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深化研究
——以泰勒课程评价模式为视角
2016-11-28刘宗超于冬晓
□刘宗超 于冬晓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深化研究
——以泰勒课程评价模式为视角
□刘宗超 于冬晓
摘 要:泰勒课程评价模式是通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形成的,在世界课程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以泰勒课程评价模式为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泰勒课程评价模式以及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大学体育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本末倒置;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价值异化;评价方式单一等,为深化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改革,需要从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评价标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落实,从而才能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泰勒课程评价模式;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深化研究
1 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解析
课程评价是查明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是否达到预设目标的一个过程,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特点就是将课程的评价与课程的目标结合起来,泰勒模式认为,课程评价与课程目标联系密切,只有确定了课程目标,才能对课程进行更容易的评价。因此,课程目标是泰克课程模式的核心。同时泰勒课程评价模式认为课程评价要至少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在课程设计的前期进行,另一方面是在课程结束的后期进行,为的是能对这个学习期间的变化进行评价。在此,本文对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一般程序进行解析。程序包含有:建立课程目标,创设评价情景,设计评价方法,利用评价结果。
1.1课程评价中对课程目标的分析
泰勒认为课程目标是课程评价的出发点,要想对课程进行评价就要从课程的目标入手,如果不了解课程的目标,就没法对课程进行评价。在泰勒看来,课程目标是指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引发的各种行为的变化,也就是说确定课程目标就要明确学生行为的变化,而对学生行为的变化进行评价又必须依据于学习心理学、教育哲学等,除此之外,课程目标的建立还要结合专家的意见以及学生、社会的需求来进行综合考虑,若只是偏重于哪一方面,就会在评价的公正方面有所偏差。
1.2课程评价中对评价情境的分析
创设课程的评价情境是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第二步,它是指为使学生能够自由放松的表现自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能促使学生表现这种行为的情境,这样就会便于我们对学生有机会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进行观察,有利于课程评价的顺利进行。在这里需要注意,课程评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课程评价情境的不唯一性,课程评价情境的创设需要依据课程目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设,两者结合,才能提高课程评价的效果。
1.3课程评价中对评价方法的分析
泰勒认为,只有正确合理的评价方法才会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反对单一不变的评价方法,比如“纸笔测验即评价”。泰勒主张用多种课程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行为变化进行评价,比如:笔试、面试、课堂表现、笔记、问卷调查等。同时,泰勒对测验与评价进行明确区分,他认为,测验只是考察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反映,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过程中,课程评价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它没有一个恒定的模式。
1.4课程评价中对评价结果的分析
对于课程评价的结果,泰勒认为,在进行课程评价时得到的评价结果,不应该只是以分数来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而是要从多方面来反映学生的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性的评价,同时利用评价的结果使学生、教师以及相关人士了解课程教学的成效,并发现它们的缺陷,从而提出改进的措施,而且课程评价不是终结性的,它是一个循环回路,在发展分析过程中,不断改进方法,设置情境,重新评价,进而促进课程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2 大学体育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2.1体育课程评价本末倒置
在泰勒模式中,课程评价分为两方面,一是课程实施前的评价,另一方面是课程实施后的评价。课程评价强调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也就是说课程评价是为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来服务的。但在现在的大学体育课程中,课程评价的本末却倒置。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导致课程的实施在为课程评价服务,评价什么内容,课程便来教授什么内容,这是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2.2体育课程评价价值异化
以泰勒课程评价模式为视角的分析,并不意味着照搬泰勒模式,也并不意味着只是用泰勒模式的优势来分析当前体育课程改革,虽然泰勒评价模式中过于强调对提前设定好的课程目标的是否达成的评价,忽视了对课程实施对象,也就是学校学生本人的评价。但泰勒评价模式也注重了学生的发展,那就是重视在课程实施前的评价。在现在的大学体育课程中,我们也能看到,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时,依据的都是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评价原则,但每个学生本身是不同的,如果不以学生发展性为目的进行评价也就失去了评价原有的价值。重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就必须重视课程实施前的评价,当然泰勒评价模式在这方面给我们深深的启示。
2.3体育课程评价主体单一
从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主体来看,主要是由学校的任课教师进行课程评价,呈现直线式、孤立式的方式,而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只是作为被评价的对象,使评价少了民主性。
从另一方面来讲,学院的院领导、相关专家甚至是社会上的工作单位或者团体部门更是几乎没有参与到体育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导致体育课程的评价过于片面性。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学生就业需求密切相关,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的用人单位或者团体部门对体育人才的要求更高,也最为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体育人才。由于体育课程评价主体的单一性,束缚了体育生们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2.4体育课程评价方式形式化
在泰勒课程模式中,课程评价占据重要的地位,有效的课程评价既能为日后的课程改革提供依据,也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就目前而言,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形式化,一方面是对课程本身缺乏审视,“别的学校有的课程我们也必须有”,不能有效评价课程本身对学校乃至学生本身有何种益处,照搬别的学校的课程。二是对课程实施主体和教授对象的评价过于形式化,比如在对教师或者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是实名制的评价,导致学生不敢作出准确的评价,即使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会有所顾虑;对学生的评价,过度重视学生的显性指标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隐形指标的评价,比如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等。
3 泰勒课程评价模式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措施
3.1大学体育课程需本末相顺
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是为体育课程的设置、实施以及改革服务,体育课程评价的目的也在于看现今的体育课程是否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是否适应学科发展以及是否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有顺序的整体,而不是课程评价需要什么,课程实施就教授什么。
3.2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价值回归
教育所关注的应该是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一个不断超越自我,展现个人魅力的个体,而体育课程就是要把学生的内在力量激发出来,在运动过程中学会拼搏奋进,团结合作的精神。因此,大学体育课程评价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程评价机制,同时把体育课程的选择权与参与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体育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当这种理念成为体育课程评价中的常态,就会形成一种行为规范,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因此,在这其中应重视学生课程实施前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3.3体育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需要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相结合,但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课程评价却都是依据评价主体的意愿去展开工作,课程设计的目是让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中释放自己,从而诠释出更多的内涵。因此体育课程的评价不仅包括评价者,还应包括被评价者,并且需要有不同利益的相关主体的参与,也就是说,体育课程的评价主体应是教师结合来自不同阶层的,代表不同利益的专家、工作单位、社会团体、家长、学生等等。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评价带来的弊端,给评价对象带来充分的发展空间。当然,体育课程评价的主体仍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决策者、执行者,因而教师必须是体育课程评价主体的核心。学生作为课程的接受者,对课程的优缺点深有感触,因而学生是体育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家、社会团体、家长等,所代表的利益不同,需求不同,因此把他们作为体育课程评价的主体之一,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是非常有利的。
3.4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反对过去只计算课程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主张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性评价,比如交谈、笔记、问卷等。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对象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体育课程评价要利用多种灵活的方法进行评价,比如自评与互评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等,这样既可以发挥各个评价方法的优势,也可以弥补方法之间的不足,不仅评价了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还评价了学生的智能、意志以及思想品质等,从而使体育课程的评价更加合理化。
3.5完善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是一套逻辑严密的评价程序,从确定目标到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利用,再从中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构紧凑,逻辑严密。结合这一点,在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就应综合多种因素进一步完善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进步成果等来综合进行评价,同时在评价体系中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激励作用,并对评价前后进行对比,不断改善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再评价,再以此来修改教学,使课程评价形成一个循环回路。不仅达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体现了体育课程评价的全面性和公平性,还有效的提高了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效率。
4 小结
泰勒课程评价模式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之评价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但是它作为半个世纪前的产物,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它忽视不同学校课程实践的特殊性,不易调动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主体性,同时,忽视课程实施对象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当今,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应辩证看待泰勒课程评价模式,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研究,得出适合我国的课程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邓友超.看待“泰勒原理”的辩证法[J].上海教育科研,2005(2).
[2]刘春惠.泰勒课程评价模式述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47-50.
[3]王林毅,董阅.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5.03.
[4]李允,周海银.课程与教学原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5]易森林.课程评价多元化之探索[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6]赵联,孙福平.试论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0,23(8):241-245.
[7]钟启泉.学业评价:省思与改革—以日本高中理科的“学习评价”改革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3,34(10):16-24.
[8]丁念金.学习过程评价的基本构建[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2,28(6):29-30.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