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生活化”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①

2016-11-28毕言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9期
关键词:陶行知课程标准生活化

毕言辉

(江苏省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启东 226200)

“体育教学生活化”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①

毕言辉

(江苏省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启东 226200)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这也是陶行知思想的主线,他的这一思想与现行的新课程标准是一致的。他同时提出了“体育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源泉,把体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这种做法有效地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不足,使教学更加实用,更加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生活运用。

体育教学 生活性 陶行知 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思想符合当今实践,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陶先生一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资源与精神。他有诸多超前且实用的思想,其中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更是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要求,提倡教学的实用性,倡导教有用的体育技能,指出了体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体育教学生活化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但是,不难发现,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在执行上还是会出现问题,比如断章取义、机械照搬,更多地是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深刻地反映出陶先生的思想,也扭曲了体育的本质,使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出现了偏差。那么,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大潮下,如何与陶先生的思想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体育教育生活化呢?该文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与探讨。

1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而教育又是在生活中产生的,因此他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理论。他认为教育不光是学校的更是社会的,社会就是学生受教育最好的场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充分说明了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是博大精深的,是动态的,是变化的,是全面的。这种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2 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三者统一

陶行知先生认为,用生活现象说明,在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生活之三方面,不是3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三者看起来是三件事,而事实上是统一的,可以把它并为一件事,而不是三件独立事。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把这个思想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就是说,在体育活动中做的便在体育活动中教,在体育活动中学。只有做、教、学三者合一才能构成生活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没有做的教不算是教,没有做的学也不是学。所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做起来才能真正地掌握体育技术。

3 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做法:回归生活

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体育和理解体育”。这也就是说要求体育教学要回归到生活中来,这一思想也是现代人所倡导的体育运动主旋律,以后的社会是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社会,也是运用体育活动缓解社会压力、娱乐身体、休闲身体的做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做到生活化,把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形成主动、自觉的方式,并形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所以,体育教学就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有效的体育锻炼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会运用生活的经验学习,在生活中会运用课堂学习到的体育技能解决生活问题。

3.1 纠正变味的、走调了的生活化

很多体育老师认为生产劳动就是体育,认为人们在劳动的时候也可以锻炼身体,这就把体育与生产混淆在一起了,这是不正确的。基于这种错误的认识,他们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理念时就出现了教学的“变味”“走调”,使体育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比如,远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脱节;牵强俯会地创设生活情景——生活的尴尬;简单地照搬生活场景——生活的移植;重视生活过程淡化运动技术教学——生活的形式;与生活常识相悖——生活的杜撰。比如,有的老师在教学前滚翻的时候为了突出生活化的教学思想,用垫子摆成一座山,让学生从“山顶上”运用前滚翻的方式滚下,很多老师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如果人真是从山上滚下时绝对不会以前滚翻的方式下来,这是与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不符的。因为人从山顶上滚下,会很自觉地采取的是侧滚翻,如果采用前滚翻技术,不但速度快,而且不易控制速度,容易发生危险。

3.2 “杂乱无章”的“生活化”内容

很多老师在体育教学中为了突出教材内容的“新颖”而选择了大量与体育性教材无关的内容加入到体育教学中,比如:魔术、电子竞技、棋牌、多米诺骨牌、交通工具(自行车)、劳作等,不但如此,而且教学器材也用很多的生活物品,比如:水果、小麦、扁担、箩筐、扫把、尿素包装袋、用过的标语布、南瓜、白菜、莴笋、军装、药箱等,这些与体育无关的生活用品与内容的加入使体育教学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使体育变得没有体育味,使得体育教学的设计很不科学而且显得幼稚,不但没有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产生障碍。

4 体育教学生活化内涵:真实

4.1 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一观念说的非常明确,这对当前的教育内容与社会不能接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的情况是很大的启发,当前的教育内容过于陈旧、学习到的与学生的生活无关,致使学而无用,也和教学的思想发展不符合。陶先生认为,在教学中,必须要在空间和时间上重新分配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把与体育教学有关的生活内容结合起来,选择、吸收,创设一些有趣的、与生活贴近的情境,使学生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快乐中来,让体育学习不再那么枯燥,而是有趣而快乐。

4.2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脚,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自由,在自由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可能是阳光的、丰富的、多方面的,也有的可能是贫乏的、消极的。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快乐、向上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树立自信。

4.3 关注学生将来可能的生活,发展学生能力

体育教育给孩子的不是学到了什么技术就可以了,而是让他们学到的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用到,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所以,体育教学一定要预测学生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而不是用现在的目光去教学,放眼未来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所以,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有效运用体育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要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教会他们运用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技能,以改善未来生活。

[1]张俭民.“实用主义教育”与“生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1):31-33.

[2]徐明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毛振明,赖天德,陈雁飞,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下)[J].体育学刊,2007,14(4):1-5.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五卷——书信.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

G807

A

2095-2813(2016)10(b)-012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9.121

①毕言辉(1983,11—),女,汉,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陶行知课程标准生活化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陶行知夜归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