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金牌战略到群众体育①
——我国体育价值观的演变分析

2016-11-28任洋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观

任洋(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从金牌战略到群众体育①
——我国体育价值观的演变分析

任洋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的过程,是基于中国实际而不断调整与优化的过程,这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体育学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亦是我国体育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育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得出,只有创新和发展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育观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体育思想 体育观 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势在必行,但与这些要求相对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我国当代体育观的分析研究还比较薄弱。我国的体育事业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育观也逐渐形成。特别是随着小康社会的建成和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味和大众娱乐健康方式,体育产业也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马克思对于体育的论述并不多,但是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一系列思想,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仍对我国体育观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在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体育观便是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育观。

1 群众史观与体育的群众观

1.1金牌战略的历史背景

夺牌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当许海峰射落第一块奥运金牌之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变开始以金牌论英雄,仿佛这才是衡量体育发展的唯一标尺。诚然,以夺取金牌作为具象的量化指标,确实在当时让中国体育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之相比的群众体育却在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的时候被其落在了后面。

1.2全民健身的现状分析

根据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现实情况并不理想。在我国16岁以上的城乡居民中,有超过六成的群众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一次体育活动。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点仍然主要存在于广场、公园、路边等极为不正规的场所,不但运动效果差而且安全性低,广场舞的出现便是最好的例证。

不过,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率的提升,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体育,对体育资源的占用开始逐年逐步提高。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网络体育赛事直播平台的建立,使得广大体育爱好者可以获得酣畅淋漓的观赏体验。在农村地区,国家也建立了大量的体育运动设施,尽量多的让每一位公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硬件的改善必须先行,但群众体育观的转变则更为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体育项目本身,注重体育的参与,淡化金牌,尤其是奥运金牌的作用,这样才能使中国体育进入良性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中国与当代体育观的建构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体育观也必须以实践相结合,并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指导。只有通过实践的作用对客体进行改造后,这样才可以在两者间建立具有实质意义的关系。这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体现。

2.1人为价值基础

由于种种客观的历史原因,我国体育人文观念先天不足。针对这种不足的情况,为了我国体育的健康发展需要重新补上发育这一课。也就是要从人的角度看体育,从人的身心需要去安排体育活动。这种理念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时在体育运动中更好的明确和规范人的存在。这不但是现在发展方向,更是今后体育观发展所需要围绕的核心。

曾经的中国体育价值观是亟需反思的,仅仅认识到在奥运会上争夺金牌是不对的,这其实是与体育的所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价值观相违背的。在未来的体育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于发展的健康与发展的可持续性中,把追求体育的观念渗透到每一个人心中,把体育更加普及,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2.2民族传统精华

我国古代养身保健体系源远流长,是民间传统体育代表之一。这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和理念,在当代仍为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可以视为中华民族体育的一张名片,为我国体育走向世界做出贡献。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体育作为农业文明的产物,与西方体育相比普遍缺乏竞争性,未形成统一的体育系统。而当西方体育发展到席卷全球之时,我国传统体育在国内也被遗忘在角落。如果中华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消失,这将是一笔巨大损失。

中西方的体育发展之路大相径庭。一方面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动静结合、延年益寿;另一方面崇尚拼搏竞争、个人价值。两者就作为两种文化的结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理应得到交流和沟通,完整继承知识体系,把传统的中华健身纳入全民健身的机制,同时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育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育价值观在我国体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在它的指引在我国体育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实践。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代表的是我国体育的价值追求与价值导向。体育的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代表民众的根本利益,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人们的思想。

以人为本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石。在体育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富有自身特色的独特主体。它会引领每个人的自身发展,使人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富有青春的活力,以运动为方式追求生命的完美,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是其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要求人们要诚信、友善。体育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竞争,但是体育的健康和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却是依靠友善与友谊。只有友谊才能促进体育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友谊与比赛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共同促进着体育的和谐发展。

体育运动所蕴含的“更高、更快、更强”的进取精神,激励着人们永不止步、永不停歇,奋发向前。为了不断地进取,人们不断地追求卓越。他们在训练方式上进行创新,在动作难度上进行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在众竞争者中取得优势。这些都是由竞争带来的必然结果。

公平竞争是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体育所倡导的公平、公正、公开实质上是真正竞争的前提,公平、公正、公开又是法制精神所推崇的。在比赛中坚持公平竞争,既是对参赛者理性和心智的考验,也是对“更高、更快、更强”的集中诠释。

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众人拾柴火焰高,讲得也是和谐互助的作用,在体育的发展中强调和谐、互助、文明。这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风雨同舟的精神在体育中就是体育的团队精神。

4 结语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育观在中国的发展,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运用领域已经取得一些成就。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体育的要求也已经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体育的价值观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发展变化。体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文化载体,体育的价值也将会在社会转型中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蒋岩岩.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体育价值观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蔡艺.神话视野下的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24-26.

[3]陈融.世纪之交中国体育的目标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3):1-5.

[4]陈琦,杨文轩,刘海元.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8):3-9.

[5]李力研.人为什么要体育[J].体育文史,2000(5):28.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5(a)-0126-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3.126

作者简介:①任洋(1992—),男,汉,山西临汾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