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2016-11-28张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活动

张龙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九小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张龙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九小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以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增长小学生抗压抗挫折能力,培养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小学体育教学愈发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体育作为一门互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方法较之其他学科有极大不同,加之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玩心较重,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小学生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其兴趣,疏导其心理,增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旨在有效增强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小学体育 学习兴趣 身心特点

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互动的重要指标。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参与活动过程中积极的心理倾向和思想色彩。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直接关系到其在体育课堂中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关系着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但是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不高,对体育活动兴趣不强烈,往往喜欢自由活动,使得小学体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难以深入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效率不佳,很难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真正目标。鉴于此,为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应从培养疏导小学生体育兴趣着手,该文在分析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培养疏导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

1 小学生身心特点

1.1生理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多在7~12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身体上骨骼快速增长,肌肉柔软细嫩,神经系统有着极强的兴奋性特点,容易扩散兴奋,因此,小学生往往活泼好动,课堂中注意力易分散,易受第一信号影响。这一时期小学生的平衡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不断发展,正是小学生身体体能与素质锻炼培养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小学体育教师应着重加强小学生体能素质的锻炼。

1.2心理特点

小学生心智初步发展,注意力不易集中,思想简单,但情绪丰富易变,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思维能力快速发展,自主独立性逐渐发展,判断能力初步发展,但形象思维始终为主导,记忆理解事物主要根据事物的表面,往往偏向于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事物或参与各种行动;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但意志力较为薄弱;相关研究表明,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扩大且逐渐分化,对很多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于游戏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活动,他们会觉得有趣新奇,喜欢参与到其中,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兴趣对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紧抓小学生发展形成兴趣的黄金期,加强培养疏导小学生体育兴趣,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形成正确的兴趣观,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减少学生对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的迷恋,为学生今后的身体锻炼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2 培养疏导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具体策略

2.1语言引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兴趣的选择上仅仅凭借对某事物或活动的表面印象或自己的喜好而定,在体育兴趣的认识上较为肤浅,选定上往往是茫然无方向,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从小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借助于适宜的语言进行正确地引导,使小学生对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强化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爱与兴趣,同时教师可列举在体育运动上优秀的、具有激励性的体育小故事或人物事迹,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体育运动观和人生观。

2.2教师鼓励

小学生活跃好动,多数小学生都十分喜爱体育活动,在体育课中通常会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但小学生正是身体机能发育关键期,很多体育项目并不是十分擅长,甚至有些学生达不到体育标准及格线,但教师应从小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对小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与信任,引导小学生建立自信,杜绝出现打击甚至侮辱学生的行为,以免打击学生自信,消磨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学会善于发展学生的细微进步,用真诚的态度、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树立自信,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小学生十分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宜高高在上,应与学生平等相处,在寓教于乐中与学生共同探究体育知识与体育乐趣,在授课讲解时使用学生最易理解的语言,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心理,对学生优点进步给予最及时的表扬,肯定学生的进步与付出,让学生从教师语言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肯定与赞赏,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自信与兴趣,使学生更愿意、更乐于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预备动作较为关键,小学生要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原来单一的国家、政府教育财政支出,向社会企业、个人、公众甚至学生家庭等主体进行扩展。如,高校可以与社会企业之间,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构建,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活动注入充足的资金,在使高校教学资金不足的情况得到良好缓解的同时,使高校的硬件教学环境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此外,高校凭借自身完善的体育设施运动资源,在空闲的体育课余时间,还可以通过向社会开放运营的方式,获取一定的体育教学经费。

2.2优化体育教学设计,完善体育教学软环境

对于任何课程的教学来讲,教学软环境与教学活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是较为密切的,它们在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过程中,共同促进了课程的发展和建设。而由于教学活动是由各种教学手段、内容、方法等通过师生的教学行为来构成的。为此,可以通过对体育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和完善,来使体育教学软环境得到良好优化,如,优化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等。具体而言,首先,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举办,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感受多样化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对体育运动以及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可以通过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参加足球、篮球、体操、长跑或是其他形式的运动。其次,优化教学方式。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所暴露出的诸如教学沉闷、方式传统、手段过时等问题,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先进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情境。如,多媒体的体育影音播放、慢动作幻灯片展示等方式,可以都可以在充分发挥课堂气氛调节作用的同时,使课堂的体育教学氛围得到良好的营造。

3 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不是单靠某一方面的努力就可能实现的,必须在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进行逐一的建设,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水平的整体提升,在为学生提供良好体育学习环境的同时,使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

[1]徐昱玫,刘文珂.上海市非体育院校“211”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77-79.

[2]邓浩,付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J].内江科技,2011(2):65.

[3]杨锋,刘静.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版,2010(9):102-104.

G807.2

A

2095-2813(2016)04(a)-009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0.093

猜你喜欢

小学生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的“体育梦”
我是小学生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非常小学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