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多轮善反思 创新手段求提升
——以《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一课为例
2016-11-28徐炯浙江省象山县丹城第二中学315700
徐炯 (浙江省象山县丹城第二中学,315700)
一、首轮试教“显”问题
笔者曾在一次多轮教研活动中执教公开课《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第一次课的设计思路是:在课的准备部分,教师拿篮球绕圈跑,结合“数脚丫”游戏大声喊口号,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达到热身效果,为基本部分打下基础;在课的基本部分,教师采用的练习是安排学生四路纵队分别站在两条端线后面,在练习的直线上放置3个标志桶,每两个相隔7m,地上画有跳步接球后双脚落地位置、转体探肩后放脚的位置和第一次运球球的落点位置,目的是通过地上的标志点解决本课的重难点,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准备姿势、蹬地转体探肩、运球加速的技术动作;在课的结束部分,跟随音乐打太极拳进行放松练习,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身体得到放松的同时心理上也能得到放松。
第一次课试教后,看课教师和笔者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准备部分
1.学生拿着篮球慢跑,在篮球比赛中是不被允许的,因为不利于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2.因为没有明确的运动路线,所以在跑动过程中的圈时大时小;3.游戏与基本部分联系不够密切,是为了游戏而在游戏。
(二)基本部分
1.教学过程中还要布置场地,既浪费时间,组织又不流畅;2.练习队形是纵向的,每一组练习每个学生只练习了3次,练习次数不多,练习密度偏小;3.练习中缺少实战的体验,学生对该技术动作的理解不深。
(三)结束部分
大部分学生对太极拳比较陌生,在练习时没有得到完全放松,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二、交流探讨“改”设计
经过第一次试教后,提出以下建议:
(一)热身活动部分
建议:球类课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球,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并为主教材的教学服务。
改进措施:笔者根据建议,在热身运动中采用了行进间运球,并加入高低运球、转体探肩、接球跳步等动作,在此过程中跟着教师喊各种口号,既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又为主教材的学练做好了铺垫。运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各种各样的运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接球跳步,转体探肩,这些都是本课的重难点,在准备部分中引入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这些技术动作。行进间运球是每路纵队绕着本队的标志桶环绕行进,运球结束后,每个学生对应一个标志桶快速站位,使得队伍调动看上去井然有序,从运球到熟悉球性,队形调动自然流畅。
(二)基本部分
1.课前对场地布置要全盘考虑,以做到一场到底、高效利用,避免课内再布置场地浪费时间;2.弥补练习时间上的不足。笔者在讨论之后,采用横向练习,先原地练习,熟练之后连续过2个标志桶。横向队伍调动较纵向方便,更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观察探讨;3.在拓展练习中,笔者加入了实战的元素,两名学生站在标志桶的位置进行消极防守,使进攻的学生能真正体会运球过人的感觉,更加有实战的效果,使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运用有更深的理解。
(三)结束部分
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声中手持篮球做瑜伽动作,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同时又合理地利用了器材,手段简单新颖,也很好地解决了归还器材的环节。
三、两轮试教“呈”效果
在交流探讨重新设计后,笔者进行了第二轮试教。
(一)热身活动部分
在热身活动中,笔者重点强调,在行进间慢速运球中要体验各个动作的技术要点,学生很好地完成了每个动作的练习,很多男生转体探肩的动作做得非常流畅,有些女生也学会了跳步接球,配合教师一起喊出响亮的口号,整个过程激情四射、活力无限,并且活而不乱。运球绕标志桶慢跑既很好地完成了热身运动,又和后面的基本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二)基本部分
在基本部分中,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练习位置,在原地练习中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横向练习增加了练习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面对学生消极防守时,有的学生一开始有点不适应,不怎么敢做动作,练习次数多了,渐渐地就克服了心理障碍,到后面很多男生的动作熟练后,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许多女生也能快速过人,整个练习让学生的技术更上一层楼。
四、反思顿悟“炼”经验
一课多轮是一个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执教者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反思,又在反思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从准备部分到基本部分,再到结束部分,每个环节都进行试教,在试教中去体会去发现每个环节的不足,课后再与指导教师一起探讨、研究、创新设计,在精心修改之后,再进行二次试教,在试教中去观察学习效果、课堂气氛,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有效性。教学环节设计得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内容是否科学,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去体会,在实践中去创新,在实践中去提高,归根结底还是要多研读教材,对教材充分理解,充分掌握技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