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户外运动救援队伍的建设
2016-11-28吴琼
吴 琼
(天津大学 体育设施管理中心,天津 300000)
我国户外运动救援队伍的建设
吴琼
(天津大学 体育设施管理中心,天津 300000)
摘要:目前我国户外运动仍处于发展快、问题多的阶段,2013年户外运动事故死亡人数达到历史新高,在事故灾难发生之际,获得成功救援的事件屈指可数。在对我国户外运动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户外运动救援队伍建设的四个原则,并从政府参与和非政府组织投入角度,提出了建设户外运动救援队伍的建议。
关键词:户外运动;救援队伍;户外救援
20世纪 90 年代末户外运动在我国快速普及,从1999年起,在中国登山协会注册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数量保持了每年翻一番的高速发展趋势,户外运动在短短十几年内得到空前发展,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2013年,户外运动死亡人数和户外运动事故次数达到历史新高,然而在50起重大事故中,被及时有效救援的事故仅有2起,可见户外运动救援力量的薄弱。然而,户外运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参与户外运动的人群越来越多,技术水平、年龄层次差距越来越大,必将导致事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为了避免或者是减少悲惨事件的发生,加强快速反应、科学救援、全面协作的户外运动专业救援队伍工作建设迫在眉睫。
1我国户外运动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洪水、地震、火灾和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应急救援任务空前繁重,很大部分的灾难救援工作落到了公安、消防、民政、安监等部门,由于应急救援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门及资源,各种问题在灾难面前日益凸显。为了提高应急救援效率,需要优化应急救援系统,组建针对多种形式的救援力量,逐渐形成分部门、分灾种的应急救援管理模式。目前,户外运动专业救援队伍尚处于发展初期,发生事故时户外运动救援队伍大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救援系统混乱、指挥不灵、装备落后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世界上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都有专业救援队伍,针对不同灾难、不同区域、不同环境建立相对应的专业队伍统一指挥、调配。美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主要建立在法律基础上,形成依法运行、统一指挥、分工合作的快速运行队伍。德国目前有76 000名志愿技术协助人员,每名志愿人员近期内都接受过不少于80小时的专业训练,专业水平相当高。日本经过多年自然灾害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化的救援队伍建设体系,全面保证救援工作前、中、后期顺畅。俄罗斯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在政府军队的框架之下,正规统一。快速响应是其特点。在户外运动救援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做法。
2户外运动救援队伍建设的原则
户外运动逐渐成为都市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专业的户外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在户外运动事故发生时,自身的救援难度非常大,外界力量参与其中,由于掌握信息的有限性和不对称性以及救援队伍的非专业性,当救援力量到达事发地,事故结局已基本上定性,造成大量的人力、物理、财力的浪费,很难起到救援应有的效果。在2013的登山事故报告中,被及时救援成功的案例中,因救援造成的损耗大部分由政府承担,将政府公共资源用于私人服务,造成社会媒体、公众很大的争论。如何让专业人员科学快速、有效地参与户外运动救援工作,救援行动中出现的法律纠纷,损耗的相关费用承担,都能有据可依、有法可循,这就要求户外救援队伍在组建过程中,要遵循专业人才做核心,快速响应做根本;科技信息做后盾,有效数据做支撑;法规政策做保障,合理公道做动力;系统体制做框架,统一调配做基础;福利险种做支持,标准量化做鼓励等原则。
2.1专业人才作核心,快速响应作根本
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同样在组建户外救援队伍时,人才选择也是队伍组建的核心。在户外运动救援过程中,要求参与救援人员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自然相对熟知;在深山、寒地、沙漠、洞穴等环境下搜索施救,需要救援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还要求具备登山、攀岩、绳索升降、潜水、皮筏艇等基本户外常用技能;更或是对受害者进行简单的医疗处理、心理抚慰及户外流行疾病预防处理等技术技能;通过科技信息对事发地地形、地貌,天气等进行分析预判等。把专业人才召集起来,定期培训和模拟训练,让队伍快速响应,安全快速抵达事故现场,实施营救是组建户外救援队伍的根本出发点。
2.2科技信息作后盾,有效数据作支撑
户外运动事故大多发生在人口稀少、风景优美地区,事发时大多伴有环境不佳状况,当地信息设备、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等特点。尤其高海拔地区环境本身对救援者就是一种挑战,如果盲动,救援行动就会失败,到达现场基本错过最佳救援时机。利用科技手段对GPS定位器、手机、无线电等信号定位拦截,搜索事发地信息;通过对卫星、影像、气压、气流等信息收集,分析事发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未来境况等,选择合适的路线进驻现场;医学检测仪器,先进的运输方式等,都需要发达的科学技术做后盾。只有对掌握现有的事故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剖析,以数据作为实施救援工作的基础,才能实现救援流程最简化、救援方法科学化、救援效果直接化的目的。
2.3法规政策作保障,合理公道作动力
现在的户外运动行业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其发展,使其走上安全文明、合理有序的发展道路。在户外运动活动中,很多驴友缺乏安全意识,随性而为,不计后果,事故发生后,责任分担、刑事判罚、赔偿纠纷等让户外运动悲剧雪上加霜。活动组织方、事故发生地、救援参与方等责任分担,都无法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社会救援中相关经济损失难以界定,这些都给户外救援活动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给社会热心人士带来顾虑,参与救援活动,又怕责任纠纷缠身。急需国家出台法规政策促进户外活动健康发展,提高人们参与户外运动救援的积极性。
2.4福利险种作支持,标准量化作鼓励
户外运动自身就是一项高危运动方式,由于其处于快速发展期,配套公共安全设施滞后于当前阶段,社会福利保障、保险品种服务也落后于当前的活动开展。为保证参与户外救援队伍的基本利益,需要政府提供开发相应的保险品种,从而保证户外运动救援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志愿参与其中的人员,制定相关奖励标准,鼓励其对户外运动救援工作做出贡献,以推动救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3户外运动救援队伍建设的设想
3.1政府参与组建
南宁市宾阳县旅游资源丰富,例如思陇镇的昆仑关旅游景区、古辣镇白鹤观、昆仑关古战场、宾阳龙岩山、回风塔、思恩府、科试院、宾阳炮龙老庙、情人谷风景区、宾阳八仙岩、宾阳传统工艺陈列馆、宾阳金坑峡,宾阳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古辣镇大陆村的旅游景点有着极大的屏蔽作用,减少了游客的关注度。
我国目前救援工作主要是由政府主导,以消防力量为主力、民间组织为辅完成。事故、灾难发生后,在救援过程中,需要各方资源援助,短时间内调动这些资源并发挥效能也只有政府力量能够做到。政府参与救援队伍组建的过程中,应本着整合资源、应对危机、降低内耗、提高效率的原则,设置一种能够整合应急信息和协调各方系统功能的部门,实施救援的统一化和规范化,保障户外运动救援队伍的实效性。
3.1.1专业户外救援部队
国家设置一个负责户外救援、户外应急的专属部队,由上到下分布到省、市、县直接领导,对入选的军人进行户外知识、户外技能、科学技术、急救医疗等培训,定期进行模拟演练。 部队设置指挥调度中心,作为应急救援指挥的枢纽,与各省、市、县之间实现互联互通,配有事故决策辅助系统;设置物资装备保障分部,负责整个战备物资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培养专业军人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为指挥中心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户外救援部队不仅可以为户外运动提供紧急救援支持,还可以参与社会其他事故救援。
3.1.2救援部门系统组建
户外运动事故发生时,信息接收、事故分析、支持救援、医疗救护、权利维护等,单单依靠救援部队力量非常有限,常常会出现事故信息遗漏、事故救援不明确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造成信息不对称,时间大多浪费在部门交接上,导致户外运动救援行动的失败。政府应该参与选择和组建社会专业应急救援参战部门,打造户外运动事故救援一体化系统。对事故信息的收集,比如微信、移动、联通等社交管理部门参与事故信息的收集;气象部门参与事发地气候现象、地理状况的收集、分析,导航指导救援人员顺利到达事发地;针对事故人员的伤病情况,选择医疗设备齐全的医疗部门等。这些部门的调动参与,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其中,将其组建成应急行动系统,辅以相关文件制度,保障参与救援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部门与部门之间快速反应。
3.2非政府组织参与组建
户外运动事故具有基数小、频度高、位置偏等特点,每一次事故都通过政府力量参与救援解决,现实很难也不可能做到,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到2014年1月止,中国登山协会参与举办的全国山地救援培训班活动共84期,受众达到150万人,遍布中国各个省市地区,并且数量还在飞快增长。参与培训人员社会实践能力强,并在当地户外运动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他们对户外运动具有强烈兴趣,并愿意投入专业的装备武装自己。参与户外运动专业培训人员具有经验足、能力强、适应环境快等特点。将这150万专业户外参训人员统一编制,根据地区分布,技能级别予以划分整理,组成各区域救援小队形成联盟,服从于当地救援部门的统一调动,将会成为户外运动救援队伍的中坚力量。
3.2.2组建在册户外俱乐部法人代表户外运动救援联盟
户外运动在我国快速发展,参与人数逐渐增加,户外运动相关从业者也不断增加,户外运动俱乐部在册的数量到目前已经超过20万家。俱乐部在注册时,要求法人必须出具相关资格证明,也就是说,俱乐部业者必须达到一定的户外运动等级水平,在相关领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相对来讲时间也比较灵活机动,对户外运动最新实时信息,以及所在地区周边地理环境了解比较全面。如将俱乐部法人代表根据地区分布,编制组成户外运动救援联盟,当地如若发生事故,俱乐部相关互动平台会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了解信息后,由他们牵头,配合政府力量实施救援,会更及时有效。
3.2.3组建高校户外运动教师运动救援联盟
高校的户外运动教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户外运动水平,如将全国的户外运动高校教师组成一个户外运动救援联盟,参与到社会的救援活动中来,由于教师“学生眼线”比较多,收集信息快,学生力量足,能快速做出反应。让教师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提供了接触户外运动实践实战机会,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对户外运动最新状况的了解。教师队伍素质高,在参与户外运动救援工作中,也便于统一指挥调遣,提高救援的反应速度和救援效能。
3.2.4组建户外运动志愿服务者救援联盟
组建专门的社会公益组织,提供户外爱好者投身户外安全教育、救援的平台,志愿者定期、不定点组织户外运动安全出行的教育宣传活动。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指导,建立考核机制,达到相应水平邀请其加入户外运动救援的队伍联盟中。
4结束语
户外运动快速发展,一方面需提升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加大户外运动安全防护基础设施、救护装备的投入,完善户外运动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户外运动健康、有序开展,减少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需加快户外运动救援队伍的建设,解决现有户外运动救援政策不完善、救援主体权责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光进,王剑.我国登山运动应急救援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11):15-17.
[2] 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2013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R].北京:中国登山协会,2013.
[3] 葛晓霞.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管理体系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8):5-7.
[4] 胡吉进.地理信息在户外应急救援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3(1):12-14.
[5] 张健.关于社会救援队伍建设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3(11):20-22.
[6] 吴琼.基于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的探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6):45-47.
[7] 王赛楠.生态视角下中田户外运动的发展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41-43.
Construction of Outdoor Rescue Team in China
WU Qiong
(Sports Facility Management Center, Tianjin Univ., Tianjin 300000,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 outdoor sport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at the transitional phase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various problems and the outdoor sport casualties in 2013 have broken the record while the successful rescue rate is low.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outdoor rescue team in China and proposes the four principles of the outdoor rescue team construction. The paper proposes ways to establish professional and effective outdoor sport rescue tea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participation so as to help realize the scientific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utdoor sport in China.
Key words:outdoor sport; rescue team; outdoor rescue
(收稿日期:2015-10-20)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6)01-0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