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的劳模群体和劳模精神
2016-11-26陈子平王
文/陈子平王 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群体和劳模精神
文/陈子平王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这是边区发展生产和各项建设事业一种新的、有效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选拔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是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遭遇严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充分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进而推动边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政策,旨在发展边区各项生产,教育广大群众以新的劳动姿态对待生产,提高生产热忱的群众运动。
1939年,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极大地激发了边区群众的生产热情,产生了一大批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1942年后,随着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开展,各地的生产竞赛也积极开展起来,这使得劳模的产生突破了原来单一的工农业战线,除了来自农业、工业、合作社、军队、机关的生产英雄之外,还有畜牧、值棉、打盐、运盐、安置移民、办义仓、拥军优抗、防奸的英雄;在身份上,扩大到退伍残废军人、妇女、青年、学生、抗属工属等英雄,甚至还有“二流子”转变为劳动英雄的。劳模运动的广泛开展,各行各业劳动英雄发挥了他们的劳动智慧和创造才能,对陕甘宁边区的生产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42年,随着大生产运动的广泛开展,劳动英雄在各行业不断涌现,工厂中出现了赵占魁,农村中出现了吴满有,合作社出现了刘建章,机关中出现了黄立德等劳动典型,也涌现出不少领导生产建设成绩卓著的优秀干部。
劳模运动影响最大的是工业上开展的赵占魁运动。赵占魁是边区农具厂的熔炉看火工,自1939年进厂,始终如一,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1942年9月1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的社论,指出赵占魁“所一贯表现出来的——始终如一、积极负责、老老实实、埋头苦干、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的精神,也正是我们新民主主义地区公营工厂工人所应有的劳动态度。这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值得崇敬的,值得大大发扬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希望全边区有千万个赵占魁一样的模范工人涌现相互来”。同年10月12日边区总工会发出《关于开展学习赵占魁运动的通知》,号召全边区工人“学习赵占魁之勤苦劳作始终如一的精神,及其新的劳动态度,以掀起一个广泛的运动”。很快,边区许多工厂的工友们都提出了“向赵占魁看齐”的口号,激发生产热忱,提高生产质量。这时,赵占魁又向“全边区工厂工友提出开展友谊的生产竞赛”的倡议。仅仅一年的时间,“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劳动热忱,增加了产量,节约了成本,而且部分改造了思想作风和领导作风,并显著地改变了职工们的劳动态度”。赵占魁运动不仅开创了一个新的物质世界,实现了丰衣足食,而且还开创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极大地改变了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工作的劳动态度,使他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农业中开展的吴满有运动,成绩也十分显著。吴满有是延安县柳林区二乡吴家枣园的农民,是边区第一个农民劳动英雄。吴满有翻身不忘共产党,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过上了富裕生活,而且他还带头缴公粮,为边区政府分忧解难。1943年1月1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开展吴满有运动》的社论,认为吴满有“肯劳动,有办法,各方面起模范作用,是我们今天发展生产运动中最好的榜样”。各地政府应大规模地发展吴满有式的劳动英雄,帮助他们,奖励他们,这对于生产运动的向前发展有很大影响。去年延安县的春耕运动,由于吴满有被选为劳动英雄,每区每乡都
因而增加了开荒的数目,都互相竞赛,加紧耕恳。吴满有本村去年开荒亩数就超过了原计划的50%以上。全边区农村开展“吴满有运动”,各分区、各县、各乡、各村,都有自己的“吴满有”。绥德县沙滩坪区一乡郝家桥村的刘玉厚,延安县蟠龙区雷家川马家沟村的申长林,延安县马丕恩、马杏儿父女,志丹县后仓沟马海旺,米脂县桃镇六乡郭家沟的郭凤英等,是成千上万农业劳动英雄的佼佼者。他们不仅自己创造出很高的劳动标准,还带领广大群众一起把边区的农业搞上去。
在机关、学校和其他工作方面都开展了劳模运动,产生各自的英雄和模范。如中央党校的黄立德,南区合作总社的刘建章,中央印刷厂的佟玉新,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家属陈敏等。
为了总结交流经验,推动生产运动和劳模运动更大发展,1943年11月26日至12月16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与边区生产展览会同时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85人。劳动英雄赵占魁、吴满有、黄立德、刘建章、郭凤英、马丕恩等十几人被选进大会主席团。11 月9日,中共中央宴请劳动英雄,毛泽东作了《组织起来》的重要讲话,并参观了展览会,会后他还邀请申长林等17位劳动英雄座谈生产经验。
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召开以后,劳动英雄们回到各自的生产建设单位,积极宣传大会精神,以身作则贯彻大会决定,组织群众参加生产建设和各种合作社,在边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劳模运动深入发展,除劳动英雄外,又涌现出许多模范工作者;一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模范,如模范村,模范班、排、连及工厂机关学校中的模范单位相继出现。在农村中出现了像延安吴家枣园、安塞的马家沟、绥德的王家坪和郝家桥等模范村。在部队中出现了张治国班、马绍义排、王福寿排、段全才连等模范班排连。这个阶段的特点,首先是政府更加重视表扬奖励劳动英雄的工作;其次是劳模运动和生产运动相结合,形成了比较普遍的群众运动,从而掀起了边区工农业生产的新高潮。
赵占魁
吴满有(左)
刘建章
1944年,边区的劳模运动又有了新的发展。首先,随着边区生产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治、文化、军事、卫生、司法等全面性建设的开展,各地各方面都涌现出了许多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有的地方还开始了模范工作者运动。这样,劳模运动便突破了以往生产范围的圈子,开始推广到各个方面。其次,实行了劳模民主选举制度。1944年7月,边区政府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劳模必须是“边区各项建设事业中的积极组织者与各项政策的彻底执行者,而且在人民大众中有威望、有信仰、为人民大众所公认的英雄与模范人物”。劳模的产生必须由各项系统各部门群众进行认真的选举,慎重从事,宁缺毋滥。最后,先进开始由个人向集体发展。各地出现了一批像延安县吴家枣园、淳耀白塬村、绥德郝家桥、八路军第三五八旅段全才连、警备第一旅马仁义班等先进集体。为了鼓励边区人民及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检阅边区的建设事业,总结经验,发扬创造精神,推进与提高全边区的各项建设,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4年12月22日至1945年1月14日,在延安召开了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到会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476名,还有500多名来宾及旁听者参加了会议。
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到会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在小组会和大会上发言,着重讨论了边区的建设问题,交流了工作经验。陈毅等在会上发表了演说,指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对各抗日根据地发挥了带头作用,勉励大家互相友爱,互相学习。刘景范作总结报告,说明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运动的历史、现状、作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方针。大会给436名英模代表和五个先进集体颁发了奖金、奖状和奖旗。
12月24日,毛泽东致电参加英模代表大会的程子华,就晋察冀边区一级英雄李勇因骄傲落选一事指出:“李勇这类现象,陕甘宁边区也发生了,各地还会发生,其责任主要的不是在他们本人,而是在于领导他们的人。嗣后凡当选的英雄模范,须勤加教育,力戒骄傲,方能培养成为永久模范人物。如果只有赞扬,没有教育,骄傲落选,将是必然现象,此点请加注意。”1945年元旦,边区政府与中共中央办公厅、西北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联合为出席边区英模代表大会的58位50岁以上的代表祝寿。林伯渠主席讲话,希望英模代表团和全边区人民,共同前进。1月7日,毛泽东在与刘少奇、林伯渠、李维汉等人谈大会总结时指出:上级指示行不通的,打个招呼,顶回来,才是真正对革命负责;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1月10日,毛泽东出席大会,并作了《两三年内完全学会经济工作》(后入《毛泽东选集》时改为《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对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了充分估计。他强调说,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在边区人民建设事业中起了三种作用: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我们的思想要适合于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被敌人分割的而是游击战争的农村根据地。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从这一点出发。由于是农村,人力物力都是分散的,我们的生产和供给就采取“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由于是农村,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受着封建地主的剥削,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兴趣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我们就采取减租减息和组织劳动互助这两个方针;由于是农村,由于是经常被敌人摧残的、长期战争的农村,部队和机关就必须生产,因此就应该军民两方面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又说:“我们到了粮食和工业品全部或大部自种自造自给并有盈余的日子,就是我们全部学会在农村中如何做经济工作的日子。将来从城市赶跑敌人,我们也会做新的经济工作了。”朱德、彭德怀、高岗、李鼎铭分别在大会上讲话,边区政府民政厅厅长刘景范作了《更加推广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的运动》的总结报告,李鼎铭致闭幕词。会议于1945年1月14日闭幕。边区英模代表大会的召开,极大地推动了边区经济建设事业,成为中国劳模运动的开端。在召开英模大会的同时,1944 年12月25日,陕甘宁边区建设展览会开幕。展览分军事、经济建设、民政司法、文教卫生四个部分,全面地反映了边区建设的重大成绩。主要有:开荒100万亩,产粮200万担,值棉32万亩,纺纱160万斤,织布11.45万匹,产纸1.5万令;民办小学发展至550所,其他各类小学531所,中学6所,还有多所大学;夜校90个,读报识字组3311个;医院发展到11个,卫生所75个。
边区的生产发展及其他各项工作的进步,是同劳动英雄和劳动模范工作者分不开的。劳动模范的示范作用,给边区大生产运动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边区劳模具有实干精神,艰苦奋斗、埋头实干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投身于艰苦创业、建设边区的伟大实践,总是能够在最困难条件下,创造出伟大的成果。模范工程师沈鸿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将机器从上海迁到武汉,却没有得到当局的重视。1938年2月,他在经历了艰难跋涉后,把10部机器同7个工人和学徒带到延安。几年间,他以带来的这些“母机”(车床、刨床、铣床、钻床等)为基础,制造出一些适合边区条件的,易于搬运的新型母机,陆续又制造了各种机器,如印刷厂的油墨机,纸厂的造纸机,制药厂的压片机,煤油厂的炼油设备等各种机器。这些机器大都经过他的设计,直接间接地从他带来的母机上生产出来。这些机器配备到许多工厂,服务于边区生产与抗战,推动了边区工业的发展,为八路军、为抗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边区劳模具有争先精神,争先创优、勇当排头兵是他们这个群体的精神风貌。军队系统的劳动英雄郝树才就是代表之一,1944年在警备第三旅第八团的生产大会上,他向全团挑战,条件是80亩完成细粮8石,当场有41人应战。在开荒中,郝树才始终居于首位。许多人有些灰心,郝树才就说:“山有高低,人的力量有大小,只要是尽力就是和我竞赛咧。”10月选群众英雄时,张凤祥、宣明月被选为特等劳动英雄,郝玉明、陈宏仁被选为甲等劳动英雄,还有十几个落后分子都转变成积极分子。
边区劳动模范具有奉献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他们这个群体的优秀品质。模范厂长陈振夏为延长石油厂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总是和工人一起工作,白天一起上山砍柴、开荒来解决燃料和粮食问题,晚上他还要修理机器,为石油厂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很关心工人们的生活,曾经发动工人帮助外出的李长青家里收割庄稼。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却一心放在工作和生产上,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工人们辛勤工作。
陕甘宁边区自从开展劳模运动后,产生了大批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社会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劳模运动,边区打破了自然灾害和国民党物质封锁的困难局面,生产上逐渐由自给自足并走向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李富春指出:“我们的边区经济面貌已焕然一新,这种经济的发展是完全靠两百多个劳动英雄领导创造出来的。”劳模运动在边区新民主主义建设尤其是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重要的意义。
劳模是民族之精英、国家之栋梁、社会之中坚、人民之楷模,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时代的标杆。劳模精神体现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强烈的开拓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劳模精神包含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作风、一种志向。劳模精神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当代工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陕西省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