筹城乡体育发展视域下的“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J].田径体育学院报,2010(3):2.
[3]李佳川,孙洁.我国小城镇体育生态系统的发育现状与自驱动动力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报,2012(2):2-3.
G80
A
2095-2813(2016)10(b)-015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9.152
①杨园园(1983—),女,汉,山西侯马人,硕士,讲师,从事体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