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课后1小时”开展武术操的可行性研究——以上地实验小学为例
2016-11-28袁本飞郭宸瑞
袁本飞,郭宸瑞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北京市中小学“课后1小时”开展武术操的可行性研究——以上地实验小学为例
袁本飞,郭宸瑞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上地实验小学为例,对北京市中小学“课后1小时”开展武术操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有关武术操、武术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有目的性地设计调查问卷,并向北京市上地实验小学各年级教师和学生随机发放问卷,共计72份, 收回有效问卷66份,回收率达91.67%。
1.2.3 数理统计法 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运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1.2.4 访谈法 对校方领导及各年级教师进行访谈,切实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了解能否在该校顺利开展武术操的教学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武术操的掌握情况
武术操是由武术的基本动作组成,其中包括基本手型拳、掌、勾,基本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等。配合音乐和节拍进行教学是一种能够增强练习氛围、提高练习积极性的身体练习方式,其运动量大于一般的广播体操,整套动作下来近5min,动作简单易学,集技击防守于一身。通过武术操的练习可以使全身各部位的组织和器官得到充分的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2.1.1 学生对武术操的掌握情况
调查显示,35.7%学生认为武术操中英雄少年的基本动作很容易掌握;16%的学生认为容易掌握;14.3%的学生认为难掌握;21.4%的学生认为很难掌握。这说明武术操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适合学生练习。
2.1.2 学生对武术操的喜爱情况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武术操,学生对武术操的兴趣将影响武术操在学校开展的顺利程度。调查显示,非常喜欢武术操的有20人,占36%;喜欢武术操的有26人,占44%;一般喜欢武术操的有6人,占10%;不喜欢武术操的有4,占7%。这说明在接受武术操练习的学生中,喜欢武术操的人数占到了大多数,对武术操的开展有利。
2.2 教师对开展武术操的态度分析
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主导者,各类体育运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指导。武术操作为一项新的体育项目进入学校,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又可以增强传统武术精神。
2.2.1 教师对开展武术操的态度
调查显示,30%的教师非常同意开展武术操;40%的教师同意开展;30%的教师持无所谓态度;没有体育教师对开展武术操持不同意态度。这说明广大教师对在该校开展武术操的教学持赞同意见,为武术操教学在该校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2.2 教师对武术操开展时间的
观点 调查显示,体育教师认为武术操应在在课后1h开展的有4人,占40%;认为应在在课间操开展的有3人,占30%;认为应在体育课上开展的有3人,占30%。这3种开展形式比例大致相当,所以武术操教学的开展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开展。
2.3 武术操在上地实验小学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2.3.1 校方领导和教师支持在校开展武术操课 校方领导本着“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学校组织、学生自愿”的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和身心全面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支持在下午15点放学后进行近1h的武术活动。教师可由具有武术基础的高校实习生、体育俱乐部教练员以及在校教师担任。开展武术操训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在体育、科技、艺术等方面的素养和兴趣,还能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2.3.2 学生对武术操体验良好 调查可知,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武术操课并且愿意继续上武术操课,认为武术操学习很容易掌握。学生的兴趣和态度是武术操课开展的动力,开展武术操课教学可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并促进身心健康。
2.3.3 武术操学习简单且适合 武术操是在武术基本手型和步型的基础上创编出来的,具有简单、易学、易掌握的特点,其运动量大于一般的广播体操;武术操运动形式灵活,既可作为课后活动也可作为体育课的教授内容。由于学生存在身体协调能力差、呼吸机能发育不完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等问题,武术操教学恰好可以帮助学生在配合音乐和节拍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精、气、神和内在素养,使学生们在音乐背景下更好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3.4 对上课场地设施要求较低 武术操教学对训练场地要求并不高,只需要有宽敞平坦的空地和一台能够播放音乐的放音机即可。据了解,上地实验小学以及每个学校都有一个符合标准的操场,在操场的主席台上都配备麦克风、音响等设备,完全符合武术操教学所需要求。
2.4 武术操在上地实验小学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2.4.1 武术操课开展符合国家政策及教育部门的要求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出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了课外活动计划。该计划注重对中小学生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培养,为中小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可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4.2 武术操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德育发展和身心健康 武术操具有优美大方、姿势舒展的动作特点,在音乐背景下练习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氛围还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全民健身计划要求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武术对学生的培养正符合这一要求。
2.4.3 武术操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从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的分析结果来看,学生表示很喜欢上武术操课,这说明学生对武术操这项运动有兴趣并且可以快速掌握,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及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可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武术操造型优美、舒展大方,并且蕴含技击攻防技能,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具体动作具体讲解,让学生感受见招、拆招等技能,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武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可对今后顺利开展其他武术教学内容打基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校方领导及教师支持在该校开展武术操的教学工作,并且对武术操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学校教师则表示愿意接受武术操的培训或者外聘高校武术实习生、体育俱乐部教练员等具有武术功底的任课教师,大力支持武术操开展工作;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武术操课并愿意继续学习武术操。武术操课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具备一定的场地和设施条件,有利于武术操的顺利开展。
3.2 建 议
派遣教师去参加培训或聘请相对比较专业的武术教练员担任武术操课的任课教师;适当协调上课用的场地器材,培养学生练习武术操的兴趣;学校要重视加强武术操开展工作,为学生身体锻炼创造条件;政府、体育局、教育局等的大力扶持是武术操开展的重要平台,相关部门要重视武术操的发展,一切以提升学生素质和身心健康为目的。
[ 1 ]姬罕狄.西宁市中学武术操开展现状的研究[ D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3.
[ 2 ]王宾,席饼嗣.武术操的历史寻绎及研究现状:兼议武术拳操的创编[ J ].搏击:武术科学,2011(2).
[ 3 ]刘俊.武术操在中小学开展的实证研究[ J ].搏击:武术科学,2011,8 (7):57-59.
[ 4 ]雷军蓉,赵剑平,崔伶敏.中小学武术操创编与教学实践研究[ J ].中华武术:研究,2011(5).
[ 5 ]苏华伟.中学武术操教学的特性与教学实践研究[ J ].中华武术:研究,2011(5).
G831.1
A
1674-151X(2016)09-077-02
2016-08-15
袁本飞(1991~),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武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