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2016-11-26叶小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3期
关键词:教学优化新课改

叶小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地理作为高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也必须与时俱进,优化课堂教学。这就给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创新和经验总结来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本文结合实践对新课改下的尝试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并对其具体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策略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课堂 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16-01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最基本形式。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围绕学生开展一切教学活动,并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高中地理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积极的探索,利用好新课改创造的发展空间,努力优化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

一、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优化教育观念

地理学科涉及的范围广,可以说包罗万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结合生活实际选取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本着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起地理知识网络,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同时地理教师要树立现代教材观、教学观,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把握教材,活用教材,使教学内容真正符合学生所需[1]。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地理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机械记忆的现象有所改变,高中地理学科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修课。因此,必须优化高中地理教育观念,认识到地理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多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地理学科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为学生兴趣的激发提供了原始素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讲授“世界的洋流分布”知识前,可先引入一个二战期间的故事,德军在英法联军严密封锁直布罗陀海峡的情况下被困在了地中海内,而德军却巧妙地利用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密度流,把潜艇潜入海底关闭引擎,悄无声息地漂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这样结合教学内容讲小故事,很容易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充分挖掘教材内在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再者,高中地理教材带有很多地理分布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等,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对学生学习地理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图像的作用,借助图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学世界地震与火山的分布特点时,可以先让学生详细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2],并将两图对照,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这样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各器官,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法如实地考察法,引导学生到野外实地考察书本上讲授的地理知识,形成直观的感觉。另外还有图像法、打手势法、口诀法、探究法、数理结合法等。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优化教学环节

1.现代辅助教学手段的采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它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山地形成相关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用动画形式展示地球板块在不断地运动,褶皱是岩层受到地壳挤压力形成的波状,褶皱岩层组合在一起的山体就是皱褶山,岩层断裂并出现明显位移就是断块山等。这些知识如果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看教材的方式来学习的话,会觉得抽象难懂,很难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形象化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生直观地看到山地形成的过程,不仅简化了教学内容,还让枯燥的叙述变得更为生动、形象,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讲授台风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台有关台风的形成、预报及未来发展路线的新闻,让学生感受台风的威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创设合作情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者,让他们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这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收获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成为他们深入探究地理知识的精神支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发现知识的机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欲望,让地理课堂在学生的探究、思考、发现过程中高效进行。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素质,教师需要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下进行学习,在合作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探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时,就可以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了教学中。在开展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应的材料,然后通过分组、分角色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学生可以扮演各个临海的乡镇参加投标。投标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乡镇优点的分析,做出相应的方案。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可以融入到具体的实例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还让他们能够学会深入分析和如何利用工业区位因素来选择区位。这种小组合作探究形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自己处于的区位进行了分析,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转变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优化,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鸿雁.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刘昱萱,翟禄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4,07:127+129.

猜你喜欢

教学优化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