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控制理论在网球教学中缓解消极情绪的应用

2016-11-28陈键中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练习者

陈键中



自我控制理论在网球教学中缓解消极情绪的应用

陈键中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文以网球教学为例,尝试把自我控制理论应用于网球项目的教学中,阐述网球教学中学习者有意识地控制行为模式而导致消极情绪,总结导致自我损耗的来源,阐述预防和补偿自我损耗发生的策略,对网球技术学习的心理策略提出应用建议。

网球教学;自我控制理论;消极情绪;缓解;应用

前言

对自我行为和情绪的控制是个体优秀能力的体现。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控制是指个体遵循个人价值追求和社会期望而主动对自主行为进行调节的能力(Kopp,1982)。他指出对自我行为和意识的控制内容至少包括抵制外界诱惑、抑制冲动心理和行为、延迟自我需要、拟定和执行行为计划、以及对具体社会情景的应对这五个方面。目前对自我控制意识和行为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以美国心理学家Baumeister 提出了自我控制资源有限理论在体育运动领域中最具应用价值,该理论认为对自我行为的控制操作会导致某些心理资源损耗,而这些心理资源在一段时间内是有限的,执行一项行为操作会减少另一项行为操作的可用心理资源;同时也强调自我控制的心理资源是可恢复的,并且存在个体差异。目前在体育运动领域对自控行为的研究主要是立足于自我控制的心理资源有限性理论模型进行开展,并由此提出自我损耗的概念。自我损耗,是指因实施自我控制而导致自我控制能力暂时下降并对后续操作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1]。运动中的人同样需要消耗一定的心理资源来抑制个体固有的神经冲动、行为习惯以及思维定势等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自我控制理论在竞技运动中应用比较广泛,实证研究融合不同的运动项目对理论进行验证,但是针对在体育教学情景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尝试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出发,以网球项目为切入点,尝试把自我控制理论应用于网球教学中,并针对学习者由于认知、项目特点、学习者内部因素和教学外部因素引起心理资源消耗导致消极情绪的产,以及针对学习者执行自我控制时出现的自我损耗现象提出预防和补偿的策略。

1 网球教学中学习者的消极情绪的来源

1.1对网球学习的认知

初学者在接触网球时,对于击球动作存在认知偏差。而认为打网球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一方面,学习者在学习之前通过观看专业的运动员在网球比赛中击球的视频或图片表现或多或少受到职业球员的影响,从职业球员的击球视频留下刻板印象,认为击打网球需要很大的力量和挥拍速度;另一方面,常常与羽毛球和乒乓球进行比较,学习者以场地、球拍以及球等器材的特点为证据,而忽略球拍和球弹性,先入为主地建立错误的印象。更加强化学习者认为练习网球需要很大力量的观念,容易导致学习者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

1.2网球技术本身的要求

网球的各项技术有其复杂性,系统性。在强调身体局部关节及肌肉的正确发力的同时,更加注重身体动力链的放松发力,以及身体上下肢和同侧和对侧肌肉的平衡和协调。另外对于击球的不同时机和多变节奏的把握也在客观上对练习者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对与运动能力稍逊的学习者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如果学习者的身体素质不高时,更增加消极情绪的程度。

1.3网球学习者的人格特征

网球学习者的人格特征、气质类型以及运动能力的差异可能导致学习者自我控制力的强度不同,而引起自我损耗的差异。从一般的体育学习理论中可以总结出内向型学习者对技术的学习倾向于内省和比较,注意投入的程度深,但不易外显。而外向型的学习者比较乐观和乐于交流,对技术的学习更加自信。同时运动能力的差异在网球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者的心理影响较大,一般来说,运动能力较好的学习者,在练习中比较容易取得练习成果。自我损耗的程度会比较小。

1.3.1外向型学习者与自我控制的特征分析

外向型的学习者在气质类型上大多属于胆汁质或多血质的人,神经过程强,情绪的兴奋性高,活泼好动,行动敏捷,反应速度、注意转换的速度都比较快,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但是心境变化剧烈,难以自我克制,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网球的学习中,主要表现在于难以控制击球力量和方向,追求击球时的力量快感而忽略技术的细节和击球效果等。对外向型学习者的进行自我控制的调整策略应以减低学习者运动唤醒水平为出发点,引导其自我思考技术要领。

1.3.2内向型学习者与自我控制的特征分析

与外向型的学习者相对,内向型的学习者在气质类型上多属于黏液质或抑郁质,神经过程较弱,头脑清醒,内心体验深刻,注意力容易集中,稳定性强,经常能注意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事物。虽然内向型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倾听教练的技术讲解且能按照教练的要求努力投入练习,但是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伴随着对技术学习的信心不足,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的心态。对待击球失误归因,常常针对于自己的身体运动能力,并不自觉的把自己与其他的练习者进行比较,对自己进行否定的归因。因此与外向型的学习者相比,内向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心理资源的补偿。

1.4外部环境的干扰

教学环境、教学条件、课堂秩序等外部的不合理因素的同样能给学习者带来消极的暗示,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态度。干净整洁的网球场能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从走进球场时能有愉悦的心情,先入为主的愉悦情绪倾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消极的情绪。教学用球和球拍的选择要与学习者的实际能力相匹配,不合理使用训练用球和球拍穿线等都会影响学习者对动作的体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散漫的教学秩序会给学习者带来不安全的感觉体验,同样能引起消极的情绪。

2 学习者消极情绪的预防

2.1调节消极的情绪和思维内容

相比中性条件, 负性情绪下个体的反应冲突监控和随后的行为抑制脑活动增强,导致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变慢,而行为反应显著延迟(辛勇,2010)。消极情绪在破坏个体行为发展的同时也会干扰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而对于消极情绪的调整,比中性情绪更容易忽视长期效益而导致人们选择即刻满足。同时有基于实验支持的研究认为,相对于采用抑制的方式控制消极情绪,主动向外界表达和宣泄的方式,更有利于缓解消极的情绪,提高后续的自我控制行为操作。研究提示运动员和教练员,在面对消极情绪时,应该视情况去表达,这样才能节省自我控制能量,为后续自我控制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能量保证[2]。在网球的教学中,由于个体的领悟能力的差异,同样的教学进度,往往会导致有些个体的技术学习达不到要求而出现消极的学习行为和情绪。教练员可以从日常的出勤,课堂的观察可以发现,并进行沟通,耐心倾听学生对课堂网球学习的评价,尊重学生的建议,引导学生体验网球学习的过程,而不能过于强调网球学习的结果;避免针对学习者进行技术层面和学习态度以外的行为表现进行批评和指责,打击练习者的学习热情。

消极的思维内容会减低个体的行为唤醒,影响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实证研究表明(张连成,2012),控制与运动情境相关的思维消极思维内容会消耗更多的心理资源。这个研究结果为运动员的控制消极的思维内容提供了必要的启示,即赛前转移注意、比赛间歇回避比赛相关信息等方法可能是有效的控制消极想法的策略[3]。在练习的过程中,设置简单明确的提示语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细化技术要领,如“看球”,可以改为“击球中下部”。同时在强调击球效果时,应避免负性言语的消极暗示,避免过度过多的描述错误的动作和场上的击球结果,如“球场出界太多,不要把打出界”可以改为“把球打到某方向或位置”;“收拍不够完整”改成“转肩把球拍收到到肩膀”等等。

2.2避免认知失调和社会比较

认知失调是指当个体觉察到自己的各种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内部状态[4]。社会比较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处境和自身条件(包括能力、观点、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与他人进行比较,这一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不同的成分[5]。在网球教学的授课中,教练在正确进行技术讲解的同时减少不合理的言语暗示,尤其是更应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学习者产生认知失调和不恰当的社会比较,以减少自我损耗的发生。当运动员出现认知失调的现象时,不理性的的想法以及对自己的能力的消极评价会导致自我控制资源的消耗。自我肯定是预防认知失调的有效策略。有学者(阳海英,2015)通过进行Stroop任务的实验研究,分别检验价值肯定(强调个人重要价值的肯定)和属性肯定(强调个人品质的肯定)对于自我损耗的预防和补偿作用。结果表明,通过自我价值肯定相对于自我属性肯定对认知的调整和转变效果更加显著。该研究结果提示,教练员或运动员可提前采取自我肯定预防认知失调产生自我损耗,同时只有采取价值肯定才能对认知失调产生的自我损耗具有预防作用[6]。同时学习者的身体素质和领悟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在网球教学总应该尽量减少社会比较,尤其在学习者的练习效果出现差异时,学习者会不自觉的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得出的认知往往和自身的情况不相称,进而造成自我损耗,影响学习者的主观学习体验,降低学习效率。教练员在进行技术教学或者教学比赛时,要适当的进行分组,并针对不同的群体设置相应的练习内容和目标,并且谨慎的给予练习者明确的指导和评价。

2.3制定执行意向

执行意向,又称为“如果- 那么”计划( Gollwitzer & Sheeran,2006) ,其主要包含特定的情境线索、合适的目标导向反应,其中“如果”成分与情景线索有关,“那么”成分与目标导向反应有关,执行意向将二者关联起来,关联度越强个体付出实际行动的可能性越强,这可能是清晰的目标对行为起到了激励作用[7]。有实验研究证明,执行意向可以避免和补偿自我损耗的发生(郭莹,2012)。在网球的练习中把常见的错误罗列出来,建立相应的调整策略,并通过模拟练习进行强化。如“如果击球出界,就增加旋转”;“如果过网高度低时,那么就增大向上收拍的幅度”等等,以减少练习的因过多的思考而增加自我损耗,提高练习效率。此外,除了单项技术的执行以外还可以在战术教学中应用。如果面对关键分时,如何制定简易的战术,便于发挥练习者的技术优势,并且有必要进行模拟训练,增强比赛的信心。

3 对学习者进行自我损耗的补偿策略

3.1积极情绪

个体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会消耗其认知资源,进一步影响后续的操作表现。相反积极情绪不但可以有效减轻由于紧张或焦虑引发的消极情绪,而且能调整个体生理和心理的不匹配状态。但有实验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并不是对所有的自我控制都有促进作用,而是只有在自我损耗条件下通过对自我损耗进行补偿才促进自我控制[8]。产生自控损耗之后,通过自陈式诱发和与重要他人(教练)交流这两种手段所诱发的积极情绪,均可以克服运动员的自控损耗;而与重要他人(教练)交流后的操作成绩好于陈式诱发后的操作成绩[9]。

在网球的课堂中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对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氛围的形成除了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外,教练员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沟通方式对于形成愉悦的课堂练习氛围同样重要。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练员要善于发现练习者的进步,并及时提出以进行强化,单独肯定赞扬以及适当地在其他同学面前鼓励对于调动练习的积极情绪是非常有效的自我损耗补偿策略。同时教练员的语言除了准确表达动作要领以外,可以应用其他相似项目迁移或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对动作要领进行描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另外幽默的语言表达及肢体语言也可以调动练习者积极性、改善消极情绪、降低自我损耗的发生。

3.2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个体在行为习得的过程中,自我肯定的意识和行为能减少自我控制心理资源的消耗。而自我肯定的过程简单,容易操作,如用积极的言语进行对自我良好的表现进行暗示或表象。因此,教练员再教学中努力营造自我肯定的氛围,引导学习者进行积极的思考,发掘自我价值所在,帮助运动员发现优点并自我肯定。进一步研究发现,自我概念清晰性在价值肯定与自我损耗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价值肯定对认知失调产生的自我损耗具有补偿作用[10]。因此在网球的练习中。教练员应该懂得引导练习者进行自我肯定,如告诉练习者很努力,身体素质不错等。另外对于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对于教练的教学方式,方法,甚至产生不同于教练的教学理念时,多数情况的下,教练员可以给予积极的肯定,然后再进行纠正,而不是给以坚决的否认。而在遇到练习挫折时,可以适当的转移练习者的注意力,减少针对击球技术的评价,而强调练习者的付出和收获。

3.3利用榜样的力量

在中国的运动队中,榜样教育是一种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的重要手段。我们常常可以见到,教练员将来自运动领域和非运动领域的成功人士和先进事迹或其身边优秀的前辈和队友作为榜样,教育和激励运动员。有研究发现,来自运动领域和非运动领域的名人榜样都对自我损耗起到补偿作用,且补偿效果不随榜样的社会类属及损耗状态改变;身边榜样可以补偿大学生运动员的自我损耗效应[11]。这提示在运动技能学习中,榜样教育在心理层面提高学习者的动力和坚韧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在网球学习过程中,通过观看优秀运动的练习或者比赛的精彩视频,在强化运动记忆的同时也能唤起学习者投入练习的欲望。甚至对于优秀运动员的击球技术或在击球成功后的行为表现进行模仿学习,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练习激情。另外当学习者在遇到练习困难或技术瓶颈时,甚至在训练中出现“高原现象”时,教练除了需要正确的教授相关技术以外,可以推荐学习者阅读优秀运动员或偶像的自传,访谈等资料,帮助练习者建立信心,度过困难时期,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4 结论

在网球教学中,能够引起学习者产生消极情绪的因素有很多,对于外部客观因素,在进行授课之前,应该做好备课,合理分组,分配场地和器材,保证练习用球的质量等。另外要充分考虑天气的因素,对课堂进行调整;对于学习者内部主观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习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和信心,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形成互帮互学的良性学习氛围;使学习者消极情绪在和同伴的交流中得以释放和缓解。

网球初学者在刚刚接触网球时,对于各项的技术的要领没有深刻的体会,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更大程度的出现自我损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引起学习者消极情绪的原因,提前预测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的出现,并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

由于网球的项目特点,要做到熟练的运用各项击球技术,需要一定时间和练习的积累,过程遇到困难,产生消极情绪,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是不可避免的。在自我损耗发生以后,可以通过运用诱发练习者的积极情绪、引导其进行自我肯定以及利用榜样力量激励学习者等心理调控策略及时进行自控资源补偿。

[1]张力为,张连成.自我损耗的控制:竞技运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J].体育科学,2013,33(6):3-13.

[2]张连成,张力为.情绪抑制与表达对运动员自我控制损耗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8):77-82.

[3]张连成,张力为,高淑青.不同的思维控制内容对运动员自控损耗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2,32 ( 9) : 62-66 .

[4]Rosenberg MJ.When dissonance fails:On eliminating evaluation apprehension from attitude measurement[J].J Personal Soc Psychol,1996,1(1):28-42.

[5]邢淑芬,俞国良.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1):78-84.

[6]阳海英.认知失调与大学生运动员自我损耗:自我肯定的预防作用[J].体育科学,2015,35(5):29-37.

[7]王林.行为执行意向的理论观点及其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14,37( 4) : 875 -879.

[8]江伟.积极情绪对自我损耗下自我控制的影响[J].心理研究,2015,8(3):30-36.

[9]李想.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损耗的补偿[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10]阳海英,张力为.认知失调与运动员自我损耗:自我肯定的补偿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3):249-255.

[11]董蕊,张力为.榜样启动对大学生运动员自我损耗的补偿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2):122-131.

Application of Self-control Theory in Relieving Negative Emotion in Tennis Teaching

Chen Jianzhong

Well self-control ability can help people to improve psychology adapt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acquire higher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o own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aking the example of tennis teaching, this article tends to apply self-control theory foe tennis teaching, illustrates the negative moods caused by the consciously control of behavior pattern by learners, concludes the origins for self-consumption, states strategies to prevent and compensate self-consumption, and offers suggestions for psychological strategies in tennis skill learning.

tennis teaching;self-control theory; negative emotion;remission; application

陈键中(1991-),男,广东廉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运动心理学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Sport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G812

A

1005-0256(2016)010-0117-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0.050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练习者
如何教孩子正确应对消极情绪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静心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测试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
冰上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