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与企业体育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①
——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2016-11-28张美荣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3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体育

张美荣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与企业体育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①
——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张美荣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常州 213164)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模式上的不断改革,在改革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一些问题,导致高职体育文化与企业体育文化脱节,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学术与实践的环节缺失。文章通过两者体育文化对接发展的现状趋势、意义,对如何使高职毕业生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中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高职体育文化与企业体育文化对接的建议。

校园文化 体育文化 对接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模式上的不断改革,从初期“技术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逐步转变。中国高职教育经过了起伏和曲折的发展历程。从开始的配角存在,进而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制造加工业大国,国家现阶段急需大量实用型人才。而高职能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

高职校园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体育以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体育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和价值,才能增进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丰富企业员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高职院校与企业体育文化方面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定位高移。由于高职院校相对建校的时间较短,在体育文化的建设中照本宣科地去复制普通本科院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第二,高职体育文化未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高职特色,导致高职体育文化与企业体育文化脱节,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学术与实践的环节缺失;第三,没有把握好高职体育文化地位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体育文化的建设。高职院校一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高技能性,为学生将来就业做铺垫,但是由于种种因素,高职体育文化的建设相对滞后,只有加大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使两者间的联系增多,才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相互融合,相互依托。

2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意义

江苏省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而苏、锡、常地区又是我省相比较为集中的地区。在2012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了: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就业能力与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如果忽视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缺乏必要的职业体能保障,必然会大大增加从业者的生理和心理负担,易出现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过早出现,甚至会增大从业者发生职业病的风险。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构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体育文化建设的平台,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功能和价值,才能增强人民体质健康,丰富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通过对苏、锡、常地区高等职院校的体育文化与企业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试图寻找二者之间可行的对接层面和对接方法,通过两者体育文化的对接,借鉴企业体育文化建设内涵,来构建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模式,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模式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使高职毕业生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中,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扩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影响。对人才培养模式做进一步的探讨,对培养方案做出修订,提高该校办学水平,办出高职的特色。

3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特征

活动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协调能力,而且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动体育项目在校园的开展,还可以借此机遇让学生了解体育,参与体育,进而喜欢体育,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凭借自身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学生在校期间文化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社团等形式,来承办组织各项体育文化活动。通过参与运作以及比赛的裁判、后勤等工作,不仅培养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更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信任、尊重和交往的能力,为将来学生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全方位锻炼,既能娱乐身心,还能缓解学习的疲劳,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

4 企业体育文化特征

体育文化的存在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而企业体育文化正是基于这个层面,具有企业特色和培养目的而存在的一种特殊性的形式。其中,企业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企业文化的导向意味着企业体育的发展方向。在组织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和导向性。

5 高职院校与企业体育文化对接的建议

文化对接是指彼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它们具有一定广泛性和差异性。由于各个学校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即便领域相同,也会因为城市地域、学校背景、教学理念不同而不同。企业的体育文化也同样受到企业背景、管理层理念、场地设施等方面造成的差异性的影响。要建立起完善的融合机制,全面吸收和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丰富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使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资源共同。通过文化的对接,促进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转变成企业员工时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储备、运动技能储备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强化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建立完善的校园体育文化制度。

校企体育文化的融合,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职业院校要从自身出发,根据自身背景、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通过体育渠道多方融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接触企业文化,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让校园与企业建立起有效的长期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校园的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校园体育活动中不断提高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并融入企业体育文化中去。

(2)营造和加强体育文化氛围。

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出发,根据办学理念和地域特色,创设体育文化节,扩大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影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企业加大录用有组织体育赛事经验或者体育特长专业的毕业生,这样不仅能够带动企业体育文化的发展,更能推动体育专业在就业中的影响力。

(3)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设体育文化。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大部分毕业生将来要为企业输送新的血液做准备,企业体育文化的建设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因此,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更多地融入企业的文化和精神。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学院体育文化的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企业当中,从而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完成角色的转换。

(4)校企合作,多方融合。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之下,通过各种手段与方法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接触与融合,在企业赞助之下,通过承办各项体育赛事,比如校企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的联赛,通过联赛方式,不仅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互相沟通配合,还提升了企业的影响力与学生对企业的认知。让学生和企业的员工在比赛场上增进友谊、互动和交流。

[1]肖鸣.企业体育文化发展策略探究[J].河南科技,2013(5):12.

[2]彭国强,项贤林.新中国60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演变及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3):205-208.

[3]任焕茹,刘小宝.关于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80-83.

[4]张旭曦.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07(7):27.

[5]杨万林,徐云霞.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异位与回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5):459.

G807

A

2095-2813(2016)11(c)-011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113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社科类课题(课题编号:2016YBSK33)。

张美荣(1986,5—),男,汉,江苏泰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体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我们的“体育梦”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