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教育研究
2016-11-28张洪水马艳红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辽宁沈阳110102
张洪水 马艳红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辽宁 沈阳 110102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教育研究
张洪水马艳红
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辽宁沈阳110102
摘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心理教育是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辽宁省各地15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进行调查研究,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教育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心理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同时也从课程设置、教练员工作性质、硬件设施及人才引进、多方合作等方面入手,针对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教育及心理干预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竞技体育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教育
2.马艳红(1972~),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及其可持续发展,不仅受到世界各国体育组织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学术界的积极关注。辽宁省作为传统体育强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水平也影响到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心理教育是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因素,心理问题关系着一个运动员能否真正的成为顶级运动员,心理问题可以导致一个训练中表现很好的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发挥失常,可以导致运动员在训练中和比赛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可以导致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极端的思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包括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俱乐部、业余体育学校等在内的辽宁省各类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研究期间,查阅和收集了有关文体教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书籍、期刊以及硕士论文等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文献资料主要通过 CNK数据库查阅为主。另外还对国家相关部门下发的针对竞技体育及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和文件进行分析了解,这一系列的文献和书籍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本研究的整体思路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1.2.2调查法
对沈阳、辽阳、鞍山、大连、阜新、朝阳等地区的15所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运动员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单位包括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俱乐部、业余体育学校等各类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在实地调查过程中,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教育问题做了较为细致的调查。
1.2.3访谈法
对辽宁省体育局管理中心领导及所调研的十五所培养单位的教练员、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当前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教育的现状。听取他们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提取相关重要信息。
2 结果与分析
2.1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状态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
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年龄特点,与普通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存在一致性,但是其运动员身份又让他们相较于普通青少年的心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有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都由“紧张”、“抑郁”、“愤怒”、“活力”、“疲劳”、“混乱”等心境状态组成,优秀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的区别就在于“紧张”、“抑郁”、“愤怒”、“混乱”等消极情绪存在率较低,
2.1.1心理状态对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影响
影响运动员训练的因素有很多,而生活应激事件、运动员心理状态就是其中之一。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其在训练中的状态以及训练的效果,
而训练中的状态和效果也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大强度的训练会引起心理症状的运动疲劳,而运动疲劳往往会带来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的出现往往容易较早地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出现运动疲劳,导致训练质量的下降,甚至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训练中出现运动疲劳概率减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2.1.2心理状态对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准备的影响
赛前保持理想的情绪状态被广大运动员和教练员认为是取得运动佳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心理状态作为一种情绪状态,在运动员的赛前准备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出现会对运动员在赛前准备阶段起到一定的影响,往往会使运动员出现赛前准备不充分的情况或者在赛前准备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2.1.3心理状态对青少年运动员比赛的影响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好坏往往决定比赛成绩的走向,优秀的运动员往往能够在比赛当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至于在比赛中出现愤怒、慌乱等负面情绪。在比赛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是一些技术和素质相当不错最被人们看好的运动员却表现不佳,与赛前的训练情况大相径庭,其成绩水平大失水准;而同时一些并不引人注意的选手却出色地发挥出个人的技术水平和素质能力,表现出令人惊讶的高水平成绩;还有许多技术、实力水平相差不多的运动员,却在比赛中表现出具有天壤之别的成绩水平。这些现象都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2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在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缺少心理辅导,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
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也是人们经常忽略的问题就是运动员的心理辅导问题。在走访的十五所培养单位中,仅有两所培养单位设有心理咨询室,而其中只有一所单位心理咨询室内有二级或以上的具有从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缺少心理辅导,对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运动员来说很危险,这些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辅导往往依靠教练员,但是大多数教练员对于心理干预及心理教育没有太多的常识,导致心理教育不到位,心理干预不足,往往使得青少年运动员在日常生活、训练及比赛当中出现心理状态失衡的局面,导致训练效果出不来,比赛成绩上不去的结果。
2.2.2在课程设置中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但是,在走访了15所单位之后发现,确定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有11所,确定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仅有1所学校。在普通学校,同等学龄及年龄的青少年都会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在这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的文化课程里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个问题是导致青少年运动员在生活、训练及比赛中发挥失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运动员在日常生活、训练及比赛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3青少年运动员对心理辅导存在一定的抵触
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青少年运动员不希望被心理辅导。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逆反心理强,自尊心强,认为接受心理辅导会被同伴看不起,自己出现了心理疾病,因此会对心理辅导存在一定的抵触,但是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及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因为抵触就放弃对他们的心理辅导,让他们毫无保护的成长。
2.2.4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干预不足
教练员是青少年运动员最主要的导师,不仅仅是教授运动技术的导师,也是人生的导师之一,教练员对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表现具有直接干预的权利,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教练员只是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技战术进行教授,在心理干预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这或许就是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出现行为失常或成绩不理想、训练效果差的原因。
2.3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教育的优化策略
2.3.1课程教育
在“体教结合”的背景下,各地培养单位均按照要求开展了文化课教育,在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程中的内容与心理教育有许多的切入点,两者融合大多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最常见的是心理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即在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里融入心理教育的知识;初中历史课的内容中有许多历史人物和典故可以加以利用;语文课文中优秀的传统民族思想包括儒家道家等都与心理教育的内容高度契合;文化课教育的初中生物知识内容与青春期心理教育相结合等。另外,在开设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心理知识,了解心理调节技巧,自我净化心灵。
2.3.2 利用教练员的主导地位
教练员执教方式和水平对运动员的训练效益和心理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员感知到的教练员社会支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各维度之间均有显著相关。另外,很多教练员对心理训练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心理学工作者必须首先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用真诚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向其传达心理训练的科学性,使其了解心理训练的重要意义。从教练员的角度出发,竞技体育教练员总体压力居中等偏上程度,良好的心理教育有助于教练员减轻由工作带来的压力。从访谈和掌握的资料来看,由于运动训练的特殊要求,大多数运动员从小离开家进入到运动队的集体生活,阶段性封闭训练导致与外界缺乏有效沟通。教练员是运动队中起主导地位的领导者,他指引运动团队实现奋斗目标,调配、组织运动员从事比赛、训练,其影响力在团队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着重要作用。教练员群体有其自身职业特殊性,各个教练员执教风格不同,在心理教育中,教练员的特殊影响力是最难以掌控的,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资源,运动心理学融入运动队心理教育的关键在于教练的感受和对运动员施加的影响。
2.3.3硬件设施的建立及人才引入计划
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心理训练室或心理康复室)的建立是解决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新建的这些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心理训练室或心理康复室)中增加专业设备,专业的心理训练仪器、心理康复仪器等,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训练师等专业人才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地使用。
2.3.4为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教育
培养单位与家庭必须通力合作,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并加以分析,及时、有效地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心理干预及心理教育。
3 结论
(1)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
(2)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教育可以从课程设置教练员工作性质、硬件设施及人才引进、多方合作等方面入手,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教育及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马乐.“体教结合”背景下山东省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教育模式的构建[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4.
[2]丁雪琴,郭松,陈勇嘉,陈健.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发展及心理调节[J].中国体育科技,2003(02).
[3]周毅刚,郭玉江.优秀运动员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相关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4]湛慧,薛雨平,朱建勇.花样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赛前情绪的关系[J].体育与科学,2015(03).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Research on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 of Adolescent Athletes in Liaoning Province
Zhang HongshuiMa Yanhong
(Postgraduate Department,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102,China)
Abstract:The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reserve personnel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trength and the sustainabl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and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evel o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as well.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interview method etc,this pape studies about 15 athletics sports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bases in Liaoning Province,and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for the juvenile athletes.The article finds that severe shortag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vestment deepl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ed person.In order t solve this problem,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 curriculum,coaches,the hardware facilities,talent introduction and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Keywords:competitive sportsyoung athletespsychologic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1.张洪水(1990~),男,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体育人才培养研究,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BTY013。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3—01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