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山农民运动会流变的思考∗

2016-11-27周江文潘桃铃李先长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体育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农村体育群众体育流变

周江文 潘桃铃 李先长(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张家山农民运动会流变的思考∗

周江文潘桃铃李先长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摘要:张家山春节农民运动会滥觞于1972年,一年一届,从无间断,至今已成功举办43届。先后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政府牵头举办时期”及“村组企业积极参与时期”。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对张家山农民运动会深入调查和借助人类学、社会学相关理论进行阐释,以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群众体育;农村体育;农民运动会;流变

1 张家山农民运动会的起源和传承

张家山的群众体育在上世纪中叶就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但主要以自娱自乐为主,不成体制。有的村庄还因比赛时协调不当,产生群体斗殴事件,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让群众文化活动更好地有组织性开展,促进农村文化发展,成为当时党委、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971年,张家山(上小潭村)第一届农民运动会孕育而生,但是真正使张家山农村体育活动获得生机,是1972年举办的农民运动会。1971年7月,张家山文教干事熊英华赴京参加了国家体委召开的“文革”以来第一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充分肯定了文革前17年的体育工作的成绩。此次大会使曲折发展的体育事业有了复苏的转机。会议结束后熊英华回到张家山,向时任公社领导汇报会议精神,同时分析了自五十年代以来张家山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得失。针对利弊,公社领导即决定次年春节举办张家山首届农民运动会。“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村民不仅爱好武术,而且经常开展舞狮、赛龙舟、篮球、拔河等运动,干部们因势利导举办了春节农民运动会,并自发成立武术队、龙舟队、篮球队、舞狮队等”[1]。为了调动群众的热情,当时规定农民参加运动会由生产队补助工分,这使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同时也使农业生产和农民运动会紧密结合起来。

1972年,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全国农村群众体育工作的恢复提出了要求和一些具体措施。由此,一年一度的张家山春节农民运动会薪火不断,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以及群众的积极参与下,交接传承至今。在农运会影响之下,张家山各村组、学校就纷纷自发成立了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和游泳队等体育运动队,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文艺宣传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张家山农民运动会融入了新的元素,成为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张家山春节农民运动会已连续举办了43届,从无间断。每届都有2000多名农民参加,为张家山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传承传统文化搭建了平台,更为农民展现风采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同时,在农民运动会的影响下,以张家山中学为基础,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文体人才。“1985年,张家山中学体育教师黄吉元被评为本县唯一的全国优秀裁判员”[2]。

2 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各发展阶段的办会形式

2.1人民公社时期(1972—1984年)的举办情况

2.1.1张家山公社集中统一举办

人民公社时期的口号是“一大二公”,社员交出部分自留地,并将私有房基地、牲畜、林木等生产资料转归公社所有。公社在分配上实行工资制,同时实行粮食供给制,全体社员不管家中劳动力多少,都按照人口免费供应粮食,并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公共食堂。由于生产生活高度集中,这个时期(1972—1984年)张家山农民运动会从主办到承办都是张家山公社。时间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若遇雨天,则往后顺延,一般不超过正月初十。

2.1.2实行工分补助

由于管理落后和粮食产量的下降,大部分食堂都不能满足全社基本饮食。在物资匮乏(主要是粮食)的情况下,公社成员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从事生产,赚取工分。这种情况下,张家山农民运动会首先要解决参赛人员问题。为了调动人们参加农民运动会的积极性,保证农民运动会的顺利进行,张家山公社规定参加农民运动会的人员全部给予工分补助。张家山学校退休教师黄吉元说:

“当时,公社非常支持,参加比赛、排演的人都能挣工分,吃得也更好。所以大家都争着抢着去。从那时起,在农民运动会的激发下,每个生产队、学校纷纷自发成立了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和游泳队等体育运动队,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文艺宣传队”。

2.2政府牵头组织时期(1984—2002年)的发展情况

张家山农民运动会最初由张家山公社组织安排,改革开放以后便由政府牵头搭台并出资主办,在乡镇领导的统筹领导下组成农民运动组织委员会负责整个赛事的进程。张家山春节农民运动会从发出邀请开始,通常在当年年底张家山街道办事处会给下属各个村级农民自治委员会发出邀请,通知其新春农民运动会具体时间(每年正月初一)及各事项安排。各级村委在接到邀请通知后便会按照实际情况回复街道今年该村所准备的项目。

这种邀请已经成为惯例,各个村庄事实上在收到邀请之前已经在积极准备今年的比赛或者作为开幕式表演的项目。例如槎市、上小潭村等村庄的村民在平时尤其是农闲时候都会自发的组织舞龙、舞狮的排练。一方面在空闲时加强身体锻炼,另一方面也为来年参加农民运会作充分的准备,起到了自娱自乐、强身健体及参赛准备的多种作用。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张家山街道所辖的各个村级委全部参赛,很多村庄既出表演项目也出比赛项目,以展示本村组的实力和团结。

2.3村组企业积极参与、张家山学校承办时期(2002—至今)的形式变化

进入新世纪张家山春节农民运动会的组织发生了大的改变,突显特色。主办方仍是政府,具体进程皆由张家山学校承办。如今的农民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主要由学校体育教师组成,张家山学校的钟志康校长担任组委会主要领导已长达十多年。十多年来钟校长一直负责张家山农民运动会的筹办、编程和裁判工作,张家山学校多年来也一直是农运会的承办单位。张家山农民运动会最初的举办时间为每年的正月初一,后因多方面因素,现在定于每年的正月初八、初九、初十,为期三天。如天气条件不允许会做适当调整,但一般不会超过元宵节。如今因为经济不断发展,外出务工的人员不断增多。过了年初八,街道包括各个村庄的务工人员都会陆续准备外出上班,学生也会马上开学。因此村里的年长者居多,这对每年一度的农民运动会造成了人员上的困难。例如2014年张家山第四十三届春节农民运动会,由于受持续阴雨天气的影响,原定于正月初十举办,结果推至正月十四。当时整个张家山已有近一半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因此,张家山街道的领导同志以及张家山春节农民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的成员针对这一形势,审时度势,积极研究应对策略。现在的农运会将开幕式作为一个启动仪式,而将比赛安排在整个一年当中。譬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村民都会回家过节,此时由街道牵头安排农运会的比赛。如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必须由青壮年出赛,安排在端午节正合时宜,中秋节则举办舞龙、舞狮比赛,重阳节的登高比赛,这些农运会比赛项目放在节日里举行,保证了参与的人数也更符合群众的需要,再者比赛项目又跟节日密切相关,可谓一举三得。

同时,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努力革新班会模式,不断创新。张家山学校退休教师黄吉元说:“张家山春节农民运动会连续举办了40多年还这么热闹,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改进了办会模式。以前运动会上纯粹就是村、组之间开展体育比赛,现在就多了项开幕式文艺汇演。大家既能在赛场上一较高低,又能欣赏唱歌、跳舞等演出活动,现在的运动会更有看头。”

资金是张家山农民运动会的重要方面之一,当地民营企业作为一股新兴力量,主动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从而形成了一条以政府投入为先导,联动村组、企业资金的发展路线,为发展农村文化提供有力保障。樟树啤酒厂连续 6年赞助了街道农民运动会,还出资3万多元购买了音响。投影机等专业设备,在厂区内修建了灯光舞场,供企业员工和附近农民跳舞、健身。公司副总经理徐士珍表示:

“投资文化是花小钱办大事,不仅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且有利于增进员工的凝聚力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这是张家山在新形势下,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民运动会组织形式的积极重构,使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3 张家山农民运动会流变的思考与分析

3.1张家山农民运动会的发展流变具有积极的本质属性

张家山农民运动会滥觞于人民公社时期,自1972年第一届张家山农民运动会举办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一年一届,从未间断。张家山农民运动会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深刻变革的今天,依然能够如火如荼地开展。反映了张家山农民运动会的发展变化符合社会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从最初的公设补贴工分到现在村组、企业自筹资金,积极参与,张家山农民运动会摈弃了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踩着时代的脉搏,革故鼎新,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要求。社会怎么走,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就怎么走。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张家山农民运动会的流变内涵积极的本质属性。

3.2“健康观念”将取代“政府强制驱动力”成为张家山农民运动会长盛不衰的牵引力

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发展的前两个时期,即“人民公社时期”和“政府组织时期”,人们参加运动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动的。例如,人民公社时期,为了挣取工分,人们竞相参与;政府组织时期则是听从政府指挥,响应号召,各村组积极组队参赛。在这两个阶段,农民运动会本身应有的健身功能和价值基本没有体现,人们只是客观上增进了身体健康。亦即这两个时期人们参加农民运动会的目的和根本动机受外力牵引,体现为政府的强制驱动力量。进入新世纪,张家山农民运动会的发展进入了第三个时期。这个时候,人们的健康观念和意识迅速提升,随之带来的是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变迁。新时期,“健康观念”将取代“政府强制驱动力”成为张家山农民运动会长盛不衰的牵引力。

这种“取代”可理解为人类学理论中“文化涵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文化涵化可以界定为文化变迁的横向变化过程与结果。”[3]由于张家山人们文化观念的变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积极的改变。因此,这种文化的改变又属于顺涵化。“顺涵化,是指在接触中自愿或自我形成的接受。”[3]张家山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接受是自愿、自动的,是健康意识下的积极作用。“健康观念”取代“政府强制驱动力”是顺涵化的有力体现。取代,“即一种文化过去存在的文化因素或文化丛由另一种外来的新文化因素或文化丛所代换,并且新的文化因素或文化丛发挥着旧文化因素或文化丛的功能,并产生了一些变化。”[3]相对于前面两个发展时期,健康观念和健身意识对于张家山的人们而言是一种新的文化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以及现实的必要性,新的观念和意识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取代之前的文化模式。因此,可以预见,新的时期,“健康观念”将成为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发展的新的牵引力。3.3张家山农民运动会的传承是内部积极重构的结果

吉登斯认为,结构可以概念化为行动者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境中利用的规则和资源。正是使用这些规则和资源,行动者在空间和时间中维持和再生产了结构[4]。吉登斯观点中的规则经常用于谈话、互动仪式及个人的日常惯例中,是非正式的,没有书面形式和明确表达。而资源则是工具,行动者互动时利用资源,以建立别人的行动。张家山农民运动会滥觞与1972年春节,传承至今,集中体现了一个“变”字。无论形式、内容到功能都不是一成不变,内部结构的积极重构使张家山农民运动会保持了持久的生命力。

其一,是办会形式的重构。由公社、政府统一安排组织到现在村组、学校、企业之间积极地互动,虽然新形势下政府依旧发挥了积极强大的号召力量,但新兴的力量和元素已经渗透进来;其二,是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内容的重构。在保留最初的民俗项目舞龙、舞狮及张家山传统民间体育形式荐棍、字门拳的基础上,具有时代特点的“广场舞”迅速崛起,成为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在新时期发展道德主要内容之一。其三,是张家山农民运动会所承载的功能的变迁和重整。新时期,张家山农民运动会与之前两个时期的农民运动会相比,在功能上产生了积极的重构。不再仅限于娱乐功能和认同功能,而是在健康观念和健身意识指引下“健身功能”的真正体现,这是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应用的本质属性。

日常生活中人行动的变化及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推动了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内部结构的“解构—重构”过程。这一解重构的过程是形式、内容、功能三者之间新的统一。正是这样的过程,推动了张家山农民运动会的发展、流变和传承。3.4农民、政府、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是张家山农民运动会的未来发展的方向

20世纪初,欧美的理论家开始分析微观层次现象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社会的结构是由个人的行为和互动所构成和保持的,从而,他们开始致力于发现人际互动的基本过程。”[4]欧洲社会学家齐美尔认真研究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的结果导致了社会现象的出现,而对社会现象的大量见解,可以通过理解其得以产生和延续的基本互动过程来达到。[4]”

齐美尔认为,宏观结构和宏观过程最终只不过是人们之间具体互动的反映。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发展至今,正是社会学“互动”理论的一种体现。最初是公社和各生产队社员之间的互动,第二个时期是政府和各村居委的互动,第三个时期则是村组(主要是农民)、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互动。从某种外力牵引下的互动到积极主动的互动,构成了张家山农民运动会的整个发展过程。是互动使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延续至今,并为今后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特纳指出,人们在彼此的互动过程中,更多地不是以是否服从社会结构中的规范和地位作为评价行为的标准,而是更重视其行为的一致性。人们试图把彼此的行为归入一致的整体或完型(格式塔,gestalts) 中,这样他们就能理解彼此的行动,与其彼此的行为,并调整彼此的反应。如果他人的行为没有一致性,看上去不是行为背后的角色的一部分,那么,互动就会难以实现”。[4]现在及未来,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发展主要是“健康观念”指引下农民、政府、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正如特纳指出的一致性原则,农民、政府、社会组织三者对待农民运动会的根本原则和宗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农民运动会发展至今,在形式上将众多比赛内容分散到一年中的各个时令,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符合村民锻炼、健身的要求。社会组织如张家山啤酒厂等单位集资出资赞助农运会,以张家山农民运动会为平台,丰富企业文化,促进本单位员工的身心健康。因此,新时期张家山人民对张家山农民运动会的认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种良性的互动结果,使张家山农民运动会获得强大、持久的推动力。

4 结语

始于1972年的张家山春节农民运动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成功举办43届从未中断,是农村发展的典范,在国内首屈一指。张家山农民运动会拥有一套合理完整的组织体系,内容丰富,表演项目和比赛项目、传统项目和现代项目结合相得益彰。新时期张家山人民在组织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所继承革新和创造发展。对新时期张家山农民运动会各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民间民俗体育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万里兵.40余年不间断的农民运动会[N].宜春日报 ,2011,11.

[2]清江县志编纂委员会.清江县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66.

[3]石奕龙.文化人类学导论[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0:314.

[4]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7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编号:12CTY014),课题名称: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文化强国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李先长(1973-),江西余干人,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俗民族传统体育。

Thinking about the Changes of Zhangjiashan Rural Sports Meeting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Jiangxi, China)
ZHOU Jiang-wen, etal.

Abstract:Zhangjiashan rural sports meeting appeared in 1972, has successfully held for 43 years.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interview method, field survey method, this paper further investigates to Zhangjiashan rural meeting and interprets it with the aid of thee related theory of 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it.

Keywords:mass sports; rural sports; rural sports meeting; changes

猜你喜欢

农村体育群众体育流变
农民体育场地需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靖港古镇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研究
河南省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与社会共享的研究
浅谈民歌《茉莉花》的流变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唐宋草书流变与唐宋文化转型
中国就业版图“流变”
辽宁省群众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