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反思

2016-11-28胡庆华,沈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闻学民族院校



作者单位:1.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恩施445000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Enshi 445000, Hubei, China.

2.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体育系,湖北 恩施445000

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反思

Teaching Reflection of Sports Journalism Course of theSpecia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Regional Ethnic Colleges

胡庆华1,沈莉2

全民健身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一词与日常的生活及工作的结合亦变得更加紧密,而与体育相关联的新闻报道也逐渐的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加之我国在竞技体育层面上的不断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得金牌榜首位、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境外奥运会最好成绩,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性发展的空间。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无所不在,也不断催生并推动着体育新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手段带来了我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新体验,如果无视传媒集团全媒体发展这个大背景,仍然按照过去的思路培养人才,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会加重媒体对毕业生的培训负担。因而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和媒体实践所提出的要求,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全媒体记者”,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教育的专业特色

用大众媒介的方式传播体育信息,这是体育新闻学专业最突出的特征。必须了解和掌握两个规律:一是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二是大众媒介进行体育传播的特殊手段和规律[1]。体育新闻学不是简单的“体育和新闻的机械叠加”或“拼盘”。怎样“结合”,恰恰是体育新闻学教育需要体现出的鲜明的专业特色,这是要在体育新闻学教育中体现出的与一般新闻教育所不同的个性特征[2]。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体育新闻学和一般新闻人才的重要区别所在。我国体育新闻学从业人员多数来自新闻、外语等院校和行业,缺乏专门的体育知识,一般靠工作中的自学来增进对体育的了解,不了解这些体育的特质,对一些体育规则的误解和术语的错误运用,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赛场新闻报道。而这正是具有专业体验的体育专业学生转型当体育记者的一大优势。

目前,各类体育类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传媒,凡体育新闻学报道,无不以竞技体育报道为主,但随着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它势必会成为大众健身以及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丰富体育新闻学事业的内涵,成为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服务社会,已成为地方民族院校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创新型、复合型、实践型等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全人”教育的新导向[3]。媒体的现实需求、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恰恰是民族类院校体育专业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办学的突破口,为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2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现代教育正逐渐朝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培养既懂得专业技术又有人文思想这种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已成为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发展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既汇聚于作为民族文化之中,更体现在大学生的气质和价值观之中,是大学生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4]。可见在整个素质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体育新闻学学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地方民族院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提升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纷纷将体育新闻学学课程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使得体育新闻学学课程的地位日益提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阅读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近几年,我国体育高等教育结构正逐步完善。我国的体育高等教育按其行政归属和建制无论是专业体育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中的体育院(系),许多高等院校利用自己在体育资源方面的优势,创办了体育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学教育逐渐兴起和发展。可见,国内体育新闻学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分为 3 大板块:1、是新闻学理论与业务知识板块。 2、是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体育运动各个领域和项目的基本知识,尤其是那些与新闻报道相关的理论知识。3、是文学类、语言类文史知识。这种体系可以概括为“新闻+体育+文史”的模式。地方民族院校因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还将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学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中。

3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实践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3.1 民族文化认同缺失

民族院校从其自身属性来看,应该是维系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渠道,因此,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更应该彰显其自身的融合性,而作为民族院校的体育院系,在学生的培养中更应该注重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但是,现阶段民族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对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认识力度不够,使得民族院校的体育专业相关教学与非民族类院校的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大同小异,逐渐地自我黯淡了自身民族特殊性。体现在体育新闻学课程中,只是笼统的学习了体育新闻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并没有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入手,探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新闻学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学习特色不突出、学习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3.2 课程视野狭隘

体育新闻学其自身具有前沿性和交叉性,其前沿性体现在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速度使得新闻发展的速度大大提升,因此体育新闻学的发展亦必须日日新时时新;其交叉性则是体现在新闻自身范围的广泛性,需要不同类型知识的积累和交互,因此,体育新闻学的交叉性即体现在其各个体育项目及各项目不同类型竞赛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不同的信息交互。而在现阶段的体育新闻学课程的教学中,多是采用体育的视角来审视体育新闻学课程,没有从相关的专业角度多层次多视角的审看体育新闻学课程,造成了学生在体育新闻学课程自身的学习中,即不能使学生忽视了知识的交叉性、无法主动的涉猎相关的知识,只是单纯的学习了新闻写作的方式方法,而没有从整体视角下审视体育新闻学发展。作为民族类院校,其在体育新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从民族视角的维度中更多的审视体育新闻学课程,而现阶段在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中恰恰是忽视了自身所具有的最重要的民族属性,造成了课程视野的狭隘。

3.3 专业教师稀缺

现阶段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从事体育新闻学教学的教师层次和水平不一,个别从事体育新闻学教学的教师其自身与新闻专业并没有任何关系,亦没有在相关的新闻机构有任何的工作或实习经历,其在教学中仅仅是凭借自身的一己之愿来讲授,既缺乏专业感受也缺乏教学中的专业思考,使得学生的学受制于教师的教,因此,专业师资力量的制约亦是制约相关课程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教师专业水平的缺乏无法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如此形成了相对的低层次守恒,制约了课程自身的发展空间。

3.4 缺乏实践机会

体育新闻学课程在现阶段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隶属于理论课层面,在教学中,教师亦是注重的是理论课程的讲授,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考核中,都没有系统的考虑过其实践环节,而作为体育专业学生,其动手能力本身应强于其理论的学习,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来进行有效的学习,既成为了体育新闻学课程自我突破的瓶颈。在民族院校体育专业的体育新闻学课程建设中,更应注重动手环节,而现阶段,体育院系在课程的学习中更多的是一种“以我为主”的状态,很少结合民族院校其他相关院系的优势资源来培养相关的人才,不仅使得体育新闻学课程学习范畴狭隘,亦无法使学生享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3.5 学生的学习倦怠

体育专业学生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文化基础薄弱等特点,而且体育专业学生的训练和比赛任务较多,需要花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在专业学习和训练当中,使得他们在文化课课堂上常常感到疲倦困乏,对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就难以消化,影响了对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疲劳、嗜睡,对学习也越来越缺乏兴趣。

4改革对策

4.1 提升民族文化认同

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提升学生自身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突出民族院校体育专业自身的民族特色,以期实现民族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在民族体育文化层面上的认同,促进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中民族文化特色的突出,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4.2 拓宽课程视野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积极努力的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阅读新闻的兴趣,提升体育新闻学课程自身的前沿性;拓宽学生不同领域的涉猎范围,以期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新闻学的综合能力,拓宽其知识的交叉性。在教学中突出体育新闻学领域的民族特色,间接的提升了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对接。

4.3 提升教师水平

打破教师授课的瓶颈,可以采用不同专业的教师来教授相关的不同节点,以学生的学为重点,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期形成学生学习的新常态。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接触新闻工作第一线。另外,可聘请媒体从业人员担任专职、兼职教师或开展专题讲座,既有利于拉近学生同体育新闻学工作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新闻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4.4 增加实践环节

突出体育新闻学学教学的实践意识,应从增加实践课时数入手,使之达到合适的比例。授课周期内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利用校运动会或其他相关的体育竞赛的机会,增加学生实习实训的次数。

4.5 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是推进有志从事体育新闻工作的学生的基础工程和保障,将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来实施,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使得实习实训基地在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校外实习方面,将实习与社会实践作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来落实,与报社、电视台、网站、杂志社等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

参考文献:

[1]谭敏.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体育新闻学报道的特点[D].南京大学,2002.

[2]王俊璞.体育新闻学的“六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3]慧宇暄.体育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于立东.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158-160.

Hu Qinghua1, Shen Li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问题,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新闻学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体育新闻学实践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即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拓宽课程视野、提升教师水平、增加实践环节、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对教学的实施予以保障。

关键词:地方民族院校; 体育专业; 体育新闻学课程; 教学改革

Abstract: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expert-interview, the paper studies the teaching problems of sports journalism course of the specia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regional ethnic colleg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practical teaching situation of sports journalism course in China to explore the major problems existing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sports journalism. The paper then comes up with countermeasures for teaching reform of sports journalism course of the specia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regional ethnic colleges from aspects of raising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expanding the outlook of the course, improving teachers’ level, increasing practice and consolidating building of practice base to ensure the carrying out of teaching.

Key words:regional ethnic colleges; the specia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journalism course; teaching reform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2.005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2-0012-2

作者简介:第一胡庆华(1976-),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13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325)

猜你喜欢

新闻学民族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加强新闻学话语体系建设
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分析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