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主义视阈下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结构优化与机制完善
2016-11-26祝江斌熊敏
祝江斌,熊敏
(1.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63;2.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佛罗里达迈阿密33199)
结构功能主义视阈下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结构优化与机制完善
祝江斌1,熊敏2
(1.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63;2.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佛罗里达迈阿密33199)
当前,我国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供给总量不足,使用效率不高。然而现有的中西方支撑理论无法有效解决资金支持结构缺陷造成的功能缺失,因此,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嵌入到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实践中成为必要,依据资金支持的需求确定其功能,以功能的缺失为导向考察资金支持纵向与横向结构上的根源。为此,可以从优化协同结构与完善协同机制两个方面推进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结构优化与机制完善:即推进资金支持结构优化,建立动态协同网络,实现生态与精神的双重恢复;健全资金支持协同规划与沟通机制,提升多元主体合作成效。
资金支持;功能;结构;机制;协同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6.05.011
一、我国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现状及相关支撑理论
近年来,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在世界各地频发,筹措重建资金进行灾后重建,成为受灾各国政府应对灾害、恢复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然而从当前来看,一方面,我国灾后重建资金的供给总量不足。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据估测,仅民房修建就需约1900亿元,此外,涉及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以及其它软性重建项目的修复资金数额将远远超过住房重建所需资金。在资金供给上,除中央财政、对口援建资金和国内外捐款共计3524.07亿元,灾区政府财政以及企业的资金投入在一等程度上缓和了重建中的供需矛盾,但可以看到,灾后重建的资金缺口较为明显[1]。另一方面,资金的使用效率仍有待提高。根据调查结果,汶川地震中近80%的捐款流向政府的财政专户,但截至2008年11月底,资金结存比率较高[2]。因而,灾后重建资金供给不足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导致我国灾后重建工作中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在西方,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重要支撑理论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理论,政府以及包括保险公司等企业在内的私营部门间的合作为修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保障[3]。然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仅仅依赖公私部门的合作难以满足重建需求,因此,吸纳了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等其它组织的多中心理论更适用于指导灾后重建工作[4]。进而,以探讨多中心组织间互动关系为核心的社会资本理论成为了支撑西方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主流理论之一[5]。我国借鉴了西方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及多中心思想,结合治理理论,将多元主体理论作为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基础理论[6][7][8]。此外,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张将灾区的重建与发展相结合,也是我国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重要支撑理论[9][10]。通过比较中西方资金支持的主要理论可以发现,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理论、多中心或多元主体理论是研究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共性理论,而西方的特色理论为社会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支撑理论。虽然社会资本理论着眼于分析多元资金支持主体间的关系,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了灾后重建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然而以上理论均局限于资金支持的某一方面,即资金来源或重建目标,缺乏一个能统筹这两个方面的理论框架,用于兼顾灾后重建资金支持总量与效率的同步提升。
二、我国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功能缺失与结构缺陷
本文选取2013年4月20日发生在四川省芦山县的7.0级强烈地震(以下简称为“芦山地震”)为案例,分别探讨了我国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在功能与结构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芦山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地震后发生在我国的一次破坏力强且影响范围广的地震,其灾后重建工作借鉴了汶川、玉树等地震的成功经验,采取对口援建方式平衡重建速度与质量,但也暴露出了资金支持部分功能缺失的问题,因此该案例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我们采用内容分析法,截取2013年4月20日至5月13日为抽样时段,将七天作为一个周期,以“资金”、“拨款”、“捐赠”、“费用”等为关键词,梳理四川省人民政府网文件、四川日报新闻报道和官方工作报告等文本资料,考察此次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功能与结构。
(一)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功能缺失
1.生态环境保护不力
芦山地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主要集中在整治可能引发次生灾害隐患的环境问题以及保障灾区的饮水安全两个方面。震后第二天,芦山县委、县政府向大川镇政府下达全天观测大川河壅塞体的命令,并求援于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工兵团进行清理。5月4日,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工作小组与芦山地震地灾应急排查小组的专家们对天全县240万方堆积体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确定治理方案。5月6日,四川省环保厅下发了要求加强灾区过渡性安置区环境保护的紧急通知[11]。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作为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在此次地震中以广州市创绿服务中心、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等环保志愿者组织为骨干,组织公益组织和水资源企业的工作人员成立了雅安灾区水安全工作组,第一时间筹集并调运了价值150余万元的饮水安全设备等以解决近4万受灾群众的饮水问题[12]。由此可知,现有的财政支持集中于整治地质灾害问题,而捐赠资金主要投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而对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和土地复垦等后续阶段需求的资金支持供给不足。
2.精神家园建设不足
灾区群众的心理疏导是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财政资金是保障群众心理恢复的主要来源。进入灾后恢复阶段,四川省内医疗和研究机构派出志愿者小组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危机的干预;省教育厅从教研机构中及时抽调专业人员为在校师生提供了心理援助服务;而省妇联依托其出资购买的“儿童欢乐驿站”这一工作平台,组织志愿者为受到创伤的儿童实施专业疏导[11]。在本文抽样的时段中,仅有乐蜂网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的100万元用于灾后妇女和儿童的心理康复项目[13]。其次,宣传抗震救灾中的英勇事迹是精神家园建设的又一项主要工作。为此,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文联组织的“中国爱”文艺小分队为灾区带去了精彩的慰问演出;中国邮政集团特发行了一套编号为特8的《齐心协力抗震救灾》邮票以激励公众[11]。最后,为了避免灾区文物的二次破坏,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联合下拨100万元资金用于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受损文物[11]。然而,由于在精神家园建设中过于依靠财政资金的投入,缺乏对非财政资金的积极筹措,灾民的心理康复和灾区的民族精神培育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3.功能整体协调不好
灾后重建资金支持整体功能的发挥旨在既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又能着眼长远使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超过灾前水平。在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功能中,生态和精神恢复功能的缺失导致资金支持的不同功能难以有机整合而产生大于各功能总和的整体功能的效益。此外,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资金支持不同功能间的协调性较差。资金支持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供应生活物资和安置受灾群众等生活恢复层次,以及发展灾区产业等生产恢复层次,但忽视了生态恢复层次的功能发挥。因此,不同的资金支持功能呈现出失衡的状态。
(二)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结构缺陷
剖析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精神家园建设功能上的缺失,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支持结构失调。资金支持结构是指在不同阶段下,为实现灾后重建功能,不同资金支持主体间的横纵向组合与安排。
1.纵向结构上,重视基础性和保障性支持,建设性支持有待加强
地震发生后,民政部中央救灾物资于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来源于眉山、乐山和绵阳等市的对口支援资金也迅速到位,捐赠资金方则包括国有和民营企业、澳门与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宗教组织等,以财政、对口支援和捐赠资金并行,供应生活物资[11]。此外,在安置受灾群众方面,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4家商业银行支持宝兴县城乡住房重建[14],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支持危房拆迁和重建的战略合作备忘录[11],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及创新融资资金也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同时,以财政、捐赠、信贷和融资资金四位一体,恢复灾区的基础设施。除以上基础性支持外,在保障性支持上,财政和捐赠资金相互补充以重建灾区公共服务设施。一方面省财政厅向群众发放民政救济支出,另一方面一批民营医药企业捐赠了价值超过千万元的医疗器械[13]。为发展灾区产业,信贷和融资资金成为了灾后产业恢复的支持主力。
通过以上分析,涉及物资供应、群众安置和设施恢复的基础性资金支持,以及旨在重建公共服务设施的保障性资金支持现状较为理想,而针对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精神建设的建设性支持相对而言则需要进一步完善。
2.横向结构上,建设性支持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灾后重建资金在基础性支持方面发挥了理想的功能,得益于多元的资金支持结构的协同发展。虽然在这一阶段,对口支援资金在安置受灾群众和恢复基础设施上未能凸显鲜明的作用,但其四位一体的资金来源保证了灾后基础性恢复工作的有效运行。其次在保障性支持方面,此次芦山地震中财政与捐赠资金相互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口支援与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不足,同样较好地实现了灾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最后,在建设性支持中尽管捐赠资金对产业恢复的支持力度甚微,但信贷和融资资金的强强联合为灾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乐观的前景。然而,在生态与精神建设方面,由于资金来源主要集中于财政补贴,致使该两项功能在灾后重建中并未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进一步分析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在功能与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结构缺陷是造成以上功能缺失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目前中西方的支撑理论均无法较好地解决我国在灾后重建资金支持中功能与结构上的缺陷。因而,需要嵌入一种能同时剖析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功能与结构的新理论与新视角。
三、结构功能主义: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嵌入式分析框架
(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嵌入
1.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
结构功能主义是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继承了早期社会学家孔德和斯宾塞的有机体论[15],并基于迪尔凯姆等人的功能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发展[16],由帕森斯在20世纪40年代系统提出结构功能主义这一概念。结构功能主义将社会视为在功能上满足整体需要的一个有机系统,无论是整个社会行动系统,还是构成该系统的子系统,均具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结构,这些结构发挥着某种特定的功能。具体来说,帕森斯提出了AGIL功能分析模型。社会系统具有环境适应(Adaptation)、目标实现(Goal attainment)、社会整合(Integration)和模式维护(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四项基本功能,其中,环境适应即社会系统对环境带来的限制与压力的适应,以及对环境的积极改造;目标实现则是指确立总目标的功能;社会整合指协调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模式维护则旨在维持系统行动秩序,保持系统连续性。以上功能由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即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系统等承担,这些子系统构成了社会系统的结构。[17]
2.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嵌入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主张,为了实现社会的整体功能,各结构需要保持相对协调而稳定的关系。而灾后重建资金支持旨在满足受灾群众的生存需求与受灾地区的发展需求,恢复灾区的社会经济秩序。同时,资金支持涉及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极有必要嵌入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分析框架。结构功能主义视阈下的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系统是一个包括多元子系统的有机整体,各子系统即各资金支持主体承担着不同的灾后恢复功能。
本文拟基于灾后重建资金的需求、资金支持的功能与结构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建立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结构功能分析框架:分析资金支持的主要功能,从结构角度探究承担这些功能的纵向与横向结构。依据该分析框架,追溯导致我国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功能缺失的结构根源。
(二)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内在要素的逻辑关联、主要功能及结构
1.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内在要素的逻辑关联
灾后重建的资金需求是资金支持功能定位的出发点,这些功能决定了资金支持的结构安排。在灾后重建中,受灾群众对生活物资、住房、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的需求,以及受灾地区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的需求确定了资金支持功能的边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指出,社会具有生存与发展的功能,不同的社会功能由若干结构承担[18]。为了实现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功能,合理的结构安排突显着重要的作用。
2.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内在要素的主要功能
灾区的重建需求决定了灾后重建资金的投向,即资金支持的功能。灾难发生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秩序和灾区的日常运作与发展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为了使其尽快恢复至灾前水平则需要关照受灾群众和受灾地区的重建需求。2008年汶川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通过分析此次地震中灾区的重建需求,结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19],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主要功能包括:
(1)供应生活物资: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存需求,提供充足的饮用水与食物;
(2)安置受灾群众:包括在规划区内紧急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安置;针对城乡居住的不同特点修复与重建住房;
(3)恢复基础设施:实现交通畅通,恢复通信网络,保证能源供给,重建水利设施,并做好垃圾处理工作;
(4)重建公共服务设施:保证医院和学校的正常运作,提供就业援助,跟进社会保障服务,着力推动社区(乡村)建设,重建社会管理与文化体育设施;
(5)发展灾区产业:涉及工业、商贸、金融、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复苏;
(6)保护生态环境:包括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土地复垦等;
(7)建设精神家园:既要实施受灾群众的心理康复工程,同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内在要素的结构
(1)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纵向结构
依据国内外危机处理的经验,灾后重建阶段通常将持续3-5年,因此该阶段下的资金支持呈现出延续性的特点,并体现为一种纵向结构。参考危机生命周期理论(Fink,2000)[20],随着时间推移不仅危机本身具有不同的发展时期,在每一发展阶段中,又可依据此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细分出若干子阶段。
灾后重建阶段的目标是使得受灾群众的生活条件及受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恢复到或超过灾前的水平,其纵向结构包括:(1)基础性支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恢复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条件的前期资金支持;(2)保障性支持:满足受灾群众个人发展需要的中期资金支持;(3)建设性支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推动受灾地区经济社会繁荣的后期资金支持。
(2)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横向结构
多元资金支持结构有利于加快灾后重建的步伐并提升重建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揭示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积极转变,社会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以及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方式的总和[21]。灾害的发生牵动着社会各界,随着社会治理建设不断加强,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主体日渐多元化。
基于资金支持方的不同属性,并依照国内外灾后重建资金支持涉及的不同主体,可以将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划分为五类横向结构,即财政资金、对口支援资金、捐赠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资本市场及创新融资资金。
(三)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功能与结构对应关系分析
本文基于资金支持功能与结构的对应关系,构建了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结构功能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结构功能分析框架
1.供应生活物资、安置受灾群众和恢复基础设施功能:依托于资金的基础性支持结构和五位一体的横向结构。生活物资的供应是最基础又迫切的首要任务,因而需要具有公共性和强制性特点的财政资金的大力投入[22],此外,在灾后初期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资金也主要用于保证物资的供应;安置受灾群众既包括人口的紧急转移,又涉及住房的重建,后者尤其需要多元的资金支持;而基础设施的恢复同样是灾后重建阶段需要着力支持的重点项目,前期主要依靠财政和支援资金投入,后期则需要引入社会资本来助力。
2.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依托于保障性支持结构与四大传统资金支持主体并存的横向结构。基于此功能的公共性与普惠性特点,财政与支援资金依然是支持主力。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社会组织依照其不同发展宗旨,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在灾后重建阶段的资金支持作用逐渐凸显。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汶川地震后以村为单位进行“乐和家园”新村建设,设立“勤俭人家安置点”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等[23]。
3.发展灾区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精神家园功能:依托于资金的建设性支持结构和引入创新融资资金的横向结构。灾区产业重建实质上是建设性重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盈利性,因而银行信贷资金和资本市场及创新融资资金是主要的投向。而在生态环境和精神家园建设方面,捐赠资金的公益性使其在支持环境和心理恢复上具有天然优势。
四、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结构优化与机制完善的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存在着因结构缺陷造成的功能缺失,而现有的中西方支撑理论大都只关注资金支持功能或结构的某一方面,无法有效解决我国灾后重建资金支持面临的迫切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资金支持的结构功能分析框架,针对资金支持功能的缺失探究其结构上的根源。此外,资金支持结构强调的是各个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发挥;而机制是各主体间得以建立联系并相互发生作用,从而使得资源与信息在整个资金支持网络中共享并实现有效配置的关键保障。因此,本文从优化资金支持结构与完善其机制两个方面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从而较好地满足受灾群众和地区的重建需求。
(一)推进资金支持结构优化,建立动态协同网络
灾后重建资金支持机制的研究对象是资金支持主体的机理性特征以及各主体间的关系结构与演变,这种由多元主体及其相互间关系构成的集合就是资金支持的协同网络。在汶川地震中,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舍弃了过去单独运作的形式,而是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形成了两个大型的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非营利组织联盟[24],该联盟是协同网络在实践中的载体。资金支持的协同网络并不仅限于成形于NGO之间,在政府、民营企业和NGO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网络。如芦山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万宝路国际企业集团通过联系四川省侨务办公室,将100万元善款交于雅安市慈善总会以支持灾区灾后重建[11]。由此可见,灾后重建中资金支持的协同网络得以逐渐发展,而优化网络结构是今后灾后重建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依据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纵向结构,在基础性、保障性和建设性支持结构中,资金支持的协同网络需呈现出动态性的特征。在灾后重建的不同阶段,受灾群众和受灾地区的重建需求也不尽相同,这意味着在基础性支持协同网络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对口支援资金,在建设性支持网络中可能变为一支边缘力量;在保障性支持协同网络中,NGO充当着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间的中介人,而在建设性支持网络中承担着商业银行和民营企业间中间人角色的是地方政府。因此,仅仅优化协同网络结构并不足以实现资金支持的全部功能,其关键在于把握该协同网络结构在灾后重建不同阶段下的动态演变规律,从而积极推动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协同机制的完善。
(二)优化资金支持结构配置,实现生态与精神的双重恢复
在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资金支持中,保护生态环境与建设精神家园的功能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需要从结构上进行优化以实现这两项功能。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组织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了捐赠账户与热线,积极筹措救灾与重建资金。然而,无论是来自企业还是个人的善款,绝大部分最终均流入了财政账户。在灾后重建的建设性阶段,一方面,此阶段的重建需求并不如基础性和保障性阶段紧急和迫切,因此由政府主导的财政资金的总供给还有待增加;另一方面,该阶段中的生态与精神家园的恢复项目在盈利性上不如产业重建对企业与金融机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而政府需要在探索获得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及创新融资资金支持方式的同时,还需借助不断成熟壮大的民间组织的力量。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以与民间组织合作的形式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修复以及环境整治,而将财政资金划拨用于土地的整理与复垦。在精神家园建设上,政府可通过专业的心理康复民间组织对受灾群众进行情绪疏导,并以税费、金融和产业政策引导各类企业利用信贷和融资资金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
(三)健全资金支持协同规划机制,加强多元主体行为规范
协同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的一个关键特征在于共同规则的制定,资金支持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冲突需要在被共同认可的规划下理性解决[25]。例如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南都基金会联合102家NGO发布了《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26],不同NGO的发展宗旨各异,遵循共同的行动规划有利于保障灾后重建的顺利实施。
政府是共同规划的最终决策者,以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形式健全资金支持协同规划机制。芦山地震后,民政部发布了规范捐赠活动的公告,要求各级民政部门严格执行《救灾捐赠款物统计制度》。此外,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布紧急通知对政府部门和NGO的捐赠资金进行统一规范管理,要求建立资金专户、账号和台账等,并及时公布受赠情况。随后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加强地震捐赠资金管理的正式通知,包括明确基本原则、做好接受管理、加强使用管理和强化监督检查四项内容。此外,两次强烈地震后国务院均公布了《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制定了辐射资金支持协同网络的灾后重建的目标和任务。正是在这两次地震中,政府不断加强资金支持协同规划机制建设使得其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并向着理想化的方向发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政策背景下,完善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协同规划机制,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四)完善资金支持协同沟通机制,提升多元主体合作成效
在资金支持的动态协同网络中,沟通不畅将导致资金支持的功能失调,因而进一步完善协同沟通机制有助于改变现存的政府持有过量重建资金,而民间组织存在资金短缺的失衡现象。
通过资金支持各主体间的沟通以及各自的信息公开完善协同沟通机制。灾后重建资金支持的协同机制强调多元主体合力的发挥。一方面,各主体间通过良好的沟通,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27]、PPP(政府—企业—合作)[28]、PPB(规划—项目—预算)[29]等模式实现资源的流动与共享,优势互补,促使资金支持效用的最大化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另一方面,各主体又需将信息公开作为完善协同沟通机制的重要前提,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需要将公益慈善事业打造为“透明口袋”。随着各主体资金支持信息透明度的上升,其自身公信力亦逐渐提高,这对推动完善资金支持的协同沟通机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冯俏彬.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的筹集与管理[J].地方财政研究,2008,(9).
[2]俞雅乖.资源依赖、资金效率与公共服务购买:汶川灾后重建中的民间组织与政府[J].战略管理,2010,(2).
[3]Linnerooth-Bayer J.,Mechler R.Disaster Safety Nets for DevelopingCountries:Extending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J].Environmental Hazards,2007,(1).
[4]Altay N.,Green W.G.OR/MS Research in Disaster Operations Manage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175).
[5]Aldrich D.P.FixingRecovery:SocialCapitalin Post-Crisis Resilience[J].Journal of Homeland Security,2010.
[6]刘星.突发事件应对的财力保障机制:治理视角的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7]徐双敏,罗重谱.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实现策略[J].长白学刊,2010,(5).
[8]张海波,童星.巨灾救助的理论检视与政策适应——以“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为案例[J].社会科学,2012,(3).
[9]柴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于区域经济发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
[10]王霞,淳伟德,董文强.以制度创新统筹推荐灾后重建[J].宏观经济研究,2009,(9).
[11]冉倩婷,吴梦琳,石小宏,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N].四川日报,2013-04-20.
[12]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众志成城,雅安平安——四川芦山4·20地震灾区调研报告[R].2013.
[13]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EB/OL]. http://www.sc.gov.cn/10462/10778/12482/index.shtml.
[14]潘兆宇,王玉峰.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资金支持研究——以四川省宝兴县为例[J].农村经济,2014,(8).
[15]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册)[M].邱泽奇,等.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6]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M].胡伟.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7]Parsons T.The SocialSystem[M].New York:Free Press,1951.
[18]Parsons T.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M].New York:Free Press,1967.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Z].2008.
[20]Fink S.Crisis Management: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M].Backinprint.com,2000.
[21]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
[22]冯俏彬,王勇.灾后重建:商业性信贷资金、政策性金融支持和立体化资金保障体系建设[J].财政研究,2012,(2).
[23]丁一,俞雅乖.灾后重建中民间组织资金运行机制探析——基于四川灾区若干案例调查的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24]汪锦军.构建公共服务的协同机制:一个界定性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12,(1).
[25]李汉卿.协同治理理论探析[J].社会经纬,2014,(1).
[26]高小平.“一案三制”对政府应急管理决策和组织理论的重大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0,(5).
[27]李斌.左小蕾:灾后重建应引入社会资本[J].新财经,2008,(7).
[28]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资金筹措与运行机制——源于汶川地震的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8,(7).
[29]冯俏彬,刘敏,侯东哲.我国应急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框架设计——基于重大自然灾害的视角[J].财政研究,2011,(9).
(责任编辑叶剑锋)
祝江斌(1976—),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主要从事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研究;熊敏(1991—),女,湖北武汉人,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公共事务专业博士研究生。
D63-31
A
1671-7155(2016)05-0060-06
2016-07-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对能力计量评价体系及实证”(项目编号:7100307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金融危机演变特征的动态协同治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VI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结构功能视角的突发事件政府应急准备管理体系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452190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