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素质拓展课程改革①
2016-11-28王瑜珲段国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酒泉735000
王瑜珲 段国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酒泉 735000)
基于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素质拓展课程改革①
王瑜珲 段国萍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酒泉 735000)
摘 要: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是素质教育的行动导向和实施的根本措施,也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立足点。该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素质拓展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切入点,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出现的实际问题为探索点,直接将研究指向素质拓展课程。为素质拓展课程的课标、教学模式设计了新的思路,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改革思路、方法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素质拓展 课程改革
素质拓展是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综合能力为目的,利用地域和设施,兼具实践和能力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是学生在参加各种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中去认知、实践,到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立足点,以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为主线来设计,素质拓展教育的功效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1 素质拓展课程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我国共有高职院校1 327所,其中67%的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或素质拓展课,但是课程教学模式各不相同,大多数高校把拓展训练作为素质拓展课的替代品,融入到体育课程中,或作为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加到体育课中;还有一部分学校把素质拓展作为短期培训班的形式突击完成,作为学分或考取素质拓展证书来完成素质拓展教育;还有学校甚至把素质拓展归同于思政课。
2 素质拓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健全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需求,职业特征和特点,培养社会需要、行业满意的高素质、高技能一线应用型人才。它的特点是合理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但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的素质拓展课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的禁锢,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健康性和实效性,教学内容不统一、教授内容随意;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了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重理论轻实践,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自我能力、参与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课程标准执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职业需要,忽视了企业、行业需求。
2.2 教学模式落后
素质拓展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活动的策划者、活动实施的指导者。但有些院校素质拓展教学中,教学模式落后,仍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上,学生缺乏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方法以知识传递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意图;教学手段形式单一,高职教学特点没有被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创作创新、课外观察等。
2.3 教学评价不合理
素质拓展教学评价体系单一,注重结果,轻视过程,许多院校对素质拓展无论室内还是室外评价还在采用标准的纸笔测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评价上缺乏对学生参与度、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定,整个素质拓展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3 素质拓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3.1 以行动为导向,确立新的课程标准
以行动为导向,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思想,制定素质拓展课程新标准。素质拓展教育目标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素质拓展活动中增长知识、提升素质、增强能力。高职生排斥概念、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对纯理论的课程内容兴趣不高,适应能力较差。传统的教学内容过多,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出现了消化不了的现象。因此,在课程标准制定上,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需求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素质拓展的作用,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学生面临的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方面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3.2 将室内、外素质拓展合二为一,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在第一、二、三学期设置室内素质拓展课,第四学期开设室外素质拓展课的教学模式。将室内、室外素质拓展合二为一,建立新的素质拓展课程模式,构建统一的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同时应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入到素质拓展教学中,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将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淘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职业接轨,有针对性地安排课外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锻炼,适应将来职业需求。
3.3 学习情境开发设计
在有的素质拓展课程教学中,室内、外素质拓展课是独立的,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没有关联,教学情境设计也不匹配。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应根据每一学期,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学习、数字应用等能力的提高,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在的能力,感受收获成功的喜悦,通过启发引导“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且使室内素质拓展课程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在室外实践拓展课打好基础,学生早期就接触和了解素质拓展的知识和学习任务,在室外素质拓展课堂上更便于操作和综合实践。
3.4 建立评价体系及标准
评价体系是确定课程目标、教材编制、判断素质拓展课程价值的重要依据。现行的是室内素质拓展评价方式是传统的试题考试评价方式,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教师的主要标准,这种评价方式既不公平也不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职业特点。这种只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严重地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完善课程体系,将传统的评价方法改为过程性评价。评价体系中要反映学生的心理、参与、知识和技能状态,将评价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并对学生的每一活动环节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如学生参与准备情况、每个人承担任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表现等给定相应的分值,成绩的评定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师生互评、教师点评、综合评定的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拓展情况进行客观的全方位的评价。
4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发素质拓展课程资源
素质拓展课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高职教育改革的动向,多参加培训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要求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一支数量足、层次高、素质好的中青年素质拓展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科研,开发素质拓展课程资源。在素质拓展课程开设过程中应该形成适合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及教学实践时间较长的优势,积极引进新的素质拓展项目,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开发课外和校外课程资源。
5 结语
总之,通过素质拓展课程的改革,科学合理的建立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内容、情境设计和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也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崔建祝,杜峰.高校如何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93-294.
[2]朱健梅,向仲敏,李卓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13.
[3]倪毅明.大学生素质拓展问题研究[J].才智,2009(19):112-113.
[4]郑静.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设计的思考[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95-97.
[5]张恒,周欣.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体系构建[J].大学教育,2010 (7):62-63.
作者简介:①王瑜珲(1973,1—),男,汉,甘肃武威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段国萍(1973,9—),女,汉,甘肃酒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1.005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a)-0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