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中的两个知识女性及其意义
2016-11-26芦露
芦 露
(郑州工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蜗居》中的两个知识女性及其意义
芦 露
(郑州工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五四”一代的女性作家群,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展现了一个时期妇女的觉醒和精神面貌。也开创了文学形象塑造上知识女性的先河,在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物欲横流、私欲膨胀的社会现实,许多女性迷失了自我,《蜗居》这一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所反映的当今女性因价值观的变化而导致命运的悲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本文从自我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婚姻家庭价值观三个方面谈《蜗居》女主角海萍姐妹价值观的异同。电视剧《蜗居》给予我们广大女性的最大启示是:女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和幸福。
《蜗居》;女性;价值观;命运
1 《蜗居》热播引发观众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蜗居》以“房奴”等话题为切人点,讲述了“80后”白领们如蜗牛居无定所,拼命赚钱买房的故事。房奴们在高房价下不堪重负的呼声,都在《蜗居》里展示:“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道出了都市无房族的困惑;“如果30年还完贷款,利息都滚出一套房子来了”,道出了房奴心声。在当今房价猛涨的现状下,买房已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对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在大城市落脚无论多么努力工作、拼命攒钱,还是买不起房,于是只能通过父母凑、朋友借,加上高额房贷来圆自己的购房梦了。海萍、海藻两姐妹双双毕业于上海的名牌大学,攒够首付变身房奴是海萍最大的梦想;攒够首付就谈婚论嫁是海藻最大的梦想。由于海萍夫妇租住的10平方米的石库门房子太小,只能将孩子送回老家由自己的父母照顾,随之带来的隔代教育、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买房夫妻俩省吃俭用,而海萍屡次抱怨丈夫没本事挣不来钱时,夫妻关系几欲崩溃。海藻深受姐姐的影响,不愿像姐姐一样为房所“困”、为钱所“累”,在金钱和物质的漩涡中迷失了自己。
2 观众对镜中我的思考
《蜗居》反映了当前“70、80后”的职场人,特别是85后,他们有一个绰号——草莓族。外表光鲜,高学历,天之骄子,却不能捏、不能碰、不能做业务,不能被骂,充满了少劳多得的美好幻想。然而这一人群必须面对的来自工作、婚姻、买房各方面的压力,以及他们对于物质、情感、道德等社会敏感问题所产生的种种困惑。该剧比较立体地呈现了大都市中的人生百态,是一部当前正在上演着的城市人群的“生活秀”。正如编剧六六所说: “每一个在写字楼中拥有一平方米间隔,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车、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写照以及情感的投影。”因而《蜗居》可以说是折射现实的一面镜子,在唤起大家共鸣的同时,也引发了广大电视观众对于“镜中我” 的思考。对于曾经或现在的都市“房奴”一族来说,该剧所展现的为买房而打拼的辛酸、艰辛和奋斗的经历可谓淋漓尽致。现代的广大女性不仅承继了历史遗传的家庭角色,而且又新添了各种重要的社会角色。传统妇女的角色是单一的家庭角色,即作为女儿、母亲、妻子而存在,其承担的责任及所履行的义务都是属于家庭的—— 所以“贤妻良母”便成为传统妇女的楷模。海萍已经不单单要肩负传统的贤妻良母职责,为了买房,她省吃俭用,每分钱都要精打细算;为了买房,她每天上班挤公交、中午吃盒饭;为了买房,和老公不得不连吃一个星期的白水煮挂面,连方便面对丈夫来说都成了奢侈品;为了买房,她在给分居两地的女儿打电话时,还要看表计时。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呢。还要同男人一样承担各种社会责任,更要接受社会所带给她的“不进则退,不存则亡”的残酷生存现实。有读者分析说海萍是“双性人”,拥有男性的强硬干练,又有女性的柔美。如果确实从“双性人”这个概念出发,那么在文本中我们似乎更多的看到的是海萍的坚韧与拼搏的男性气质,因为现实的需要,女性在一种无法抵挡的合力因素中走向“双性”角色,并越来越多的丧失女性气质。小说的开头,海藻的处境比海萍好不了多少,对于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正在走“海藻”路的年轻女性来说,看了结局不免胆寒,她们原本只想“为感情结婚”,却不得不迫于生活压力而分手,而不劳而获的幸福终不会长久。大学刚毕业,因为不堪工作的重负,跳了几次槽,但依然逃离不了被压榨的处境;与他人合租远离市区的一套房子;喜欢名牌但是只有在下柜打折的时候才买得起,喜欢哈根达斯,但是因为囊中羞涩舍不得买。比海萍好点的是海藻年轻,只有25岁,按宋思明的话说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年龄;还有男友小贝给予的爱情甜蜜与关怀,这多少冲淡了海藻对生活压力的感受。但是爱情在残酷现实面前毕竟是弱势的,海藻在经济与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显然是简单浪漫所掩盖不住的,没有房子,没有积蓄,在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海萍需要房款的时候帮不了太多,这样窘迫的生活过久了,海藻的心理也开始发生变化,她想小贝的生活是有肉就高兴,这却不是她的目标,当小贝吞吞吐吐不愿借给海萍钱时,这在极大程度上刺激了海藻的情感,自己最爱的男人在自己最亲的姐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不伸援手,或者说有心无力,这无法不让海藻失望。变化总是发生于微妙之间,当一穷二白的海藻遇到市长秘书宋思明——这个成熟儒雅、呼风唤雨的男人的追求时,一个女人的所有理性似乎都难以拒绝这样一个没有什么事办不到的男人。第一次给宋思明送请柬的时候,思明给了海藻一部价格不菲的新款手机;当在小贝这里借不到钱时,宋思明毫不犹豫拿出了两万;在无意开口说姐姐海萍正在找房子租的时候,宋思明拿出了一把钥匙;宋思明就像万能的上帝一样,轻松地解决了海藻所有的困难。在宋思明物质与精神的理论中,海藻意识到物质就是鸦片,而自已正在渐渐中毒,后来的沉沦是海藻完全被物质打败的结果,所以海藻无力自拔,背叛伤害了挚爱她的小贝。所以海萍说,宋思明要是一介布衣,不在那个位置上,海藻还能看上他吗?海藻是被他头上的光环给迷惑了。在舍弃了小贝纯洁的爱情,海藻真的幸福了吗?当宋思明自身难保不再接海藻的电话时,海藻开始面对自己被抛弃的命···海藻是已经迷失在都市繁华虚荣之中,迷失在不劳而获的享受之中。
3 《蜗居》折射出的当代女性价值观
自我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个人价值观”把个人利益、个人需要的满足作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自我价值在实现时,应把握一个关键问题,即价值取向的选择问题。自我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一个政治立场和态度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伦理道德和人格的问题。《蜗居》中女主角海萍所代表的知识女性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现代观念、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具有大学学历和较高的自身素质,她们摈弃了传统女性“三从四德”、“贤妻良母” 、“男主外、女主内” “男尊女卑” 等价值观。面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压力,她们努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主动迎接社会的挑战。海萍通过自己的拼搏与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以自己的才干、能力、智慧跻身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海萍性格要强、积极、上进。大学毕业后不想回老家而留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希望在这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面对来自经济、工作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她既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将自己的幸福附属于男人身上,而是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在为房子而奋斗的过程中,她的付出甚至比丈夫苏淳更加艰辛。她除了日常上班之外,还要靠做不只一份家教来增加家庭收入。由于经济能力所限,她不惜忍受母女分离之痛,将女儿寄养在老外婆家。丈夫身陷官司,她不顾一切地搭救。她的生活目标就是能有个稳定的职业、一个爱自己的丈夫、一个不大的安乐窝。在为梦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她始终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应当怎么做,因此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终梦想成真。当然,对于海萍这个角色人性的其他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争议,但毕竟在她身上,有着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有着比别人更多的奋斗,这已是女性自我价值的最好体现。另一方面,海藻所代表的极少数女性在追求个人的幸福时,自我价值观与姐姐海萍有了不同的取向。海藻亲眼目睹了姐姐为房而奔波的艰辛,禁不住豪华奢侈的物质生活的诱惑,把自己的后半生委身于有钱有势的官员宋思明,导致传统价值观念的扭曲。海藻对于自己终生幸福的选择则反映了当今一小部分女性面临社会的巨大压力以及女性在社会中仍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残酷现实,加上多元价值观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中国古老封建主义)的影响,导致自我价值观念的迷失。
经济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经济生活领域中的一些事物和所从事的经济行为及其结果相关所持有的一种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及价值评价的意识观念体系。经济价值取向更多地关注个利益和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价值观可以从经济价值取向、经济价值手段等方面来进行考察。在经济价值观取向上,海萍姐妹都意识到了金钱的重要性、价值性和吸引力,她们羡慕有钱人生活富足、衣食无忧。比如海萍曾向苏淳抱怨,说谁谁谁房子140多平方米,车已经换了第N台,感叹有钱人还真多真有钱,买房像买菜一样简单,而自己却要祖孙三代挤在一起。诚然,在当今市场经济主宰下,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G648
A
1672-5832(2016)03-0129-02