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瑜伽课程中的应用

2016-11-28王悦三亚学院体育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校

王悦(三亚学院体育学院 海南三亚 572022)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瑜伽课程中的应用

王悦
(三亚学院体育学院 海南三亚 572022)

摘 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开展瑜伽课程的可行性研究比较多,并且随着瑜伽项目进入全国各大高校,作为选修课、瑜伽俱乐部等形式的实践深入开展,传统注重技能体能、竞赛体育的训练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高校瑜伽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国外发展比较成熟的运动教育模式,探讨其在高校瑜伽课程中的应用,从而为高校瑜伽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 高校 瑜伽课程

传统的体育教学偏向于注重技能体能、竞赛体育的训练,体育教师起主导地位,学生比较被动接受体育锻炼。导致很大部分学生虽喜欢体育运动,但讨厌上体育课。运动教育模式是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的一种课程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能力。研究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瑜伽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高校瑜伽教学质量,满足大学生对瑜伽课程的需求。

1 国内外运动教育模式研究现状

1.1 运动教育模式概念

“运动教育模式”全称“运动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 Sport Educationg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Model,英文缩写为SEM),以 “游戏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某个运动项目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的教育模式。

1.2 运动教育模式研究现状

运动教育模式理论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其基础理论研究比较深入。国内许多学者也开始对运动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高航、吴铁桥对运动教育模式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进行了梳理,指出:运动教育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学者西登托普(Siedentop)提出,新西兰和澳洲、台湾地区较早引进运动教育的理念指导课程和教学,并广泛使用。运动教育模式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建立期,现已进入成熟发展期阶段。

高嵘等学者对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结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高航等学者通过对高一年级4个班足球选修课进行了实验设计,证明运动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战术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效果良好。该文结论中提出:运动教育模式提倡运用一般15~20学时以上的大单元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其他学者对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使笔者对运动教育模式有了深入地理解,并受到启发。该文予以借鉴相应理论、实验经验以及结论,展开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瑜伽课程中应用的研究。

2 高校瑜伽研究现状

通过知网对近10年的“高校瑜伽”“瑜伽课程”进行检索,通过筛选与分析,发现进行高校开展瑜伽课程的可行性研究占很大一部分,高校瑜伽研究处于初始的探索阶段。而对高校瑜伽教学方法的研究少之又少。缪慧梅对高校瑜伽运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法”进行了研究。王延奇、王丽对高校瑜伽课程应用“认知——学习——体验”情感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该文通过对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瑜伽课程中应用的研究,探讨瑜伽课程在高校开展的新模式,丰富高校瑜伽课程教育模式及教学方法,为探讨最合理的高校瑜伽教学作一定贡献,从而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3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瑜伽课程中应用

3.1 高校瑜伽课程的宏观教学实施过程

运动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大学体育的教学单元划分,它以某个运动项目比赛为主线,进行的练习期、季前期、正式比赛和季后赛为教学单元的设计,教学单元的长度不少于20~22学时。其中练习期、季前期、正式比赛和季后赛为一个运动季。高校瑜伽课程的宏观教学实施过程也就是从宏观方面对整个瑜伽运动季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考虑与设计。

高校瑜伽课程可以一个学期为单元,以瑜伽比赛为主线,进行半学年的瑜伽运动季合理设计。考虑到运动教育模式研究更多的是对抗性的球类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季包含了季前期、正式比赛和季后赛的多场比赛安排,该文结合瑜伽项目的特点,减少过多的比赛环节,把高校瑜伽课程的运动季分为练习期、季前期、比赛期和赛后期4个阶段。以运动季为单元的瑜伽教学过程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瑜伽运动竞赛,使得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瑜伽课程练习期时间较长,主要是进行瑜伽理论学习,以及瑜伽体位的教学,以教师直接指导为主;瑜伽课程季前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瑜伽创编,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各小组的学习氛围。每个小组队长可由小组成员推举,或者教师指定;在此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瑜伽比赛规则,按规则进

行创编,并形成本队的特色。经过瑜伽课程练习期的积累以及季前期的创编,紧接着进入比赛期,并通过瑜伽比赛得出学生的瑜伽技术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瑜伽比赛,注意营造瑜伽比赛氛围。每队要有队名、队标,确定比赛顺序,填写正式表格并张贴宣传栏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瑜伽比赛氛围感染。另外可以选拔部分学生担任比赛的裁判员、记录员等。该阶段教学,应让每位学生参与瑜伽比赛,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并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展现学生风采。赛后期,进行总结与颁奖,可通过讨论与回忆,录像分析,表扬比赛优胜者,鼓励比赛失意者。

3.2 高校瑜伽课程的微观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高校瑜伽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每堂课的具体有效实施基础上。因此在宏观的瑜伽运动季的设计基础上,还要注意每堂瑜伽课的微观层面的设计与实施,把握每堂瑜伽课与瑜伽运动季的一致性与整体性。瑜伽课程教学可按照传统教学过程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3个阶段。准备部分包括课堂常规、热身活动、教师与小组组长例会;基本部分主要包括学习瑜伽新内容以及复习所学内容两部分,学习瑜伽新内容的过程主要是教师直接指导,复习所学内容的过程主要是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结束部分包括师生答疑、布置作业、总结。瑜伽季前期阶段,教师与所有小组组长进行会议,传达瑜伽比赛规程、要求以及准备事项,比如上交瑜伽报名表、瑜伽音乐准备与播放、瑜伽比赛场地布置、瑜伽评分等事项,以确保比赛能够有序进行。瑜伽比赛期,通过学生在瑜伽比赛中的表现给出学生的瑜伽技术成绩。并在瑜伽课程的赛后期,对学生的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个瑜伽运动季进行总结。

4 结语

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高校瑜伽课程,以瑜伽比赛为主线,进行瑜伽运动季的设计,并在每堂瑜伽课中落实运动季的各个阶段的任务。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瑜伽课程的应用是可行的,它增添了高校瑜伽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后续还需要对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瑜伽课程的应用进行实验检验。

参考文献

[1]郭慧芳,徐景涛.我国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1):102-104.

[2]Siedentop.在北京师范大学关于运动教育的讲稿[Z].2004.

[3]高航,吴铁桥.试论运动教育模式的历史渊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36-38.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2.059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b)-0059-02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