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群众体育发展研究
2016-11-28孙亮亮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孙亮亮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中国近代群众体育发展研究
孙亮亮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研究表明: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演进分为晚晴时期的群众体育的萌芽、民国初年与北京政府时期群众体育的初期发展、抗战前的南京政府时期群众体育的规范发展、抗战后的南京政府时期群众体育的曲折发展四个阶段。群众体育的发展始终受到外部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的描述,展示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发展不仅对新中国初期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也对当今群众体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
中国近代 群众体育 发展
中国近代体育是在19世纪伴随着西方列强侵入中国而传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近代体育开始了艰难的发展之路,群众体育也开始了最初的觉醒。中国近代群众体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百多年时间内的群众体育。包括晚晴时期的群众体育、民国初年与北京政府时期、抗战前的南京政府时期、抗战后的南京政府时期的群众体育。
1 晚晴时期的群众体育:群众体育的萌芽(1840年—1911年)
1840—1911年是晚清政府垂死挣扎的五十年,西方文明下西方体育的血腥崛起,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悲壮沉沦,西方体育在中国开始传入和传播。这一阶段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期也是以西方体育为主的中国群众体育萌芽的时期。
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南京条约》《虎门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进入了空前黑暗时期,中国政治腐朽、经济崩溃、文化凋零,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争取民主、独立、解放成为时代最强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体育在西方体育的侵蚀下,开始蹒跚起步,在“救亡图存”“强国强种“背景下的群众体育也开始最初了的觉醒。随着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体育也带入中国并被广泛传播。这一时期的群众体育也是在早期近代西方体育的影响下开展的。早期的在华外侨、留学生、出使人员、基督教青年会等成为传入和传播西方体育带动中国早期群众体育发展的主力军。在华外侨在中国举办赛马、赛艇、足球、篮球、网球等比赛。1951年,
在上海“老公园”举行的第一次赛马大会;1902年组织成立“上海足球联合会”;1904年在上海举办“万国竞走赛”,外国华侨成为传播近代西方体育的先锋队。
[1]留学学生与出使人员在国外的留学期间和出使经历,他们回国后也积极投入到体育的发展中,如留美学生詹天佑、留英学生严复等,认为中国的救亡图存也需要“血气体力之强”,表现对体育的足够重视。基督教青年会对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社会传播和推广有着重要作用。建立体育组织机构、宣传和推广体育运动、组织多种层次和形式的比赛、培训体育人才和修建体育场馆,这些措施和方法对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入和传播发展及促进中国早期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学校、社会、军队等传播途径传入中国的西方近代体育,以其新的活动形式、组织形态、价值理念冲击着中国国人,中华民族开始慢慢认识到摘掉“东亚病夫”的良方,通过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强国强种成为共同的强烈愿望,群众体育开始了觉醒。
2 民国初年与北京政府时期:群众体育的初期发展
(1912年—1926年)
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迎来了资产阶级新时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人对中国近代体育开始了主动的探索,近代体育获得初步发展,中国近代群众体育也开始了初期的发展。
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袁世凯相继任总统,在民国初年和袁世凯的北京政府时期,虽社会动荡,但仍颁布了一些有利于体育发展的政策和法令,促进了体育的发展。1919年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关于采录推广体育计划案咨》附有《推广体育计划案》,[2]介绍了出台的背景(欧战以来,世界各国鉴于国际民族之生存竞争日益险恶,无不汲汲于国民体育之增进,以充实其过来,盖时势使然也)、推广体育的必要性(国民体育未能与他国抗衡)、对社会体育的概念解释(学校军队以外一般社会之运动而言)、及提出群众体育发展的具体措施等。开始创办了一些综合性报纸和专业刊物对体育进行宣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申报》, 在数十年的办报过程中,着力传递各种体育资讯、推介各种体育知识、刊发体育评论、倡引体育思潮和生活方式,为国内公众开启了一扇接收西方新式体育的窗口,推动了中国近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3]
这一时期民间的体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并组织了一些大型的比赛,如上海万国竞走、上海万国足球赛、上海万国篮球赛等比赛。群众体育的发展由体育竞赛带动,在以“强国强种”为根本、“扬眉吐气”为目标,在体育竞赛的带动下群众体育获得初期的发展。
此阶段群众体育在政府政策倾斜下和西方体育的传播的基础上开始了初期的发展。虽然覆盖面较窄,主要集中于沿海的大城市,但是应看到,群众体育在中国的初步发展已成定势,在对体育的大力宣传、社会思潮的影响,学校教育改革下群众体育必然会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而大范围全国内开展开来。
3 抗战前的南京政府时期:群众体育的规范发展(1927年—1937年)
1927—1937年,抗日战争前南京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经济、教育、文化相对繁盛的时期,中国近代体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群众体育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得到了规范的发展。
在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升高,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些为这一时期群众体育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为取得巩固国民党的统治地位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其中就包括有关群众大众体育的法规,使之成为群众体育发展的理论依据。1929年正式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体育的法规《国民体育法》,规定了体育实施的方案、各地体育场馆的配置(各自治之村乡镇市,必须设备公共体育场)、体育组织机构的设立与管理和学校体育等方面的规定。[4]同时颁布《国民体育实施方案》,对《国民体育法》的内容和精神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体育的组织、设施、经费等方面做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在颁布《国民体育法》和《国民体育实施方案》之后,南京政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1932年2月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民众教育馆、1932年提出的体育实验区活动。这一系列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对群众体育的方方面面都做了具体规定和实际的实践。这一阶段,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群众体育在参与人数、新建体育场馆、体育组织建设等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群众体育开展的风风火火,但实际,无论是政策法规还是实施方案,在施行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所起到的作用也有限,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下是不可能收到什么实际效果的。但是经过这一系列的尝试,对于群众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中国近代社会的群众体育得到了初步的规范发展。
4 抗战后的南京政府时期:群众体育的曲折发展(1937年—1949年)
1937—1949年,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内战,整个中国陷入战争状态。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除国民党统治区之外还有抗日根据地、日伪统治区,各政权鼎足而立,因此除占主流地位的国民党统治区体育之外,还有抗日根据地体育、日伪统治区体育。这一时期既是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艰难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群众体育曲折发展的阶段。
国统区的群众体育:体育场和民教馆的建设、军队体育的开展、及群众体育宣传的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潮。1939年9月国民党教育部陆续公布《体育场规程》《体育场工作大纲》《体育场辅导各地社会体育大纲》等文件。1939年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将十八军定为军队体育实验区,推动军队体育的发展。为宣传群众体育创办的报刊有14种。1941年9月9日国民政府公布《修订国民体育法》规定每年的9月9日为体育节。
抗日根据地的群众体育: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伟大的战争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匹配合,号召开展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各种运动’以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5]因此抗日根据地的群众体育蓬勃兴起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群众体育活动一年四季不断,春天秋天搞球类比赛,夏天搞游泳,冬天搞滑冰。延安体育会还组织开展“10分钟运动”“万人操”活动,要求每天必须做10分钟的运动。抗日根据地群众体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普及型,有军事体操、器械操、民间舞蹈、拳术、打球、赛跑等,参与人数众多,男女老少,不分职业、民族,群民皆参与,锻炼形式多样、经常化。
日伪统治区的群众体育:日伪统治区也开展一些群众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但其根本目的不是重视体育,而是通过体育这一载体,来进行奴化教育。在日为统治区内推行所谓的“建国体操”,开展“体育周间”活动,宣传体育活动。在日伪统治区的群众体育团体中有针对青少年的“童子军”与“青少年团”宣传武士道精神的“武道会”与“武术协会”。伪满洲国还设立“体育保健协会”创办《满洲体育》和《盛京时报》对体育进行宣传。
这一阶段的群众体育不同的统治区有着不同的特点,群众体育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除抗日根据地外,国统区和日伪统治区的群众体育其目的并不是增强人民体质,而是作为宣传政治的载体,进行思想教育,虽然制定了一些法令法规,实施了具体的方案,但完全脱离了群众体育发展的轨迹。这种表层面上的群众体育的高潮是在社会动荡、格局混乱时一种畸形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虽然这一时期的群众体育的“兴盛”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对群众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客观上也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 结语
抗日战争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国民体育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体育的专门性法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颁布针对体育的纲领性文件,给体育的发展尤其是群众体育的发展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尽管南京国民政府的真正意图是通过利用体育来达到其统治意图,政策贯彻实施方案有所偏差,实施效果不明显,但是还是迈出了规范体育发展的一步。群众体育的组织形式由无人组织、自由放任的状态向乡镇、体育组织机构等形式发展。群众体育的活动方式由身体劳作代替体育向以各形式运动会为依托的体育锻发展。群众体育的强国强种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国民的体育意识增强。
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发展按不同时间划分为群众体育的觉醒、初期发展、规范发展、曲折发展四个阶段。群众体育的发展始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的影响,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近代群众体育在夹缝中生存,曲折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法律制度、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管理等方面对新中国初期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如1951年发布的《关于推行广播体操的联合通知》,掀起了广播操的热潮,这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推行的“10分钟运动”“万人操”活动。
回顾中国近代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吸取经验,启迪今人,昭示未来。当今群众体育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使全民健身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设体育强国的群众体育成为新时代群众体育的重要任务。
[1]罗时铭.中国体育通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63-267.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 教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855.
[3]文 媛.《申报》对中国近现代体育传播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9:24-27.
[4]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中国近代体育史资料[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78.
[5]中央档案军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616.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Modern China
Sun Liangli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 215006,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mass sports is studi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data.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mass sports histor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periods: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the period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early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Beijing Government period, the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Government before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tortuous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Nanjing Government after the anti Japanese War.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has alway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external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policy, ideology and other factors.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ss s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modern China is shown, not only to b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new China, but also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having a set of inspiration.
Modern China mass sports development
G812
A
2096—1839(2016)08—0142—03
孙亮亮(1989~),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