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现状及趋势①
——基于共词分析法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2016-11-26罗艺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素养大学生研究

罗艺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现状及趋势①
——基于共词分析法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罗艺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情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育人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数据检索,借助聚类树状图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现状与对策研究、载体研究、网络行为研究、应用能力研究、价值观引导研究、心理研究、思想舆情研究、教育途径研究和特殊群体研究等9个方面,同时通过中心度分析发现未来国内“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涉及明确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和引导主体,凸显价值观教育和共生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整合家、校、社的“大德育”体系的培育对策研究等三大领域。

共词聚类;社群图谱;中心度;大学生网络素养

笔者将221篇学术文献所包含的篇名、作者、摘要、关键词等基本信息保存为EndNote格式的文献题录数据,并将题录数据导入到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3.2中进行分析。为了提升数据分析的代表性,本研究把重复定义的关键词与无具体表征意义的关键词进行了合并、删除(如对策、策略统一为对策)等处理,最终共得到关键词269个。基于关键词出现频次和大学生网络素养实际研究情况,最终选取了出现频次大于等于2次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共57个,并将关键词按出现频次高低进行排序,最终得到居于前列的高频关键词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网络、网络素养教育和高校。

(二)构造共现矩阵和相异矩阵

本研究利用SATI 3.2软件对57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配对,构造生成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和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详见表1和表2)。

表1: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部分)

续表1

表2: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二、国内“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主题的类别结构

本研究将文献数据源生成的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导入到SPSS Statistics 22中进行共词系统聚类分析,输出“大学生网络素养”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网络素养”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基于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的归类情况,并结合国内“大学生网络素养”领域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大学生网络素养”领域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9个方面。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主要包含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和培育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其包含的高频关键词为大学生、网络素养、网络、对策研究、现状、提升策略、缺失、教育、web2.0、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等。

从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差、网络信息判别能力低、网络学习能力不足等方面。如焦晓云[1]指出大学生网络素养集中存在着网络信息辨识能力不强、网络学习能力不足、网络行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网络道德亟需加强等问题。在培育对策方面则主要集中在占领网络阵地、发挥大学生内化作用和发挥家、校、社的教育作用等;贝静红[2]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实证研究后认为要从社会教化、学校教育、家庭培育、学生内化等方面教会大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信息,以独立的批判意识和对错误信息的免疫力来主导网络媒介。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载体研究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载体研究主要包含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载体特征、载体形态、载体功能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其包含的高频关键词为实证研究、网络伦理、影响、博客、校园文化、网络媒体、网络环境、辅导员、舆论引导、新媒体、高校、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微博、网络信息化、网络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网络语言、校园网、自我调整、社交网络、审美教育,等等。

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兴起,以更为自由平等的传播特点、更为便捷的操作方式吸引了大学生的关注,国内学者也越来越注意对不同网络载体的特征、形态、功能和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以加深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了解和掌握。如刘静[3]以数据调查的方式,分析微博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和对学生的吸引力;陈思玉[4]分析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凸现学生两面性、导致学生认知偏差和对传统德育带来挑战等方面;吴玲玲[5]则从web2.0的内涵、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特征和作用分析,并提出高校网络工作对策。

(三)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网络行为研究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网络行为研究主要包含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和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其中高频关键词为网络生活、网络教育、调查等。

国内外学者对网络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认知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愈发关注。如赵国栋[6]等学者以聚类分析和因子萃取等统计分析方法,以北京大学为例,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将大学生的网络类型分为了网络沉溺型、冷静保守型、信息前沿型和社交活跃性等类型;郑培钢[7]等学者则以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为切口,调研大学生网络环境中的不规范行为尤其是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并针对此进行成因和对策分析。

(四)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应用能力研究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应用能力研究主要包含大学生网络应用能力分析和网络应用引导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的高频关键词为网络应用和引导等。

大学生的网络应用现状和网络表达的内容等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网络素养发展规律和趋势,因此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和热议。秦文佳[8]围绕“90后”大学生网络应用的情况,解读大学生网络应用中的网络接触、网络人际、公共参与、网络书写、个性创意等方面的特点,提出“90后”大学生的网络应用具有极强的内在张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在信息分享、人际交互、自我控制管理和从众心理等方面;唐瑶,魏学庆[9]则对大学生上网情况、上网时间地点、上网目的等实际网络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提出对大学生相应的引导和规范建议。

(五)大学生网络素养的价值观引导研究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价值观引导研究主要包含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中的价值观引导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的高频关键词为素养教育、网络媒介、网络时代、价值观教育等。

在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下,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中的价值观引导路径,尤其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路径方法探究。如方楠[10]的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网络培育的良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探究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路径。

(六)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心理研究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心理研究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因网络成瘾而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其中的高频关键词为媒介素养教育、高职生、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等。

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和网络成瘾状况对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深,如何做好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干预和引导工作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的重要议题。如黄静宜[11]从高职院校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入手,从行为意识、对网络成瘾认识态度、网络体验、网络素养等多个方面对高职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研究,从网络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等外在原因和学生心理不成熟、人格特质以及生活目标缺乏等内在原因分析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诱因,并提出预防、干预、教育、网络建设等针对性对策。

(七)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思想舆情研究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思想舆情研究主要包含网络舆情能力与网络素养的相互作用、网络思想动态与引导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的高频关键词为网络舆情和思想动态等。杨丽英,郁有凯[12]提出大学生的态度、意见和情绪与网络舆情的走向相互影响,因此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要关注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姜波[13]从网络意见领袖的研究视角出发,将网络意见领袖作为全新的网络舆情主体,提出网络意见领袖的思想走向包含类型由单一走向多元、由草根性走向草根与精英的混合化、由完全匿名走向身份显性、由中心化到扁平化等特点。

(八)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途径研究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途径研究主要包含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问题和教育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的高频关键词为教育途径、网络媒介素养、问题等。郑春晔[14]等提出推进学校网络素养教育、利用传播媒介推进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家庭协同参与网络素养教育、通过社会机构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等多元一体共建的方式。李欣[15]则从学校网络素养教育的单一角度切入,提出网络素养教育师资的培训,网络素养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校园网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实行网络素养教育导师制等学校教育责任。

(九)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特殊群体研究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特殊群体研究主要包含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的高频关键词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等。

从已有文献可以看出,就研究主体而言,特殊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研究主要聚焦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就研究内容而言,主要集中在网络素养能力构成和特征分析以及大学生媒介素养与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共促等方面。如李彦[16]从网络媒介认知能力、网络资源利用能力、网络自我管理能力、网络伦理法律素养、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信息批判能力、网络表现能力等7个方面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素养构成进行调研和分析;沈光彩[17]从信息社会民族地方文化传播需求入手,着眼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特征,并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群体进行文化自我表述的意义,论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潜在影响力。

三、国内“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热点和研究边缘

为深入探究国内“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边缘,本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UCINET 6.0内部集成的可视化工具Net Draw分析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绘制出高频关键词社群图(见图2)。

图2 “大学生网络素养”高频关键词社群

在高频关键词社群图中,每个节点都代表一个高频关键词,连接节点的直线表示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从“大学生网络素养”高频关键词社群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网络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高校、缺失等一些词的共现相关直线密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主题相对成熟,可谓是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而另一部分词如网络舆论、校园文化、社交网络、网络语言、网络媒体、自媒体、网络教育、网络伦理、审美教育、价值观教育等高频关键词拥有的共现直线相对较少,在社群图中的视觉感觉相对孤立,处于边缘位置,这些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属于目前国内大学生网络素养领域的相对研究边缘。根据网络时代兴起的“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以及在社群图的线性关系展示,并结合当前的网络思政研究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大学生网络素养领域的研究边缘应得到研究者们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网络话语特征分析、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融入性研究等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的目的之一是试图唤起大学生在网络信息行为中的责任自觉,网络伦理教育正是其中重要的途径和方法,网络伦理教育是网络信息道德责任、信息道德规范、信息道德原则等各种道德意义上的应然要求方面的教育和教化过程[18],是应对网络时代巨大道德挑战的重要路径,因此,在大学生网络素养领域加强网络伦理教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二是网络话语是网络时代高校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抓手,从网络话语的主体、客体、语境等多方位对大学生在网络中横纵层面的思想和行为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更为实践性地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三是立德树人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和基础,坚持大学生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主导地位,是我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研究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而独立存在,做好大学生网络素养和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的相互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国内“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趋势

中心度是网络分析应用的一个重要度量指标。一般来说,在高频关键词社群图中,点度中心度越高,在网络中的地位越高,越有可能是主题研究的热点。与之相对应的,点度中心度较低并且接近中心度也较低,但中间中心度较高的节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某一研究领域新兴的发展趋势。[19]为了整体揭示国内“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趋势,笔者利用UCINET 6.2软件中的Multiple Measures功能,基于表2的共现矩阵分析得出社群图网络节点的中心度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表3:中心度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部分)

续表3

基于中心度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发展态势,笔者认为,未来国内“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趋势主要涉及以下领域。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引导主体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引导主体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家庭、社会等相对宏观的要素中,对更为具体且微观的引导主体研究较少。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职业身份定位。因此,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引导主体研究,需要明确定位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和引导主体,具体明晰引导主体的职责内容和工作方法,将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具体细节落实到位。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影响因素主要指的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网络动力因素构成,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内外两个不同角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内在因素主要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自身能力构成和知识缺失情况等,外在因素则包含了大学生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随着时代进步,21世纪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拓展为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核心内容,大学生外部影响也更多包含了大学生的背景环境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共生环境因素。因此,凸显价值观教育和共生环境研究也成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因素分析的新的聚焦点。

(三)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对策研究

从已有的国内大学生网络素养相关文献研究来看,大多数的学者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对策的研究主要从学校、社会和自我三个角度来进行对策梳理和分析。从德育的角度来看,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不能只凭借学校的一己之力,要整合家、校、社的“大德育”体系来共同努力,这也是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领域培育对策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焦晓云.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5):83-85.

[2]贝静红.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2):17-21.

[3]刘静,钟永秀.大学生微博使用的调查与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1):80-83.

[4]陈思玉.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103-105.

[5]吴玲玲.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基于web2.0环境的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4):56-60.

[6]赵国栋,原帅,王珠珠.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之聚类分析:以北京大学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4):147-191.

[7]郑培钢,李晓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126-129.

[8]秦文佳.“90后”大学生网络应用的多面向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1):66-70.

[9]唐瑶,魏学庆.大学生网络应用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28):46-47.

[10]方楠.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化育路径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坐标[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19.

[11]黄静宜.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3):24-27.

[12]杨丽英,郁有凯.网络舆情引导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J].人民论坛,2014,(32):114-116.

[13]姜波.网络意见领袖思想动态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5):76-81

[14]郑春晔,郑海味,蓝汉林.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途径探析[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1):39-41.

[15]李欣.信息时代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30-36.

[16]李彦,宋爱芬.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分析[J].中国出版,2013,(14):10-15.

[17]沈广彩.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7):57-60.

[18]何云峰.网络信息责任与网络伦理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6.

[19]赵磊磊,赵可云,胡凡刚.我国MOOC领域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2-18.

(责任编辑:徐治中;责任校对:李作章)

StudyonCurrentSituationsandDevelopmentTrend onChineseCollegeStudents’NetworkLiteracyResearch

LUO Y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literacy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 college students’self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work in colleges.By the method of visualization of word clustering,the research analyzed the theme and the research trend,proposed nine categories of the research topics based on clustering tree structure,includ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carrier research,network behavior research,the application abilityresearch,the values guideresearch,psychological research,ideological and public opinion research,education and special groups.The author used the centrality of keywords analysis to conclude th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literacy research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ree aspects:clear the bod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literacy education and guidance,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values education andthesymbioticenvironment,integrationresearchoffamily,schoolandsocialsystemof“moraleducation”.

co-word clustering analysis;network map;centrality of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network literacy

G40-012

A

1674-5485(2016)10-0118-06

一、数据来源

取文献主题检索法,于2016年3月4日,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

总库中进行检索,以“主题=网络素养”并且“主题=大学生”为检索条件,共检索到221篇文献,文献研究起点为2004年。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话语权与舆情引导研究”(14YJC710009)。

罗艺(1984-),女,福建建瓯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华东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摘选高频关键词

猜你喜欢

素养大学生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