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的反思
——以相思湖学院为例*

2016-11-28邹志兵

体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单位体育

邹志兵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南宁 530008)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的反思
——以相思湖学院为例*

邹志兵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南宁 530008)

“3+1”人才培育模式在许多高校的许多专业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职业技能的掌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思湖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在2010年开始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习的安排和效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如何完善和改革“3+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业实习中的“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习;

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四年学习生活中,前三年学习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门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同时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在第四年,根据专业和专业方向,把学生送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1]。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的发展理念。也是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最核心、最有效的途径。作为这种“3+1”人才培训模式中的“1”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改革和完善专业实习当中的“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还需进一步探索、实践,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的积极作用。

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前 3年完成基本的体育理论和运动技术的学习,第四年在校外的相关企业和行业进行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根据“应用型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3]。相思湖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目前开设有健身俱乐部、体育保健、休闲娱乐三个方向,所有学生前三年在学校完成基本的体育理论和运动技术的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或行业进行顶岗实习,在此期间,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和撰写,另外有些跟专业方向相关的任选课打包给企业,由企业派遣资深的师傅或者管理者按照企业或者行业的标准进行教学,且与具体的实践过程相结合。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的好处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要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强化实践环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由学院和企业联合组成教学团队,按照实践教学计划的要求,由健身俱乐部、保健养生会所、休闲娱乐企业等对口实习单位根据职业岗位的人员情况安排学生从事具体的工作;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顶岗实习,以员工的职业规范通过工作实践来培养职业能力,使人才的培养主体由“单一高校”向“高校和企业多主体”转变,有针对性地对实践技能进行科学的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7]。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非常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较大的优势[5]。

2.1 可以高质量地完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大多数高校,尤其是新办的院校或专业,没有成熟的办学经验,其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围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目录》进行设置,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培养方案不够合理,专业特色表现不突出,与体育教育专业雷同。这样的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方向不明确,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不乐观。从我院的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真正从事体育行业的学生大约占30%左右,其余的学生大多数从事其他行业。“3+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结合社会、企业和学校多方面的力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以满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从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学生从事体育行业的就业学生上升到了70%。

2.2 可以使学校、教师、学生更加了解社会

大多数高校都是一个封闭的小区,老师、学生整天生活在这样一个局限的范围里面,与社会接触不多,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亲身体会较少,从而会形成很多片面的认识和实践局限。“3+1”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要求学校、教师、学生与企业紧密联系、沟通、交流、制定计划和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和项目。这些只有在充分了解企业、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贯彻执行。另外学生在实习单位中生活的时间长,教师多次亲临实习单位进行指导、沟通、交流,也加深了两者对社会的了解。

2.3 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使学校、老师与企业接触频繁,两者对社会、对企业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解,尤其是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实践。可以把这些新的技术和知识、新的信息和资料、运用到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政策当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2.4 可以让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受益

实习时间过短,企业刚把学生培训上道,学生就要返校,这把企业沦为了一个培训新手的机构,这对企业来说,不仅没有任何利益可言,还要增加负担。这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以追求利益为上的宗旨是相违背的,没有企业愿意接收这样的实习生,万不得已接收,也是安排一些打杂的活。实习时间短,对学生也不利,刚刚培训上道,就要离开,不能真正在职业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背离了实习的初衷。而实习时间的延长,可以让学生长期稳定在一个单位实习,便于企业或单位安排学生的顶岗和轮岗工作,学生也能得到岗位的实践锻炼,有利于实际能力的提高,学校也可以了解企业需求,可以灵活安排教学和管理。

2.5 可以缩短与体育相关行业的距离,为就业做好准备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社会体育行业,容易了解和把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可以确定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3+1”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与企业的合作正是两者相互了解、相互考察的过程,良好的合作过程往往可以促成就业合同的签订。我院自从实行“3+1”培养模式以来,与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就占了实习人数的60%。再说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当中获得的实践知识、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受到其它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学生挑选工作范围更大,就业成功的几率也大。

3 相思湖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思湖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 2010年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以来,经过了几年的磨合和不断的改进,收到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安排好学生实习后,学校没有单独派遣专门负责的老师对实习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学校或系部只是初期和实习结束后会安排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中途偶尔进行检查,平时只是靠电话、qq等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沟通,无法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全权委托实习单位进行管理。学生碍于实习成绩的评价完全取决于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做出的鉴定,一般会选择忍让,无法及时反映实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工作强度、轮岗、福利待遇等,从而导致学生不满情绪的产生。

3.2 与期望值相差太远,学生心理不平衡

学生对企业的期望值过高,认为企业会注重学生的实习经历和能力的提高,但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追求利益为宗旨,以更顺畅地开展企业的相关工作为目的来安排学生实习工作。导致学生、企业双方信息不对称,达不到学生的预期[6]。

3.2.1 实习内容简单,实习岗位固定

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实习非常必要,但在实际实习的过程中很少接触到核心内容的实习。如本院的健身俱乐部方向,学生期望的目标是当教练,但是大部分学生实习的初期是去当会籍,上街发传单,且很长时间不会轮岗,学生意见很大。如保健按摩方向,学生期望的目标是学习按摩的技术和原理,以及其它保健按摩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但是企业只会让你去进行劳动强度大的按摩实践,其它领域很少接触,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按摩机器,且按摩是一个技术含量很低的活,无须经过大学学习的社会青年,培训一段时间也可以上岗,跟自己是大学生的身份显得有点尴尬,学生心理不满。

3.2.2 实习补贴和福利不均等

同样的企业,同样的行业,有些单位和企业有实习补贴,有些没有,且数目不一致,有些高,有些低,实习生之间私下进行相互比较,容易产生不公平心理,引发怨言。

3.3.3 员工间的矛盾

在大多数企业和员工的眼中,实习生就是实习生,在分配工作的过程中,会把很多脏活、累活分配给实习生去干,有时还会刁难学生,学生为了息事宁人,都会采取容忍的态度,但是心里终究不爽,也很容易迁移到对实习不满[8]。

3.3 与毕业找工作相冲突

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面临毕业、找工作,学生实习不安心,除非是那些可以与实习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学生来说,可以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对于那些需要继续找工作的学生来讲,实习的效果很不理想。

3.4 不是所有的方向或专业都适合“3+1”人才培养模式

有些企业或者行业由于受本身项目或公司性质的影响,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例如与休闲娱乐方向有关的南宁体育园,杰克斯奇体育文化有限公司两个实习单位,就不适合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南宁体育园一般在每年的 5月到 9月是他们公司的旺季,这段时间需要大量的实习生,其它时间是淡季,参加活动的人少,学生只有在这段时间去实习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学到知识。杰克斯奇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是以承办水上摩托艇大赛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他的比赛具有周期性,一年只能承办几次大型的比赛,只有在比赛期间才需要大量的实习生,其它非比赛时间也是很空闲的,无法给学生以足够的实践锻炼。因此要根据专业或者专业方向选择适合的实习单位或者企业,不能搞“一刀切”,什么专业,什么方向都冠以“3+1”人才培养模式。

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带来的系列影响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专业实习的不满,更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误解,部分学生认为到保健养生会所就是去按摩,健身俱乐部就是去发传单,跟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这对本专业的发展都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4.1相当多的学生以各种理由申请分散实习

在安排专业实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各种理由来逃避实习,例如身体原因不适合实习,家里已经找到了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可以直接留下来安排工作等等,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人就在寝室玩游戏、看电影,实习结束后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写个鉴定意见就完成了实习任务。这部分学生浪费了最好的学习知识和实践锻炼的机会,这些对学生、对家庭和对学校都不利。

4.2 对毕业后就业选择的影响

因受之前实习过程当中阴影的影响,学生很多实习结束就离开实习单位,不愿意继续在实习单位就业,有些甚至中途通过各种理由,例如身体生病、家中变故、家庭压力等各方面的理由中途退出实习。例如健身养生会所,只有2011年四位同学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后,以后几届毕业生没有一个人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健身俱乐部也同样发生类似的事情,很多有潜力、有条件的学生就是不愿意去健身俱乐部工作。

4.3 对学校和企业单位的影响

学生实习结束后不留在原单位工作,对于企业来讲,是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本来企业跟学校签订实习协议的目的,就是想储备人才,现在学生又不想继续留在实习单位上班,这对于企业来讲,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对于学校来讲,学生不愿意继续在实习单位工作,甚至中途退出实习,这对于学校以后跟企业继续合作的可能性较少,也会影响到整个专业和学科的发展。

5 解决“3+1”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实习过程出现问题的途径

5.1 适当改变“3+1”人才培养模式

“3+1”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何完善和改革“3+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业实习中的“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是摆在面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人在走访了相关实习单位的负责人、相关指导老师以及毕业的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如果把“3+1”改为“2+0.5+1+0.5”的培养模式[1],会更适合学生专业实习的发展。2指在学校进行4个学期的理论学习,第一个 0.5指到签订的实习单位进行为其一个学期的专业实习,1指再回到学校进行一年的理论学习,第二个 0.5指分散的毕业实习。在前 0.5的实习过程中,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有时间回到学校继续深造,加强学习,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更全面的规划。在最后的 0.5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就业结合起来。

5.2 根据专业或方向,选择适合的实习单位,灵活安排专业见习或实习

对于不适合“3+1”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专业实习,可采用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和假期留出两个星期时间或者更长时间去对口的实习单位进行专业见习。或者根据企业或公司的需要,适当修改教学计划,进行阶段性的专业实习,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需要的知识体系和职业技能。不断地进行“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如此反复,真正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5.3 转变就业观念,正确对待专业实习

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很多家长和学生本人没有转变就业专业,认为大学生去养生会所干保健工作,觉得接受不了。有些人觉得健身行业只适合年轻人干,是一碗“青春饭”,个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回去当老师或者进机关单位。殊不知,养生保健、健身是一个朝阳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另外,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熟悉基层业务工作流程和具备娴熟的业务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专业实习正是走向管理层的必要阶段[1]。

5.4 合同签订要慎密,尽量维护学生利益

在与实习单位进行合作协议签订时,很多细节问题没有考虑,在实习过程中,问题才出现。因此,在于合作单位洽谈时,校方应考虑更周全,切实维护学生利益。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轮岗问题,尽可能实现至少两个岗位以上的轮转,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职业岗位。二是实习期工资,除了基本的实习补贴外,根据实习单位的薪酬制度,为实习生争取更多的福利。三是实习内容。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到管理岗位和更深层的技术,而不是单纯的从事机械性工作。

5.5 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方向安排实习岗位,规划学生的未来

校方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方向来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实习安排,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统一分到哪个实习单位,进行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上岗,这样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培训应贯穿学生实习过程的始终。还有些学生随大流,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对未来就业比较迷惘,不能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方向,对学生的未来给予适当的指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1]王海莉.旅游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实习的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67-170.

[2]徐杏玲,季敦山.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整合“3+1”教育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6):113-119.

[3]季玉茹等.基于校企合作的“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4):43-46.

[4]王爱丰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4):45-47.

[5]王晓煜等.“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4):15-19.

[6]王明霞等.“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研究[J].广州化工,2012(11):154-156.

[7]唐天龙.校企联合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6):93-96.

[8]张孟红.地方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6):90-93.

The Rethingking on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3+1” of Applied Talent Cultivating for the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Major——A Case Study on Xiangsihu College

ZOU Zhi-bing
(Xiangsihu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8, Guangxi, China)

”3+1"model of talent cultivatinghas been practiced and explorated in many professional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has been achieved good results for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occupation skills.Xiangsihu college began to implement the "3+1" training mode in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major in 2010, it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arrangement and effect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erefore, how to reform and perfect the "3+1"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the "1",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e effect and quality, is an urgent problem.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major; “3+1” model of talent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广西教育厅高等教育改革项目(2014JGB402)资助。

邹志兵(1978-),湖南娄底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应用型单位体育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我们的“体育梦”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