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英国拉夫堡大学为例

2016-11-28赵金岭张淑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拉夫硕士研究生

赵金岭,张淑香



国外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以英国拉夫堡大学为例

赵金岭1,张淑香2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教学质量却没有同向提高。因此,了解国外先进的培养模式,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成为提升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对以英国拉夫堡大学为为代表的国外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其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了改进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体育;研究生;培养模式

1 问题的提出

英国的拉夫堡大学位于英格兰中部,是英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同时也是国际声誉极高的一所大学。其全国排名第一的体育方面的成就与特色尤为世人所称道。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不仅培养了众多高水平的运动员,而且还在1969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体育健身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班。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拉夫堡大学的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在体育教育、体育管理、运动科学及健身休闲等方面已经稳居世界领先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囊括体育教育、运动科学及康乐管理等领域的国际级的研究中心,其体育硕士研究生项目为世界各国青年学生所向往,其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因此而成为其他国家高等院校所关注的重点对象。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积极求变。因此,对国外发达国家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借鉴,然后革除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弊端,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新型体育专业人才、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 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2.1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概况及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

拉夫堡大学的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始建于1909年,当时叫做拉夫堡体育技术学院。其后随着专业的不断扩充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几易其名。2002年8月,更名为现在的称谓,即: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拉夫堡大学的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在运动科学、休闲健身管理和体育教育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研究成果出色,学院1992年和1996年通过了国际知名研究机构认证。如今,该学院已经成为一个囊括体育教育、运动科学及康乐管理、充满活力的世界级的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中心。

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该学院拥有多名国际闻名的教授、专家,师资力量非常雄厚。这些专家领衔参与许多世界级的课题研究工作。这些课题有关于体育教育和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休闲管理等方面的,也有涉及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等领域的。显然,相关的研究中心为该院硕士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科研平台。由于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造就了其研究生的非凡能力,故这些研究生在毕业时很快就能在英国本土或其他国家的教育、体育或其他领域找到理想的工作。今天,许多毕业于该院的研究生已经成为许多体育项目的世界级运动员和许多国家体育领域的佼佼者。无论是高校中的教师、科研人员中,还是具有国际水平的运动队教练、管理人员中,到处都可发现他们的身影。

2.2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所谓“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之所以在全世界深受欢迎和好评,是与他们所形成的培养模式密切相关的。

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招生大体相似。申请人通常应具有相关学科领域的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资格并对此专业感兴趣。申请时须先递交本科阶段的成绩单、导师推荐信和证明自己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材料,如论文和做过的报告等。然后还要通过面试。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还需要通过雅斯或托福等语言测试。对已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入学分数可略放宽。统计表明,30%的学生本科专业与体育相关,其余70%来自不同专业和领域。

在2014年度,该学院目前设有十多个硕士研究生项目,基本涵盖了体育学科的主要领域。它们具体包括:运动生理学、人类生物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教练学、竞技运动领导学、体育教师资格培训等。此外伦敦分校还设有体育商业创新学项目。为了实现“培养实用与研究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宗旨,相关课程设置也突出了实用性。考虑到课程的跨学科性质,许多课程的教授工作由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和其他学院协同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才能,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还与业界的许多公司、俱乐部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不仅如此,该院还与许多其他组织机构(包括体育委员会、农村体育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等)密切合作,承担或者参与了许多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从而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在学生学习成绩评估方面,他们采用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尽管不同学科的考查方式略有不同,但其目的基本一致,就是检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阅读和获取信息的水平、分析问题和独立研究能力等。鉴于此,在考试内容方面,他们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回答该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用所学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回答问题时学生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且语言表达准确、规范。倘若学生在应试时只是机械地背诵所学内容,则不能通过考试。

3 我国与英国培养模式的异同

通过对我国北京体育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赣南师范学院等国内十所不同类型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的调查,发现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以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为代表的国外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具体分析:

3.1培养目标和考查方式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通常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来确定。所有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都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而以拉夫堡大学为代表的英国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制定和相关课程的设置,则紧紧围绕社会的现实或者未来的需要和学生的就业情况,将实用性置于首位。

在培养实用体育人才的目标导向下,国外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以及评判标准也与国内明显不同。国外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业考试已经远远超越了纯粹的知识考查,他们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视远远超过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考查的重视。

3.2学制设置

为了培养更多社会实用型的人才,包括拉夫堡大学在内的英国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设置都比较短,课程的学习时间也安排的比较紧凑。新生一般是在九月份入学,在第二年的6月末就结束所有课程学习和考试活动。学位论文则要求在九月递交。由于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没有论文答辩的硬性要求,因此,他们一般在十月中旬即可取得学位、毕业离校。

在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与其他大多数专业一样,一般设置为2—3年,人才培养周期明显长于西方国家。

此外,除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项目外,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也设有在业余时间进行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项目。这两种项目由于学制不同,相关课程的学习时间也就不同。例如,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来讲,运动生理学的教学时长为12个月,而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则要进行学时长达24个月的学习。

3.3课程结构不同

拉夫堡大学的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都与其专业紧密相关,并且课程性质相同,即都是专业必修课。而我国却明显不同。调查发现,国内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有3大类,即: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学位课,其内容不仅繁多,而且多有重复、交叉,结果导致学习周期明显长于国外。

当今世界,体育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多学科的交融。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体育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因此,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也日益多样化。基于这种认识,拉夫堡大学在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上,特别重视工具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的设置。研究发现,在他们的研究生课程中,跨学科的内容非常多;部分课程甚至涉及五、六个非体育学科。其结果是通过整合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相对而言,国内多数高校相关课程的设置却比较封闭,跨学科课程设置数量明显不足,加之工具课程的重要性往往被弱化,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大打折扣。

3.4授课方式不同

拉夫堡大学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方式多样,既有面授、阅读和自学,也有讨论或者参观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非常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他们经常安排小组学习或者自学活动。另外,在整个学习期间,学生还需要做若干次的学习报告或者研究报告,以及完成一定数量的实践调查报告。这与英国的高校非常重视研究工作、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独立研究能力的教学

宗旨有很大关系。目前来看,国内虽然已有部分学校也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但多数学校的授课形式还是略显单调,研讨、讲座和文献阅读等教学形式还没有常态化。这显然不利于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各种实际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 结论与建议

4.1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

拉夫堡大学的决策者对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目标非常清晰。他们认为, 博士研究生是未来的主要科研工作者, 而硕士研究生教育则是本科教育的自然延续和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一种过渡。调查发现,我国许多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与他们截然相反,即:把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点阶段, 这明显与我国的现实需要不符,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进一步增大了研究生就业的难度。事实表明,当前国外对于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已经多元化。满足社会需求、 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基于此, 我们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及时调整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4.2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

与英国相比,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还不尽合理。其主要表现是,公共必修课所占用的学时和学分相对较多,致使专业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明显失衡。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应当适当控制与专业领域关联性不太强的基础性课程。 同时适当增加部分选修课的课时比例。 特别是在体育学科快速向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今天,开设一些跨学科或者母学科的选修课程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例如,对体育旅游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可以选修本校旅游院系的部分课程。当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跨校选课, 或者聘请外校的教师前来授课。鉴于科研能力在当前国内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地位的重要性,我们还应当向拉夫堡大学那样, 逐渐加大工具性课程的课时比例,从而为他们研究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便利。

4.3及时更新、丰富教学内容

在拉夫堡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诸多课程讲授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教师及时的将社会发展中最前沿的东西补充到其中。然而,调研发现我国许多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内容却不容乐观。其中许多课程的内容陈旧过时, 明显脱离社会实际,但仍有部分教师在那里照本宣科。在科学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当代,这种做法显然有失妥当。为了能够与时俱进,我们必须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在加大本专业学科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探讨、研究的同时,还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4评价标准要灵活、多样

国外在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方面,一直遵循着灵活、务实的原则。目前来看,国内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都比较单一。随着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研究生类型的日益增多, 那种单以学术水平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或者主要标准的做法显然有失公正和公平。因此,为了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体育人才,提高我国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 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其学习成绩。

[1]黄汉升. 新中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 体育科学, 2007, 27( 9) : 3-22.

[2]赵金岭, 张淑香. 英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12,(5):86-88.

[3]谢树江. 福建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调查分析[D]. 2013.

[4]高爽,等.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1-5.

Study on Training Mode of Sports Master Program in the Colleges Abroad——Tak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in UK as an Example

Zhao Jinling1, Zhang Shuxiang2

Along with large-scale recruit graduate students in our colleges,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not improved with it. Therefore, acquaint us with the foreign advanced training mode, and learn from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Chinese colleg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etc., and tak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in UK as an example, the training mode of sports master program in the college abroad is explored. On basis of this, the training modes of sports master program both in our colleges and abroad are compared.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sports master in our colleges are put forward.

sports; postgraduates; training mode

2014年度赣南师范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赵金岭(1964-),男,山东聊城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管理。

1.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所,江西 赣州341000

Sport and Health Education Institute, Sport College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6)010-0037-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0.017

2.赣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江西 赣州341000

猜你喜欢

拉夫硕士研究生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英跳水名将到手的金牌“送”中国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