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抓好课堂学习保障

2016-11-27于素梅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体育评价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抓好课堂学习保障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学校体育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明确要求。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及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已经逐步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什么是体育教学质量?通过哪些指标来衡量体育教学质量高低?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围绕提高质量的目标如何把握课堂?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厘清。

一、体育教学质量及其衡量指标

体育教学质量是什么?2014年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的资助下,笔者完成了《基础教育体育教学质量内涵及有效促进策略研究》,初步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所谓体育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主要由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目标要素集合而成,指向的是教学结果,而非过程。值得强调的是,体育教学质量高低,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效果体现。但是,过去研究者针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时,评价指标大多是围绕“体育教学评价”的各指标要素确定,如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组织等。这表明,部分研究者混淆了“体育教学质量”与“体育教学”的概念。实际上,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主要依据课堂教学的结果,依据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的学习效果,而不是课堂实施的过程,尽管教学结果是由过程决定的,受到体育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影响。由此,衡量体育教学质量高低的指标要素,应主要从学生的体能锻炼效果、知识技能与方法掌握情况、体育品德培养情况等方面衡量,区别于体育教学评价的指标要素。

二、体育教学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不同于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要素。后者直接指向的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各构成要素。而前者既有人与物的因素,还有事的因素,人、事、物都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或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

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最不容忽视的,人不仅能主导与支配课堂,还因人的不同能力和特点,把握课堂的结果将会差异明显。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人的因素,主要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需要充分地发挥,还需要有机地协调与配合。体育课堂上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主动性和协调性,而不是呈现强制性与被动性,体育教学的效果自然能够较好地体现。

2.物的因素。体育教学中涉及到物的因素,不仅要考虑场地器材是否能够满足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其使用是否科学与安全,要考虑教材的选择与搭配是否合理等,还要考虑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这是因为在风、寒、雨、雪、酷暑等不便于开展室外体育活动的环境下,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也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3.事的因素。能够称为体育教学之事的内容很多,诸如体育教师撰写教案属于“事”,设置教学目标也可以称为“事”,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过程与方法、课前与课中安全隐患的检查与防范等均可以称为事的因素。对事的因素把握不准或有偏颇,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自然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教学目标设定不具体、不可操作,也就很难准确组织课堂教学,更难以准确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

三、抓学习保障是提高质量之关键

抓好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保障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可以从学生“学准、学会、学乐、学热”四个方面的学习保障抓起。

1.学准:重在教准

体育课堂学习为何要学准?因为,学准是有效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最基本保障和前提,要达到学准重在教师教准。教师教不准的具体表现有很多,有的表现为讲解或示范错误,有的反映在教学手段未围绕重难点的强化和突破上,还有的是未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诸如此类,无论是何种表现,导致的结果都是学生学不准,这应该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和反思。这也告诉我们,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与方法的时候,力求准确无误应是底线。“学准”是学生“学会”的前提,更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

2.学会:体现五会

关于学生的体育学习,什么是会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目前很多人未能搞清。因为从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就可以看出,如有人在教学目标中表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80%的学生初步掌握……或进一步提高……”。无论是初步掌握,还是进一步提高,都很难做出具体的评价。假如目标不清晰,教到什么程度算会了固然也很难明确。为此,笔者认为“学会”要体现出五个方面,即从技术学习层面来看,体现在“会说、会做、会用”;从方法层面看,定位于“会学习”;从品德方面看,体现在“会做人”。

其中,“会说”,是要让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所学技术的动作方法;“会做”,是学生自己能够用身体独立按照动作方法完成动作,或个别学困生能够在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会用”,是在特定的场所,如比赛场或生活当中等,可以将所学技术完整的呈现或自如表达,会用说明具有了对技术运用的能力,因此,有人也通常称其为掌握了运动技能。

“会学习”,《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第三条明确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并且对于不同水平段提出了不同要求。以水平三为例,评价的要点是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能力,具体要求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初步掌握简单的科学锻炼方法。如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改进或提高动作质量,改编简单的徒手操或体育游戏,创编跳绳的方法,选择较适宜的锻炼时间、场地和运动方法等。当然,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即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会不会学习与其在校期间的体育学习效率以及终身学习都关系密切。

“会做人”,十八大提出党的最新教育方针中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需要全科育人,体育也不例外并且表现得更为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此也有明确要求,即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与此对应,让学生学“会做人”,就是要让学生具有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能够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保持稳定情绪,树立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由此,“会做人”也是衡量体育教育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3.学乐:享受快乐

“学乐”,就是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或其他体育活动中充分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要求。要想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享受快乐,以下三点有必要关注:

第一,目的性要明确。要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在其中,首先要明确目的,明确让学生享受快乐是为了什么?应定位在“为学而乐”、“为健而乐”,而不仅仅是“为乐而乐”。当仅仅考虑是为乐而乐的时候,快乐的持续性就难以长久。例如,仅仅在课堂上组织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缺乏教育意义的游戏,一旦游戏结束,学生的乐趣基本上就荡然无存。所以,设计快乐的游戏或其他活动,一定要根植或嫁接到运动技能的教与学,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上,充分体现其锻炼与教育功能。

第二,过程性要调控。无论是组织游戏,还是教学比赛,教师对学生享受快乐的过程要认真把握。具体来讲,要及时观察了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变化,可以通过观察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面部表情、特殊语言和行为等了解活动实效。在形式上既不可统得过死,也不可过于放任,要让学生多参与体现自主性的活动,更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一旦发现有部分学生不是,就要反思是内容选择问题,还是组织方式问题,及时调控。

第三,实效性要把握。把握享乐后的变化至关重要,这是组织的活动是否体现出了学生真正享受到快乐的关键所在。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无变化,是否更乐观了,参与活动是否更积极主动了,甚至社会交往能力更加提升了等。

4.学热:提高密度

学热,意味着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即身体得到一定的锻炼。体育课练习密度向来都是体育教师关注的一大要素,只是关注度曾出现过由高到低,又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在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学热”至关重要。有些省市区对练习密度也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如深圳市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体育课堂练习密度不低于50%的规定;重庆市也提出了体育课上用于学生练习的时间不低于50%的要求。学热,一定程度上就是要确保有效练习时间,从而提高练习密度,对此,除了要遵循“精讲多练”原则之外,更要注重课堂的有效分组和合理实施,尽可能地让学生“少静多动”或“少站多练”。即减少原地不动观看他人练习或展示,确保每个学生更多的参与运动的机会。

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重要的是要找准关键点,围绕让学生学准、学会、学乐、学热,促进学生体能增强、技能掌握、品德塑造并非难事,灵活把握好“四学”的关键与技巧,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于素梅2016年2月1日

作者简介:于素梅,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体育评价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