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的身体意识培养功能
2016-11-28鹂湖南工学院体育部湖南衡阳421002
黄 鹂湖南工学院体育部,湖南 衡阳 421002
论武术的身体意识培养功能
黄 鹂
湖南工学院体育部,湖南 衡阳 421002
现代社会武术的潜在价值功能——身体意识培养功能开始走入人们视野,该功能有助于解决当代社会因身体意识遮蔽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从舒斯特曼身体美学视角对武术训练与身体意识培养的共性与关系进行探讨。可知武术训练与身体意识培养具有共通性,其关注的身体都具有关系性,共生性特征,而且两者的训练与培养过程都是“身——心一体观”的表演性模式。同时,武术训练与身体意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武术训练依赖于身体审美知觉,也改善感受的意识,并能塑造出以“仁”为核心特征的身体风格。通过上述研究,阐释出武术具有身体意识培养功能,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运动方式,是引导身体愉悦的手段,也是解决因身体意识遮蔽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武术 身体美学 身体意识培养 共通性 相互作用
1 身体意识培养是身体美学的核心
舒斯特曼认为“美学”意为“感官感知的科学”,具有“提高人的感知能力和感官意识,继而提高欣赏与表演”这个关键性的实践性目标,即完善感性认识,这个过程包括意识与感知,主要是一种意识问题。这是身体美学的核心观念,同时舒斯特曼恢复美学创立之初忽视的中心——身体的培养,在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研究中,“身体”这个术语,不是指通常与心灵相对的一种无知觉,无生气的物质性肉体,他所指的“身体”是活生生的、敏锐的、动态的、具有感知能力的身体[1]。以这种充满灵性的身体为媒介所具有的身体意识,既包括对于身体客体(对象)化或工具化的意识,又包括身体与世界接触与体验等的“身体化的意识”,即它可以将自身同时体验为主体与客体。舒斯特曼所提的身体美学就是将这种活生生具有感知能力的身体作为感性审美欣赏与创造性自我塑造的核心场所,加强对身体体验与身体应用的研究,培养身体意识,从而提高我们与外界的感知,促进我们与之融合,增加成就,自我关怀和增强愉悦,即身体美学是以身体意识培养为研究核心,对一个人的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2]。而所谓培养身体意识,即是通过培养身体器官在运行时的注意力与技巧来校准实际的感觉行为,关注身体的外在形式表现与内在体验,以便增加感觉的控制力,提高身体的功效与执行力,增强意志,进而形成敏锐的反思性身体意识,让我们的意识总是超越身体的本身。而要培养我们的身体意识,必须通过必要的身体训练,给予身体的改善指导,去改正我们感觉功能的实际执行,从而达到以上的意义与价值。
2 武术训练与身体意识培养的共通性
2.1 武术与身体意识关注的身体都具有关系性、共生性的特征
身体是我们身份认同的重要而根本的维度,身体形成了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最初视角,形成我们与世界融合的模式[3]。它塑造了我们的需要、习惯、愉悦等,塑造了实现我们目标与手段的能力,也塑造了我们的精神生活。舒斯特曼所建立的身体美学重置了身体的本体地位,认为身体是沟通直接源初世界的桥梁,它对提高我们欣赏环境(包括社会和自然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又因为身体就如心灵一样被融入到周围的环境,离开环境,身体将无法被恰当地感受与理解。这意味着身体是具有“交往作用的”,是动态的,共生的。这种共生的身体观念激发出这种推论:要提高身体控制的灵敏性,应发展身体对环境条件,关系和周围能量的灵敏性。所以,身体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关注身体本身,关注身体的共生性。在这种观念下开启身体自我修养的宇宙模式——“与天地万物一体”。武术训练就是把身体纳入到自然的环境中,增强身体对自然环境及世界运行规律的认识和感应。武术训练遵循着自然规律,许多拳种动作比拟于自然物象或万物之形,遵循太极八卦的运行规律。如象形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又如以自然特点比喻的拳势,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等,这些认识都来源于身体对天地自然的结构及特征的内在体验。此外,武术训练注重身体与四季,气候,地理位置的协调,在训练中,注意演练位置的方位,训练的时辰等,尽量使身体训练与自然规律相吻合,达到身体与自然相通。通过身体对自然的时间,空间变化的感受,完善了我们身体经验,提高身体对环境的敏锐度,改良身体的自我意识。
2.2 武术训练与身体意识培养都是身——心一体观的表演性模式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强调身体目的与价值的统一,提出身心一体的身体观,即外表形象影响着我们的感觉和感受,反之,我们的感觉和感受也影响着外在表现。而改良身体意识的身体训练包括有表象性的身体训练与体验性的身体训练,这些表象性身体训练需要体验性身体训练的辅助,而体验性同样需要外在表象来协助,在这种身——心一体及身体训练互助思维下,表演性的身体美学被引入,它致力于身体力量,身体技巧或身体健康。这种以表演为取向的训练不仅针对外在的身体展示,同时也为了加强力量,技巧与健康的内在体验,我们将这种外在的身体展示与内在的身体体验合并于占主导地位的表象性中或体验性模式之中[2]。武术训练本身就是这种反对身心二元论,承认身——心一体 的训练模式,即为表演性模式,它的内外三合,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等特点无不是表演性模式的体现。武术训练注重培养外在的“手、眼、身、步”,同时也注重培养内在的“精、气、神”,而且外在的“手、眼、身、步”是在内在的“精、气、神”的催动下得以规范的,而内在的“精、神”为“体”,为“主”,得以外在的形式“力、功”来“用”,来“辅”,这种体用一体体现出武术训练中身体外在展示与内在体验的统一;而它的内外六合(心意合,意气合,气力合,手足合,肘膝合,肩胯合)产生的形神一致,以意(心)支配动作,提高了意识对动作的控制能力,而武术训练中“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修身养气思想,以“着熟”达到“神明”的境界,体现出外在的套路(动作)训练促进身体意识的改良,继而使得个人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得以和谐。可见,武术对身体的培养,是身与心同时具有的,并相互协调的,通过这种意识对动作的控制,动作对意识的改良练习,身体意识得以提高,增强身体的敏感度。
3 武术训练与身体意识的相互作用
3.1 武术训练依赖于身体审美知觉
詹姆斯认为:“伴随或紧跟着身体的改变,往往会出现精神的改变”,从身体的改变到精神的改变,首先得肯定我们的身体具有可以被意识到,明确的,体验性的感知以及自觉地,聚焦于身体上的各种思想和再现,我们统称为身体感觉。这些可以明确意识到的身体感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更多的受控与我们外在的或距离感官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另一种为依赖于身体内在的感觉,即生理的本体感受与肌肉运动知觉。这种依赖于本体感受或肌肉运动知觉的身体审美感知系统带来的感知被视为身体审美知觉。人们就是依靠这种身体审美知觉进行武术训练,形成所谓的“武术意识”,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演练水平。
武术技术是以身体为媒介,由简单到复杂,经历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三个阶段形成的。在意识层次上,首先经历了我们最基础的“肉体意向性”到没有明确知道的有意识身体知觉,即“原初意识”。在武术技术形成中,“原初意识”可以清晰地把武术动作感知为一个确定的,具体的事物,但不能引入聚焦性的注意力和清晰地意识。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说,武术技术在该阶段正处于泛化的阶段,即为感性认识阶段。在该阶段,武术技术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身体最初的意向性的运动机能,通过“原初意识”对动作进行模仿,期间意识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差,动作出现不协调,僵硬等现象;下一步的武术技术训练,身体对武术动作的知觉则被提升到能自觉,明确的感觉,能区分这种知觉是身体外的,还是对身体内的,我们可以有意识的把注意力聚焦在武术步型,手型,动作的路线等方面。在该阶段,武术可初步建立动作定型,即分化抑制加强,动作进入分化阶段;而下一步的武术技术训练,不再重点聚焦于武术动作,而是通过身体动作在意识中的再现,对我们的意识进行监控,形成自觉,伴随着清晰意识的自我反思性身体知觉。该阶段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巩固,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处于动作巩固与自动化阶段。该阶段身体形成所谓的武术意识,通过这种意识的控制,可清晰地感知武术动作的连贯,规范,规律等,有利于对武术动作细腻化处理,提高身体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意识这几个层次的展示,可知,武术训练就是人们在身体审美知觉基础上及身体审美意识系统的协调下进行动作练习的。
3.2 武术训练改善感受的意识,促进身体意识的培养
从胡塞尔所说的:“身体是所有感知的媒介”,可以认识到身体是我们最主要的工具或者媒介,把它提高到构建者和真实场所的地位。舒斯特曼所确定的身体不仅仅包含外在形式与表现(真实场所),也包含活生生身体体验(构建者),在身体这个场所中致力于改善我们对于感受的意识。对于武术运动者本身来说,通过武术技术训练,体会自身身体的愉悦,心灵的自由,丰富了我们的身体体验,改善我们的感受意识,对运动者本身的心理(精神)起调节作用。特别是心静体松的太极拳等内家拳种,重视身体的内视,追求平和,和谐的状态,更是一种对自身的内在体验。而对于武术运动的观赏者而言,身体的内在体验主要通过感受武术的运动形式美,如技术动作的连贯,劲力的顺达,动作的舒展等,让观赏者与武术动作所体现的内在精气神发生“共鸣”,产生移情体验,通过镜像神经元系统作用引发观赏者内心的愉悦,体验武术表演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武术训练就是在身体这个场所中,通过外在的技术演练,改善武术运动者本身与观赏者感受身体的意识,从而培养身体意识。
3.3 武术训练塑造出以“仁”为核心特征的身体风格
身体风格是身体化的表现,通过身体各种不同因素形成与表现出来的,也通过我们各种身体感官来欣赏[3]。身体风格不仅是指自我的外在修饰,更包括根深蒂固的习惯、意向性的机制或运动、感觉和态度的倾向,这些习惯、机制或倾向控制着我们的行为,也形成我们的身体风格。因此,身体风格是内在于性格的,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维度,同时也依赖于超越自我的环境因素。本着形式与内容的相对,我们在自我感觉,行为的深层习惯基础上把身体风格扩展到构成整体的一个维度,它就是个人的特殊精神的表达,包含了与其外貌区分开来的精神。可见,风格与自我联系密切,那么形成身体风格可以通过自我的发展与创作。在自我发展创造中涉及两个维度,一个是塑造身体的外形,另一个是以内在精神提炼人的身体风格,同时塑造外形是塑造内在的手段,塑造内在同时提升外形[4]。
武术训练就是专注道德品质的修养来改变身体的外形,自有“德艺双修”“未习武先修德”之说,因此在武术训练中形成一种特有的现象——武德修养,以此来塑造武术练习者特有的内在与外在合一的身体风格。武术训练一方面提高身体内脏功能,强化骨骼肌肉,塑造匀称身型,形成健康风格,这些健身作用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早已验证。另一方面在内在风格塑造中,武术训练注重以下道德品质的培养:谦和含蓄,谦敬忍让的处事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励志精神以及崇德扬善,重信守诺的侠义精神。思想上以“仁”为核心,讲求恭、宽、信、让、谦、义等,强调“慎独”“君子必慎其独”,时常要谨慎反省,并以“诚”来说明“慎独”。通过这些道德规范,意向性机制,习惯和态度,决定习武者尊师重道,爱众亲人,团结友爱的行为,以及在传习武术过程中表现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闻鸡起舞”积极进取精神。在这些行为之下,表现出深沉含蓄、含而不露的内在品质,继而创造出一种气势恢宏、翩翩大度、宽厚忍让,其志不轻浮,处世躬行于“实”,心必“恒”的身体风格。武术训练就是通过这种环绕天地万物之道德的认知、整合和实践,根据美德的模范,来激发我们的精神敏感性,自觉意识和鉴赏性,起到改良身体意识,形成独有的身体风格的作用。
[1] (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4:8,43.
[2] (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347.
[3] (美)理查德·舒斯特曼. 生活即审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93.
[4] (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宋艳霞.身体风格(上)[J].艺术设计研究,2011(04):9-14.
The Function of Body Awareness Development in Wushu
Huang Li
(Sports Department of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gyang Hunan 421002, China)
In modern society, Wushu’s potential function of body awareness cultivation starts to appear. This feature helps solve contemporary society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body awareness los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usterman 's Somaesthetic ,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ushu training and body awareness training. Wushu training and body awareness training have the commonness. Wushu and the body awareness pay their attention on symbio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dy; Wushu training and body awareness training are performative under "the concept of body and mind ". It has the interac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Wushu training and body awareness. The Wushu training depends on the body aesthetic consciousness,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Wushu training will be to improve the feeling at the same time,shapes the body styles with "benevolence" as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Wushu has functions of body awareness training. Obviously Wushu training is one way to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hich is a means of guiding physical pleasure. And it is also the effective way to solve a variety of social problems which is caused by body awareness being covered.
Wushu Somaesthetics Body awareness training commonness interaction
G85
A
2096—1839(2016)08—0057—03
黄 鹂(198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