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练者对太极拳的价值追求平衡——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

2016-11-28任路遥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00438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00438

武术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马斯洛技击习练

李 超 任路遥.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 上海 00438;.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上海 00438



论习练者对太极拳的价值追求平衡——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

李超1任路遥2
1.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 上海200438;
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上海200438

摘要:文章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人的需求角度解析当代人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对太极拳的价值追求上的平衡。分析认为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应该明了自身的需求发展,平衡好对太极拳养生、技击与文化价值的追求。研究得出:健康是太极拳习练者最基本的需求,应以养生追求为前提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追求技击价值,以文化价值追求为引领不断升华自我,追求自我实现。

关键词:太极拳马斯洛需求理论价值追求需求平衡

1 前言

太极拳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的代表,集养生、技击与文化价值为一体[1],已被世界公认,当前全球习练者已超三亿[2]即是例证。

对太极拳习练者来说,每个人练拳的需求不同,对养生、技击、文化这三者的价值追求也不同。练拳需明理,如果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对太极拳的价值追求也无意义。因此,如何在明确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平衡好价值追求的合理发展,是习练者需要明了的问题。

2 马斯洛需求理论

一切追求源于需求。本研究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尝试从人的需求角度解析当代人对太极拳的价值追求上的平衡,即养生、技击与文化价值追求的平衡。

在马斯洛看来,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依次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3]。对习练者来说,将自身需求与对太极拳的价值追求相结合,才能做到阴阳平衡,认识到习练太极拳的意义,从而有意义地去习练太极拳。

3 太极拳习练者的需求发展

3.1生理需求

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加大,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和工作环境对人的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大量职业病、亚健康人群涌现,出于健康的诉求,人们开始追求已成为共识的“运动养生”[4],太极拳因其强大的健身养生功能以及老少皆宜的运动形式,从大众健身到“办公室太极”,受到不同社会层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喜爱。2015年10月18日,由河南焦作市政府发起的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吸引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太极拳爱好者同时打太极的盛况,而该活动的主题口号正是“共享太极·共享健康”[5],反映了全民健身乃至全球太极人的本质诉求,那就是追求健康。因此,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应该是最基本的需求,即健康养生的需求,亦即生理需求。

3.2安全需求

冷兵器时代的武术功能已然退化,在国家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下,太极拳“一招致命”的技击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现代社会虽然弱化了太极拳技击功能,但其健身、休闲功能都是为其技击的本质而服务的[6]。其防身自卫功能仍能满足个人的安全需求。习练太极拳,能在心理上建立自我保护的信心以及安全感,对自身和周围环境产生良好的适应感。在意外突发状况面前,比如遭遇歹徒,拥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保护自己及身边的人。据环球时报报道,面对日益频繁的校园暴力事件,德国政府相关部门倡导学生习练太极拳等中国功夫防身,以此来保障自身人身安全[7]。因此,出于安全的需求,对太极拳的技击价值追求极具意义。

3.3社交的需求

时代的发展引领着人们社交方式的巨大变革,虚拟社交与现实社交的互动,始终以人为基点。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的新年致辞中从国家发展层面,接地气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做大朋友圈”的思维支撑[8]。而太极拳的朋友圈则是以太极文化为共同体。一个民族之所以作为民族而存在,在于其有自身的独特文化[9],太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号召力有巨大推动作用[10]。太极拳习练者们以拳会友,怀着相同的文化认同,构建“朋友圈”,满足社会交往的需求。太极拳爱好者们以拳会友,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构建朋友圈,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

通过晨练或是比赛交流认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拳友,或是由师承关系组成的太极拳群体或派系,亦或掺杂着商业关系的“太极圈”,都是借助太极拳的文化价值来发展社会关系,实现社会交往的需要。从中印总理天坛论太极[11]可以看出,太极拳的文化价值已然上升到了国际外交层面,因此,无论是出于利益共享还是利益合作的社交目的,太极拳的文化价值都能极大地满足人的社交需求。

3.4尊重的需求

在长期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人总是渴望能够赢得足够的尊重来证明自我,该论点可以普及到任何一种运动方式。在太极拳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为人师者需以高明拳技和武德立足来授徒传业,继而获得晚辈与同行的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太极文化的追求也更为推崇,因此,练拳者不仅功夫要好,同时要掌握深厚的太极拳理论知识及其文化内涵,才能赢得太极拳传承人的尊重。

3.5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多的应该是强调一种体验的过程,正如太极拳技击的最高境界“神明”的实现,所谓神明又有几人能做到,更难提论述清楚,但在追求神明的道路上即是在实现自我需求。以自我实现为追求,往往意味着对太极拳技击本身亦或文化内涵最本真的追求,有人追求技击层面的“神明”,渴望技艺传承的巅峰,有人追求养生与心境的“天人合一”,将太极拳内在的阴阳平衡、动静结合融入到生活追求中去。在这些过程中,人的需求与追求不断升华,并于自身体验相呼应,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4 对太极拳的价值追求的平衡

对太极拳的价值追求应该遵循人的需求发展。太极拳的养生价值能满足生理需求,技击价值能满足安全需求,文化价值能满足社交需求,而尊重需求的出现与满足需要三大价值追求的共同作用,继而产生自我实现的需求与发展。

对太极拳的文化价值的追求毋庸置疑,更多的争论来自技击与养生二者追求的平衡,不能两者兼顾的往往是因为对自身需求不明晰,不能平衡两者的追求用功。

4.1文化价值追求为引领

《陈氏太极拳图说》作者陈鑫公曾说“学太极拳,必先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善学者,必以理为当”[12],马虹在对其解读时认为,太极拳以易学为总的指导思想,以太极阴阳学说为总的思维纲领,练拳需从中国传统哲理入手[13]。因此,对于习练者来说,对太极拳的价值的追求应该以文化价值追求为引领。没有文化价值,太极拳只是一种身体运动罢了,难当“哲拳”[1]的美誉。

4.2技击与养生价值的追求应合理分配

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追求养生与技击应以合理适度为前提,才能做到不失偏颇,平衡发展。养生与技击的变化规律暗合阴阳平衡,因为任何运动都是对身体的消耗,追求养生多一点,技击必然少一点,反之亦然。太极拳更是如此,由于其兼备强大的养生与技击功能,很容易使得习练者走向两个极端,练习过度致伤身或是练习无效沦为“老人拳”。因此,有必要根据自身需求,在追求太极拳的养生与技击价值时,合理分配二者的追求用功。

4.3健康需求是基本,养生为前提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的五种基本需求遵循依次无意识递升发展的规律,人最迫切的需求才是激励人追求价值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在高层次的需求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求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因此,健康需求作为最基本的需求,应该放在首位,这就要求习练者平衡养生与技击追求时,应以养生为前提。

对身体状况差的人来说,过分追求技击必然导致养生功能减弱,也就不能满足自身的健康需求,那么养生追求为主技击为辅兼之以文化修养才是合理的。这就需要控制下功夫的强度,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高强度的练习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大师”或“大家”,武术成就依赖于个人的体质状况与悟性的高低,盲目练拳只会伤身,养生不成更难提技击了。

对身体状况较好的人来说,可以向技击追求上倾向,因为能承受的习练强度较高,同样能做到养生价值的实现。但健康是最基本的需求,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求才能发展高层次需求,即先追求养生,进一步追求技击才符合合理准则。

4.4根据需求发展,升华文化价值的追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主要激励因素。同时通过合理的引导,可以把无意识的需求转变为有意识的需求[3]。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追求太极拳的养生与技击价值,从而满足健康与安全等低层次需求,社交与尊重需求随之出现,而满足这些高层次需求更多地依赖于习练者在文化价值追求的成就。

文明时代的发展对习练者的文化素养要求更高,太极拳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技艺传承固然重要,但文化传承才是核心与关键。健康是自己的,太极拳“一招致命”的技击功能在当今社会也难以充分发挥,空有一身好功夫而无文化修养的武夫,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人际交往,也就难以受到社会的尊重。太极拳的文化价值蕴含了易经的太极阴阳学说、道家的养生术中医的经络学说以及传统的兵学[13],因此只有不断追求太极拳的文化价值,修身养性,将太极拳的养生、技击与文化内涵不断融合发展,升华自我,才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4.5三者价值追求应平衡发展

需求理论还强调,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告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比重减轻而已[3]。这也意味着,在安全需求满足后健康需求仍旧存在,尊重需求满足后社交需求依然重要。因此,养生、技击与文化追求应该是相辅相成,关键是三者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邱丕相.太极拳修身养身价值刍论[J].体育学刊,2004(5).

[2]莎无静.“世界太极拳月”全球练习者超3亿[EB/ OL].太极网,http://www.taiji.net.cn/article-21832-1 html.2015-5-28.

[3]〔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王柏利.竞争社会中太极拳的时代价值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

[5]崔志坚.河南焦作组织百万爱好者共同演练太极拳[EB/OL].光明网http://news.gmw.cn/2015-10/19 content_17389420.htm.2015-10-19.

[6]李妙丰.传统太极拳不能不武[J].中华武术,2007(10):53.

[7]梨韵.德国让孩子练太极防身[J].今日民航,2010 06-12.

[8]吴斌.解读习近平新年贺词背后五点新意[EB OL].新华网,http://www.sh.xinhuanet.com/2016-01/01 c_134970189.htm.2016-01-01.

[9]陈玉伟.学校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研究——以吉林省朝鲜族聚居地与散居地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2010(5):5.

[10]石先彬,孙健,汪正法.基于价值取向多元化视角论太极文化之全面与个性发展价值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79-83.

[11]高美.李克强与莫迪在天坛:观太极瑜伽玩自拍散步聊天[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world/2015-05/16/c_127807919.htm.2015-05-16.

[12]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3]马虹.练太极拳需明理[J].精武,2008(1).

On the Balance of Value Pursuit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ing Taijiquan Based onMaslow's Demand Theory

Li ChaoRen Luya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Based on "Maslow's demand theory",this study analyzes how modern people balance the different value when the practice Taijiqua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uman needs.This paper come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in the process o practicing Taijiquan,health is the most basic need,modern people should pursue regimen first,then pursue Taijiquan's fighting nee according to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People should understand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take the pursuit o cultural values as the lead,then improve the pursuit of Taijiquan's value step by step,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balance of regimen fighting value and culture value of Taijiquan.

Keywords:TaijiquanMaslow's demand theoryvalue pursuingdemandbalance

作者简介:1.李超(1990~),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太极拳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3—0089—03

猜你喜欢

马斯洛技击习练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