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改”背景下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与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2016-11-28冯庆雨
冯庆雨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足改”背景下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与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冯庆雨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吹响了以足球引领学校体育改革的号角,但改革方案在有利于校园体育蓬勃发展的同时必然会隐藏着运动风险。目前,不少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将许多有益的运动项目规避,如单双杠、跳箱、跨栏、滚翻等;有的学校甚至将体育设施拆除,如爬竿、天梯等。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令人担忧,是不值得借鉴的。因此,如何科学预防和妥善应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已成为一项不可避免的、重要的研究课题。
1 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内涵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是指体育运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身体损伤后果的事故。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是指学校体育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人员身体损伤的风险。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存在风险,所以体育运动安全一直困扰学校体育正常开展。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频率一直居高不下,存在这几方面原因:运动场地与器材较为陈旧;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低年级学生顽皮好动等。这些都使得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与学生的人身安全有着严重影响。
2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归属
2.1 学校承担责任
学校体育运动必然是发生在学校之内,学校为学生的体育运动提供了必要的器材设备。在学校体育运动的过程当中,学校基于安全问题,需要定期对相关的体育运动器材进行维护,以防止危险事故发生。如果学校没有履行其监管职责,任其器材老化、坏掉,则造成学生出现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必然会大大提升。在当前阶段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当中,因学校监管不利而导致事故发生的事件不在少数,所以针对这类事件的发生,学校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2.2 教师承担责任
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开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教学内容。由于体育运动具有对抗性特点,使得许多体育运动都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在足球运动中,其具有极强的对抗性,发生伤害事故的概率也就会更大。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安全问题,对学生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体育教师对体育运动的教学活动不能合理地组织,那么,必然会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其次,大部分的体育运动是在学校进行的。由于学生对自己组织的体育运动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使得发生伤害事故的概率较大,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加强对学生业余运动的管理,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2.3 学生承担责任
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喜欢体育运动,但是其往往都不具备专业的体育运动知识,仅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相关的活动。虽然在体育课程当中,大部分的教师都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体育知识讲解,但是由于这些知识内容专业性较强,缺乏趣味性,使得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没有过多关注教师对注意事项的讲解,这就很容易导致自身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发生各种伤害事故。此外,在低年级学生当中,学生较为活泼好动,但自控能力差,使得学生并不能完全遵守体育运动的规则与课堂秩序,常常导致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对于这种现象,一般需要学生自行承担责任。
2.4 复合型承担责任
体育运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项目,多方面因素都会对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在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之后,一般很难对责任划分进行明确地表述,因为事故发生一般都是多种原因导致。如果要求某一方完全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这种方式必然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不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对于此种现象,一般采用复合型责任承担模式,学生自身、教师与学校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承担的主要模式。
3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遵循的原则
3.1 预防性原则
目前,我国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校、教师、学生三者都没有对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给予一定的关注,在伤害事故发生之前没有一定的预防意识。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展都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机制,降低伤害事故发生的概率。
3.2 分级负责原则
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预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如果单纯凭借教师或者学生自身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对应的分级制度,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减少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其次,学校还可以选取指定的人员进行校园伤害事故的管理工作,并建立起分级组织架构,把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
3.3 学校落实原则
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监管过程当中,相关政策的执行策略也需要一定的监管,这就需要学校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例如,学校需要定期检查各种体育运动器材是否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体育课的运行状况是否合理等。
3.4 社会参与原则
当前,我国部分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某些偏远山区,体育运动器材与体育教师都极度缺乏,学校很难落实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这种现象,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多渠道地不断增强社会对于减低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扶持力度。例如,鼓励各种公益组织为学校提供更多的体育器材专向资金,重大伤害事故发生时为受害者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等。
4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
4.1 快速有效地处理伤害事故现场
在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之时,需要对现场进行及时处理。对于学生受伤较轻的情况,教师与学生可自行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或者医务室进行治疗。如果学生发生重大的伤害事故,则需要立即拨打120,请求专业的医护人员的帮助,不能私自处理。同时,在事故发生之后,应及时清理事故现场,维修与替换具有安全隐患的体育器材。
4.2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界定
当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界定需要运用调查的方式,来明确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例如,对学生是否患病、运动器材的安全状况以及教师教学过程当中的负责度等都明晰之后,再进行合理地责任划分,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随意进行相关的责任界定。
4.3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原则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规则应该遵循客观公正原则,还应遵循兼顾弱者的原则。在通过调查与责任界定之后,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行政规章,明确各个责任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对于弱者,应给予一定的人道主义关怀,例如,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应适当地提供额外帮助。
4.4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赔偿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赔偿应采取多种渠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渠道赔偿方式可分为:在责任明确划分之后,责任主体应给予的赔偿;通过公益组织,为受伤学生提供资金补助;参保后,通过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可获取一定的资金赔偿。
5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化解途径
5.1 风险规避
由于许多体育运动都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学校在开设相关体育运动过程中应注重设备的质量及对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对于运动项目特别是某些高风险的体育运动项目来讲,学校应加强对其设备的安全性能的管理,以规避不必要伤害事故的发生。
5.2 损失控制
在学校体育运动事故发生之后,学校应该采用相关的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例如,学校可为学生提供最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学生在短期内快速恢复,以减少赔偿费用。同时,学校还可以采用商业保险等方式补充人寿保险的保额。
5.3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学校为了避免承担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通常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通过合同或者协议的形式,将风险的大部分或者全部转移至第三方,从而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减少风险造成的直接损伤。当前阶段学校风险转移的第三方是人寿保险。
5.4 风险保留
当风险发生的概率较低,同时损坏较少的情况下可采取风险保留策略。风险保留策略是在有轻微事件发生时,通过一定的手段消除轻微事件造成的影响,严加防范,采取措施,使风险在萌芽之初就被规避。
6 结 语
综上所述,笔者分析了当前阶段我国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对相关策略的实施,以期减少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概率。
[ 1 ]王迪迪.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 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 2 ]杨坤,马荣珂,孟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研究[ 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11(4):116.
G843
A
1674-151X(2016)09-021-03
2016-08-08
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课题名称:校园足球推广前景下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6-qn-161)。
冯庆雨(1980~),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